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语文教学;情感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21—0031—01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基础
语文教材内容以文学作品为主,大多具有鲜明的主题思想和独特的艺术成就。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思考、探究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产生内心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他们感知敏锐,想像丰富,思维活跃,理解深刻。如朱自清的散文《绿》,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开朗奔放、如醉如痴的情感,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情感。教师要激发学生为“绿”动情,挖掘作品蕴涵的思想,叩开学生情感的心扉。
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前提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教育活动离不开师生之间的心理活动,特别是情感的交流。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意见,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热情鼓励、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发言,使学生在健康的集体心理氛围中轻松地学习。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探讨,对学生少批评,多激励,少灌输,多启发,尽可能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感受到成功和进步的喜悦。爱是教育的营养,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谁赢得学生,谁就赢得教育。但要赢得学生,心中就得装着学生,想学生之所想,乐学生之所乐,急学生之所急,教学生之所需。
三、对教材注入情感是实施情感教育的保障
语文教材内容以文学作品为主,大多具有鲜明的情感因素。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思考、探究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产生内心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他们感知敏锐,想象丰富,思维活跃,理解深刻。如,杨绛先生的《老王》,与老王相识,她同情于老王的不幸;与老王相处,她感动于老王的善良;与老王相别,她感激于老王的告别,愧疚于自己的疏忽。杨绛先生同情老王,尊重老王,牵挂老王,难忘老王,这样的感情线索在文中是始终贯串的。对课文的讲解分析,更应该首先想到作者。如,好的议论文后面站着一位高屋建瓴,鸟瞰世事的哲人;好的说明文后面站着一位慈祥智慧的老人;好的应用文后面站着一位严格而耐心的长者;好的文学作品的后面站着一位爱憎分明,忧国忧民,具有丰富情感和纯正人格的人。这些都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知识源泉。语文教学就是要通过这样独特的、灵活的方式方法,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务实求真,崇尚爱美的思想品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民族的情感,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珍视友情的情感;善于理解和体谅别人的情感及树立高远志向的情感。
四、语文课堂是实施情感教育的主阵地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教学情境与氛围来调动学生的激情,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如借助挂图、投影、录像和多媒体等手段,创设当时当地的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学生亲身体验,仔细揣摩,就可以把作者的情感和精神自然而然地渗透到学生的心里,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而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也是渗透情感教育的过程。我认为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要渗透情感教育。备课阶段是情感教育的准备过程,也是孕育情感的阶段。备课时应充分理解每一篇课文中所包蕴着的或深刻,或激荡,或宁静等等情感因素。诸如搜集创作背景资料,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和创作时的情感体验,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把握其情感特征。如教学杜甫的部分诗作,如果不了解当时背景“安史之乱”带给人们的种种灾难,那么就很难理解他“忧国忧民”的情思。
授课阶段是情感教育的主要环节。要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反映,抓住机会,及时自然地实施情感教育。这一过程的实施,老师可借助电教手段,创设情境,运用情感丰富的语言再现,从而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营造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教师营造的氛围中能很快地进入情感体验。
课后反馈阶段,教师在课堂上讲得活泼,平易。课下就会有学生余兴未尽地找老师谈心,老师应珍惜这一绝好的机会,因为此时此刻未曾设防的学生内心世界几乎完全向教师敞开。在交谈中,一方面老师可以获取情感趋向的大量信息,为更好开展情感教育打下基础;另一反面,这也是情感教育的最佳时期,它较课堂上的情感教育更自然,学生也更乐于、易于接受。如果这种交流开展得好,它就长期延续下去,使之成为情感交流的纽带.
编辑:刘於诚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21—0031—01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基础
语文教材内容以文学作品为主,大多具有鲜明的主题思想和独特的艺术成就。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思考、探究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产生内心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他们感知敏锐,想像丰富,思维活跃,理解深刻。如朱自清的散文《绿》,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开朗奔放、如醉如痴的情感,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情感。教师要激发学生为“绿”动情,挖掘作品蕴涵的思想,叩开学生情感的心扉。
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前提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教育活动离不开师生之间的心理活动,特别是情感的交流。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意见,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热情鼓励、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发言,使学生在健康的集体心理氛围中轻松地学习。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探讨,对学生少批评,多激励,少灌输,多启发,尽可能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感受到成功和进步的喜悦。爱是教育的营养,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谁赢得学生,谁就赢得教育。但要赢得学生,心中就得装着学生,想学生之所想,乐学生之所乐,急学生之所急,教学生之所需。
三、对教材注入情感是实施情感教育的保障
语文教材内容以文学作品为主,大多具有鲜明的情感因素。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思考、探究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产生内心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他们感知敏锐,想象丰富,思维活跃,理解深刻。如,杨绛先生的《老王》,与老王相识,她同情于老王的不幸;与老王相处,她感动于老王的善良;与老王相别,她感激于老王的告别,愧疚于自己的疏忽。杨绛先生同情老王,尊重老王,牵挂老王,难忘老王,这样的感情线索在文中是始终贯串的。对课文的讲解分析,更应该首先想到作者。如,好的议论文后面站着一位高屋建瓴,鸟瞰世事的哲人;好的说明文后面站着一位慈祥智慧的老人;好的应用文后面站着一位严格而耐心的长者;好的文学作品的后面站着一位爱憎分明,忧国忧民,具有丰富情感和纯正人格的人。这些都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知识源泉。语文教学就是要通过这样独特的、灵活的方式方法,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务实求真,崇尚爱美的思想品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民族的情感,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珍视友情的情感;善于理解和体谅别人的情感及树立高远志向的情感。
四、语文课堂是实施情感教育的主阵地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教学情境与氛围来调动学生的激情,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如借助挂图、投影、录像和多媒体等手段,创设当时当地的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学生亲身体验,仔细揣摩,就可以把作者的情感和精神自然而然地渗透到学生的心里,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而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也是渗透情感教育的过程。我认为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要渗透情感教育。备课阶段是情感教育的准备过程,也是孕育情感的阶段。备课时应充分理解每一篇课文中所包蕴着的或深刻,或激荡,或宁静等等情感因素。诸如搜集创作背景资料,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和创作时的情感体验,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把握其情感特征。如教学杜甫的部分诗作,如果不了解当时背景“安史之乱”带给人们的种种灾难,那么就很难理解他“忧国忧民”的情思。
授课阶段是情感教育的主要环节。要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反映,抓住机会,及时自然地实施情感教育。这一过程的实施,老师可借助电教手段,创设情境,运用情感丰富的语言再现,从而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营造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教师营造的氛围中能很快地进入情感体验。
课后反馈阶段,教师在课堂上讲得活泼,平易。课下就会有学生余兴未尽地找老师谈心,老师应珍惜这一绝好的机会,因为此时此刻未曾设防的学生内心世界几乎完全向教师敞开。在交谈中,一方面老师可以获取情感趋向的大量信息,为更好开展情感教育打下基础;另一反面,这也是情感教育的最佳时期,它较课堂上的情感教育更自然,学生也更乐于、易于接受。如果这种交流开展得好,它就长期延续下去,使之成为情感交流的纽带.
编辑:刘於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