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拟在小说《彼得堡》人物形象构建中的运用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de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彼得堡》是别雷的代表作,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讽拟手法,涉及到人物、人物关系、场景、事件等多个方面。本文从人物形象方面分析讽拟手法的运用,别雷通过对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普希金作品中的经典人物形象进行讽拟,重构成有着鲜明特色的小说,既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创造,又是对传统思想的一种回归。
  关键词:别雷;《彼得堡》;人物形象;讽拟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2-2139(2016)-36--01
  讽拟即讽刺性模仿,也被称为戏仿,是指作家用讽刺批评或滑稽嘲弄的态度模仿某作家、某流派的文体或手法,以暴露他们的瑕疵和被滥用的成规俗套,在貌合神离的模仿重复中破坏原有价值标准,以实现反叛和颠覆的目的。讽拟起源于古老的俄罗斯诙谐文化,并一直活跃在文学创作之中,贯穿了整个文学的创作过程。[1]安德烈·别雷是俄罗斯文学白银时代一颗闪闪发亮的星星,《彼得堡》是别雷(1880-1934)的代表作,是他艺术创作和哲学思考集大成的一部作品。别雷在小说中大量运用了讽拟手法,其中主要运用了严肃的讽拟,即在作品中看到自己想看的东西,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变化得出自己的思想。别雷在小说《彼得堡》中对前人作品中的经典形象进行改变再创作,使人物具有新的时代特性,创建了一系列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构成体系,来表达作品中的多重主题。
  一、《彼得堡》中的守旧派
  参政员阿波罗·阿波罗诺维奇·阿勃列乌霍夫是一个保守派,反动分子,象征国家专制机器的冷酷和机械,个子矮小干瘦,相貌丑陋,有一双绿色的眼睛和奇大的耳朵。他意志坚定,坚决反对革命。以恐怖的高压手段统治着国家。这一形象同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卡列宁有相似之处,卡列宁外貌并不风雅,笨拙呆板,毫无生活情趣。他的生活都献给了权力和官场,对妻子缺乏关心,卡列宁既是官场生活的失败者,又是家庭生活的失败者。此外,阿波罗·阿波罗诺维奇借用了弗·索洛维耶夫《三次谈话》中阿波罗尼的名字和某些特点,《三次谈话》以讽喻的形式预言了欧洲历史走向,欧洲内部的纠纷、宗教冲突将导致东方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的胜利,而在摆脱了东方的控制后,欧洲又会出现伪基督和反基督者,阿波罗尼就是反基督者的代表,他是一个天才,是半个亚洲人,半个欧洲人,既具有西方科学知识又能运用东方传统神秘主义中重要的思想。阿波罗尼是撒旦的使者,他假装是上帝的儿子来到沙皇面前,表示愿意用自己的学识为他服务,向他称臣。索洛維耶夫认为只有人神统一,成为自由者,才能导致反基督者的灭亡,实现耶稣基督的第二次降临。这体现了弗·索洛维耶夫的启示录精神,而作为索洛维耶夫精神的继承者,别雷为主人公阿波罗·阿波罗诺维奇赋予了这些特性,成为阿波罗尼东方式的体现和精神的继承者,成为毫无生机的欧洲文明的信仰和真理。阿波罗在《荷马史诗》中被称为光明之神,是所有男神之中最英俊的一个,快乐、聪明、拥有阳光般的气质,别雷赋予相貌丑陋、冷酷阴郁的主人公阿波罗的名字形成了一种深刻的反讽,通过这一人物形象表现了东西方文明的冲突,俄罗斯国家命运的走向。
  二、《彼得堡》中的革命知识分子
  安德烈·别雷把作品的背景放在了1905年的彼得堡,彼得堡是彼得一世欧化政策的结果,是一座在泥沼上建立起来的城市,对别雷来说,这是一座不祥的城市,“有位终身漂泊的荷兰船长驾驶着他那艘不吉利的帆船从阴沉沉的茫茫波罗的海和德国海驶向彼得堡,以便用欺骗手段在这里建立起……这位荷兰人从这里燃起小酒馆的鬼火,二百年来把信仰东正教的人民吸引到这些地狱般的小酒馆里,伤风败俗,扩散传染病……”[2](25)。在小说中,彼得堡已经不是一个纯粹的地理概念,而是一座虚构的、离奇的城市。在这个城市中孕育着革命,东方文明要战胜西方文明,彼得堡终将成为一片废墟,没入深渊。参政员的儿子尼古拉·阿波罗诺维奇是革命知识分子中的一员,他同父亲一样,其貌不扬,小个子,面色苍白,戴着一顶鞑靼人的瓜皮小帽,爱读康德,他的身上同样兼具东西方文明的特点。由于一次失败的爱情,尼古拉一时冲动向轻率的政党许下弑父的诺言。但道德的力量最终战胜了理性的力量,尼古拉经过灵魂的审判,找到了心灵的平静,转而投身文学,从徒劳无益的、反文化的虚无主义走向创造文化的宗教人道主义。古希腊神话中有日神和酒神,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用酒神和日神来象征两种不同的精神,分别代表着情感力量和理性精神,尼采倡导“一切价值之重估”,高扬狄俄尼索斯精神(酒神精神),反对阿波罗精神(日神精神),酒神象征的是醉狂、激情、想象、本能、矛盾,日神象征着绝对的理性。别雷将两种精神的对立放在1905年的彼得堡,阿波罗·阿波罗诺维奇统治下的文明之城彼得堡将要被狄俄尼索斯式的精神所吞没。他的儿子就是这一精神的代表。弑父情节同样在古希腊神话故事中有所对应,宙斯流放了自己的父亲克洛诺斯,因为克洛诺斯吞没了他和众神之母瑞亚所生的孩子们,父与子之间的矛盾在斗争中激化,在斗争中解决。别雷在人物形象中注入神秘的文学典故使作品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和丰富的内涵。
