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璀璨 绝代风华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ng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本书能够全面展现卡地亚浩繁的古董世界。卡地亚历史上创造过万千件艺术珍品,虽随历史流转却仍光彩耀目,生动再现了时代艺术风格的非凡变迁。
  项链
  1932年,卡地亚伦敦,特别订制。铂金,圆形旧式切割和玫瑰式切割钻石,一颗143.23克拉枕形抛光祖母绿。该项链采用客户提供的宝石制成。
  由美国金融家兼慈善家奥格登·米尔斯(Ogden Mills)的女儿格兰伯格夫人购得。其本名为碧翠斯·米尔斯(Beatrice Mills),于1909年嫁给了格兰伯格伯爵八世。格兰伯格夫人是卡地亚伦敦工作坊的常客。她对冠冕情有独钟,于1922年至1937年期间共订制过三顶冠冕。
  名流·风流
  因与皇室名流间千丝万缕的传奇过往,卡地亚被蒙上了一层令人神往的魅幻色彩。
  三角胸衣胸针
  1907年。铂金、一颗梨形蓝宝石和七颗枕形蓝宝石。圆形旧式切割和玫瑰式切割钻石。21厘米×12.9 厘米。
  19世纪末,在新兴中产阶级追求古典风潮的影响下,卡地亚花环风格铂金珠宝应时而生。铂金赋予了珠宝生动的造型,而花环风格轻灵的特质则更好地诠释出各种古典风格的图案。
  卡地亚于1907创作的三角胸衣胸针无疑是花环风格的典范之作。细看之下,其创意造型与中国商周时期的饕餮纹组合拥有许多相似之处。中国商周时期的类似纹饰多运用于权贵重器之上,庄严而威猛,结构严谨,是青铜器装饰图案中的经典。两者的高贵、精巧、神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显示出东西方文化的殊途同归。因为尺寸较大,同时镶嵌了许多珍贵的宝石,所以增加了胸针的分量。如果没有紧身胸衣,这件作品是不可能佩戴在服装上的。当紧身胸衣逐渐淡出人们生活的时候,这类珠宝配饰也随之消失了。对于大多数冠冕和胸饰来说,一旦款式不再时尚,就难逃改款和重镶的命运。而这款三角胸衣胸针历经百余年依旧保存完好,其巨大的艺术价值成就了珠宝史上的一个奇迹。
  Kokoshnik冠冕
  1908年。铂金、天然珍珠、15颗梨形钻石,总重约19克拉。圆形旧式切割钻石,“铃兰”镶嵌梨形垂坠钻石。中央高度5厘米。
  卡地亚创作于1906年的花环风格百合花三角胸衣扣针,将其超凡的技艺品位发挥到了极致:即使是纤细的花蕊上也装饰着珠齿式镶嵌的玫瑰式切割钻石。原售予20世纪在华盛顿上流社会声名显赫的Mary Scott Townsend。
  院士剑
  1955年,卡地亚巴黎。铂金、银、红宝石、象牙、黑玛瑙、蓝色珐琅。钢制刀刃。
  “让·谷克多院士剑”归属于法国诗人让·谷克多,并见证了一段关于荣誉与尊崇的传奇故事。路易十三时期的红衣主教黎塞留(Cardinal de Richelieu)于1634年建立了法兰西学院(French Académie)。这所以规范和完善法国语言为己任的西方顶级研究院,设立了40名由同行推举的终身院士。凡是获得院士荣誉的人,需身着黑色院士袍,头戴绿色橄榄枝和双角帽,身披斗篷,手持一把由友人、仰慕者或家乡委员会所赠送的院士剑。1955年,让·谷克多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诗人的挚友路易·卡地亚为其打造了这把象征荣誉和地位的院士剑,成为诗人创作与永恒传奇的绝佳见证。
  在1931年到1974年期间,卡地亚共接到了23宗院士剑委任案。每一把都凝聚着未来院士与珠宝艺术家之间的亲密对话。让·谷克多的院士剑,由诗人本人亲手绘制草图,毫无争议地成为了历史上最具创意的院士剑,是卓越成就和至上荣誉的坚定象征。
