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痛感一直是我想表达的东西

来源 :家居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af9ta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存在即美,不存在无用这回事,有用没用是人来界定的,但对造物主来说蚂蚁和树叶同样是美的,它们有着精美的结构,不是随随便便捏出来造出来的。”

  生活在景德镇的张敏,从2016年接触陶艺,她发现陶艺的可能性远远超过常见的日常器物,越深入了解她越被陶艺创作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所吸引。当外人以为她会在陶艺这条路走下去的时候,她的创作材料又一次改变,建筑拆迁废料也成为她的创作素材。用她的话说,“材料研究和感知空间”是她的兴趣所在。在2019年张敏首场个人展览上,她展出了自己以探索陶瓷材料和结构可能性的一系列作品,通过切割、重复、对比,解构并重构,围绕陶瓷的脆弱和不可控性进行表达。在之后的创作中,张敏又用建筑拆迁中裸露的钢筋、水泥残块做材料,形成“废墟与痕迹”“隔绝”“无题”等作品系列;以及用铜材质做的“漂浮”系列;用陶土为材料、探索原始形态与力的“连续旋转”系列等。“我觉得自己对很多材料的使用一直处于学习的过程。其实我没有特别刻意去做什么,反而发现作品可以形成一个脉络自行发展下去。”
  在张敏几年间的作品中,我们看到她不断在“系统、秩序、建筑结构、偶然性”几个维度上进行研究。在她看来,這种研究就像“做数学题和物理化学实验”一样,解完一个谜题还会想继续解谜,过程无止尽。除了这种抽象思考,生活里发生的一些事情也会触动她,促使她表达。在景德镇生活的这些年,她眼见城市建设改变了原有的生活和人际关系,于是有了用拆迁废料来表达“不安,岌岌可危的状态”。最近的旅行又让她对宗教和神秘符号产生兴趣。



