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癫

来源 :大众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p2831061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大奶自从那年被戴上桃树镣以后,一见到桃花就不由自主地疯疯癫癫起来。我那时还小,只是隐隐约约地记得一些景况。干大奶是个小矮子,拐着一双粽子似的小脚,只是两颗门面牙特大、特白,讲起我们老家的侉话来声如洪钟,根本就不像个老娘们。干大奶一见到桃花就全身紧张,浑身像是揪筋似地直抽,眼前还会出现幻觉,最厉害时还口吐白沫,不住地骂人。这时,村里人闲着没事的,就会像看猴子似地把她团团围着起哄。我记得有一次我和几个毛伢子疯到她的村子,见到她正在发病,其他毛伢子全都吓得抱头鼠窜,而我则站在那里没动,她居然闭上了骂骂咧咧的大嘴,看着我手里拿着的桃花半大天,两只老眼滴溜溜的,最后颤抖着双手去采折了两枝桃花,给了我一枝,又将另一枝戴在她自己那满是灰垢、早已花白的乱发上。这事至今已经整整四十年了,可我依然记得她在给自己戴上那朵鲜丽无比的桃花时一刹那的笑容。那龇着大牙的灿烂一笑,如菊花一般绽放在她的那张老脸上。
  我总是想,干大奶犯病是看到了要命的桃花,如果看不见桃花,却如正常人一般。由此而推想,干大奶的犯病有着很强的偶然因素。然而,我的老家废黄河一带的黄土高坡上,偏偏到处都是桃树横生,因而干大奶的犯病也就变成了必然。这就像人类的出生完全属于无法预料的偶然,而死亡却又是别无选择的必然一样。
  干大奶得这种怪病,是在我们老家废黄河一带出了毛人水怪的那一年,那时我才六七岁。那时有一个地主分子在关押时逃了,装成了毛人水怪在那荒无人烟的废黄河底吓人、抢食吃。后来,我老家的老孟圩大队革委会就贴出了布告,宣布这些所谓的毛人水怪的反革命实质,并且说你不把他们杀了,他们就会杀你,这就叫做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老孟圩大队很快就抓到一个反革命分子。那家伙是个孬种,被四爪朝天吊起来,脖子上挂上水桶,肚子上压上土砖,土坯砖头还没加到第四块就招了,供出了邻村弯子口大队有十八个毛人水怪。
  干大奶就是这次被整得疯疯癫癫的,而干大奶被整的原因又是那么的牵强附会。干大奶这次被整倒不是她解放初期坐过一次大牢,早就一屁股屎,而是一个纯粹的偶然。革命群众在排查毛人水怪时,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不是黑麻就是独眼,不是秃顶就是结巴,全都像电影里坏蛋一样的歪瓜癞枣。而排查到十七个后,就是找不出第十八个。也就在这个关键时候,干大奶端着那个讨饭碗,迈着那双小脚,唱着花鼓,跨进了大队部的门槛,偏偏把饭要到了这里,来了个自投罗网。也就因为她是个头矮小,也就为革命群众凑齐了十八个指标。试想,干大奶真是倒了十八辈子的血霉,要饭早不去晚不去,偏偏这个时候去;要饭东不去西不去,偏偏要挑这个地方去。这不是该派她倒血霉又是什么?
