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与确保社会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有企业的市场转型过程中,一方面由于国家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掩盖了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由于改革还不彻底,存在旧体制下的垄断,导致国有企业成本没有真正得到重视。2015年国家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使国有企业成本管理问题突显出来。本文基于国有企业控制的重要性的探讨,对国有企业成本控制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成本控制;控制方法;控制理念
一、国有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1.成本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面对竞争,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参与者,着力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综合实力,加强企业管理,以此来自足于市场中。优胜劣汰 是竞争的自然规律,面对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企业共同关注着企业成本的控制与管理。企业成本控制与管理对于现代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2.成本控制是国有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企业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企业要想长久不衰,就要一直处于生存——获利——发展的循环链中,就要实行战略管理,而成本管理在企业战略管理中占据首要地位。在价格等因素一定的前提下,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盈利多少。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成本进行管理,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必须的依据。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高速迅猛发展,国有企业经营模式开始向以自我为中心的发展方向转变,逐步摆脱了原体制下政府的依赖。在复杂多变的经济体制和环境中,国有企业自身在经营中的获利空间也越来越小,内部成本的有效管理对其尤为重要。
3.成本控制是国有企业改制的要求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对国企体制改革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有了明确的阐述。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商业类国有企业按照市场化要求实行商业化运作,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主要目标,依法独立自主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实现优胜劣汰、有序进退;自然垄断行业,实行以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国有企业沿袭旧体制下的竞争优势将完全丧失,成本控制就成为其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加强成本管理,可以促进企业内部结构优化,使企业持续发展;同时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加强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协调,与时俱进。
二、国有企业成本控制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1.成本意识薄弱,成本控制迫切性不足
企业的管理者缺乏现代成本控制的意识,注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他们采用租赁、拍卖、兼并、破产、债转股等手段作为国企脱困的途径,甚至一味寻求国家提供优惠政策来扶持;较少考虑建立健全成本管理运行机制,真正从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入手。部分企业没有建立内部成本控制制度,甚至原始记录、资产盘点、定额管理、计量验收等基础制度也不完善;即使有的企业制定了相关制度,也只是“写在文件里”、“讲在会议中”,只求形式,不求实效。
2.成本管理的方法和手段落后
国有企业的成本管理不论从管理方法还是工作方法上,都还带有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成本控制简单地等同于降低成本;仅限于固化的计划成本控制,没有动态成本控制意识;只注意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忽视供应过程和销售过程的成本控制;注重在产品的成本控制,忽视产前设计以及生产要素合理组织的成本控制。未能提升到从资本产出和资源的优化配置的角度出发,在品质差异化和产品升级换代上下功夫,透过创新和技术改造,实现成本效益最大化的高度。成本控制中没有完全引入信息化建设,企业信息资源的匮乏,影响国企成本控制的具体实施,减少了成本控制的途径。
3.企业短期行为严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变化的同时,相关配套的成本控制制度没有完善,对企业管理者行为没有相应的制约机制。国有企业的管理者的流动性较强,企业经营缺乏长远谋略、呈现严重的阶段性。一些管理者在职期间,为了体现自身业绩,不惜杀鸡取卵,致使长期投资过多,影响到企业的后续发展。而其继任的管理者也因相同的目的,造成成本管理的恶性循环。成本费用的划分、成本差异的调整、计提折旧、大修以及存货的盘盈、盘亏、坏账损失和待摊或预提等等这些都是人为调整成本的手段。这给后任的管理者改进成本管理带来了困难,甚至在许多情况下,后任的管理者为了完成指标或达到其他目的,被迫以伪造成本管理数据以粉饰财务报表,最后不得不以篡改财务数据以遮掩其漏洞,虚盈实亏的现象在国有企业中并不少见。
三、加强国有企业成本控制的几点建议
1.在企业全员中树立现代成本控制的观念
加强全面成本管理是适应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需要,是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而成本意识是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基本立足点。只有使全体员工树立起成本意识,让成本为先的意识成为全体员工的一种良好习惯并持之以恒,才能真正调动全体员工成本控制意愿。在企业全员中树立现代成本控制的观念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国家作为出资人,从出资人角度加强对国有企业的成本控制;建立财务成本控制法规体系,依法规范对国有企业的成本控制;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考核,出于产权的同质性和管理规范性要求,制定一套确保企业费用发生合法性和成本计算真实性的机制。(2)国有企业经营者要树立好经营的理念,尤其是成本控制理念,才能有效的做好成本控制工作。相关的监管部门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考核应加入成本控制的内容,并引入追踪问责制度,约束企业经营者的成本控制行为。(3)企业加强对全体职工的成本意识培养,包括成本管理意识、团队意识、主人翁地位意识、工作态度和责任感,形成一个人人关心成本的文化氛围。国有企业通过树立新形成本控制观念,以形成企业可持续发展、资产保值增值、社会效益增加的三赢局面。 2.实施全过程的成本控制
