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我这个热衷于抢救的“另类”来说,出过无数次的院前,没办法,我就是喜欢这个职业。在这个三寸之地,有限的时间内尽显人生之多彩。
在救护车厢里,有的人活了,但有的人却是突然地,或者是慢慢地死去,不时地让人感受着生命的脆弱与顽强。对生命的感觉,我想只有医生才可以体会得更为深刻,这个世界医生太少,人却太多。
生命的重量到底有多少?有谁称过?
我想那会很重的,重到无法用具体的质量来计算,生命的重量,掌握在每个医生的手中——责任大了吧!既然你是一个可以托付生命的人,那就不要去过多渴求什么——你本身就很伟大了。
100公里的出诊
一个100公里的出诊风险是相当大的,就是在车上坐着一个健康人,也同样有风险,对面的卡车“亲”你一下,足可以让你也化为尘土,灰飞烟灭。何况车上是一个危重患者,风险那是更大!
傍晚7点多,我很累了,正吃饭,刚吃了一半,电话又响了,这已经是家常便饭。有护士去接,不管怎样,先把饭吃完再说。不一会,护士进来了:“老大,要出诊,去某某县医院,昏迷患者。”
去医院接病人,就好像是一个消防员去救火——月黑风大火急,不去不行!询问完患者病情,对方说不清楚,只知道病人还活着,没有死。准备好家伙,上车,出发。
此县医院,离我们医院有100公里之遥,现在有车有高速,并不是很远,一个半小时足矣。
小马在高速公路上狂奔,耳边只有呼呼的风声,刚吃过饭坐在车中静止地运动一下,听听音乐,很是惬意。车灯像两个黑夜中的眼睛一样望着远方,照在路两旁的黄色反光漆上,反射出亮丽的黄色光芒,总能看到两排齐齐整整的黄色小灯指引着路的方向,漆黑的夜,有了这两排小灯,无论怎样,都不会寂寞了。
遐想终止了,一看时间,已经一个小时了,下高速,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医院真的很一般,走廊上灯光昏暗。简单的看了一下病人,老太太,躺在简陋的床上,深度昏迷。医生有些紧张,家属有些激动,来院3小时,仍没有清醒,看看病例,就诊时血糖1.3。医生已经给患者补充了100毫升高糖,没有任何好转。问病史,家属说患者是我院的老病人,心脏不好,经常在心内科住院治疗,糖尿病史5年。一年来应用胰岛素笔控制血糖,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昏迷了。
我首先考虑到的问题是,是不是胰岛素打的过量,低血糖了?但问题是高糖已经补充很多,怎么还没有清醒呢?双侧的病理征是阳性的,是否有中枢神经系统的问题呢?头颅CT已做,没有发现出血,不能排除脑梗塞。护士已经量好了血压,还好,患者血压正常。与家属沟通了病情,同时签了转诊同意书,无形中噩梦告知书也给我下达了。
抢救进行时
鉴于患者病情的危重性,嘱咐司机回去的时候不上高速,走国道,一旦患者病情恶化,车上药品不足时,可以到某个医院就地抢救,走高速就没有这个功能了。不一会儿车便驶入了国道,没想到国道上车多人多,车速不快,噩梦开始了!
一直在车上看着监护器,心率120,还可以,患者呼吸浅快,暂时还可以,心中祈祷,不要有什么波动啊,平稳到达最好了!人生就是这样,怕什么偏偏就来什么!
刚到达另一个县的县城,突然患者的心率直线下降,不到1分钟,只剩下30次了,立即摸脉搏,没有了,自主呼吸没有了,立即吩咐护士注射肾上腺素,同时用球囊面罩辅助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开始心肺复苏。
不知道怎么回事,当护士拿药的时候,我下意识地改了医嘱:注射阿托品。我只是感觉到奇怪,患者刚才还是好好的,为什么突然出现心率下降呢?阿托品用上后,患者的心率很快的恢复到100次左右,血压也有了,借着车中昏暗的灯光,透过透明面罩看去,似乎患者的口腔中有个什么东西。于是我马上拿掉面罩,用车载手电筒详细查看。托起患者的下颌,用螺旋开口器垫好牙齿。咦,患者的牙呢?带上手套,把手迅速探到患者口腔中,摸到一个东西,一端已经到了咽部,掏出一看,天啊,一副假牙!拿出以后,患者的呼吸迅速恢复,我不敢大意,拿出一个S型口咽通气道放入了老太太的口中。看到此经过,坐在车后面的两个家属也松了一口气,不断地表示感谢。
车仍在行进中,嘱托司机尽量开快一些!如果再出现这种情况,估计就够呛了,我心中那根神经已经快要崩断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0分钟后,离医院还有30公里的样子,老太太逐渐烦躁起来,四肢开始不停的乱动,看到这些,最少使我立即排除了脑血管病的诊断。还没有容我多想,老太突然呕吐起来,得马上取出通气道,如果误吸就麻烦了,于是立即取出了通气道。护士已经把老太的头偏到了一侧,还好,比较及时,没有误吸,在呕吐过程中老太太的心率也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车上条件有限,没有办法,虽然不知道呕吐的原因,先对症处理吧,嘱咐护士进行肌注胃复安。
老太太仍在烦躁,不停折腾,后面的路途几乎是在折腾中度过的,医护和家属齐上阵——对抗折腾!半小时后,到达了医院,到心内科,立即嘱咐该科护士再测血糖,一看,1.9,仍然很低!继续给予高糖大量补充。
与值班医生交过班后,我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来到科里一看表,已经快凌晨了,一天再次回归平静。放松下来,有点虚脱的感觉,喝了杯水,噩梦终于结束了,要好好歇一下。
第二天下班,来到病房随访,老太太已经清醒了,诊断明确,还是低血糖昏迷。一问才知,患者中午“不小心”打了半支诺和灵,剂量严重超标!
