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改环境下数学教学的新思考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ve03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进行着,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与新课程亲密接触好几个年头了,充分领略到了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全新气息,亲身感受到了数学课堂教学在新理念的引导下发生的可喜变化,亲自尝试了新教法的优越性。但是,在聆听了大量数学课后,我也逐渐发现了一些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
  
  一、合作讨论流于形式,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近来笔者发现,有形式、无实效的合作讨论在我们课堂教学中并不少见。大部分老师多次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以体现学生学习形式多样,然而,这些学生并没有学会分工协作,只是把合作学习当作一种摆设。有些合作讨论的问题过于简单,有的讨论次数安排过多,使一些不值得讨论的问题充斥其中,既浪费了教学时间,又使学生丧失了参与讨论的兴趣。在合作讨论中,当问题一出现,学习好的同学不等其他学生发言,首先把自己的见解讲了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始终处于观望状态,讨论相当于走了个形式。时间越长,好的越好,差的更差,致使两极分化现象日益严重。我认为,这样的合作已经变质,不但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而产生了相反的效果。对此笔者建议,无论是全班集体探究或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都应事先建立一些基本的合作规则。讨论前,小组成员先要独立思考,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再分别在小组内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听,然后讨论形成自己意见,这样一来,每个人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在小组讨论的时候,老师不能等待,也不能观望,更不能干其它事情,而要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学生的合作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过程等,从而及时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这样,就可以很好地避免学生两极分化的问题。
  
  二、评价过于频繁,课堂秩序太乱
  
  新课程强调课堂评价的激励功能,将视角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于是,“棒极了”、“真了不起”、“大家为他鼓鼓掌”的叫好声此起彼伏,伴随着富有节奏和韵律的掌声,已成为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与之而来的课堂教学表面上看起来气氛异常活跃,但实质上却是死气沉沉、死水一谭,没有激活学生创新的火花。有些教师盲目追求课堂教学中提问题的数量,不求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分析,导致课堂秩序太乱,一部分学生没有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左顾右盼,东张西望,或干与学习无关的事。教师已无法控制课堂,只好说:“一、二、三。”学生异口同声地答道:“看谁坐的端。”搞得听课教师哭笑不得。
  为此,笔者建议:在课堂上教师对于学生激励性的评价,也应有个度,千万不可滥用,对学生在课堂中回答问题精彩的部分应及时进行鼓励。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上要全面关注学生,尤其要关注哪些根本不参与的学生,看看他们在干什么,促使他们认真地分析、冷静地思考、积极合作讨论,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转变。 同时,在一堂数学课上,教师应不断地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从而很好地激发学生探究与合作的愿望。
  
