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游戏化具有“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特点,让大家领略到了“幼儿是积极、主动、自信、有能力的学习者”这样一种比较科学的教育观。于是,老师聚焦的点在于观察活动中的幼儿——从儿童出发。本文围绕幼儿园小天井里,每一次的户外游戏孩子们经常在里面捉虫蚁,扮家家,玩得非常开心。怎样让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成为孩子们游戏的工具?怎样在游戏中,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索发现自然界中物体的一物多玩,动脑筋想一想它可以替代什么玩具材料?班上的老师开始跟踪观察,记录孩子们活动的点滴,并在活动中不断反思、不断追加,生成一系列娃娃家为主线的课程。
一、让游戏更回归自然,更贴近生活。
举例:营造孩子们的乐园
經过孩子、家长们的帮助、收集。在幼儿园,有一个孩子们非常愿意玩耍的地方,那就是户外娃娃家。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成了孩子们游戏的工具。还有孩子们从家里带来的电饭煲、铲子、炒锅等等。这些可以让孩子们放开手脚,有模有样地学着爸爸妈妈的样子烧饭、炒菜。园丁爷爷从前面热带树上剪下一叶叶芭蕉,孩子们发现了,捡过来加入户外娃娃家游戏里。孩子们一会儿扇着炉灶;一会儿又变成小厨师……
分析与反思
游戏中,“爸爸”“妈妈”和“宝宝”在“家”不停地忙绿着,他们兴趣高涨,专注投入,获得有益于终身发展的内化经验。户外娃娃家所提供的空间更为宽广,孩子们可以自由奔跑、走或是跳跃;材料更为丰富,树叶、泥土、小石子等,孩子们可以自己去寻找、任意去想象;真实的锅碗瓢盆可以放开手脚去操作、摆弄,完全是真实的体验。孩子们自己去探索发现自然界中物体的一物多玩,动脑筋想一想它可以替代为娃娃家中的什么玩具材料。这样的娃娃家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贴近幼儿的生活及兴趣与需要。
二、在游戏中发现故事,体验快乐收获
故事:我们一起做妈妈
在秘密基地,四个女孩子抢着做妈妈。于是老师和孩子们进行了“当妈妈”为主题的游戏活动。老师找来皮球,让孩子们把球塞在毛衣里,学做有宝宝的妈妈。当肚子塞得圆鼓鼓的时候,老师问孩子们做妈妈有什么感觉?这个时候孩子们笑嘻嘻的说“好好玩哦”。然后,孩子们就挺着“大肚子”,去和伙伴们玩耍了。过了一会儿,彤彤翘着嘴巴慢吞吞地走过来:“老师,肚子太大了,我爬不上去,一爬就挤得我难受。”妞妞她爬上了梯子,很开心的喊着:“老师,你看我。”还没炫耀完,“娃娃”从她的毛衣里溜出来了……,状况百出。这个时候,老师再和孩子们聊聊“当妈妈是什么感觉?”时,孩子们有很多自己的想法……
分析与反思
幼儿的游戏有层出不穷的问题,游戏的自由特征使游戏过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的偶发事件隐含着教育价值的可能性。老师就要把握孩子关注的热点问题和经验需要,再根据课程发展目标,对具有教育意义和发展价值的事件进行价值判断。“我们一起做妈妈”活动中,孩子们对“当妈妈”的感受,让老师捕捉到“让孩子感受母爱”的学习机会,老师引导孩子进行小组学习,通过遇到问题、亲身体验、说出想法等环节,一步一步游戏,一环又一环的情境课程,给予了幼儿正确的答案,原来妈妈很伟大!孩子的小组讨论、幼儿自主学习、经验迁移、获得新知,在亲自体验中积累感性经验。这样源于游戏的教育活动,是最贴近幼儿生活、幼儿最感兴趣、以及最符合幼儿原有经验的活动。
三、在游戏中转化学习,生成主题活动