事后碎语
在老太太的整个疾病的诊疗过程中,最艰难的应该是我了,因为我遇到了最危险的情况,如果这个病人不转院,我想应该也是无碍的,只是低血糖而已,惊险的一幕源自首诊医生的不自信!
不自信的原因有多种,条件较差是一方面,但我想更多的仍然是对自己能力的不自信。能力的不自信源自理论知识的欠缺与临床经验的不足。这种欠缺和不足,折射出医务人员继续教育的缺失和某些医疗资源的商业化。金钱可以买座医院,但却买不来医生的素质。
我不明白,有些医院不知何时起竟成了赚钱机构,有些医生成了赚钱工具,疾病成了商品。于是生命逐渐轻如鸿毛……
小贴士
院前急救
现如今,大家基本上都知道遇到突发疾病或者遭遇意外创伤时拨打120急救电话。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有医院的急救人员乘着救护车前来展开现场急救,然后将病人或伤员送往医院。
当今的急救医学把急救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院前急救”阶段、“急诊处置”阶段和“ICU观察”阶段。当然,有些病情轻微的病人或伤员在急诊室处理之后即可离院了。
所谓“院前急救”阶段,是指从第一救援者到达现场并采取一些必要措施开始,直至救护车到达现场进行急救处理,然后将病人送达医院急诊室之间的这个阶段。院前急救对于突发疾病或者遭遇意外创伤的病人来说,至关重要,甚至关系到病人的生命能否延续。
在救护车厢里,有的人活了,但有的人却是突然地,或者是慢慢地死去,不时地让人感受着生命的脆弱与顽强。对生命的感觉,我想只有医生才可以体会得更为深刻,这个世界医生太少,人却太多。
生命的重量到底有多少?有谁称过?
我想那会很重的,重到无法用具体的质量来计算,生命的重量,掌握在每个医生的手中——责任大了吧!既然你是一个可以托付生命的人,那就不要去过多渴求什么——你本身就很伟大了。
100公里的出诊
一个100公里的出诊风险是相当大的,就是在车上坐着一个健康人,也同样有风险,对面的卡车“亲”你一下,足可以让你也化为尘土,灰飞烟灭。何况车上是一个危重患者,风险那是更大!
傍晚7点多,我很累了,正吃饭,刚吃了一半,电话又响了,这已经是家常便饭。有护士去接,不管怎样,先把饭吃完再说。不一会,护士进来了:“老大,要出诊,去某某县医院,昏迷患者。”
去医院接病人,就好像是一个消防员去救火——月黑风大火急,不去不行!询问完患者病情,对方说不清楚,只知道病人还活着,没有死。准备好家伙,上车,出发。
此县医院,离我们医院有100公里之遥,现在有车有高速,并不是很远,一个半小时足矣。
小马在高速公路上狂奔,耳边只有呼呼的风声,刚吃过饭坐在车中静止地运动一下,听听音乐,很是惬意。车灯像两个黑夜中的眼睛一样望着远方,照在路两旁的黄色反光漆上,反射出亮丽的黄色光芒,总能看到两排齐齐整整的黄色小灯指引着路的方向,漆黑的夜,有了这两排小灯,无论怎样,都不会寂寞了。
遐想终止了,一看时间,已经一个小时了,下高速,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医院真的很一般,走廊上灯光昏暗。简单的看了一下病人,老太太,躺在简陋的床上,深度昏迷。医生有些紧张,家属有些激动,来院3小时,仍没有清醒,看看病例,就诊时血糖1.3。医生已经给患者补充了100毫升高糖,没有任何好转。问病史,家属说患者是我院的老病人,心脏不好,经常在心内科住院治疗,糖尿病史5年。一年来应用胰岛素笔控制血糖,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昏迷了。
我首先考虑到的问题是,是不是胰岛素打的过量,低血糖了?但问题是高糖已经补充很多,怎么还没有清醒呢?双侧的病理征是阳性的,是否有中枢神经系统的问题呢?头颅CT已做,没有发现出血,不能排除脑梗塞。护士已经量好了血压,还好,患者血压正常。与家属沟通了病情,同时签了转诊同意书,无形中噩梦告知书也给我下达了。
抢救进行时
鉴于患者病情的危重性,嘱咐司机回去的时候不上高速,走国道,一旦患者病情恶化,车上药品不足时,可以到某个医院就地抢救,走高速就没有这个功能了。不一会儿车便驶入了国道,没想到国道上车多人多,车速不快,噩梦开始了!
