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世纪以来,尤其是近五年以来,上至国务院、团中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下至各级各类学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都对学校体育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2007年5月7日,国务院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7号文件”),要求中小学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开足体育课,用好大课间和课外活动,搞好课余训练和比赛。文件颁布后,国务院有关部门研究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完善了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政策体系。国家还建立了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定期研究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机制。在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团中央等多个部委的共同努力下,学校体育得到了大大加强,从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配备和培训以及器材配备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 。
不过,在当前的学校体育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体育课常常被占用——主科教学为第一要务;体育科研长期被边缘化——跑跑跳跳沒什么可研究的;体育教师往往被视为三等公民——“带着学生玩的老师”,不能和主科老师同工同酬,晋职评优时体育比赛优胜奖要降级计分;一些校领导仍然存在强烈的“锦标情结”——无论是正式的体育竞赛还是课外活动中的竞赛评比,评价标准都是“第二即下品,唯有冠军高”;农村基层等学校师资缺口比较大、场地器材条件差、体育教师未能实现专职化等。
即使在这样的处境中,大多数体育教师还是能够情系体育教育,心系学生,顾全大局,放眼长远。他们不计个人得失,潜心于教学、训练;他们不怕风吹日晒,不怕艰难困苦,因地制宜自制器材,埋头于体育教学改革与研究。但不可否认,也有很多体育教师由于对自身处境倍感失望,对体育课的态度不够端正,在体育课上是“一个哨子两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无所为也无所不为,混混沌沌过日子。
面对困难、歧视和生活压力,体育教师不能怨天尤人,不能得过且过,要提高职业素养,丰富体育课的内涵,讲求奉献精神。
一、宁可有准备沒机会,不能有机会沒准备
由于应试教育的羁绊,在“中央7号文件”发布后的4年里,所有人都说阳光体育好,但推动起来却又阻力重重。在很多地方,学校体育未能摆脱“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地位,于是乎一些体育教师又开始心灰意冷,觉得体育学科摆脱不了这个宿命,心中刚燃起的热火又降了温。
可是,国家和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正在努力改变这种现状。2011年7月8日,教育部制定并印发了《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9月14日教育部在京召开了“全国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电视电话会议”,足以见得任何陈腐的观念和本位主义作风都将抵挡不住学校体育前进的车轮,学校体育绝不会再走回头路!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部门对体育重视程度的提升,以及民众文化水平的提高,“无体无德智”“完全人格,首为体育”的观念必将不断深入人心,群众和中小学生的锻炼身体意识必将不断增强,学校体育也必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那些多年来埋头苦干的体育教师将得到认可和回报,而那些混下课、混天黑的体育教师将要面临生存危机,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因此,每位体育教师都应当认真地评价一下自己:假如现在开始进行人事改革,所有体育教师集体下岗重新竞聘,自己会有个什么样的归宿。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校体育教育振兴的大潮中去是每位体育教师的责任,也是荣誉。
二、学会换位思考,讲求奉献精神
当然,体育教师的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的现象不可能马上改观,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即使校领导完全认可体育教师工作的重要性,由于学校资金的短缺等现实问题,他也未必马上就能解决体育教师待遇低、工作量大、无法实现专职化等问题,面对众多教师评优晋级的要求,他或许还是不得不向主科教师倾斜。如果你是校领导,当晋职指标有限,而学生及家长在选择学校时最看重的是学校在语数外等主科有多少名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时,为了学校发展的大局,你会暂时牺牲谁的利益?
尽管《第六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城乡学生的身高、体重和胸围等生长发育水平继续呈现增长趋势,爆发力素质、柔韧素质、耐力素质都出现好转,但大学生身体素质则继续呈现缓慢下降趋势,7~22岁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的肥胖检出率持续上升。与日韩中小学生相比,我们的中小学生还有明显差距。面对大学生体质25年持续下滑的现实,面对我国中小学生和日韩中小学生的差距,体育教师一定要唤起自己的使命感,克服阻力,任劳任怨,认真贯彻教育部的相关指示,在学校体育乍暖还寒的时候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筑起学校体育和自身事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北师大的金盛华教授经常鼓励学生“找个理由,让自己体验高尚”。而今天,我们体育教师在艰苦的条件下做好本职工作,就可以体验到更多的高尚。如果一位体育教师凭着自己的奉献精神使一批批学生练就了强健的体魄,很好地掌握了运动技能和运动知识,形成了终身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那么任何时候回忆起来他都必将充满自豪,所有的委屈也必将烟消云散。
三、让学生在适度挑战和冒险中获得心灵成长
体育教师还要抵制过分强调安全的保守思想,敢于鼓励学生在体育课上适度冒险,不能仅为了减少一次意外事故而扼杀千万名青少年学生的冒险精神,不能因噎废食。沒有挑战和冒险就沒有心灵的成长,如果中小学生在体育课上都不敢冒险,我们还怎会有勇敢的士兵、武警和消防员!体育的价值不仅仅是活动身体,更特别的是心理体验。因此,充分挖掘和认识体育的教育功能,肯定体育在现代教育中的身心教育价值是很多体育教师走出“困境”的思想基础。