  三、多媒体使用过频,教科书遭受冷落
  
  我们知道,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能给学生提供声、形、色等方面的感官刺激,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但是,教学媒体的使用不可过频,形式也不宜过多,这个量必须把握好。笔者所遇到的公开课,许多教师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设法制作一些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并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当成了课堂教学成功的法宝,好像课堂上缺少它就像炒菜没有放盐一样。他们深信,好厨子一把盐,好课当然要有精致美观的课件。为此,讲课教师不惜一切,花费一周甚至更长的时间制作课件,有些教师为了评优,还出钱雇人制作课件,可结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有的教师计算机操作不熟练,或者链接不好,或者是检查不细,导致错误较多;或者是课件与课堂教学两张皮,弄得讲课教师手足无措,致使课件成为一种点缀,甚至成为累赘。与之相反的是,经过专家教授精心编写的新教材却遭受冷落,不被教者所重视,这种怪现象必须引起广大教师足够的重视。那么,如何把现代化的电教设备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小黑板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呢?因课制宜,因材而定,相互配合,互为补充,这才是新课程新理念下每个数学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对此,笔者建议:教学媒体何时出现,这个“时”要把握准;教学媒体如何出现,这个“像”要展开得巧。乱用、滥用多媒体,尤其把教学媒体当作课堂教学的调味品、装饰品,实在是教学大忌。同时,必须注重对教材的使用,不可冷落它,要适时处理教科书中的习题、例题,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从中体会编者的意图,更好地发挥课本独特的作用。新课改实施后,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可能很多,作为一名教师,要正确把握、客观分析、沉着应对,切不可随心所欲、操之过急。只有这样,才能使新课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得以纠正,新的教法得以大力推广,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从而使新课改得以顺利实施。
  “书越来越难教”,这是我们一线老师的共同感慨。体现新理念,需要教师自我否定,“扬弃”习惯的教法,这是一个痛苦的脱变过程。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尚处在实验研究的初始阶段,没有标准可依,没有模式可仿,又谈何容易?感性地走近学生,学生是一个猜不完的谜;理性地研究课堂,课堂是一个解不完的结。我们只能边实践边反思边改进,努力提升自己的反思能力,这样才能找到更适合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方法。新课程向我们提出了新挑战,也给我们带来了新机遇,我们需要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合作、共同成长。
其他文献
摘 要:和谐课堂是初中物理教学追求的最高目标和最高境界,对于如何构建初中物理和谐课堂这个问题,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认为可以从构建师生关系的和谐、教师施教与学生需求的和谐、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和谐、教学目标与素质教育的和谐等四个方面着手,营造民主、平等、自由、合作、进取、互爱的教学氛围,实现教学质量的最优化。  关键词:构建 初中物理 和谐课堂    “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是社会各方面的
期刊
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得知识巨大的推动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必须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对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应当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笔者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探索、总结了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树立正确的教师观,以良好的师德形象引发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引
期刊
追求“高效教学”是一种教学理想,是我们永无止境的追求、永不停歇的探索。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理念,我经常反思我的课堂教学:我的语文课堂是有效的吗?我的学生在课堂上究竟收获了什么?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追求学生更有效的自主发展,让他们学会感悟文本的方法,从而提高学习语文的效率。    一、学会品析文章的精美语言    “语言是存在的家园。”海格尔的这句话一直影响着我
期刊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无定法”是说数学教学没有永恒的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即使人们公认的某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法,教师在实践中也必须因校因人(指教师)、因时、因学生、因教材而异,这就是所谓“无定法”。下面是我在教学中常采用的环节教学法。不过并不是说在每一节数学课中每个环节都要用到。一节课抓住几个环节也就够了。所有环节中每一环节所占时间,哪一环节需强化或减弱,则须因内容、因学生而定,不可强求一律。  数学
期刊
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是高考的一个重要考点,因为这种理论经常应用到现代高科技和生活生产中。高考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和磁场中的受力分析和对物体运动情况的判断,试题经常以电场和磁场叠加的形式出现,也就是所谓的“复合场”。 现结合近两年的高考题对此类题目的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方面进行分析:  一、基础知识点拨  1、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情况分类说明  (1)带电粒子做直线运动,常见情况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其基本理念是突出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通过教授数学知识,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新课程新理念改变了对课堂教学的传统定位,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和认识。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期刊
函数与不等式既是知识的结合,又是数学思想和方法的交汇处,因此成为高考的热点。恒成立问题就是其中一种比较常见的题型。恒成立问题在解法上是灵活多样的,其某些解法及解题思想,对解决其它数学问题也有一定的指导性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析,来帮助学生加强对这一类问题的掌握。  一、变换主元  例1、设不等式mx2-2x+1-m<0对于满足|m|≤2的一切实数m的值都成立,求x的取值范围。  分析:若
期刊
新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个重要途径。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地理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
期刊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主问题设计意识逐渐被每一位教师所接受。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设计意识就是对大面积阅读教学中提问设计的一种创新思维,是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来带动整篇文章阅读的提问设计思考。它针对的是目前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过多、过细等弊端而产生的一种教学设计理念。目前,“提问”之“弊”明显地表现于课堂的有:    一、问题过于繁多    如一位教师在上《孙权劝学》时对于孙
期刊
悬念是一种吸引人高度注意的艺术手段。在语文课堂中运用悬念,可以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致。悬念这一教学技能,要根据教学目标、任务、内容和学生不同的年级层次灵活运用。我在教学中尝试了以下几种做法:    一、先尝后买    即先把文章的魅力、事情的结果或文中某个突出的片段讲给学生,让学生尝到甜头,产生穷根究底的愿望。如我在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一课时,开课就借用悬念:"同学们,你们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