一直在车上看着监护器,心率120,还可以,患者呼吸浅快,暂时还可以,心中祈祷,不要有什么波动啊,平稳到达最好了!人生就是这样,怕什么偏偏就来什么!
刚到达另一个县的县城,突然患者的心率直线下降,不到1分钟,只剩下30次了,立即摸脉搏,没有了,自主呼吸没有了,立即吩咐护士注射肾上腺素,同时用球囊面罩辅助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开始心肺复苏。
不知道怎么回事,当护士拿药的时候,我下意识地改了医嘱:注射阿托品。我只是感觉到奇怪,患者刚才还是好好的,为什么突然出现心率下降呢?阿托品用上后,患者的心率很快的恢复到100次左右,血压也有了,借着车中昏暗的灯光,透过透明面罩看去,似乎患者的口腔中有个什么东西。于是我马上拿掉面罩,用车载手电筒详细查看。托起患者的下颌,用螺旋开口器垫好牙齿。咦,患者的牙呢?带上手套,把手迅速探到患者口腔中,摸到一个东西,一端已经到了咽部,掏出一看,天啊,一副假牙!拿出以后,患者的呼吸迅速恢复,我不敢大意,拿出一个S型口咽通气道放入了老太太的口中。看到此经过,坐在车后面的两个家属也松了一口气,不断地表示感谢。
车仍在行进中,嘱托司机尽量开快一些!如果再出现这种情况,估计就够呛了,我心中那根神经已经快要崩断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0分钟后,离医院还有30公里的样子,老太太逐渐烦躁起来,四肢开始不停的乱动,看到这些,最少使我立即排除了脑血管病的诊断。还没有容我多想,老太突然呕吐起来,得马上取出通气道,如果误吸就麻烦了,于是立即取出了通气道。护士已经把老太的头偏到了一侧,还好,比较及时,没有误吸,在呕吐过程中老太太的心率也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车上条件有限,没有办法,虽然不知道呕吐的原因,先对症处理吧,嘱咐护士进行肌注胃复安。
老太太仍在烦躁,不停折腾,后面的路途几乎是在折腾中度过的,医护和家属齐上阵——对抗折腾!半小时后,到达了医院,到心内科,立即嘱咐该科护士再测血糖,一看,1.9,仍然很低!继续给予高糖大量补充。
与值班医生交过班后,我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来到科里一看表,已经快凌晨了,一天再次回归平静。放松下来,有点虚脱的感觉,喝了杯水,噩梦终于结束了,要好好歇一下。
第二天下班,来到病房随访,老太太已经清醒了,诊断明确,还是低血糖昏迷。一问才知,患者中午“不小心”打了半支诺和灵,剂量严重超标!
事后碎语
在老太太的整个疾病的诊疗过程中,最艰难的应该是我了,因为我遇到了最危险的情况,如果这个病人不转院,我想应该也是无碍的,只是低血糖而已,惊险的一幕源自首诊医生的不自信!
不自信的原因有多种,条件较差是一方面,但我想更多的仍然是对自己能力的不自信。能力的不自信源自理论知识的欠缺与临床经验的不足。这种欠缺和不足,折射出医务人员继续教育的缺失和某些医疗资源的商业化。金钱可以买座医院,但却买不来医生的素质。
我不明白,有些医院不知何时起竟成了赚钱机构,有些医生成了赚钱工具,疾病成了商品。于是生命逐渐轻如鸿毛……
小贴士
院前急救
现如今,大家基本上都知道遇到突发疾病或者遭遇意外创伤时拨打120急救电话。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有医院的急救人员乘着救护车前来展开现场急救,然后将病人或伤员送往医院。
当今的急救医学把急救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院前急救”阶段、“急诊处置”阶段和“ICU观察”阶段。当然,有些病情轻微的病人或伤员在急诊室处理之后即可离院了。
所谓“院前急救”阶段,是指从第一救援者到达现场并采取一些必要措施开始,直至救护车到达现场进行急救处理,然后将病人送达医院急诊室之间的这个阶段。院前急救对于突发疾病或者遭遇意外创伤的病人来说,至关重要,甚至关系到病人的生命能否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