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走寻常路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flz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孺石斋”在成都天府花城奇石展期间开办的个人墨画石展,在川内引起了轰动,随即迅速掀起了一股墨画石热。很快,各地石友闻讯赶来,墨画石热潮开始向全国蔓延。
  办给石农看的展览
  殊不知,“孺石斋”这次展览针对的目标群体,既不是石界新贵也不是资深藏家,而是天天在长江边捡石的石农。圈里的资深藏友来参观,尽可驻足赏玩、品味,展览方则鲜少主动上前介绍藏品。可是一有从川内各地赶展的石农来看石头,一定有一个人上前介绍藏品,形态、色彩、意境……详尽、热情、滔滔不绝——这个人,就是黄刚。
  黄刚把自己的藏品分门别类展出:人物、动物、花鸟鱼虫、山水、综合……一天一个品种,不重样。
  大多数的展览要么以销售为目标,实力型购买者为宣传对象;要么以获得艺术沟通共鸣为目的,鉴赏型藏家为宣传对象。以这个行业最基层的石农为宣传对象的展览,让许多人匪夷所思。黄刚办展的初衷却很简单,就是让石农了解墨画石,懂得欣赏墨画石。通过展览,让石农知道墨画石可以卖钱,从而把更多的墨画石从江滩上捡回来。
  因为,不论墨画石有多好的审美价值和市场前景,都要依赖石农捡回来,才可以一级级向上流通。
  展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黄刚这样描述——转变得好快哦!从前石农捡石头时遇到好墨画石,才带一块回来,从没有人专门去捡墨画石。展览结束后,石农们按照从黄刚处取来的“经”挑选墨画石,下滩专门盯着墨画石捡。原来放在犄角旮旯的墨画石也被抱出来,清洗、配座、放在了显眼的位置。
  黄刚说,我办展的目的实现了。
  独辟蹊径选墨画
  长江石品种门类众多,不乏色彩旖旎、意境优美者:长江红与绿泥石以独特鲜艳的色彩多年来一直是长江石的标志性石种;草花石色彩沉静古朴、意蕴悠远,颇受石友宠爱,是长江石市场的翘楚。而墨画石色调灰黑,在红绿斑斓的长江石中的确不显眼,也少有人专注于它。
  就是这色调灰暗的墨画石,让搞古玩出身的黄刚一见钟情。2010年4月天府花城举办奇石展,在市场内开古玩店的黄刚偶遇了一枚观音画面石,三米开外就牢牢抓住了他的心。要价400元,300元成交,他以买古玩少有的爽快拿下这尊“观音”,不为别的,只觉得她栩栩如生,自己被深深地吸引了。
  不料,石友们纷纷说买贵了。黄刚不以为然:一尊栩栩如生的观音才三百块,以前玩的古玩可动辄就是几十万啊!古玩虽是千年的古物件,奇石却是亿万年的天公之作,若论艺术性,奇石不输分毫。而且中国水墨画受到世界性的追捧,墨画石乍看单调,实则墨分五色,浓淡有致,自然界的一切均可以在墨画石上得到印证,神奇而又特别。
  古玩与奇石,黄刚放弃了几十年稳妥的老行当——古玩,选择了新兴的收藏——奇石。长江石种类繁多,不乏名石种,黄刚选择了平淡无奇的墨画石。
  说“剑走偏锋”也好,说“独辟蹊径”也罢,总之,黄刚选择了一条自己的路。
  谨慎考察必不可少
  一腔赤诚是一回事,实际操作是另一回事,多年商海经营,对于此次变卖心爱古玩投入奇石,黄刚的考虑是冷静而理智的,他需要深入考察一下墨画石的市场。
  考察分两次。第一次是下产地,看资源,去乐山、犍为、宜宾、沪州,到石农家里,到江滩上实际地看一看。第二次是去市场,看藏量、特别是精品的量。请人带路到各地的藏家店里、家里,看玩墨画石的石友多不多、藏量大不大、精品多不多。如果藏量大、精品多,再喜欢,也要慎重考虑了。
  考察的结果,黄刚是满意的。产地还有资源,石农家里有、滩上还有更多,不必担心资源后续补充的问题。至于市场,乐山上游的石友们玩的主要是长江红和绿泥石等色彩鲜艳的石头,而沪州、宜宾这片主要玩的是油画石、国画石等长江画面石。专门收藏墨画石的藏家几乎没有,墨画石的数量和品质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提升。
  两次考察,黄刚吃了定心丸,下定决心专注墨画石。
  菲议中的坚守
  选择了独辟蹊径、不与人同,总是要有担当、有承受的。
  最初三百块买观音,有人说,别人当你是藏家呢,喊价就高。黄刚坚持自己,凭的是直觉。