  风情·风韵
  由于深受东方文明的影响,在整个装饰艺术时期,卡地亚的珠宝大师们始终倾情于对遥远文明、古老神话和异域元素的诠释与再现。
  埃及风格吊坠
  1913年,卡地亚巴黎。铂金,三角形、梨形、圆形旧式切割、单面切割和玫瑰式切割钻石,圆柱形和花式切割黑玛瑙。
  塔门或庙门图案,常被埃及金匠用于吊坠之中,作为胸饰佩戴。卡地亚对埃及文明的青睐由来已久,而这扇通往古老神庙的不朽之门也成为卡地亚在其埃及设计风格中一再使用的样式。
  埃及石棺化妆盒
  1925年,卡地亚巴黎。黄金和玫瑰金、铂金、玫瑰式切割钻石、祖母绿、圆柱形切割面弧形切割蓝宝石、骨制雕花盒盖以及桔黄色、蓝色和象牙色珐琅。内装一面折叠镜、一把梳子和一个唇膏架。3.2厘米×4厘米×15厘米。
  在顺应时代潮流、并保留装饰艺术简洁线条与实用特性的同时,卡地亚更大胆地赋予这些异域图案以全新的内涵,创作出大量奢华而实用的珠宝珍品。这种将非欧式风格古代手工艺品与现代装饰完美糅合的风格在上世纪20年代的装饰艺术浪潮中可谓独树一帜。1925年,卡地亚制作出这款其历史上最大的埃及风格化妆盒套件——两枚雕刻有狮身人面像的宝石静静守护着石棺的两端。
  印章表——胸针
  1929年,卡地亚巴黎。金,铂金,圆形旧式、长阶梯形切割、单面切割和玫瑰式切割钻石,两颗面弧形切割凸圆形切割红宝石,红宝石珠,雕花玉石,黑玛瑙,黑色和白色珐琅。
  阴阳链坠
  1919年,卡地亚巴黎。铂金、金,圆形旧式切割钻石,单面切割和玫瑰式切割钻石,两颗钻孔祖母绿珠,镶有凸圆形切割红宝石底座的圆柱形切割红宝石,一颗祖母绿、四颗红宝石和四颗面弧形切割黑玛瑙(链绳),黑玛瑙,黑色珐琅(搭扣)。该吊坠基于中国道教太极而创作,象征着宇宙的“阴阳”。
  卡地亚1927年创作的具有浓郁埃及风情的时钟.
  桌用烟盒
  1927年,卡地亚巴黎。材质为金、银、珍珠层、各色瓷料,以及红色、黑色及锈色珐琅和硬橡胶。瓷质侧板的创作灵感源自中国古代的蟋蟀盒。
其他文献
在北京经营着一家茶叶店的刘先生是地地道道的潮州人,店面不大,但是闹中取静,布置精雅,显得无比清幽。在一方硕大的碧玉茶海之后,刘先生举杯冲茶,一冲三泡,给来客冲泡出一杯浓浓的潮州工夫茶,也因此被熟悉的朋友亲切地称呼为“茗刘”。  因为家族渊源,茗刘自小便接触工夫茶,闲暇的时候经常参加一些茶谊会,为大家表演潮州工夫茶,推广工夫茶文化。在一个春光明媚的午后,本刊记者走进了茗刘的店面,茗刘和记者一边品着浓
期刊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从最初的闲事喜爱到深入地研究,再到现在与铁壶结下不解之缘,日本茶道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带给了笔者不少思索与积淀。从最初的好奇与思考,乃至自我观照,每一个阶段,笔者都在重新审视、领悟茶道的真谛。  和敬清寂 一期一会  说起日本茶道的源起,除了与中国的往来交汇密不可分外,更与僧侣禅修交织呼应。史料有载,唐顺宗永贞元年间,日本僧人最澄开始到中国学佛,他酷
期刊
中国用香历史悠久,香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原始先民便在焚烧草木时升腾的烟霞和氤氲的香氛中发现了香,并将之应用于祭天祀地、敬事神明的仪式。经过夏商与两周时期香在礼制范畴中的发展完善,到汉代时,随着疆域的扩大和贸易的繁荣,最晚在西汉武帝时期,岭南以及域外出产的沉香等香药逐渐进入内地,并一直沿用至今,成为感应自然之媒介、祛疾辟疫之良药、怡情养生之佳品。  沉香文化由香料、香具和用香方式等核心元素
期刊
