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形成、巩固和发展摭谈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225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讨群众文化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应立足于群众文化环境、对象和时代,尊重不同地点、不同人群、不同时期文化活动的个性和差异性。然而,近年来许多地区对群众文化发展战略的思考,因源于自然经济和文化格局的历史惰性,在指导思想上强调模仿和搬移,突出统一和共性,忽视差异和个性,致使本应富有生机的群众文化失去了吞吐百象的能力,乃至陷入固步自封的封闭状态,本文拟就群众文化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就教于方家。
  关键词:群众文化 地域性 吸纳性 优化性 传承 发展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24-0177-03
  群众文化是指人们职业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大家的共识。但到底什么叫群众文化,却容易产生种种误解和片面认识。平时大家一谈到群众文化,不是说组织几场群众文艺演出,就是说办了几次群众歌手赛,或者说举办了几次群众美术书法作品展览等等,如此而已。殊不知这些,只是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一部分和一些形态方式,它并不能概括群众文化的全部内涵,也不能说明它的精神实质所在。群众文化就总体而言,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性、活动的多样性、内容的广泛性与丰富性(涉及到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天文地理、伦理道德、风土人情等),融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卫生体育于一体,是人民群众进行自娱自乐、自学自教、自我陶冶情操和提高审美能力的方式。重在自我参与,重在参与群众的大多数,而不仅只是部分文化骨干,更不仅只是少数文艺精英。群众文化的功能作用是广大人民群众自己的“陶冶情操”。广大群众通过广泛参与各种自娱自乐、有益身心健康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振奋精神、强身健体、增知增识,不断自觉地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道德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这才是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根本目的和宗旨。
  探讨群众文化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应立足于群众文化环境、对象和时代,尊重不同地点、不同人群、不同时期文化活动的个性和差异性。然而,近年来许多地区对群众文化发展战略的思考,因源于自然经济和文化格局的历史惰性,在指导思想上强调模仿和搬移,突出统一和共性,忽视差异和个性,致使本应富有生机的群众文化失去了吞吐百象的能力,乃至陷入固步自封的封闭状态,本文拟就群众文化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就教于方家。
  一、群众文化的形成具有地域性
  (一)各地群众文化的形成都打上了深深的地域烙印
  群众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它的形成与所处的人文地理环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每个地方的优势不同,其开展群众文化的土壤和基因就不同。因此,在群众文化组织与开展时,必须立足地方实际,充分扶持地方文化特色。在特定环境下,融物质性和精神性于一体的劳动创造了人,而人又通过这种独特的劳动创造了诸如汉民族的“春节”、维吾尔族的“古尔邦节”、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我县的苗族“花山节”等风格各异的群众文化。我国幅员广阔,民族众多,独具特色的群众文化在不同民族和地区相互并存着。仅就四川省的群众文化而言,往往也因人文地理环境等因素的不同而具有明显的地方色彩,如植根于川北土壤、充满乡土气息、诙谐别致的川北灯戏,融龙、佛、山、经济、文化为一体的乐山“龙舟文化”,历史文化名城自贡则以“恐龙、灯会、盐史”称奇于世,兴文的村山歌、大坝高桩独树一帜。这些独具魅力的优秀群众文化,都是当地劳动人民因地制宜创造出来的文化现象。而这些文化现象又集中反映出该地区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建设水准。
  (二)相同地域的群众文化还有更小地域性差异
  即使處于同一地域,因举办地点和参与对象的不同,群众文化还存在更小地域性的差异。群众文化,顾名思义,它的对象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包括工人、农民、军人、教师、学生等各行各业的人员。他们中有男有女,有老年人、中青年人,也有少年儿童。他们开展活动的基本场地通常在农村、厂矿、军营、校园和社区。因此,群众文化通常又分为农村文化、厂矿文化、军营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五大类。人民群众出于自身的爱好与需求,在追求物质生活享受的同时,也要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享受。有的爱吟诗作画,有的爱演戏歌舞、吹拉弹奏,有的爱打球、武术,有的爱猜谜下棋,有的爱舞歌舞龙舞虎狮等,人各有所好,但不尽相同,从而形成了千差万别、形式多样、五彩缤纷的,充满了强烈地域色彩的群众文化。
  二、群众文化的巩固需有吸纳性
  群众文化要巩固,必须立足于本地特色最大限度地接纳外来群众文化的营养。这反映在两个方面:既要学习外来群众文化的内容、形式,又要学习外来群众文化的管理体制、群众工作方法的长处,并使之融于本地的群众文化工作之中,以补己所短。这是我国现阶段整个群众文化的基本构成方式,也是群众文化巩固的必经之路。
