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较之传统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越来越多的老师倾向于选择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诚然,制作精良的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信息量大、直观形象,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教学中如果合理有效地使用会大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但是,设计不合理的多媒体课件和不恰当地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也给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诸多的麻烦,这些麻烦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课件制作粗糙
好的多媒体课件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水平,如对powerpoint、flash等必须有较高的应用水平。但有一些语文教师由于自身信息技术水平的限制和对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认识不足,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容易出现几个误区:
第一,课件流于板书的替代品。即所谓的多媒体课件仅仅是课堂板书的替代,教师事先只将需要书写的内容显示在课件上,课件内容多为文字性的,内容空洞、形式单一。
第二,教学环节孤立。多媒体课件的若干教学环节教师在备课时并没有经过精心的设计和规划,因而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性较差,多媒体课件仅仅流于对几张幻灯片的展示。
二、课件制作费时费力
多媒体课件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文字资料、下载大量声像视频、设计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等,需要花费教师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从每个篇目的制作、累计到每册语文书,最终形成课件数量非常惊人。当然这也是因为每页的容量限制所导致的。数量巨大的课件无疑加重了教师备课的沉重负担。
如果有的教师在课件的内容上狠下功夫倒也无可厚非,但是有的教师却专注于对图片的精美、背景的选用等方面,这种精力的付出则不应该得到鼓励和赞赏。语文是人们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工具,语文教学要教会学生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语文教师应该以自己的激情唤起学生的热情,用充满情感的话语和体态传达自身的情感体验,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引导学生体验文章的思想情感,表达自己的情感体会。如果老师被多媒体软、硬件所取代,师生的感情交流就无从谈起,教学效果更是难以想象了。
三、课件制作过于花哨
有些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异常精美,但走入了一个课件制作的误区:即过度追求形式之美,而忽视了课件制作的初衷和意义。多媒体课件是用来辅助语文课堂教学的,并不是为了观赏和欣赏的,不能片面地将课件设计的精美和赏心悦目作为评判课件优劣的重要目标。
过于花哨的课件在课堂教学中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学生太过关注课件中的图片而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我们许多老师习惯于在课件中插入歌曲、影视资料或者一些小动画,学生对这些东西都是比较感兴趣的,而它们的适当运用也可以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为课堂教学增光添彩。但个别老师在使用时却有过于花稍、过滥的趋向,课堂上看似学生聚精会神、发扬踊跃,看到有趣的画面则欢声笑语不断,积极性得到了空前的调动,但实际效果怎样,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知识,却不敢深究。甚至个别学生私下反映就记住了那几个小动画,老师都讲了什么,脑子里却是一片模糊,那这样的课件运用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应该适当控制图片的选用和数量,不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四、课件预设限制教学思路
在新课标下,语文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教师和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去探讨、理解,得出属于自身的独特体验,因此课程具有动态的生长性。在新课表下,教师永远带着未知走进课堂,针对同样的文本可能会在不同的环境中得出截然不同的认识,并且每一种认识都是师生独到的体验,因此重过程体验的语文教学具有更强的不确定性。这个过程本身是不可预设的。
但是由于多媒体课件课前已经准备完成,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遇到突发情况时不能更改,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过程便受到预设的严重影响而不能应对自如。特别是在课堂提问和回答环节,当遇到学生的回答与预设无关但又较为精彩时,很多教师表现为一种手足无措的现象。而当遇到几个学生屡次回答仍不着“预设”的边际时,很多老师不得已往往进行语言干扰和暗示、提示等,直至学生的回答接近预设的答案为止。这样的做法无疑严重伤害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使学生形成定势思维。而且这样也加重了学生回答问题后形成的挫败感,久而久之不敢积极发言。
尤其是在语文公开课中,这一现象的表现尤为突出。学生不再是课堂教学的“舞者”,反倒成了“歌舞剧的陪衬”,学生存在似乎成了点缀,成了帮助教师完成课堂教学的“助燃剂”,是用于烘托教师这朵红花的片片“绿叶”。 南国农先生强调:“重视多媒体技术教育应用的研究是完全应该的、必要的。但是,如果认为计算机多媒体可以取代其他教学媒体,可以取代教师,只重视研究计算机多媒体的教育应用就行了,不必再去研究其他媒体的教育应用。如果有这种认识,那就是有问题的,不正确的。”其实教师教学行为是重要的隐性课堂教学内容,学生从教师的形体语言中,包括板书、目光交流、教学仪态等,学习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了解教师的教学态度、做人的风格和做学问的钻研精神,从而受到思想情感、人格和治学风格的影响。在多媒体教学方式下,由于教师教学行为明显减少,没有情感的大屏幕成为教学的主角,自然地减少了教师言传身教的教学效果,师生之间缺少情感交流,不利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熏陶。
五、课件的声像干扰
有的教师虽然多媒体课件制作形式精美、内容丰富多样,但多媒体课件中过多的声音和图像以及视频资料却干扰了学生学习的专注程度,容易使学生的思维“开小差”。
比如播放一段录音或视频后,有时学生关注的常常是偏离课堂教学的图片和声音,有时会引起学生与课堂教学内容毫不无关的大段议论,干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对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管理和课堂教学的驾驭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六、播放与讲解衔接不当
在多媒体课件播放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播放与衔接不到位的现象。有时是讲解多早,播放跟不上;有时是播放过早,讲解又没有及时插进,总之讲解与播放如想配合“默契”,需要教师反复操练和准确记忆。
