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磷酰胺治疗儿童狼疮性肾炎药物代谢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t920997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儿童狼疮性肾炎(LN)接受静脉环磷酰胺(CYC)治疗后的CYC药代动力学情况,以及药代动力学结果与患儿临床指标、不良反应、疗效评价之间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天津市儿童医院住院首次接受治疗的LN患儿30例,均接受糖皮质激素(GC)联合CYC治疗,首次静脉滴注CYC后在6个采血点采集血液,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CYC血药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结果。所有患儿随访24周,同时评价患儿血浆清蛋白(ALB)、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补体3(C3)、临床缓解情况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性评分。

结果

药代动力学曲线呈二室模型,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143.55±42.43) g/(L·h),血浆药物峰浓度(Cmax)为(20.02±3.55) g/L,药物半衰期(T1/2)为(4.21±0.96) h。年龄、性别对AUC、Cmax、T1/2均没有影响,基线生化指标中ALB和T1/2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呈正相关(r=0.517,P<0.05)。所有患儿接受治疗后随访16周达到部分缓解7例,完全缓解22例,无效1例;随访24周达部分缓解患儿6例,完全缓解24例。治疗16周后,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无效组患儿的AU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24周后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组患儿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16周和24周的临床缓解情况分组之间比较患儿的T1/2和C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减少(3例,占10.00%)、胃肠道不适(4例,占13.33%)和呼吸道感染(6例,占20.00%)。T1/2、AUC、Cmax和不良反应的发生之间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ALB、尿蛋白定量和治疗效果的回归关系有统计学意义,而多因素分析显示各因素与治疗效果的回归关系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HPLC法可用于检测CYC血药浓度,儿童使用CYC后的药代动力学情况与成人研究近似。ALB和T1/2呈线性正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ALB和治疗效果之间有相关性,因此,推测治疗开始之前提高血浆ALB水平可能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CYC的药代动力学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无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呼吸心跳骤停复苏后危重患儿机械通气时肺保护通气策略及存活患儿出院90 d随访情况。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贵阳市儿童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收治因各种原因发生呼吸心跳骤停患儿489例。其中进行心肺复苏后机械通气251例,24 h内死亡或放弃治疗83例,存活>24 h 168例,分为小潮气量通气组118例,常规潮气量通气组50例,根据潮气量调整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监测动脉血氧
目的了解我国一个儿童癫痫三级诊疗中心住院患儿口服抗癫痫药物(AEDs)超说明书用药的现状,为将来制定超说明书用药政策提供基线数据。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6年4月1日至9月30日28 d~18岁癫痫患儿住院期间AEDs用药医嘱及患儿基本信息,对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及类型进行描述性分析,应用单因素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年龄、性别、用药种数、发作类型、癫痫持续状态5个相关危险因
川崎病是一种儿童期常见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系统性血管炎,是儿童时期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川崎病的病因尚不明确,疾病本身可能是易感人群因为一个共同的免疫介导所致血管炎通路的特征性表现。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是目前大家公认的治疗川崎病的一线药物,但仍有10%~20%的患儿对IVIG无反应,虽然IVIG会被选择再次应用,但有效率较初次应用更低,因此,对某些川崎病患儿来说单用IVIG是无效的,即使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急性期心率变异性(HRV)与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红细胞沉降率(ESR)的相关性,及其对KD尤其是不完全川崎病(iKD)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2012年8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KD患儿220例,根据诊断标准将KD患儿分为典型KD组与iKD组,根据有无冠状动脉损害将KD患儿分为无冠状动脉损害组(NCAL组
过敏性紫癜(Henoch-Schönlein purpura,HSP)是一种以免疫复合物在受累组织小血管内皮沉积为主要特征的、多种免疫介导的系统性免疫性血管炎。HSP病因复杂,感染、食物、药物等均可导致发病。其确切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清楚,可能与机体免疫功能异常,IgA免疫复合物沉积、T淋巴细胞失调、B淋巴细胞异常活化、白细胞介素(IL)-17、IL-21、IL-6、IL-8、内脂素等分泌增多及肠
随着产前诊断及新生儿出生筛查技术的不断进步,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成为一种可能。现通过对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产前诊断及出生筛查进行简要总结,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旨在积极推行我国的相关工作,改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患儿的预后。
目的评价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白细胞介素(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sJIA)和脓毒症患儿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sJIA、脓毒症患儿各41例,另选择同期体检健康儿童41名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患儿治疗前及健康对照组儿童血清sIL-2R、IL-6、IL-10和
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sJIA)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关节痛、多浆膜炎、肝和/或脾大,系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的一个亚型,发病率为6.6/100 000~15.0/100 000,但致残率和病死率占JIA的2/3以上。其症状和体征往往不十分典型,因此诊断常较困难。sJIA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是一种自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而非经典自身免疫性关节炎。但是经典自身炎症性疾病有明确致病基因及家族史
目的分析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患儿Notch信号通路与淋巴细胞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关系,探讨其在JI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6年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过敏免疫风湿科诊断的35例JIA患儿(JIA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6.5±4.0)岁(0.83~15.00岁)。其中全身型组22例,关节型组13例(多关节型7例,少关节型6例)。健康对照组15例,男6例,女
目的评估川崎病(KD)患儿血常规中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冠状动脉扩张的预测作用。方法采集所有KD患儿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使用前和IVIG使用后2 d的血常规资料,用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比淋巴细胞数绝对值得到NLR值,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NLR对KD冠状动脉扩张的预测价值及冠状动脉扩张的危险因素。结果404例KD患儿中有50例并冠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