  干大奶被抓的那天正是桃花盛开的三月天,干大奶和另外十七个人被关押在弯子口大队部。为了防止这些毛人水怪逃跑,革命群众发扬创造精神,把大队部门口的那株正盛开着美丽桃花的桃树砍倒,锯成两半,又在树心凿出十八个碗口大小的木洞,命干大奶等十八个毛人水怪把一只脚脖子伸进木洞,然后将那桃树段子两头加锁,这样一来桃树也就变成了脚镣。干大奶他们十八个毛人水怪就一个也休想逃脱了。干大奶他们要大小便时也不能动弹半步,革命群众勒令他们在众目睽睽之下就地解决,最后有人只得把大小便解在裤裆里。
  干大奶后来一想起这次脚戴桃树镣的事来,头皮就发麻,两眼就失神,全身就直抽。那几天,她的一只小脚被桃树镣锁着,尿就从裤管朝下淌,从裤子顺着腿脚流到地上,地上尽是一片被践踏之后的桃花。桃花就在她的另一只小脚的四周乱七八糟地躺着,好像都在哭泣呻吟,却又不敢哭出声来。干大奶后来总是对人说,她脚下那一片缺胳膊少腿的桃花,完全就是她儿子鲜血凝固而成的灵魂。
  多少年后,我一想起干大奶,在替她愤愤不平的同时,还伴随着永远的愧疚。拜她为我的干亲,完全就是一个偶然,而正是这么一个偶然,居然到最后断送了她的性命。我一虚岁那年的正月初二拜干大奶时,她还没被当成是毛人水怪充数,还没有被抓去戴桃树脚镣,也没有变得疯疯癫癫。干大奶的家离我们老孟圩还有五六里地远,在废黄河东弯的那块黄土高坡上。我的家人并不认识她,认她做我的干大奶,完全就像是命中注定似的。我出生后几天全身就害起了脓疮,后来听我奶奶说我这是胎毒,没有医院能治好,我父母在城里又要上班,就把我送回了老家,让奶奶照料我这个全身害着毒疮的长孙。奶奶给我的身上涂上了五颜六色的膏药,换了无数种药也无济于事。就在这种情况下,奶奶决定给我拜个干亲。因为废黄河一带,哪家小毛伢子多病难养就得拜干亲,找靠山、壮阳气。可谁想到我居然拜了一个女乞丐做我的干亲。
   那天一大早,奶奶就按乡里的习俗,抱着我来到废黄河边的那条小路上,又在土路当中用树枝搭成了一座小桥。如果有谁第一个经过这里,那个人就是我的干亲了。如果是中年人我就拜为干爹干妈,如果是小毛伢子我就拜其父母为干亲,如果是老人我就拜为干大爹干大奶。当然,这场浪漫、宿命、虔诚的拜干亲典礼,对于只有十个月的我来说,完全处于无知状态,任凭我奶奶的摆布。后来,我听奶奶说她抱着我一直等到了晌午,这才等到一个人缓缓而来。奶奶远远地看到那是一个和我奶奶年纪差不多的老妪,身上还背着一个口袋和一个花鼓,手里拿着碗筷,正拐着一双小脚,一摇一摆地朝这边慢吞吞地走来。这个老妪就是我的干大奶,按我奶奶的话来说她就是我生命的救星了。
  后来我奶奶无数次地说起这次事关我生死存亡的仪式。我被奶奶抱着朝干大奶叩了三个头。这时,干大奶得送我一件见面礼,这是规矩,可她翻遍全身也没找到什么值钱的东西。她只拿着一只讨饭用的黑粗碗,身上还背着一只装着山芋干、棒子面饼的黑渍渍破口袋,还有一个不大的花鼓。最后,干大奶干急着用力从她的破衣上拽下一只布纽扣送给了我,然后抱过我从土路当中的那个树枝小桥跨了过去,再转回来,又跨了过去,第三次转回来,第三次又跨了过去。我推想拜干亲仪式结束时,我奶奶与干大奶肯定会发出一阵开心的大笑。我就这样拜了一个老乞丐做了我的干大奶。
  干大奶姓张,叫什么名字,我至今都不知道。干大奶是个孤寡老人,没有三亲六戚。等到我记事以后,我就记得她一年到头总是穿着一身黑衣裤,只有头上扎着一条白布带子。寒冷天,黑衣里揣着棉花,把两只裤脚用小绳扎紧,似乎十分自豪地展露出两只不到三寸长的小脚;天热了她就把衣服里的棉花扯去,两只裤脚也不用扎,像是今天城里时兴的大喇叭裤,走起路来两只大裤脚翩翩起舞。干大奶是个靠讨百家饭谋生的乞丐,住的是一小间自己用茅草搭成的丁字头小屋。听奶奶说干大奶还曾经被说成是汉奸,解放初坐了三年大狱,后来因为没有足够的证据才被释放。我拜她做我的干大奶后一直到我五六岁,从未看到她有过长吁短叹,反而常常看到她扯开她的大嗓子,龇着大门牙,唱花鼓,开怀大笑。干大奶虽然很穷,可对我这个干孙子特别的疼爱。我记得那年我过十岁生日剃毛头时,她还送了我一副银项圈。
