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问题链导学,提高语文课堂效益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409277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问题链导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获取并运用知识。其中教师的“导”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掌握“问题链”设计的技巧。本文重点阐述了课堂教学中“问题链导学”常见的几种提问形式,有助于指导和研究课堂教学提问。
  关键词:问题链 语文课堂效益 提问方式
  
  “问题链”是教师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或经验,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将要产生或可能产生的困惑,将教材知识转换成为层次鲜明、具有系统性的一连串的教学问题。教学中的“问题链”,对学生学法的形成有较强的导向作用,是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一种有效控制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策略。①
  “问题链导学”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获取并运用知识,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学习方法的掌握,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下面列出我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总结出的几种常用的“问题链导学”的提问方式,以供同仁商讨。
  
  一、集中式提问
  
  集中式提问是指教师紧扣教材内容,围绕学习目标,将零散问题聚焦到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以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同时,组织一连串问题,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问题链”。这种“问题链”具有较大的容量,大到举纲提要,统率全篇,小至能解决某个具体问题。
  如:《我与地坛》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通过初读,根据课文的重点提出问题:“文章第三节写‘地坛为我准备好了一切’,在作者残废了双腿失魂落魄的时候,地坛究竟为作者准备好了什么?”这个问题需要学生仔细读课文,通过分析才能回答。学生认真地读了课文后,利用已有的知识,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顺利完成了学习重点。
  
  二、启发式提问
  
  启发式提问能减少学生在学习时对教师的依赖,它能使学生在学习时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
  如:学习了鲁迅的作品《祝福》后,老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迫害祥林嫂致死的真正凶手是谁呢?”这种“问题链”的设计,有助于揭示小说的主题。
  
  三、迂回式提问
  
  迂回式提问即不按习惯思维从正面设问,而从问题的侧面入手,问此而意彼,引导学生从更宽泛的意义上去思考问题。
  如:学习《品质》这篇课文时,主题的揭示有一定的难度,教师提问的方式直接影响学生对问题的关注程度和思索的深度,请看下列三问:
  1.作者通过人物的塑造反映了怎样的主题思想?
  2.造成鞋匠格斯拉悲惨命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鞋匠格斯拉的悲剧是格斯拉自己一手造成的”,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以上三问,都是在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主题,①过于平实、直露,没有太多的吸引力。②与情节结合,学生会关注人物悲剧命运的自身原因和社会原因。③从表面“责任”的追究入手,更多关注情节,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通过对作品的表象本质的分析,最终解决核心问题。它好就好在激活兴趣,引发思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正确地引导学生鉴赏作品,而不是机械地贴“标签”。
  
  四、阶梯式提问
  
  “阶梯式提问”是从提问的深度上考虑的,是指教师的提问要注重问题之间的坡度和深度,所提的问题不能是重复无效的,要注意问题之间的层次,形成的“问题链”是呈“阶梯式”的。“阶梯式提问”可以让学生的思考是由表及里的,养成从机械记忆到深层思考的良好习惯,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②
  如:在学习《项脊轩志》一课时,教师围绕着“让学生学会叙事、抒情散文的阅读赏析”这一目标,可以设计三个“阶梯式”的问题:1.“文章中作者回忆了哪几件事?哪几个人物?”2.“流露出怎样的感情?”3.“选材是如何表现主旨的?选材的特点是什么?”这样由浅入深的三个层次的提问,使学生从情感上的感受和渲染,到理解文章在写作上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得出文章所具有的“事细情真”的特点。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链”,以问题为主线,使语文课堂教学成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过程,有助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及学习主动性。但教师只做到单向发问还不够,还应投石激浪,让学生展开激烈讨论,使语文教学真正呈现自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教师只有不断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尤其是创造性地发现并提出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能力逐步得到提高。③教师要掌握提问的技巧,合理巧妙地运用“问题链导学”,让学生自主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样必定能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后雄.“问题链”的类型及教学功能.教育科学研究.2010.5.
  2.王平原.从课堂提问的方式看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天地.2009.11.
  3.陈畅.科学课堂教学中问题链设计的两条原则.科教导刊.2010.第24期.
其他文献
摘 要:散文在中学课本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初中生掌握一定的鉴赏散文方法,有助于提高审美能力,同时在鉴赏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美的教育,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初中语文考试试卷中,散文阅读在总的阅读试题中占较多分值,但这一部分的得分率却不高。本文将根据新课标阅读的要求谈一下如何做好初中语文散文鉴赏。  关键词:散文 鉴赏 具体做法     《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评价鉴赏是阅读的最高层次。那
阅读是阅读主体通过与阅读对象的接触,并将书面材料中提供的信息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整合后建构出意义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而个性化阅读是《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个性化阅读是指能够反映学生个性的开放式阅读。个性化是新时代的要求,能解放学生的心灵,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它对学生的阅读品质的提升有积极的效果。  语文课程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
晋代蝗灾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地区,多发生于夏秋季节,其发生与当时的社会条件、气候密切相关。统治者予以一定的关注,但措施不力,成效不大。
地方高校数字化知识保障体系建设应立足校情,科学决策,长远规划;需要学校各部门和地方相关机构或职能部门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通力合作;需要整合各种资源,发挥优势,扬长避短,突出特色。
二元树复小波变换具有平移不变性,本文将其应用于平移奇数个采样点后的信号突变点的检测,取得了较之于小波变换更好的效果.
本文对有限时滞泛函微分方程x'(t)=f(t,x1),在f满足Lipschitz连续的条件下进行研究,获得了这类微分方程解的一致渐近稳定性的易于验证的充要条件.
参与有两个维度: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积极参与是个情感问题,侧重解决情感态度,是解决学生愿不愿意学习;有效参与是个认知问题,是侧重解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是解决学生会不会学习。语文阅读教学过程既是认知过程,又是情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知与情感相伴相随,相辅相成。参与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学生会学习的问题,也就是会自主阅读,实现在自主阅读中真正的舒展灵性。因此说,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在自主阅读中缺一不可
本文研究了“体育的协调发展”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在今后实践中我们要处理好体育的协调发展中的几个重要方面和具体要求,旨在促进新时期我国体育的协调发展。
本文引入了模糊粗糙数的贴近度,并在此基础上,分别给出了模糊粗糙数的距离贴近度,最大-最小贴近度,最小平均贴近度以及格贴近度.
晏几道,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太平宰相晏殊第七子。世称“晏小山”“小晏”,存世有《小山词》。古人有云:“人间自是有情痴”,我们的词人晏几道也是一位痴情的文人。  有人说:“痴情方许说红楼”,而我要说痴情才许说小山,痴情才能读懂《小山词》。晏几道这位专于情、深于情的词人,比任何一位词人都更深刻,更艺术的表现人类最普通、最美好的爱恋之情感,也构成了其词痴情的风貌。《小山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