  (一)群众文化自身的巩固不能固步自封,需要主动吸纳外来群众文化
  优秀的群众文化,并非某个社会和地区的独占物,总是互动的。群众文化的播化现象极普遍地存在。任何一个地区一旦形成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其文化内涵都会以观念、信仰、风俗、文学艺术、服饰、建筑等文化现象向其周围地区传播。中国古代早就有“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礼失而求诸野”的说法。
  在结构上,所融合的外来群众文化在本土群众文化中占有相当比重。在运行方向上,群众文化都具有一种向外的趋势,既无论是物质层、意识层,还是价值观、审美观,都汲取着外来优秀群众文化的精华,从而形成适合于本地的新型的群众文化。
  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事业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人口迁移已成常态,各地群众文化的相互补充和交流已成现阶段我国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一大特点。如果我们无视这一新情况、新变化,对外来群众文化不是积极吸纳,而是采取排斥和拒绝的态度,不仅不利于外来人口积极参与到本地群众文化建设中,而且可能使自身固步自封,令本来生动活泼的群众文化失去其固有的活力。   群众文化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丰富性和多样性,而这种特点决定了群众文化本身对外来群众文化的快速而直接的接受性。很多外来群众文化形式,在我们文化管理部门完全不了解的情况下已经悄然兴起。这一特点也使群众文化如高山流水,长盛不衰。
  (二)群众文化的管理需要相互学习借鉴
  随着时代的巨大变迁,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对文化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地文化管理部门应与时俱进,建立基层文化交流机制,以当地群众文化为背景,加强与各地的文化交流,学习先进管理经验,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相互借鉴、互通有无,以此来不断提高文化管理的水平与效能。
  (三)群众文化的帮扶使其具有渗透性
  落实精准扶贫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落后地区群众文化活动的扶持和帮助。扶贫不能仅停留于物质扶贫,在群众基本物质生活得到保障和提高的同时,还应特别关注落后地区的精神扶贫。而对于落后地区的普通群众而言,帮助他们搞好群众文化活动是提高其精神生活的有效手段。群众文化的帮扶一般而言有以下几种形式:
  1.送文化下乡。将先进发达地区的精品群众文化直接送进文化欠发达地区,使欠发达地区的群众一方面受到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另一方面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欠发达地区的群众文化水平。
  2.加强文化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结对帮扶。组建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对口来往协会,以协会为媒介,加强两地的交流,促进优势互补,以达到文化共同发展的目的。
  三、群众文化发展需有优化性
  目前,我国群众文化发展上良莠不齐,表现在管理上,把群众业余文化当作专业文化来办,忽视人民群众自身的需求、爱好与权益,置他们的自主性、自觉性、自愿性、自娱性于不顾,讲形式、图排场、赶时髦、装门面,成为谋取某种政绩的手段,这不仅影响群众文化活动的健康开展,也是完全违背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本质和宗旨的;表现在活动形式上,人民群众迫切需要正当的文化娱乐活动,但因文化市场的管理跟不上,电影、戏曲、图书等一些健康的精神食粮很难被群众享受到,相反,以电子游戏、桌球、麻将等为主的赌博活动重新抬头,甚至一些沉寂了几十年的封建迷信活动也死灰复燃,给我当前的群众文化建设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为使群众文化健康良性地发展,首先必须优化目前的管理评价机制,真正把群众的需要放到第一位,使群众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身心得到愉悦,情操得到陶冶,智慧得到提升;其次,要优化群众文化活动形式,面对各种不良的群众文化活动要依法坚决予以查处和取缔,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扶持一批优良的传统群众文化,新办一些群众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形式。群众文化不是小事,良好的群众文化基础能有力地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提供良好的群众文化食粮,方便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是我们文化管理部门的应有之义。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优化群众文化活动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打造民间文化团体,营造宽松的文化平台