故事:好玩的“手鼓”
中午,姜佳莹自发地把蘑菇凳放在圆圆的墩子上,并在上面咚咚咚咚地敲着,玩得很开心。慢慢地七八个孩子被她吸引也加入进来,有的坐着,有的站着,咚咚咚用小手击打着蘑菇凳。正好,班里有个丽江手鼓,孩子们围绕它进行研究。紧接着,班里又生成了“各种各样的厨房声音”,探索活动就此产生,孩子们回家去找一找、听一听,厨房里还会有哪些美妙的声音。孩子们纷纷带来了图片,并告诉伙伴们“妈妈嚓嚓嚓的炒菜声”“客人吃饭的勺子声”“嘟嘟嘟嘟切菜声”“哗哗哗的洗菜声”等。
分析与反思
游戏就像一面镜子,反映着孩子们发展的需求。在故事中,孩子随意的击打,引发多个孩子的模仿,并想到了生活中见过的一个手鼓,这一串看似无关的事物与事件,其实反映了孩子现阶段的学习情况。再到对厨房间声音的探求,说明他们有想要更深入学习了解的需要!也就是说,通过游戏我们可以了解到孩子的学习兴趣与需求。老师要善于捕捉机会,适时介入和引导与课程目标内容相关的行为,把游戏活动延伸为进一步的教育活动。
只有当学习的外在要求转化为幼儿的内在需求时,学习与游戏间才会实现部分转化。幼儿从无意识的击打引发了孩子们对丽江手鼓的探索,再到生活中厨房间的各种声音的探究,让我们更加坚信学习和游戏是相互转化的。游戏中有学习,学习能更好地推动游戏,追求从游戏中来,到游戏中去的功效。
四、在游戏中感知经验,促进全面发展
故事:小的和大的收起来
这天,尚尚家的桌子上,又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工具。老师问尚尚“你在干什么呀?”“煮鸡蛋呀,老师。”只见尚尚小朋友把一个小盘子放在锅子里,很快把盖子“哐当”盖起来。想想不对,他又揭开一看,那个小盆斜在锅子里。尚尚立刻拿出来,找了一个大些的洋盆放里面,哐当又盖起来。老师问尚尚“你为什么换来换去?”“哎呀,刚才那个盆子有点小,蛋液是要泼了的……”
分析与反思
大的小的,这是小班孩子可以掌握的数理知识。我们可以抓住这个学习契机,在动态中诱导孩子获得学习经验。孩子在游戏中运用自己的经验,这也是一种学习。孩子们就是在这样摆摆弄弄的实际操作中,自然积累各类感性经验的。在煮蛋的游戏中真实感受物体的大小、收拾材料时整理大小物品,让我们无法清晰地区分是游戏还是学习,更无法清晰地区分这是角色游戏还是智力游戏还是探索活动……
不过,无妨,只要孩子是快乐的、发展的就好了!
一、让游戏更回归自然,更贴近生活。
举例:营造孩子们的乐园
經过孩子、家长们的帮助、收集。在幼儿园,有一个孩子们非常愿意玩耍的地方,那就是户外娃娃家。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成了孩子们游戏的工具。还有孩子们从家里带来的电饭煲、铲子、炒锅等等。这些可以让孩子们放开手脚,有模有样地学着爸爸妈妈的样子烧饭、炒菜。园丁爷爷从前面热带树上剪下一叶叶芭蕉,孩子们发现了,捡过来加入户外娃娃家游戏里。孩子们一会儿扇着炉灶;一会儿又变成小厨师……
分析与反思
游戏中,“爸爸”“妈妈”和“宝宝”在“家”不停地忙绿着,他们兴趣高涨,专注投入,获得有益于终身发展的内化经验。户外娃娃家所提供的空间更为宽广,孩子们可以自由奔跑、走或是跳跃;材料更为丰富,树叶、泥土、小石子等,孩子们可以自己去寻找、任意去想象;真实的锅碗瓢盆可以放开手脚去操作、摆弄,完全是真实的体验。孩子们自己去探索发现自然界中物体的一物多玩,动脑筋想一想它可以替代为娃娃家中的什么玩具材料。这样的娃娃家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贴近幼儿的生活及兴趣与需要。
二、在游戏中发现故事,体验快乐收获
故事:我们一起做妈妈