当然,在实际教学中体育教师也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安全意识,加强防范工作,并培养学生对运动安全的认识,把意外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四、传承体育文化内涵
体育是一种文化,原本就富含多种文化元素,如果一个教师在教学中能做到体育与文化交融,使学生在学习运动技能、参与练习的同时了解了很多运动技术演化史、运动规则的变革、体育名言的由来和意蕴等知识,自然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并得到领导和家长的肯定。体育文化如果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使学生喜闻乐见,易于理解,就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不融入体育课堂实为可惜。例如讲到篮球规则,就应当讲讲美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改变规则的宗旨,讲到武术就要讲讲有关武术的谚语对人生的启迪。当体育有了文化的底色,它就会更受学生的欢迎,体育课的价值就平添了几分。
五、用行动为体育教师正名
体育教师经常遭遇歧视性政策,如上所述,上课工作量可能被打折扣,校外体育活动可能不算工作量,带运动队比赛出了成绩可能不算业绩,甚至连评职称也可能要靠边站等等。但对于这些问题要一分为二地看。如果体育教师做不到行为世范,言行举止吊儿郎当,也不钻研教学艺术,出现这种情况在所难免。如果教师自身形象阳光,举止得体;搞起科研有板有眼,上课深受学生欢迎;组织课外活动井然有序又不失生龙活虎,课余训练符合科学规律,学生成绩进步显著;自身生理、营养、急救、健身等方面的知识丰富,能就相关问题给其他教师和学校领导当个好参谋、好助手,体育教师在学校里当然就有地位。
六、传递阳光,为体育播火
阳光的体育教师是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技艺精湛,声如洪钟,威风堂堂的老师,是绝对有理由让学生佩服的对象;是面对工作中的困难、歧视仍能尽力保持良好情绪的老师;是即使真的郁闷了,也会时刻提醒自己,绝不把不良情绪暴露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情绪受到污染的老师。体育,是阳光、开放、积极、拼搏的象征。中小学体育教师应该是学生心目中当然的阳光使者,如果连体育教师自己都沒有阳光的心态,怎么能带出阳光的学生?
尽管社会短时间内似乎“还不能还体育教师一个公道”,也不能提供良好的支持,但体育教师要树立奉献意识、责任意识、研究意识、创新意识,努力开创学校体育工作的新局面,做新时期体育教育工作的播火者。
作者简介:杜晓红,女,1975年生,教育学博士,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武术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2008年被评为“抗震救灾优秀个人”,2010年获“首届北京师范大学袁敦礼体育、科技与教育奖”。2011年“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专家、主持人。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课程与教学理论、武术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
(责任编辑:孙彦川)
不过,在当前的学校体育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体育课常常被占用——主科教学为第一要务;体育科研长期被边缘化——跑跑跳跳沒什么可研究的;体育教师往往被视为三等公民——“带着学生玩的老师”,不能和主科老师同工同酬,晋职评优时体育比赛优胜奖要降级计分;一些校领导仍然存在强烈的“锦标情结”——无论是正式的体育竞赛还是课外活动中的竞赛评比,评价标准都是“第二即下品,唯有冠军高”;农村基层等学校师资缺口比较大、场地器材条件差、体育教师未能实现专职化等。
即使在这样的处境中,大多数体育教师还是能够情系体育教育,心系学生,顾全大局,放眼长远。他们不计个人得失,潜心于教学、训练;他们不怕风吹日晒,不怕艰难困苦,因地制宜自制器材,埋头于体育教学改革与研究。但不可否认,也有很多体育教师由于对自身处境倍感失望,对体育课的态度不够端正,在体育课上是“一个哨子两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无所为也无所不为,混混沌沌过日子。
面对困难、歧视和生活压力,体育教师不能怨天尤人,不能得过且过,要提高职业素养,丰富体育课的内涵,讲求奉献精神。
一、宁可有准备沒机会,不能有机会沒准备
由于应试教育的羁绊,在“中央7号文件”发布后的4年里,所有人都说阳光体育好,但推动起来却又阻力重重。在很多地方,学校体育未能摆脱“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地位,于是乎一些体育教师又开始心灰意冷,觉得体育学科摆脱不了这个宿命,心中刚燃起的热火又降了温。
可是,国家和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正在努力改变这种现状。2011年7月8日,教育部制定并印发了《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9月14日教育部在京召开了“全国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电视电话会议”,足以见得任何陈腐的观念和本位主义作风都将抵挡不住学校体育前进的车轮,学校体育绝不会再走回头路!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部门对体育重视程度的提升,以及民众文化水平的提高,“无体无德智”“完全人格,首为体育”的观念必将不断深入人心,群众和中小学生的锻炼身体意识必将不断增强,学校体育也必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那些多年来埋头苦干的体育教师将得到认可和回报,而那些混下课、混天黑的体育教师将要面临生存危机,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因此,每位体育教师都应当认真地评价一下自己:假如现在开始进行人事改革,所有体育教师集体下岗重新竞聘,自己会有个什么样的归宿。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校体育教育振兴的大潮中去是每位体育教师的责任,也是荣誉。
二、学会换位思考,讲求奉献精神
当然,体育教师的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的现象不可能马上改观,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即使校领导完全认可体育教师工作的重要性,由于学校资金的短缺等现实问题,他也未必马上就能解决体育教师待遇低、工作量大、无法实现专职化等问题,面对众多教师评优晋级的要求,他或许还是不得不向主科教师倾斜。如果你是校领导,当晋职指标有限,而学生及家长在选择学校时最看重的是学校在语数外等主科有多少名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时,为了学校发展的大局,你会暂时牺牲谁的利益?