  之后,他天天买墨画石,痴迷其中。有人说,玩古玩的人不懂石头,净买些不靓的石头。朋友也把他拉到一边,规劝他别再把钱浪费在那些色彩不好的石头上。暗地里的话是不用理会的,好言相劝却是不能拂了美意,每次买了石头从朋友店前走过总有些不好意思,后来索性绕道走。坚持买,凭的是考察资源和市场奠定的坚定信心。
  决定要办展览了,有人说,你办得太早了吧,墨画石的市场还不成熟。可是,迟了就没资源了,市场上也见不着了,那时办展览也就没意义了。再说,不是越多人玩才有氛围吗?如果全国都兴起墨画石热了,才更好呢!坚持,有时候是为了培育一个高峰并迎接它的到来。
  展览开展了,有人说,你怎么办展不和我们打声招呼啊,现在再买墨画石都没得漏可捡了l黄刚自己掏腰包宣传墨画石,目的是唤起石友和市场对墨画石的认知度和保护意识。至于捡漏,对自己的眼光有信心,总是有漏可捡的。
  黄刚目前还只是单纯展览不买卖。以后或许还有更出格的,墨画石的全国主题巡展也在他的计划之列。有新想法就会有非议,在对墨画石的坚守中,这些都只是发展中的序曲。
  并非只有物质才是收获
  收获,并不总是物质的。
  办展览,内心也在期许——别人如何评价藏品。柳州石友参观过之后,终于放下“石都人”的骄傲,承认长江石在意境和文化内涵上更高一筹。多位资深媒体人纷纷深入探究、收藏墨画石,肯定它的审美价值。北京、上海、武汉的石友在展会后闻讯赶来,啧啧称赞,开始大力收购。
  展览后,墨画石的价格毫无悬念地涨了,但石友没有忘了涨价的缘起。“好的墨画石留着给黄刚,他不要了再给别人看。”“便宜也要卖给黄刚,石头有个好归宿也心安啊!”
  家人也喜欢墨画石了,妻子的迷恋更甚。女儿坚信,老汉的古董和石头是最值钱的!家庭,因为墨画石更和谐了。
  而黄刚自己,每当他发现了石头独特的新视角、卖家却尚未发现,低于心理价买下时,内心的喜悦比得了钱更高兴。墨画石带来了愉悦的精神享受,开心快乐了,身体也更健康了。
  在黄刚眼里,每一枚石头都不愿意卖,都是宝贝。最早,挑一些品相好的拿去配座,一般的就成堆放着。看着那些随意堆放的墨画石,总不免酸涩。石头就像是自己的孩子,长得好看呢就给漂亮衣服穿,柔弱些的就不给,哪有这样的父母!后来他索性全配座,给每方石头都“穿上衣服”,都打扮得更美。爱了墨画石,心也就宽容了。
其他文献
由于小品组合现尚无统一的标准,各地的评分方法不一,大多靠感觉、印象打分,在实际评奖中,大部分作品优劣高低,确实一目了然。但在具体的阐述鉴评意见中,仍需依据各项要素进行综合分析评述,使鉴评工作更具科学性、规范性。  由台湾石友率先创作的特殊赏玩方式——小品组合,其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力,令人耳目一新,短短几年在大陆石界迅速传播兴起。我国西北地区的内蒙古、新疆地区戈壁小品石极为丰富,其质优形奇、润洁
期刊
2011年11月13日是星期天,我们五位石友结伴到南京六合横梁去觅石,一路谈笑风生。大家不时欣赏着窗外秋色,效外的田野到处呈现出一派秋色怡人的景色,雨后的天空更显明朗,山旁的野菊格外漂亮。一阵秋风吹来,树叶轻轻地飘落下来,就像一只只金色的彩蝶在空中飞舞,飞落在乡间的道路上,仿佛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  我们无暇去欣赏这金秋美景,却兴致颇高地谈论着近日石友们寻觅到的美石。上午八点半已来到南京雨花石文
期刊
闻章,本名靳文章。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身边禅》、《把握人生未知的命运》、《活卦》、《韩羽》、《小兵张嘎之父》《一步一步莲花》等。  喜欢石头的人是越来越多了,为什么呢?是因为石头越来越值钱了么?有的人可能看重的是石头的含金量,但真正喜欢石头的人,并不在钱上用心。  我所在的石家庄,有一大批喜欢石头的人,其中有一批人是诗人。我就是在诗人刘小放先生的引导下,喜欢上石头的。诗人为什么喜欢石头呢?因为
期刊
采访:吴蕊贤  刘静,一位二线城市的普通奇石经营者。从当年贸然下海,到多次艰难转型,再到逐渐摸索出自己的经营之道,她的经营轨迹和心路历程,或许对你有所启发。她在舍弃、转变和坚守之间的抉择,也是许多石界人士的缩影。  不舍些东西,就没有生路  本刊:你是在什么情况下进入石界的?  刘静:在2003年开石店之前,我像很多人一样“正正常常”的。听别人讲地底下出石头,还能卖钱,我觉得不可思议:地底下出的东
