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脑清醒地糊弄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h9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句话叫“故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取舍相反不同,而皆自谓真孔、墨”。
  就是说,孔子和墨子之后,儒家分成八个派别,墨家分成三个派别,主张各不相同,但都说自己是正宗的。
  为什么呢?法学家刘晗老师有一个解释。他说,孔子生前其实做了一件事,就是把有些事情模糊处理。
  比如他老人家说“仁”,各种人都可以聚集到这个“仁”的旗号下,但“仁”到底是什么呢?他在不同场合,对不同的人是有不同解释的。
  这就是模糊性,他从来不会给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是孔子一旦不在了,这个模糊性就消失了。弟子们要追求精确解释,可不就分崩离析,要“儒分为八”了嘛。
  所以,美国大法官波斯纳有一句话说得好,做法官,往往就需要头脑清楚地糊弄过去。模糊性,真是实践智慧的一大特色啊。
  (田龙华摘自微信公众號“罗辑思维”,阎广鸿图)
其他文献
一天下午,我搭的出租车在车水马龙的纽约街头动弹不得,出租车司机便和我聊起天来。当他发现我是个作家,而且正着手写一本关于如何过有意义的生活的书时,他高兴地大叫:“于我心有戚戚焉!”然后他开始告诉我他的故事。  “你知道吗?我以前不是开出租车的。”他解释道,“我以前是做业务的,那时候当然也开车,不过一个星期总有大半时间是在外地,所以我很少看到我的太太和小孩,可是我赚的钱不少哦。”  “大约是10年前吧
期刊
书对我很重要,可以让我安静,让我冷静。现在,闹心的事很多,比以前多得多。别的不说,手机就很闹心。有人老是问我,你为什么不用手机?我说:“非宁静无以致远,故陶然而忘机。”我觉得书这个东西有一大好处,就是它很安静,不安静就没法“致远”。我跟古人“打电话”,主要靠书,所以把手机给忘了,干脆不买。  我爱读书,“读书”这两个字,我最喜欢。写書只是读书的副产品,你要当个作者,首先要当个读者。不读书,俩嘴皮子
期刊
《日出印象》  印象派的名称来源于莫奈在1874年一个另类画展中受到嘲讽的一幅画作——《日出印象》。这幅画描绘的是塞纳河港口的清晨,太阳刚刚升起时的情景。画家在很短的瞬间,将早晨的美景在光线还没有变化前画成作品。学院派的老古董认为这幅画很粗糙、太随意,并嘲笑这幅画是画家脑袋进水时在画面上泼了糨糊,或者完全就是凭印象胡乱涂出来的;其他人也附和说,这类画家统统都是“印象主义”。没想到,这些酸溜溜挖苦的
期刊
无论对食物、对物品,还是对立场和主张,有自己的“执着”并不是坏事,但这种“执着”和气质是两回事。或许有人坚持用好的东西来显示自己非同寻常,但是这真的跟气质没什么关系。此外,还有不能执着的事,比如一定要出人头地,不由分说地坚持自己的愿望和想法。  我就是这样的人,我的想法就是这样。执着于这种立场与主张的人或许看起来很聪明、很坚强,但事实并非如此。仔细观察那些强调“执着”的人就会发现,他们往往缺乏自信
期刊
“凡人才高下,视其志趣。卑者安流俗庸陋之规,而日趋污下。高者慕往哲盛隆之軌,而日即高明。”  这句话很好玩,皮里阳秋,表面意思和实际意思不一样。  表面上说,选择人才,要看一个人的志向,“卑者”和“高者”志向不同,结果也不同。  实际上,这句话的核心是“规”和“轨”,二者字音相近,意思却相差很远。“卑者”是守规矩的人,日渐下行;“高者”是开辟道路的人(慕往哲盛隆之轨——慕:向往,和前一句的“安”不
期刊
朋友送我一盆巴西木,我把它放在朝阳的窗台上。  由于我对花草虫鱼知之甚少,所以也不觉得这盆巴西木有什么出奇之处。说得不好听一点儿,除根部粗可盈握的树桩稍显别致外,通体几乎毫无可取之处。尤其那像鸡毛掸子一样的茎叶,更是让人不敢恭维。真还不如田野里的老玉米,郁郁葱葱,枝壮叶肥,精神蓬发,生机勃勃。也许这盆巴西木知道我不识货,便也没精打采地生长着。后来,还匆匆忙忙开了一串小花,散发出一股并不雅致的香味。
期刊
地平線上的风景  云遮雾障又云开雾散,机翼下面是连绵的山川、晶莹的雪峰、广袤的原野、蜿蜒的河流和粼粼的湖光,还有村庄和城市以及生活在这里的万物生灵……无数次,我希望以一种感恩的深情,将镜头对准他们,如精心地拣拾起一幅幅散落人间的天国画卷,热烈地表达着内心的激情和对大地的赞美、生命的讴歌。  ——田捷砚秘境香格里拉-白色藏房 摄影:田捷砚捕捉宠物的另一面  立陶宛摄影师安德留斯·布尔巴在全新视角下拍
期刊
君乘车,我戴笠,他日相逢下车揖。  君担簦,我跨马,他日相逢为君下。  这首《越谣歌》真是非常可爱。据记载,“初与人交,有礼,封土坛,祭以犬鸡,祝曰:……”以上就是他们在这个仪式上“祝”的内容。它反映了越人的风俗,进一步说,反映出他们对友情的理解——贫贱之交,富贵不移,以及他们希望友情长存的真诚心愿。  这是对友谊的生动注解。真正的友情,不就应该是这样吗?心灵相通,性情相投,以诚相待,没有心机,不
期刊
童年时期的莫扎特/佚名/布面油画  6岁那年,你在做什么?缠着大人问十万个为什么?为了一个冰激凌倒地打滚耍赖?在公园的哈哈镜前对着自己的怪模样哈哈大笑?  当我们的人生还未“预备起”时,6岁的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在一个大雪天的凌晨,和姐姐一起裹在一条大羊毛毯子里被抱上马车,开始了四处卖艺的辉煌童年,也开始了奔波劳碌漂泊的一生。那是1762年的寒冬。  莫扎特这段最好的时光,后来留在大文豪
期刊
我对你们说过:我曾倾听大海  向我朗诵它的诗篇;我曾倾听  海贝里面沉睡的摇铃。  我对你们说过:我曾歌唱  在魔鬼的婚礼上,在神话的宴席上。  我对你们说过:我曾见到  一个精灵,一所殿堂  在历史的烟雨里,在距离的燃烧中。  因为我航行在自己的双眼里  我对你们说过:一切都在我的眼底,  從旅程的第一步起。  (夕梦若林摘自译林出版社《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一书)景物〔/ 意〕乔治·莫兰迪/油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