  干大奶年轻时曾经嫁过人,生过儿子,可全都被鬼子害死了,男人和儿子都死在一个年头,都使她始料未及。她男人是个跑小买卖的,挑一副货郎担子,四处游走。那年小鬼子撤退时投下了细菌弹,而她男人偏偏就是在这天早上进城去进货的。她男人回家后整天的呕吐,全身浮肿。她就和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子一起,把男人用独轱辘小车推着四处求医,可所有医院全都不肯收治,他们只得来到驻扎在废黄河西的中央军的野战医院。她万万没想到,她男人会被野战医院的几个穿防毒面具的医生,硬是抬上了一条小船,又把小船推向废黄河心,然后放一把大火,把她男人活活给烧死了。从此以后,她对鬼子恨之入骨,后来也就当上了村里的妇救会主任。那年春天,她家来了个八路伤员,可鬼子不知怎的得到这个情报,突然包围了弯口子,把她家团团围定,要她交出八路伤员。眼看着鬼子就要火烧全村,她一咬牙,居然把自己的儿子交给了鬼子。第二天,她看到自己只有十八岁的儿子的头颅挂在城门上。本以为自己舍弃了儿子的性命,就能够保下了八路的伤员,可她又万万没想到,几天后鬼子突然杀了个回马枪,把那个在她家养伤的八路和在弯口子另外六个八路伤员一起给抓走了,第二天又全都被杀害挂在城门上示众。村里人都说这事蹊跷,肯定有人向鬼子告了密,可这告密者是谁?一直没能查出来,最终成了一个无头案。后来在解放后的镇反运动中,有人就怀疑干大奶是汉奸,也就害得干大奶坐了三年的大牢。
  干大奶出狱后以沿村唱花鼓乞讨为生,一直到她六十九岁那年淹死在废黄河里。当然,干大奶也享受过社会对她的关爱。那是那年的春节前夕,奶奶让我拎着两把茶馓,到弯子口去她家看望。我远远地看到她的那间丁头舍边口站满了干部,村边的土路上还停着几辆小汽车。我觉得奇怪,三步并作两步地赶过去,却有几个军人不让靠前。我说我是干大奶的干孙子,又经大队干部证实,我才得以走进干大奶的那间破旧不堪、四处透风的丁头舍。原来是省军区首长慰问干大奶来了。首长是位五十多岁的女同志,她揭开那个土锅腔上用高粱秆编成的锅盖,看到破锅里只有几个发了霉的山芋干,锅台上还有一把野菜,富秧根、苘种子、七角菜、猪耳菜、大刀略什么的,只要人还吃不死的样样都有。女首长的两眼湿润起来,她拿了一块山芋干和一棵野菜,包在自己的手帕里,放进了公文包。她两眼噙着泪花对身边的随行人员说,这就是我们老区的一个普通群众,战争年代她可是用自己的亲生儿子的性命,来保护我们的革命同志呀!我要把这块山芋干和这棵野菜带回去,教育我们的革命战士。女首长临别前给干大奶送上了五十元的慰问金。干大奶两手捧着纸币,突然扑通一声双膝落地,失声痛哭起来。也就在女首长慰问后的两个月,干大奶淹死在废黄河里。
  干大奶的死因是为了我剃毛头。她临死时正是桃花初放的季节,那天是我的十岁生日。按老家的习俗,过十岁的毛伢子是要剃毛头的。而就是那天,干大奶路过桃园时突然又一次疯疯癫癫起来,手舞足蹈像是跳欢庆解放的大秧歌,接着折了几枝桃花,编成一只花环,戴在她多年没有洗过、白发苍苍的头上,嘴里不停念叨着“前程远大”四个字,就像老尼念诵经文一般。前来看我剃毛头的村民们全都被她吸引过去,就像是看耍猴似地团团把她围在中央。干大奶旁若无人似地发着她的癫狂,居然学着猴子的动作抓耳挠腮,引来众人轰然大笑。她看到乡亲们笑了她也跟着大笑,笑得是那么的开心,那么的爽朗。
  家里给我剃毛头时买来了三尺红布,把我剃下的毛发用那红布包裹好,放在一只新买来的脸盆里,然后将那脸盆在鞭炮声和祈祷声中,放入暗流涌动的废黄河。家里人便在河边烧纸、燃香、叩头,祈祷我前程远大。而按乡里的规矩,干亲则必须在下游将那脸盆捞上岸,放盆与捞盆的距离愈远,我的前程也就愈远大。已是六十九岁高龄的干大奶,二话没说就拐动着她的一双小脚,朝下游磕磕绊绊地奔去。谁也没有想到,她会闯进昨天还没有开花、而今天才刚刚开花的桃园;谁也没有想到她居然在发病时还念念不忘她的使命;谁也没有想到她已经在几里外的弯子口看到了脸盆,已经用长长的竹竿够到了脸盆,可就在这个时候,她的那双小脚突然一滑就掉下了河,而就在这一刹那间她还猛地伸手去抓河里的脸盆。跟着看热闹的人想救她早已来不及了,眼睁睁地看着她被暗流吞噬,不管怎么打捞都无法找着。一直到第二天早上才被一位起早拾粪的老汉看到,她早已淹死在废黄河五六里远的下游,白发在水面上漂浮,全身浸泡在冰水里早已冻僵,而一只手还紧紧地攥着包裹我的毛发的红布。