今后国有企业的成本控制的发展方向将扩大至整个企业生产的全过程,即产品研究开发、设计、采购、销售、售后服务整个价值链形成过程的成本控制。这流程中尤其是加大事前和事后成本控制的力度。成本控制内涵也相应延伸到资本成本、产权成本、环境成本、信息成本、服务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等。成本控制涉及企业各个部门,经营的各个时期,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管控机制进行管理。公司决策管理层应以企业全局的高度承担经营控制职责,具体为目标制定,流程、考核细则制定等。企业中层在实际工作中一岗双责,肩负起成本控制的实际管理职责。最基层的团队具负责对具体作业过程进行管理控制的职责。还要设置独立履行成本控制能部门来制定成本控制的各种具体措施,研究适合企业特点的成本控制方法,协调生产经营过程中与成本相关的各项活动,负责成本的日常管理工作等。
3.采用先进的成本控制方法
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商业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体现在:(1)经济全球化; (2)制造、信息技术进步;(3)顾客为导向。产品成本结构变化巨大,这要求企业强化对产品成本的精细核算,更要求企业透过成本信息进行有效生产经营决策、投资决策、以提高作业效率和资产利用率。正是在这背景下,国企必须引入作业成本法,提高成本控制水平。作业成本法是一种通过对成本对象所涉及的所有作业活动动态追踪和反映,以计量作业和成本对象的成本,评价作业业绩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成本计算和管理方法。其逻辑依据是生产导致作业发生,产品耗用作业,作业耗用资源,资源消耗产生成本。与传统成本核算法相比,作业成本因其“相关性”提高而大大提升了成本信息的精确度,从而有利于企业利用成本信息进行管理决策。采用作业成本法并非等同于彻底排斥传统的责任成本法、标准成本法、预算控制法,相反在一定条件下与其他传统成本管理方法结合使用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四、结语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为国有企业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国有企业在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国家的“一带一路”布局,国企改革指导意见,为国有企业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要坚持脚踏实地,不畏困难精神解决我国国有企业成本控制的存在的诸多问题。通过不断深入改革实践,树立先进的成本控制理念,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系统,实现全员、全程、全面控制。只有这样国有企业才能保持健康持续发展,做大做强,最终走出国门。
参考文献:
[1]高级会计实务 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4.
[2]陈根盘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成本控制精细化探析[J] 经营管理2013年8月205-206.
[3吴文英 国有企业成控制研究分析[J] 企业导报 2014年15期43-44.
【关键词】国有企业;成本控制;控制方法;控制理念
一、国有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1.成本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面对竞争,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参与者,着力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综合实力,加强企业管理,以此来自足于市场中。优胜劣汰 是竞争的自然规律,面对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企业共同关注着企业成本的控制与管理。企业成本控制与管理对于现代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2.成本控制是国有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企业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企业要想长久不衰,就要一直处于生存——获利——发展的循环链中,就要实行战略管理,而成本管理在企业战略管理中占据首要地位。在价格等因素一定的前提下,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盈利多少。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成本进行管理,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必须的依据。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高速迅猛发展,国有企业经营模式开始向以自我为中心的发展方向转变,逐步摆脱了原体制下政府的依赖。在复杂多变的经济体制和环境中,国有企业自身在经营中的获利空间也越来越小,内部成本的有效管理对其尤为重要。
3.成本控制是国有企业改制的要求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对国企体制改革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有了明确的阐述。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商业类国有企业按照市场化要求实行商业化运作,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主要目标,依法独立自主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实现优胜劣汰、有序进退;自然垄断行业,实行以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国有企业沿袭旧体制下的竞争优势将完全丧失,成本控制就成为其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加强成本管理,可以促进企业内部结构优化,使企业持续发展;同时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加强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协调,与时俱进。
