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3-161-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好说好动,精力易分散是小学低年级学生一个重要的特点。因此要善于运用新颖有趣的方法,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如何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兴趣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陈述几点心得体会。
一、导入新颖,引起兴趣
刚刚上课,学生的思维还处于抑制状态,还没有进入学习的角色,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为此,我经常从教材的特点出发,通过组织有兴趣的小游戏,讲述生动的小故事,或以一个激起思维的数学问题等方法导入新课。这样做,不仅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活跃起来。
例如在讲“物体的体积”这一节课时,我先讲一讲“乌鸦喝水”的故事,然后问学生:“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了?”学生答:“石子占了一些地方,把水‘挤’上来了,所以乌鸦能喝到水。”我接着指出:“石子占有的地方叫‘空间’。石子放入里面后,占据了一定的空间,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今天我们就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在这里,学生既能初步感知概念的含义,又能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二、创设情景,增强兴趣
在教学中,适时地创设和谐、愉悦的求知情景,激发学生乐学、爱学数学的内驱力,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一次在教学速算时,我创设了这样情景:有一天,猪八戒和孙悟空在花果山吃饱了桃子,八戒说:“猴哥,咱俩进行比赛计算311-89、4813-87,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孙悟空说:“八戒,你连这道题都不会算,亏你吃了那么多桃子。”孙悟空迅速说出得数是222和4726。八戒说:“猴哥,你怎么算得那么快?”孙悟空向八戒解释说:“看这两道题都是多位数减两位数,而且被减数和减数互为补数,可用速算法:用十位前的数减1,百位后的数乘以2,然后将得数连起来便是原式的结果。即:3-1=2,11×2=22,311-89=222,48-1=47,13×2=26,4813-87=4726。” 通过创设这一情景,学生们兴趣特别浓,很快掌握了这种算法。
三、寻求规律,发展兴趣
数学知识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性,所以数学教学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突出数学知识的特点及规律,以直接或间接的形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规律解决问题。如在教学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时,先出示一道口算题5×3=(),学生算出结果是15,然后再出示现50×3=(),500×3=(),5×0.3=(),5×0.03=()。让学生算出结果后,观察积与因数变化有什么规律,学生讨论后得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积就扩大(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由于学生发现了规律,就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兴趣愈加浓厚,他们掌握这些知识就更加快捷。
四、多样练习,促进兴趣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堂课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练习的设计。学生的课堂练习一般都在后半节课。受年龄小、体能弱等因素影响,后半堂课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兴趣开始转移,这就要求教师进行教学调控,把练习设计得新颖有趣。如游戏式、故事式、抢答竞赛式等。
如我在教“元、角、分”时让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来买卖东西。同学们争相表演,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很快学会了元、角、分的知识。
五、重视操作,提高兴趣
教学时,要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对于教学公式、概念、性质,法则等,我在教学中除运用直观演示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外,更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
例如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让学生拿不同大小的圆柱形罐头,指出把外面贴的商标纸剪开,展开后看是什么形状,有的学生沿着剪开,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有的学生按斜线剪开,展开后是平行四边形,有的学生把高瘦的圆体罐头沿高剪开,展开后是正方形,通过大家动手认识到: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可以是一个长方形也可以是平行四边形,它们的长(或底)与圆柱底面周长相等,宽(或高)与圆柱的高相等,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在此基础上,导出圆柱体的侧面积等于底圆的周长乘以高,这样学生学得主动、活泼,不仅理解了圆柱体侧面积的概念,掌握了计算侧面积的公式,而且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艺术,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在感知、认知的气氛中想学、乐学、会学、学会,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好说好动,精力易分散是小学低年级学生一个重要的特点。因此要善于运用新颖有趣的方法,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如何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兴趣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陈述几点心得体会。
一、导入新颖,引起兴趣
刚刚上课,学生的思维还处于抑制状态,还没有进入学习的角色,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为此,我经常从教材的特点出发,通过组织有兴趣的小游戏,讲述生动的小故事,或以一个激起思维的数学问题等方法导入新课。这样做,不仅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活跃起来。
例如在讲“物体的体积”这一节课时,我先讲一讲“乌鸦喝水”的故事,然后问学生:“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了?”学生答:“石子占了一些地方,把水‘挤’上来了,所以乌鸦能喝到水。”我接着指出:“石子占有的地方叫‘空间’。石子放入里面后,占据了一定的空间,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今天我们就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在这里,学生既能初步感知概念的含义,又能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二、创设情景,增强兴趣
在教学中,适时地创设和谐、愉悦的求知情景,激发学生乐学、爱学数学的内驱力,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一次在教学速算时,我创设了这样情景:有一天,猪八戒和孙悟空在花果山吃饱了桃子,八戒说:“猴哥,咱俩进行比赛计算311-89、4813-87,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孙悟空说:“八戒,你连这道题都不会算,亏你吃了那么多桃子。”孙悟空迅速说出得数是222和4726。八戒说:“猴哥,你怎么算得那么快?”孙悟空向八戒解释说:“看这两道题都是多位数减两位数,而且被减数和减数互为补数,可用速算法:用十位前的数减1,百位后的数乘以2,然后将得数连起来便是原式的结果。即:3-1=2,11×2=22,311-89=222,48-1=47,13×2=26,4813-87=4726。” 通过创设这一情景,学生们兴趣特别浓,很快掌握了这种算法。
三、寻求规律,发展兴趣
数学知识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性,所以数学教学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突出数学知识的特点及规律,以直接或间接的形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掌握规律解决问题。如在教学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时,先出示一道口算题5×3=(),学生算出结果是15,然后再出示现50×3=(),500×3=(),5×0.3=(),5×0.03=()。让学生算出结果后,观察积与因数变化有什么规律,学生讨论后得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积就扩大(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由于学生发现了规律,就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兴趣愈加浓厚,他们掌握这些知识就更加快捷。
四、多样练习,促进兴趣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堂课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练习的设计。学生的课堂练习一般都在后半节课。受年龄小、体能弱等因素影响,后半堂课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兴趣开始转移,这就要求教师进行教学调控,把练习设计得新颖有趣。如游戏式、故事式、抢答竞赛式等。
如我在教“元、角、分”时让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来买卖东西。同学们争相表演,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很快学会了元、角、分的知识。
五、重视操作,提高兴趣
教学时,要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对于教学公式、概念、性质,法则等,我在教学中除运用直观演示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外,更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
例如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让学生拿不同大小的圆柱形罐头,指出把外面贴的商标纸剪开,展开后看是什么形状,有的学生沿着剪开,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有的学生按斜线剪开,展开后是平行四边形,有的学生把高瘦的圆体罐头沿高剪开,展开后是正方形,通过大家动手认识到: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可以是一个长方形也可以是平行四边形,它们的长(或底)与圆柱底面周长相等,宽(或高)与圆柱的高相等,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在此基础上,导出圆柱体的侧面积等于底圆的周长乘以高,这样学生学得主动、活泼,不仅理解了圆柱体侧面积的概念,掌握了计算侧面积的公式,而且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艺术,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在感知、认知的气氛中想学、乐学、会学、学会,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