在秘密基地,四个女孩子抢着做妈妈。于是老师和孩子们进行了“当妈妈”为主题的游戏活动。老师找来皮球,让孩子们把球塞在毛衣里,学做有宝宝的妈妈。当肚子塞得圆鼓鼓的时候,老师问孩子们做妈妈有什么感觉?这个时候孩子们笑嘻嘻的说“好好玩哦”。然后,孩子们就挺着“大肚子”,去和伙伴们玩耍了。过了一会儿,彤彤翘着嘴巴慢吞吞地走过来:“老师,肚子太大了,我爬不上去,一爬就挤得我难受。”妞妞她爬上了梯子,很开心的喊着:“老师,你看我。”还没炫耀完,“娃娃”从她的毛衣里溜出来了……,状况百出。这个时候,老师再和孩子们聊聊“当妈妈是什么感觉?”时,孩子们有很多自己的想法……
分析与反思
幼儿的游戏有层出不穷的问题,游戏的自由特征使游戏过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的偶发事件隐含着教育价值的可能性。老师就要把握孩子关注的热点问题和经验需要,再根据课程发展目标,对具有教育意义和发展价值的事件进行价值判断。“我们一起做妈妈”活动中,孩子们对“当妈妈”的感受,让老师捕捉到“让孩子感受母爱”的学习机会,老师引导孩子进行小组学习,通过遇到问题、亲身体验、说出想法等环节,一步一步游戏,一环又一环的情境课程,给予了幼儿正确的答案,原来妈妈很伟大!孩子的小组讨论、幼儿自主学习、经验迁移、获得新知,在亲自体验中积累感性经验。这样源于游戏的教育活动,是最贴近幼儿生活、幼儿最感兴趣、以及最符合幼儿原有经验的活动。
三、在游戏中转化学习,生成主题活动
故事:好玩的“手鼓”
中午,姜佳莹自发地把蘑菇凳放在圆圆的墩子上,并在上面咚咚咚咚地敲着,玩得很开心。慢慢地七八个孩子被她吸引也加入进来,有的坐着,有的站着,咚咚咚用小手击打着蘑菇凳。正好,班里有个丽江手鼓,孩子们围绕它进行研究。紧接着,班里又生成了“各种各样的厨房声音”,探索活动就此产生,孩子们回家去找一找、听一听,厨房里还会有哪些美妙的声音。孩子们纷纷带来了图片,并告诉伙伴们“妈妈嚓嚓嚓的炒菜声”“客人吃饭的勺子声”“嘟嘟嘟嘟切菜声”“哗哗哗的洗菜声”等。
分析与反思
游戏就像一面镜子,反映着孩子们发展的需求。在故事中,孩子随意的击打,引发多个孩子的模仿,并想到了生活中见过的一个手鼓,这一串看似无关的事物与事件,其实反映了孩子现阶段的学习情况。再到对厨房间声音的探求,说明他们有想要更深入学习了解的需要!也就是说,通过游戏我们可以了解到孩子的学习兴趣与需求。老师要善于捕捉机会,适时介入和引导与课程目标内容相关的行为,把游戏活动延伸为进一步的教育活动。
只有当学习的外在要求转化为幼儿的内在需求时,学习与游戏间才会实现部分转化。幼儿从无意识的击打引发了孩子们对丽江手鼓的探索,再到生活中厨房间的各种声音的探究,让我们更加坚信学习和游戏是相互转化的。游戏中有学习,学习能更好地推动游戏,追求从游戏中来,到游戏中去的功效。
四、在游戏中感知经验,促进全面发展
故事:小的和大的收起来
这天,尚尚家的桌子上,又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工具。老师问尚尚“你在干什么呀?”“煮鸡蛋呀,老师。”只见尚尚小朋友把一个小盘子放在锅子里,很快把盖子“哐当”盖起来。想想不对,他又揭开一看,那个小盆斜在锅子里。尚尚立刻拿出来,找了一个大些的洋盆放里面,哐当又盖起来。老师问尚尚“你为什么换来换去?”“哎呀,刚才那个盆子有点小,蛋液是要泼了的……”
分析与反思
大的小的,这是小班孩子可以掌握的数理知识。我们可以抓住这个学习契机,在动态中诱导孩子获得学习经验。孩子在游戏中运用自己的经验,这也是一种学习。孩子们就是在这样摆摆弄弄的实际操作中,自然积累各类感性经验的。在煮蛋的游戏中真实感受物体的大小、收拾材料时整理大小物品,让我们无法清晰地区分是游戏还是学习,更无法清晰地区分这是角色游戏还是智力游戏还是探索活动……
不过,无妨,只要孩子是快乐的、发展的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