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对中职德育的启示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k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职校推行“以人为本”的道德教育需要明确“以人为本”的德育内涵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确立人的主体地位,强调人的尊严与人格、人的需求满足,强化服务意识。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个性,满足学生需求,体现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
  [关键词]中职德育 以人为本 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3012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价值取向,也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精髓。[1]因此,在中职学校推行“以人为本”的道德教育势在必行。
  一、“以人为本”的德育内涵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以人的生活条件来分析和解决与人相关的一切问题。其本质是指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以人的生存、安全、自尊、发展、享受等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1]其终极目标是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1.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全面发展观的理论内涵,承认人的社会价值与社会地位,并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奋斗目标。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也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动力。要想实现社会的进步,必须依赖人,同时只有实现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其核心是人,关键也是人。在中职教育中,“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需求和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创新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价值和个性发展,实现学生全面的进步和发展。
  2.确立人的主体地位。
  确立人的主体地位是“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以人为本”的德育内涵就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教育活动都要围绕学生展开。
  3.强调人的尊严与人格。
  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更加使人的尊严和人格得到重视与尊重。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人格与尊严,而且都渴望得到尊重。这里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个体生命的尊重,生命价值高于一切,使人生活得有尊严,有价值,有存在感和意义;二是对人的个性尊重,要让人的个性得到健康的培养与塑造,同时也要包容人的个性,使每个人都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在中职教育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生命、个人权利、人身自由和个性,让学生保持强烈的自主意识和能力。
  4.强调人的需求的满足。
  人的属性是社会性,有着各种不同的需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或程度。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求主要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满足人的需求,使人们得到满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好地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5.强化服务意识。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放在本位,对于中职教育来说,就是要把学生放在本位。教育是为学生服务的,因此坚持以人为本还需要树立服务意识,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提供服务。在德育方面,就是要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针对学生的思想需求进行教育引导。
  二、“以人为本”对中职德育的启示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这也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2]因此,在中职德育中引入以人为本的思想,是现代中职学校道德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增强中职学校德育实效性,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中职学校教育是让学生拥有必需的专业理论知识、娴熟的实践技能、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而优良的思想道德的教育就是德育。[3]德育工作最本质的要求就是要以育人为本,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中职学校道德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首先要在各个环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教育形式和内容都围绕着学生展开,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其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主体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能够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接受道德教育,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自为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2.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不仅是学校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因为只有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指导思想。同样,在中职学校道德教育中,也要坚持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指导,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因此,首先要创新德育形式,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和机制;其次,要创新道德教育的内容,使道德教育紧跟时代发展需求和潮流。
  3.尊重学生个性,因势利导。
  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尊重与培养。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所谓个性,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品质的综合。[4]个性与共性是统一的,个性的存在与发展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基本前提条件,没有个性的人是缺乏创造力的人。在道德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在实现共性的基础之上发展个性,激发出学生潜在的能力,实现学生多元化的发展。
  4.满足学生的需求。
  需要是人的行为积极性的心理基础,是人在生理上或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心理状态。[5]传统的道德教育是从社会发展需要的角度进行教条化、缺少生命力的教育,没有从学生需要出发。而中职校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特殊的情感和心理需求,因此,以人为本的德育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并对学生进行了解,加以引导,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实现道德教育的内化。
  5.体现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
  人文关怀是“以人为本”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在道德教育过程中还要做到“以德育人”。因为教育不仅仅是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和塑造学生的人格,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社会人”。首先,道德教育不能是简单的、空洞化的说教,而是需要通过人文关怀来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灵魂,使学生感受到爱,然后才能内化为其自身的行为规范;其次,道德教育者要“修身立德”、“以德育人”,加强自身的道德素质建设。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中职学校道德教育的顺利开展,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徐斌.“以人为本”对高校素质教育的启示[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2]刘蔚青.古人“以人为本”的理念对现代素质教育的启示[J].管子学刊,2011(4).
  [3]张延琪.中职学校“人本德育”实施方案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
  [4]杨琳.以人为本对高校德育的启示[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6.
  [5]李晓兰,杨琳.以人为本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
  (责任编辑 周侯辰)
其他文献
给出了不完全算子方程的样条插值解,并讨论了解的收敛性及误差估计.
回顾了服务科学的起源,并从服务科学国内外研究两个方面分析了其研究进展。在总结、分析我国健身俱乐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服务科学的健身俱乐部服务管理
目的:研究男子排球运动员扣球起跳蹬地动作过程中,人体下肢的相关力学参数特征。对象:男子大学生排球运动员10名。方法:使用高速人体动作捕捉系统及三维测力台,对相关运动学和动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篮球职业联赛裁判员应对临场紧张的方式进行梳理与总结,结果显示:低级别裁判员、年轻裁判员和女性裁判员对于临场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图像处理软件PS在电子商务、设计、装饰、美化等各方面都是必备软件,其中的"复制"功能更是最常用的操作,为了适应现代的高效率和快节奏,学习同时快速地复制一系列有规律的图形的快捷方法就很必要了。
提出一种能同时描述事物的灰色性与模糊性的灰色模糊集合(GF集)理论。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构建大学毕业生体质健康预警机制.研究认为,该机制以高校、高校主管部门和社会用人单位为主体,在对大学毕业生体质健康实施预警过程
[摘 要]创造性思维是包括聚合思维、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等思维形式.创造性思维的过程要求思维者掌握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归纳、类比,联想与猜想、一般化与特殊化、探索与演绎等思维方法.现结合中学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实践,提出了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几种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数学教学 创造性思维 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00006
对五常市水资源的数量、质量、时空分布规律作了评价,并对其合理开发利用问题进行了探讨。
[摘要]数学是一门抽象性、严谨性、规律性、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单从逻辑性的角度来看,培养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但可以提高初中生的数学能力,而且能帮助他们调控学习过程中各种知识结构的形成与优化,继而让他们进一步把握数学.[关键词]初中生 解题技巧 逻辑思维能力[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80053现阶段,我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更多侧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