近日,知名策展人沈其斌发布了一条微博称,自己策划的“当代艺术:中国进行时!”专场拍卖在运输途中遭遇大火,大部分作品被烧毁。由于正在协助警方调查处理,无法一一招呼各位艺术家和藏家,表示歉意。此微博一出,立即引发各方关注,此事也被称为“7·25艺术大火”。  据了解,7月25日晚8点半左右,原定于7月26日在北京预展并在28日开拍的“当代艺术:中国进行时!”拍卖专场中包括邱志杰、汪建伟、徐震等几十位艺
期刊
《汉书·王莽传》:“(居摄二年)五月,更造货:错刀,一直五千;契刀,一直五百;大钱,一直五十,与五铢钱并用。”《汉书·食货志》:“王莽居摄,变汉制,以周钱有子母相权,于是更造大钱,径寸二分,重十二铢,文曰‘大钱五十’。又造契刀、错刀。契刀,其环如大钱,身形如刀,长二寸,文曰‘契刀五百’。错刀,以黄金错其文,曰‘一刀直五千’。与五铢钱凡四品,并行。”  王莽迷信风水,相信谶纬之学。在其取了刘氏的西汉
期刊
这张民国现金支票,面额大得惊人,凭票祈付的金额为:国币255亿7千2百零5万3千元整。该现金支票是民国时期中国实业银行使用的宣纸单色印刷品,币额、签发时间均由出票人手工书写。  中华民国初期的中国实业银行,是当时北洋政府组建的股份制银行,由中华民国财政部注册批准,总行设在天津。民国四年在酝酿成立时,由于复辟帝制被搁置,民国八年初才正式营业。当时的银行总董熊希龄,曾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协董钱能训,曾
期刊
“2013谁是藏界英雄”年度风云榜张榜了,这是继2005年之后推出的第九届“中国收藏年度风云榜”。  这一年,我们见证了收藏界的点点滴滴,这是一个坚守和经历的重要过程,有了磨砺,有了见证,成长便显得精彩而丰满;这一年,我们记录下收藏界的可喜变化,中国企业迈向国际收藏、艺术拍卖提振市场信心、本土画廊成功转型、博物馆与公众愈加亲密、古玩市场活动更接地气……真实地记录、理性地倾听,从思考中关注并推动收藏
期刊
金青莲花瓶  站在这件青花缠枝莲镶金盘口瓶前,很容易让人产生时间和空间上的错觉,既有乾隆一朝的盛世风华,亦不乏欧洲王室的辉煌瑰丽,中西两种不同的古典风韵在不觉间就成为了这件器物身后的背景。大气庄重的造型、清丽明快的色调、舒心雅致的纹饰,再加上璀璨夺目的金饰装点,无论从整体还是细节来看,此件作品都散发着富丽典雅的宫廷气韵。  此器造型脱胎于清代宫廷御用样式,又融入了现代审美理念的创新改良。整器造型比
期刊
在崇祯皇帝统治的17年时间里,整个社会处于剧烈的动荡不安之中,景德镇的官窑生产为此而陷于没落,但是民窑生产反而异军突起。  众所周知,明代于洪武二年(1369年)在景德镇设立官窑,专门满足宫廷用瓷的需求。官窑凭借着技艺高超的制瓷工匠和得天独厚的瓷土原料,使得景德镇的制瓷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但是,从万历后期起,官窑生产渐趋衰弱,相反民窑生产则蒸蒸日上,比如据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记载,从明万历三十
期刊
温飞卿的《商山早行》中,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素来为人称道,因其纯用名词,从普通的场景中见出苦闷的心情。这是很难用画笔描绘出的画面,而通过名词的拣择与铺陈,那种早起出发时的孤独与寂寞,却历历如在目前。  接下来的“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各家对此的评价却褒贬不一,沈德潜就认为这两句在整首诗中较为“卑弱”。大致的原因是这句仍然状景体物,虽然亦具风致,到底已有珠玉文辞在前,因此看起来就显得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