  张敏说自己是喜欢和自己对话的人,想要持续发现一些本来就有、但是被掩盖的习以为常的东西。粗糙的、原始的、裸露的、直接的,在观看张敏作品时,我们很难不被触动。就像张敏所说,痛感,是她一直想表达的东西。“我一直对生活里各种痛比较敏感,我想借助作品把这种感受传达出去。痛是一种让你觉得活着的方式,你会明显感觉自己是在活着,在承受这一切。而痛又不是那么矫情的东西。我会尊重这些情绪的存在,不能非黑即白地划定快乐是好的。”是在游戏还是在梦中?这种分不清的状态是让张敏着迷的创作状态。
其他文献
ANDRE FU LIVING  Art Déco Garden 系列André Fu  该系列灵感来自日式禅院与自然共生的特质,禅院中鹅卵石的流畅弧线激发了设计师的视觉想象,铺垫出作品宁静淡雅的内在底蕴。同时,André Fu巧妙地将艺术装饰运动中对于图案的大胆运用融入其中,赋予作品以独特的双重气质。  andrefuliving.comB&B Italia  Allure O’桌  Monic
期刊
“从我做陶瓷艺术的角度来说,无用美学是工艺之美和材料之美。当我开始做一件作品,不太会去想做给谁和用来干什么,而是顺从此刻泥土带给我的感觉,用最契合的方式尽可能地将这种感觉释放出来。泥土是有性格的,实验中很多时候会顺着泥性的引导走向未知,似乎无序又自然而然。”  从卞晓东初次接触陶土到今年已经有11年的时间。在过去的11年里,他钟情于陶瓷的温润,越是薄的陶艺作品,越能呈现出这种质感。他喜欢介绍窑温的
期刊
时值盛夏,又是京都赏竹的好时节。高洁、飘逸、谦卑……竹林轻巧滴落一片墨绿阴翳,孕育东方历代文人雅士的精神寄托与向往。而此时此刻,与竹林为伴的不再只是对其心向往之的人们——京都城中的川崎别墅,正化身Gucci Bamboo House,以一系列GUCCI经典竹节元素手袋及日本艺术家四代田边竹云斋特别打造的竹装置,在庭院旁诉说佛罗伦萨匠心与东方之竹的美妙故事。  二战后的物资紧缺,极度限制了皮具制造商
期刊
THEARTIST  Henk Wolvers,荷兰陶艺家,1953年出生于荷兰,曾在日本名古屋和中国景德镇做驻地艺术家,东方意象和精神给予他很大影响。曾被授予日本伊奈设计奖。www.henkwolvers.com  25年来,生活在荷兰的陶艺家Henk Wolvers一直试图创造具有自由形态、灵活肌理和微妙色彩组合的陶艺作品。对他而言,陶艺的魅力在于产品的精致、白皙、透明,和具有挑战性的实验创造
期刊
THEARTIST  张月薇,1990年出生于中国北京,曾旅居肯尼亚、泰国,现生活、工作于伦敦。2012年于斯莱德美术学院(伦敦大学学院)获得本科学位,2014年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毕业,获得绘画硕士学位。张月薇的作品探究在不断发展的数字时代中,人们如何被动地接收信息,同时当下碎片化的信息获取方式也在作品中有所体现。在视觉材料泛滥的背景下,张月薇对这些材料加以衍生和复制,探讨这个过程中艺术家身份和权
期刊
“‘无用美学’让我想起大学的时候一位老师曾经说过,‘艺术和非艺术的区别就在于,艺术是没有用的。’不追求功能和用途是一种奢侈,但也可以是一种释怀的世界观。放弃一种既定的可能,就会发现更多新的可能性。”  THEARTIST  邹晨(Féline Zou),本科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系,研究生阶段先后在巴黎和芝加哥学习电影导演与当代艺术。2017年夏开始接触陶艺,主要以手捏和盘筑的方式创作花器等器皿
期刊
“美是必要的,人们不能只单单依靠最低限度的物质生活,这样人类无法被孕育。人生在世,会被各种各样的感觉所刺激,一旦得到灵感,就想继续创作下去。”  THEARTIST  谷内薰(Kaoru Taniuchi),日本陶艺家,1983年生于日本奈良,2006年毕业于京都精华大学。曾在奈良、京都学习陶艺,在滋贺县立陶艺之森工作室做驻地艺术家。现工作生活于日本奈良。  日本青年陶艺家谷内薰(Kaoru Ta
期刊
THEOWNER  王宸,自由造型师、资深家居控。在时尚媒体工作数年后,2019年成立“dontouch私物”造型工作室,2020年起创立中古家居品牌dontouch studio—分享全球甄选的中古摆件、手作雕塑、小件家具、限量杂志、艺术书籍和画作等孤品。  在时尚行业待的时间久了,王宸开始关注设计师背后的故事:“一个有影响力的设计师,不光穿着有品位,他的家、喜欢的音乐,都始终贯彻着个人强烈的美
期刊
“我們现在的创作,就是在探讨精神层面的状态。在当今商业社会中,算是无用美学的一部分。最近的探讨方式,跟这几年持续的状态有直接的关系。探索物质纯粹、原始、诗意、雕塑的状态,以及精神性。”  THEDESIGNERS  陈福荣,2012年毕业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综合设计系,曾创立设计工作室WUU和CHEN FURONG Studio。王在实(Vega),毕业于伦敦服装设计学院和圣马丁艺术设计学院,200
期刊
在不久前刚刚结束的王礼军个人展览上,他用雕刻后的樟木桩、胶合板和钢丝绳创作了一系列作品。绷紧的钢丝绳连接着木板和树桩,达成了微妙的平衡。物体之间的张力会随着外部环境湿度的变化或其他细微变化而产生变化,并影响到这种平衡。这个名为“峙—持”的展览,是艺术家在后疫情时代对日常重新审视的结果。  “倘若寻找平衡意味着在某种不自然中竭力达成自然,那雕塑本身即是在呈现一种虚假的自然”。展览中,王礼军延续他以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