期刊
不可否认,在小品组合石的创作方面,陈先生是一个佼佼者,他在小品组合石方面做了很好地探索和追求,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他在这个领域走在了前头。仔细研究陈先生的作品,由于石在作品中的比例偏小,使作品更像是有一种工艺美术作品特点。  组合石的出现,是对天然观赏石的补充。使原本表现力较为单一的天然观赏石变得更为丰富、更有内容。大家都在呼吁,希望观赏石能够成为艺术品的一员,但艺术品的要求是要反映或者是表
期刊
在这个百家争鸣、相互影响的发展过程中,谁会对未来赏石标准影响更多,市场和时间会给出答案。小品组合有很多类型,按主题来分常见的有:  一、景观类主题。如屋舍、避雨、峰峦(有时点缀人物)。  二、器物类主题。如宴席、果实(以盘子盛具为点缀)。  三、人物类主题。如佛、贤、僧、俗等(以器物、地貌为点缀)。  四、其它类型和复合型等。  组合中常用到点缀物(或称配角),如果有器型动感适当的自然原石,无疑是
期刊
一、山西奇石赏玩历史源远流长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迄今为止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之久,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美称,还被誉为“华夏文明的摇篮”。“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天”、“精卫衔木石填海”的传说就发生在山西。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蚩尤、炎帝(人文三祖)都曾把山西作为活动的主要地区。西侯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遗址表明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已有了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并用石制做各种劳动工具。中
期刊
人生在世,谁能长留,人生旅途又有谁能购得返程票?然,能如树开先生在事业有成的同时又在收藏界享有盛誉的屈指可数。  树开先生为人忠厚谦和,表里如一,在石界是位备受尊敬的长者,他的仙逝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兄长、好石友,愿天下以树开先生为师、为兄、为友的共好,思之、敬之、勉之。  石道无涯,石招善友,石在犹人。唯思尚飨,愿树开兄在天堂亦能有石可爱。  友人追忆  沈宽  陈树开先生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温文尔
期刊
谒金门  波涌吉,山海玉蟾如意。钟秀永恒藏秘密,宝成神妙器。笃信灵通梦笔,伟业昭彰真谛。大德善友来贺禧,泰和天石启。   面对此奇石,思意颇多,恍然进入了灵空天……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吟诵《春江花月夜》的声音仿佛在耳旁晌起。这画面又像不像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的母亲河——黄河的“s”形乾坤湾在某个时期的样子?当年太昊伏羲氏是不是就在这里创《易》?无锡惠山泉旁的华彦钧对泉月倾诉
期刊
读懂一块奇石,远比读懂一篇深奥的古典文学更具有吸引力。笔者对此深有体会,前不久,偶然在一位奇石收藏爱好者杨先生家中见到一块形制特别的灵璧石,爱不释手。据杨先生告知,该石收藏时间甚久,可是它的名字,迟迟未定下来,有的说叫“天桥”,有的说叫“漓江情”,也有的说叫“枫桥夜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当时他征求我的意见,我一时也是语塞。经过一番思考后,忽然想起唐代大诗人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中“二十四桥明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