  群众文化来源于生活,在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于群众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了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必须着力构建完善的民间文化团队建设,更加便利于群众文化的深化与发展。一方面,在群眾文化的建设过程中,社区、村镇等要给予民间文化团队足够支持,从场地设备支持,到师资力量的支持等方面,大力倡导民间文化团队的建设与发展,为实现群众文化的快速发展提供稳定的桥头堡。同时,以优秀的民间文化团队为引子,吸引人民群众多快好省地构建不同形式、不同文化形态的民间文化团队,实现群众文化的“百花齐放”。另一方面,在推动群众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还必须为群众文化营造合理的展示环节。充分利用好城市、乡镇的公共空间、大型场所,同时合理指导民间文化团队进行演出和展示,有效缓和广场舞等民间文化团队与社区居民之间的矛盾。此外,作为文化部门,还需要为群众文化搭建良好的展示平台,着力打造精品民间文化团队,强化与其他民间文化团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二)加强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助力传统文化的传承
  在新形势下,各种外来文化通过网络、自媒体等多种渠道,快速地涌入我国,在丰富我国文化形态的同时,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作为群众文化的重要基础,传统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困难重重,因此为避免传统文化的湮没,必须多措并举,全面推动传统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一方面,政府部门应该积极转变自身的职能,通过财政支持、政策支持、法律支持等方面来落实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将传统文化的保护及推广纳入工作章程。充分结合地方优势资源,做好传统文化的立项保护工作。另一方面,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过程中,政府还需要不断地明确工作职责,督促文化部门做好地方文化资源的整理与收集工作,为传统文化建设电子档案,提升传统文化的利用率。此外,在传统文化、群众文化的发展中,政府部门还应该不断提升社会公共资源的开放力度,有效提升博物馆、文化馆等的开放力度,使得这些公共资源能够成为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载体。
  总之,群众文化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既要依赖于特定的人文地理环境,又同外来优秀的群众文化息息相关,同时要不断优化群众文化管理机制和活动形式,只有这样,群众文化才可能在良性循环中不断发展壮大,真正惠及更多的人民群众。
其他文献
大型养路机械电气控制技术是高校铁道机械化维修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核心课程。本文通过对铁路大型养路机械(以下简称大机)电气原理的难、重点进行分析,设计多个专用设
双轴旋转惯导中转位机构在动态环境下存在的轴间非线性耦合是影响系统控制性能以及导航精度的重要因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建立了转住机构的一般化耦合数学模型,采用Singh
为通过调整加氢裂化装置反应条件来控制喷气燃料馏分收率和质量,以中间基蜡油为原料,在双剂串联一次通过流程下考察了裂化反应温度、氢分压、体积空速和氢油比对喷气燃料馏分
随着WTO改革的日益深化以及经济全球化所出现更加难以应变的趋势,美国等西方国家破坏贸易体系和贸易规则,推行贸易霸权主义,使世界贸易体系和经济全球化发展面临巨大挑战。中
为了建立控制理论教学及开展各种控制实验的理想实验平台,研究了存在结构参数不确定性和具有干扰信号的倒立摆系统。首先将该系统分解为摆杆控制系统和小车控制系统。摆杆控
介绍了三种实现语音分组的方法,即方便控制多方mic和耳机的通断关系,达到一定范围内进行编组通话,指定接通,三种方法各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可根据设计要求和成本采用合适的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重视下,我国农村成人教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到2000年,全国成人文盲率下降到8.72%,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4.8%,全国实现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奋
摘要:技校美术教学不仅是一项艺术实践活动,而且也是一项艺术创造性活动。进入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术教学活动能够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本文立足于创造性思想的内涵,阐述创造性思维与美术教学的联系,并且就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现状进行分析,进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探索如何在技校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美术教学 创新能力
从二十世纪50年代起,我国动画无论在中国还是世界的是动画市场都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一直持续到80年代。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元素在各种优秀作品中得以展现。但始料未及的是
“九五”期间,我们以创建教育强县、教育强市和示范性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评估为目标,初步建成了县、乡、村三级农村成人教育培训网络,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也遇到一些新困难。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