  《彼得堡》在人物形象上很大程度模仿呼应了19世纪俄罗斯经典文学作品,通过讽拟手法对人物形象进行讽拟有助于揭露人物本质,赋予人物荒诞性和现实意义。同时,别雷在汲取前人经典手法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特色,让历史人物在新的时代过着新的生活,赋予新的内涵,彼得堡成为联系古今的交点,虽然别雷在文体上进行了诸多创新,但其本质都是在探讨俄罗斯命运问题,是对俄罗斯文学传统的一种回归。
  注释:
  [1]谷玮洁:《论俄罗斯文学的讽拟渊源》,攀枝花学院学报,2015,32(6): 81-83。
  [2]本文引用的作品引文均据安·别雷:《彼得堡》,靳戈 杨光译(北京:作家出版社,1988)。引用时只注明出处页码,不再一一说明。
其他文献
张鹏,别署文鹏。1971年生,辽宁辽阳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曾获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全国奖”等,并获西泠印社第三、四、五届篆刻评展“优秀奖”及第一、二、三届国
威廉·巴特勒·叶芝是十九、二十世纪之交伟大的爱尔兰诗人,是后期象征主义、神秘哲学的代表人物。被艾略特誉为:“我们这一时代最伟大的诗人”。叶芝创作生涯长达四十余年,
摘 要:本文考察了覺一本《平家物语》中、作者在平家繁荣期是如何塑造平知盛的人物形象的。本文认为,平知盛在前期出场虽然不多,但是对前期知盛像的考察,是考察后期知盛行为的重要依据。通过对前期知盛的出场的考察,可以反映觉一本《平家物语》中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的构思。  关键词:平知盛;繁荣期;作者构思;人物形象;塑造  作者简介:刘君(1993-),女,汉族,研究方向:日本文学。  [中图分类号]:I1
目的: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消化系统的各种恶性肿瘤中居首。胃癌的发生以及发展的机制目前仍是研究的重点。研究血红素氧化酶-1在胃癌组织中的
摘 要:本文将主要分析《简爱》的写作背景,并从女权主义视角解读《简爱》的主题,以期挖掘出《简爱》中更多更细腻的女权主义描写。  关键词:女权;女权主义;解读;《简爱》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6--01  引言:  《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是十九世纪备受瞩目的英国女作家,她贫寒的出身和艰难的成长历程,是其作品《简·爱》
摘 要:文学是一个国家特定时期和民族精神态度的反应。在英国的文学中则常能发现很多主人公是作者对贵族精神的诠释。本文将从贵族的定义入手,进而介绍19 世纪时期英国贵族的社会地位及其作用与影响,从而对文学作品中的贵族情节进行分析。  关键词:英国文学;贵族情结;文化;小说  作者简介:吴迪,1999年8月出生,商洛市商州区中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闵福得以语法变异、书写变异与词汇变异的诗歌体对《孙子兵法》进行文学变译,表面上是要表现原文的文学品质,实质上体现了其作为一名东方主义者对《孙子兵法》文本的异化与宰
期刊
目的:本研究主要观察维生素K3在体外诱导肝癌HuH7细胞氧化应激过程中对ERK通路和Keap1-Nrf2-ARE信号途径的影响;并采用关键分子的阻断剂观察ROS-ERK-Nrf2信号通路是否与维生素
斯隆为管理学做出的贡献,不是书斋里的逻辑推论,而是实实在在的经验升华。斯隆的管理思想,与德鲁克殊途同归。所不同处在于斯隆是实干型的,而德鲁克是反思型的。 Sloan’s c
目的:川芎嗪对SD大鼠SAH后脑血管痉挛病理变化的影响及对脑的保护作用材料与方法: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备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选用健康成年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A、B、C、D4组,根据设计时间点不同各组均分为3个亚组,每个亚组5只。A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即用生理盐水进行枕大池注入;B组为SAH组:BⅠ、BⅡ、BⅢ亚组分别为SAH模型制作成功后再饲养1天、4天及7天;C组为SAH+尼莫同组:CⅠ、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