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砖砚中的俗世五行

来源 :东方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lumin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缺乏现代科技手段的过去,汪洋大海是难以丈量的,因面积之浩瀚广袤,小一点的比如有江河湖泊,在长度或者宽度上也足够让人手足无措。那时候,恐怕只有池塘才能被任意拿捏和掌控。比池塘更小的水面是砚台,就躺在案几之上。作为文房四宝中最为持久耐用,可供反复的一种,它多了一些重量和积淀。通常形容出淤泥而不染的是荷花,其实砚台更贴切一些,因为砚台需要时常清洗,每次使用时方能磨出清爽的好墨,而与墨如此紧密的砚台,终究是洁净的,每次冲洗之后都一如既往。清魏子安在《花月痕》第三十一回中写道:“从此绿鬓视草,红袖添香,眷属疑仙,文章华国。”可见书生不管面对如意或者逆境,都有着情感的依托,而磨墨的女子,恰如其分地占据了他们的心灵。旧时文人多半落拓,明清时期就有人将秦汉时期的砖头打磨制作成砚台使用的,实在是雅事一桩,这和时下手工制作的流行有相似之处。精雕细刻者有之,随意挖个洞能储存墨汁的也有,不在技艺的高下,在于那份实在的心思。
  砚台的质料很多,有石、陶、泥、砖瓦、金属、漆、瓷等等,我见过乡下的老先生拿个破碗酒能当砚台来用,倒也挺好的,其实,或许那个破碗还是青花瓷呢。在小时候的记忆里,我练习毛笔字所用的砚台是拿青砖自制的,随处可见的老房子上的青砖,就堆在这里和那里,小巧又光滑,如今它们都突然消失了。当然我是依样而学,隔壁的小青年成了我的师傅,就是他把一块青砖打磨成了样式朴实但又灵动的砚台,后来我还跟他学了将青砖磨成一把手枪,磨成一个葫芦,质地细腻又坚实光润地青砖仿佛一块让人珍惜的橡皮。对于砚台的接触,让我逐步了解了青砖、红砖、水泥、石头,按照道理,这几乎就是培养出一个合格的土木工程师的轨迹。但是愧对于它们,后来我就一直没有过多的去关注了,直到去年,在进行古砖瓦制作技艺的相关了解工作当中,突然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以建筑材料为最初功能的砖,在时代的变迁中,被赋予了更多的刀光剑影、风花雪月、颠沛流离、骄奢淫逸,那些砖块上或许被涂抹过血汗、泪滴、酒液、脑浆,它们一路走来,所经历的坎坷,足够对得起那些久远的年代。



  沈复在《浮生六记》之《浪游记快》中,有一段文字记述:一夜,忽见数十里外有红灯大如栲栳,浮于海中,又见红光烛天,势同失火,实初日:“此处起现神灯神火,不久又将涨出沙田矣。”由此也可见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的简略程式。砖是泥脱水变硬的产物,墨是砚加水消磨的结果,如同阴阳的互补。其实在烧砖、制砚的过程中,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也都齐全了,在火焰熊熊中,一切都汇合到青烟之中。五行作为中国古代朴素的哲学概念,是从人的日常生活经验中总结归纳出来的,并不断被加入新的内涵,从单纯的生存技能上升到新的高度,成为学识和体系,成为带有信仰色彩的东方哲学。制作一块将来会成为砚台的砖头,又需要多少心血和汗水仿佛不为众人所知。工匠们耐心地进行着重复多次的动作,砖瓦制作这门手艺费时费神,从选土、风化、晾晒、泡浆、搅拌、沉淀、踩土、制坯、干燥,到最后的装窑、烧制、窨水等等,一道道工序一个都不能少。手艺大多是祖传的,通过一代代人的言传身教,点对点地传承下来。学艺不精的徒弟往往半途而废了,留下来的就是那些能吃苦耐劳,适合慢工出细活的好工匠。
  砖头被加工好了,正常地用于建筑物中。多年以后,或许房屋倒塌于战火之中。流失的砖头被后人所觅得,那么如何打磨一方砚台就是一件见智慧的事情了。铭文是在砖头表面清理过程中要特别留心的部分,蕴涵在里面的历史,就隐藏在这些文字里。以砖制砚者以汉砖为最佳,因为汉砖上多有图案文字,更显高古淳朴的味道,且砖质细腻均匀,从质地上也更加适宜于制砚。汉砖砚的朴拙大方是其它任何砚都不能与之相比的,案上置一上好汉砖砚,古色古香无与伦比。尽管拿来制作砚台的砖头都会选择比较细致的,但是以汉砖所制得的砚并不会比其它传统名砚在使用上有太多优势,更主要的是它符合了文人墨客的泥古之心,属于雅致的赏玩。其实汉砖的精细也是相对而言的,要想加工成可用的砚台,还须进行一些加工,比如用糯米或者桐油、腊一类的物质来填补缝隙,就是通过加温和煮沸,让这些融化的物质来充满砖的缝隙。
  火能让泥成为砖,具有了金属般坚硬的属性。而水,却能融化墨,流淌出用于书写的墨水来。当墨块在砚台中打转的时候,我们能感受到磨砺是一个多么令人惊悚词,墨块作为一段完成的固体,和人的肉身一样,被迂回的圆圈所磨损,虽然有所诗意,但是不能避免一个存在的事物的消失。生活告诉我们的是,必须不断的旋转,逐渐矮下去,短下去,最终把身体的一部分融化在流水里。可是水火终究不相容。文字所能留下的依然短暂,如同笔墨之间的争斗总是捱不过时间的洗练,或者干脆焚书坑儒般一锅端掉,一方砚台中所暗示的俗世五行,悄悄地指引着人们的生活轨迹,有一种撕心裂肺的感觉。