特别是在一些教学环节上如果衔接不当的话,更容易对课堂教学效果造成不好的影响。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多媒体课件在制作和使用时存在着一些弊端,作为一名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趋利避害、合理合适地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语文课堂教学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
一、课件制作粗糙
好的多媒体课件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水平,如对powerpoint、flash等必须有较高的应用水平。但有一些语文教师由于自身信息技术水平的限制和对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认识不足,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容易出现几个误区:
第一,课件流于板书的替代品。即所谓的多媒体课件仅仅是课堂板书的替代,教师事先只将需要书写的内容显示在课件上,课件内容多为文字性的,内容空洞、形式单一。
第二,教学环节孤立。多媒体课件的若干教学环节教师在备课时并没有经过精心的设计和规划,因而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性较差,多媒体课件仅仅流于对几张幻灯片的展示。
二、课件制作费时费力
多媒体课件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文字资料、下载大量声像视频、设计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等,需要花费教师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从每个篇目的制作、累计到每册语文书,最终形成课件数量非常惊人。当然这也是因为每页的容量限制所导致的。数量巨大的课件无疑加重了教师备课的沉重负担。
如果有的教师在课件的内容上狠下功夫倒也无可厚非,但是有的教师却专注于对图片的精美、背景的选用等方面,这种精力的付出则不应该得到鼓励和赞赏。语文是人们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工具,语文教学要教会学生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语文教师应该以自己的激情唤起学生的热情,用充满情感的话语和体态传达自身的情感体验,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引导学生体验文章的思想情感,表达自己的情感体会。如果老师被多媒体软、硬件所取代,师生的感情交流就无从谈起,教学效果更是难以想象了。
三、课件制作过于花哨
有些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异常精美,但走入了一个课件制作的误区:即过度追求形式之美,而忽视了课件制作的初衷和意义。多媒体课件是用来辅助语文课堂教学的,并不是为了观赏和欣赏的,不能片面地将课件设计的精美和赏心悦目作为评判课件优劣的重要目标。
过于花哨的课件在课堂教学中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学生太过关注课件中的图片而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我们许多老师习惯于在课件中插入歌曲、影视资料或者一些小动画,学生对这些东西都是比较感兴趣的,而它们的适当运用也可以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为课堂教学增光添彩。但个别老师在使用时却有过于花稍、过滥的趋向,课堂上看似学生聚精会神、发扬踊跃,看到有趣的画面则欢声笑语不断,积极性得到了空前的调动,但实际效果怎样,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知识,却不敢深究。甚至个别学生私下反映就记住了那几个小动画,老师都讲了什么,脑子里却是一片模糊,那这样的课件运用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应该适当控制图片的选用和数量,不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四、课件预设限制教学思路
在新课标下,语文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教师和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去探讨、理解,得出属于自身的独特体验,因此课程具有动态的生长性。在新课表下,教师永远带着未知走进课堂,针对同样的文本可能会在不同的环境中得出截然不同的认识,并且每一种认识都是师生独到的体验,因此重过程体验的语文教学具有更强的不确定性。这个过程本身是不可预设的。
但是由于多媒体课件课前已经准备完成,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遇到突发情况时不能更改,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过程便受到预设的严重影响而不能应对自如。特别是在课堂提问和回答环节,当遇到学生的回答与预设无关但又较为精彩时,很多教师表现为一种手足无措的现象。而当遇到几个学生屡次回答仍不着“预设”的边际时,很多老师不得已往往进行语言干扰和暗示、提示等,直至学生的回答接近预设的答案为止。这样的做法无疑严重伤害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使学生形成定势思维。而且这样也加重了学生回答问题后形成的挫败感,久而久之不敢积极发言。
尤其是在语文公开课中,这一现象的表现尤为突出。学生不再是课堂教学的“舞者”,反倒成了“歌舞剧的陪衬”,学生存在似乎成了点缀,成了帮助教师完成课堂教学的“助燃剂”,是用于烘托教师这朵红花的片片“绿叶”。 南国农先生强调:“重视多媒体技术教育应用的研究是完全应该的、必要的。但是,如果认为计算机多媒体可以取代其他教学媒体,可以取代教师,只重视研究计算机多媒体的教育应用就行了,不必再去研究其他媒体的教育应用。如果有这种认识,那就是有问题的,不正确的。”其实教师教学行为是重要的隐性课堂教学内容,学生从教师的形体语言中,包括板书、目光交流、教学仪态等,学习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了解教师的教学态度、做人的风格和做学问的钻研精神,从而受到思想情感、人格和治学风格的影响。在多媒体教学方式下,由于教师教学行为明显减少,没有情感的大屏幕成为教学的主角,自然地减少了教师言传身教的教学效果,师生之间缺少情感交流,不利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熏陶。
五、课件的声像干扰
有的教师虽然多媒体课件制作形式精美、内容丰富多样,但多媒体课件中过多的声音和图像以及视频资料却干扰了学生学习的专注程度,容易使学生的思维“开小差”。
比如播放一段录音或视频后,有时学生关注的常常是偏离课堂教学的图片和声音,有时会引起学生与课堂教学内容毫不无关的大段议论,干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对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管理和课堂教学的驾驭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六、播放与讲解衔接不当
在多媒体课件播放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播放与衔接不到位的现象。有时是讲解多早,播放跟不上;有时是播放过早,讲解又没有及时插进,总之讲解与播放如想配合“默契”,需要教师反复操练和准确记忆。
特别是在一些教学环节上如果衔接不当的话,更容易对课堂教学效果造成不好的影响。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多媒体课件在制作和使用时存在着一些弊端,作为一名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趋利避害、合理合适地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语文课堂教学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