尽管《第六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城乡学生的身高、体重和胸围等生长发育水平继续呈现增长趋势,爆发力素质、柔韧素质、耐力素质都出现好转,但大学生身体素质则继续呈现缓慢下降趋势,7~22岁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的肥胖检出率持续上升。与日韩中小学生相比,我们的中小学生还有明显差距。面对大学生体质25年持续下滑的现实,面对我国中小学生和日韩中小学生的差距,体育教师一定要唤起自己的使命感,克服阻力,任劳任怨,认真贯彻教育部的相关指示,在学校体育乍暖还寒的时候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筑起学校体育和自身事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北师大的金盛华教授经常鼓励学生“找个理由,让自己体验高尚”。而今天,我们体育教师在艰苦的条件下做好本职工作,就可以体验到更多的高尚。如果一位体育教师凭着自己的奉献精神使一批批学生练就了强健的体魄,很好地掌握了运动技能和运动知识,形成了终身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那么任何时候回忆起来他都必将充满自豪,所有的委屈也必将烟消云散。
三、让学生在适度挑战和冒险中获得心灵成长
体育教师还要抵制过分强调安全的保守思想,敢于鼓励学生在体育课上适度冒险,不能仅为了减少一次意外事故而扼杀千万名青少年学生的冒险精神,不能因噎废食。沒有挑战和冒险就沒有心灵的成长,如果中小学生在体育课上都不敢冒险,我们还怎会有勇敢的士兵、武警和消防员!体育的价值不仅仅是活动身体,更特别的是心理体验。因此,充分挖掘和认识体育的教育功能,肯定体育在现代教育中的身心教育价值是很多体育教师走出“困境”的思想基础。
当然,在实际教学中体育教师也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安全意识,加强防范工作,并培养学生对运动安全的认识,把意外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四、传承体育文化内涵
体育是一种文化,原本就富含多种文化元素,如果一个教师在教学中能做到体育与文化交融,使学生在学习运动技能、参与练习的同时了解了很多运动技术演化史、运动规则的变革、体育名言的由来和意蕴等知识,自然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并得到领导和家长的肯定。体育文化如果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使学生喜闻乐见,易于理解,就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不融入体育课堂实为可惜。例如讲到篮球规则,就应当讲讲美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改变规则的宗旨,讲到武术就要讲讲有关武术的谚语对人生的启迪。当体育有了文化的底色,它就会更受学生的欢迎,体育课的价值就平添了几分。
五、用行动为体育教师正名
体育教师经常遭遇歧视性政策,如上所述,上课工作量可能被打折扣,校外体育活动可能不算工作量,带运动队比赛出了成绩可能不算业绩,甚至连评职称也可能要靠边站等等。但对于这些问题要一分为二地看。如果体育教师做不到行为世范,言行举止吊儿郎当,也不钻研教学艺术,出现这种情况在所难免。如果教师自身形象阳光,举止得体;搞起科研有板有眼,上课深受学生欢迎;组织课外活动井然有序又不失生龙活虎,课余训练符合科学规律,学生成绩进步显著;自身生理、营养、急救、健身等方面的知识丰富,能就相关问题给其他教师和学校领导当个好参谋、好助手,体育教师在学校里当然就有地位。
六、传递阳光,为体育播火
阳光的体育教师是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技艺精湛,声如洪钟,威风堂堂的老师,是绝对有理由让学生佩服的对象;是面对工作中的困难、歧视仍能尽力保持良好情绪的老师;是即使真的郁闷了,也会时刻提醒自己,绝不把不良情绪暴露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情绪受到污染的老师。体育,是阳光、开放、积极、拼搏的象征。中小学体育教师应该是学生心目中当然的阳光使者,如果连体育教师自己都沒有阳光的心态,怎么能带出阳光的学生?
尽管社会短时间内似乎“还不能还体育教师一个公道”,也不能提供良好的支持,但体育教师要树立奉献意识、责任意识、研究意识、创新意识,努力开创学校体育工作的新局面,做新时期体育教育工作的播火者。
作者简介:杜晓红,女,1975年生,教育学博士,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武术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2008年被评为“抗震救灾优秀个人”,2010年获“首届北京师范大学袁敦礼体育、科技与教育奖”。2011年“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专家、主持人。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课程与教学理论、武术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
(责任编辑:孙彦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