其他文献
据2016年最新数据统计,2015年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突破50万,中学生留学人数占13.76%,9成以上为自费留学。摆在很多中国家庭面前的是一个两难困境:不走,考不上好高中——考不上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走,学费高昂,骨肉分离,孤单寂寞。  《小别离》中这样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和以往印象中出国念书都是非富即贵家庭的孩子不同,越来越多的工薪家庭正在拼尽全力搭上留学这条小船。“主要是不想让小孩拼得这么
期刊
她和我,是发小,在同一所小学、中学读书,又双双高考落榜。落榜后,我去姐姐开的花店打工,她呢,去药店当学徒,是她父亲托人给她找的工作。我不甘心做卖花女,想去上海闯闯。  她也不想做药店学徒,却更怕“麻烦”:没一技之长,除了这份现成的工作,还能找到什么事做呢?更别说去那么大的城市,连落脚处都没有,在这里万一遇到什么事,起码有很多人可以帮忙。  她说的都有道理,但我还是要走。  我来到上海,挑了一家顺眼
期刊
她是TVB花旦,火遍大江南北,是许多人青春时代的偶像,然而在她事业最巅峰的时候,她却委身嫁给了一个没钱没名的穷小子,一时轰动港台演艺圈。  许多年过去了,当年的那个穷小子成了影帝,在大荧幕上独当一面、大放异彩。而她也没有看走眼——即便成了影帝,这个男人依然待她如初,悉心呵护,她在50岁的年纪,看起来依然像个十几岁的小姑娘,皮肤又白又滑,模样青春,被网友称为名副其实的冻颜美魔女。  她就是关咏荷,影
期刊
都说两性关系是最难解的谜,也是永远都解不开的谜。这是因为两性在思考和处事方式上多有不同,造成了沟通不畅。对于女人来说,对爱情抱有偏见,会让你在有意无意中成为爱情的失败者。  在茫茫人海中,能和你相恋的人一定是有缘人。但是你能把握住适合自己的有缘人吗?任何人都不能打包票。偏见,就是阻挡在我们寻找道路上很难识别又是最大的阻碍之一的大石。这和每个人不同的成长背景和经历有关系。而且这个世界上,不同的人不同
期刊
她是红透上海滩的“金嗓子”,《何日君再来》、《天涯歌女》、《四季歌》均是她的杰作。  她也是中国电影90周年庆典时,“中国电影世纪奖”的得主,《马路天使》代表了她演艺事业的高峰。  她展现在世人眼前的,是一条无比光辉灿烂的“星路”,让无数俊男美女艳羡不已。可是又有多少人会想到,在她甜美的歌声和迷人的笑容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痛苦和忧伤。  她就是周璇,一个一生周旋于爱与悲伤之间的女人。  周璇原本姓苏
期刊
在我才入行的时候,公司同时招了三个实习生,我,阿米和老朱。我们三人作为助理,各自参与其中一个不是很重要的项目,每天所做的事情,不过是接接电话、传达下工作单、开会时旁听并记录会议纪要而已。我们三人常常在一起抱怨工作的无聊、生活的艰辛,偶尔也会聊聊理想。是啊,作为独自在上海打拼的外地人,如果没有理想支撑,如何能熬过最初的艰难岁月呢?  几个月之后,老朱服务的项目炒掉了我们公司,公司将重要的人员进行了重
期刊
有位面临毕业求职的朋友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到底该找能学到东西的工作?还是找稳一点能够赚到钱的工作?”这样一个问题其实不难回答,因为当他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的时候,就已经有一个前提了——至少在目前,他并没有太大的经济压力。  相比之下,其实许多应届生要面临的来自经济方面的挑战是蛮大的。比如说,有些同学在毕业之后有可能在饮食和住宿上需要支付比在校期间更多的费用;还有许多同学是需要尽快还清助学贷款的;同时
期刊
优秀到没朋友,原来这真的不只是一句玩笑话。优秀到孤家寡人,更是血淋淋泪涟涟的现实。我身边就有许多在旁人眼里完美优秀的女子,生活得并不幸福。虽然她们职场上踏实进取,年轻有为,深受领导和同事的认可;虽然她们在家庭中孝敬长辈,尊重丈夫,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事无巨细,亲力亲为。虽然她们像女超人一样,看似很好的平衡家庭和事业,无怨无悔的付出,可到头来看似无懈可击的她们往往留不住丈夫的心,他们可以是周围人的知
期刊
美国家庭心理治疗师纳皮尔研究过很多家庭问题,他发现,夫妻其实早就能够感觉到自己婚姻问题所在,从结婚之初的快乐和满足,渐渐变成问题不断,婚姻如同一潭死水,繁琐而又乏味,连吵架的兴趣可能都消散殆尽,当他们婚姻出现僵局以后,“婚外情”可能成为他们打破婚姻僵局的手段,即便这个手段最终将婚姻至于绝境。  有一个调查显示有接近40%女性有“婚外情”。  凤凰时尚2013年做过一个关于女性“婚外情”的调查发现,
期刊
每个人的工作里,其实都蕴藏着大量细节,这些细节、以及许多人情世故的关窍,教科书上是没有的,甚至琐碎到不值得严肃地写下来。  但这些东西却可能非常重要:别人点化你一下,你就少走不少弯路;别人不告诉你,你可能要琢磨很久,甚至要栽一些跟头才能懂。  虽然很多时候,我们心里会想:“别人能教我的没什么稀罕的,稀罕的我自己用心琢磨也能学会”。  但如何让别人愿意“倾囊相授”,其实是一种核心竞争力。在这个社会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