二、国有企业成本控制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1.成本意识薄弱,成本控制迫切性不足
企业的管理者缺乏现代成本控制的意识,注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他们采用租赁、拍卖、兼并、破产、债转股等手段作为国企脱困的途径,甚至一味寻求国家提供优惠政策来扶持;较少考虑建立健全成本管理运行机制,真正从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入手。部分企业没有建立内部成本控制制度,甚至原始记录、资产盘点、定额管理、计量验收等基础制度也不完善;即使有的企业制定了相关制度,也只是“写在文件里”、“讲在会议中”,只求形式,不求实效。
2.成本管理的方法和手段落后
国有企业的成本管理不论从管理方法还是工作方法上,都还带有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成本控制简单地等同于降低成本;仅限于固化的计划成本控制,没有动态成本控制意识;只注意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忽视供应过程和销售过程的成本控制;注重在产品的成本控制,忽视产前设计以及生产要素合理组织的成本控制。未能提升到从资本产出和资源的优化配置的角度出发,在品质差异化和产品升级换代上下功夫,透过创新和技术改造,实现成本效益最大化的高度。成本控制中没有完全引入信息化建设,企业信息资源的匮乏,影响国企成本控制的具体实施,减少了成本控制的途径。
3.企业短期行为严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变化的同时,相关配套的成本控制制度没有完善,对企业管理者行为没有相应的制约机制。国有企业的管理者的流动性较强,企业经营缺乏长远谋略、呈现严重的阶段性。一些管理者在职期间,为了体现自身业绩,不惜杀鸡取卵,致使长期投资过多,影响到企业的后续发展。而其继任的管理者也因相同的目的,造成成本管理的恶性循环。成本费用的划分、成本差异的调整、计提折旧、大修以及存货的盘盈、盘亏、坏账损失和待摊或预提等等这些都是人为调整成本的手段。这给后任的管理者改进成本管理带来了困难,甚至在许多情况下,后任的管理者为了完成指标或达到其他目的,被迫以伪造成本管理数据以粉饰财务报表,最后不得不以篡改财务数据以遮掩其漏洞,虚盈实亏的现象在国有企业中并不少见。
三、加强国有企业成本控制的几点建议
1.在企业全员中树立现代成本控制的观念
加强全面成本管理是适应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需要,是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而成本意识是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基本立足点。只有使全体员工树立起成本意识,让成本为先的意识成为全体员工的一种良好习惯并持之以恒,才能真正调动全体员工成本控制意愿。在企业全员中树立现代成本控制的观念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国家作为出资人,从出资人角度加强对国有企业的成本控制;建立财务成本控制法规体系,依法规范对国有企业的成本控制;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考核,出于产权的同质性和管理规范性要求,制定一套确保企业费用发生合法性和成本计算真实性的机制。(2)国有企业经营者要树立好经营的理念,尤其是成本控制理念,才能有效的做好成本控制工作。相关的监管部门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考核应加入成本控制的内容,并引入追踪问责制度,约束企业经营者的成本控制行为。(3)企业加强对全体职工的成本意识培养,包括成本管理意识、团队意识、主人翁地位意识、工作态度和责任感,形成一个人人关心成本的文化氛围。国有企业通过树立新形成本控制观念,以形成企业可持续发展、资产保值增值、社会效益增加的三赢局面。 2.实施全过程的成本控制
今后国有企业的成本控制的发展方向将扩大至整个企业生产的全过程,即产品研究开发、设计、采购、销售、售后服务整个价值链形成过程的成本控制。这流程中尤其是加大事前和事后成本控制的力度。成本控制内涵也相应延伸到资本成本、产权成本、环境成本、信息成本、服务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等。成本控制涉及企业各个部门,经营的各个时期,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管控机制进行管理。公司决策管理层应以企业全局的高度承担经营控制职责,具体为目标制定,流程、考核细则制定等。企业中层在实际工作中一岗双责,肩负起成本控制的实际管理职责。最基层的团队具负责对具体作业过程进行管理控制的职责。还要设置独立履行成本控制能部门来制定成本控制的各种具体措施,研究适合企业特点的成本控制方法,协调生产经营过程中与成本相关的各项活动,负责成本的日常管理工作等。
3.采用先进的成本控制方法
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商业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体现在:(1)经济全球化; (2)制造、信息技术进步;(3)顾客为导向。产品成本结构变化巨大,这要求企业强化对产品成本的精细核算,更要求企业透过成本信息进行有效生产经营决策、投资决策、以提高作业效率和资产利用率。正是在这背景下,国企必须引入作业成本法,提高成本控制水平。作业成本法是一种通过对成本对象所涉及的所有作业活动动态追踪和反映,以计量作业和成本对象的成本,评价作业业绩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成本计算和管理方法。其逻辑依据是生产导致作业发生,产品耗用作业,作业耗用资源,资源消耗产生成本。与传统成本核算法相比,作业成本因其“相关性”提高而大大提升了成本信息的精确度,从而有利于企业利用成本信息进行管理决策。采用作业成本法并非等同于彻底排斥传统的责任成本法、标准成本法、预算控制法,相反在一定条件下与其他传统成本管理方法结合使用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四、结语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为国有企业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国有企业在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国家的“一带一路”布局,国企改革指导意见,为国有企业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要坚持脚踏实地,不畏困难精神解决我国国有企业成本控制的存在的诸多问题。通过不断深入改革实践,树立先进的成本控制理念,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系统,实现全员、全程、全面控制。只有这样国有企业才能保持健康持续发展,做大做强,最终走出国门。
参考文献:
[1]高级会计实务 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4.
[2]陈根盘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成本控制精细化探析[J] 经营管理2013年8月205-206.
[3吴文英 国有企业成控制研究分析[J] 企业导报 2014年15期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