  对于干大奶的一生,我后来想得很多也很久。如果说人生是无数次偶然的相加,从而成就了人生的必然,那么干大奶的人生却是无数次悲剧性偶然的相加,她的人生就变成了必然的悲剧。而使我们后人永远为之动容的,却是她在无数次偶然的悲剧之后,那颗正直善良的心却丝毫未改,她的一生历经磨难之后,对待他人的爱心却始终不变。就在她死前的几天,她还对我奶奶说,她不能花女首长的那五十元钱,她自己已经有足够的钱为我这个干孙子买一副银项圈,还有足够的钱把她自己送上火葬场的。她把放在枕头下的那个黑渍渍的手帕掏出来,里面是左一层右一层包裹着的二十七元六角五分清一色、哗哗直响的小硬币。奶奶知道这是她这些年来沿村唱花鼓乞讨时积攒下来的。
其他文献
看了这么多电影,却始终不知道电影是怎么拍出来的。我的朋友中只有一个导演,就是陈健,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导演。我对于拍电影的好奇似乎都有赖于他去满足了,我问过他许多可笑的问题。我想,我的小儿科的发问对他也有一个好处,就是习而相忘的一些基本的东西可以重新唤起注意。找到这样的解释,我对自己的幼稚便心安理得了。  陈健送我几张他独立或参与导演的电影的碟片,我都看了,而且是一气看完的,很有成就感。从此,我可以说
期刊
飞落的棉絮随着狂风飘散    清明时节,晨雨纷纷。我徜徉在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泰山庙大殿,好像从脚下传来一阵高过一阵的冲杀嘶喊,好像又从云霄之上传来振聋发聩的枪炮声。此时此地,已容不得仔细思考,我不得不伴随着这场六十四年前的战争号角冲入滚滚的硝烟,刹那之间就好像有无数银色的凤凰和我一道翩跹起舞。  这是一曲走向死亡的子夜悲歌呀。  这天深夜,瓢泼的大雨从天而降,雷声风声枪声炮声便响彻了皖南的山山水水
期刊
A、中国表情如此丰富    《中国表情》,一部用脸孔讲述的流动历史,一部用照片写就的视觉史诗;在那一副副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人物表情背后,贮藏着可读性很强的时代信息,一直通向整个国家的精神面貌和民族性格的最深处。《中国表情》,这是无数中国人写在脸上的昨天和今天。每一张脸孔,每一种表情,都对应着一个难以捉摸的内心世界,极富内涵地展示出复杂多面的民族性格。从中,我们读得出伟大与渺小,也触得着思想者与孤独
期刊
文人之于笔墨的玩味,古来不乏其例。而借笔墨之化机,挟文字的同声异形,以行插科打诨的玩笑,更是不胜枚举。到了当代社会,这种风气似乎有愈演愈烈之势。玩笑之余,给人们平淡的生活增添了许多快乐的话柄,何乐而不为呢?比如,我就曾看到一例去斑霜的广告词:“赶紧下‘斑’,且勿‘痘’留。”大概是十年前的所见,至今想来仍是非常佩服创意者的聪明与机敏。  不过,虽是玩笑性的文字游戏,亦可显见创意者的风度人品。以我之有
期刊
有道是,名不正则言不顺。每个父母都想给刚落地的儿女起个响亮、优雅、含义深刻的名字。因此,每个人的名字中都蕴含着许多故事,有的人终生只用一个名字,而有的人却有两个或数个名字。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们的名字又有哪些故事呢?    朱德四改其名,报考军校时将朱健德更名为朱德    朱德,1886年出生于四川仪陇李家湾村。朱德的家谱中,名字是按28个字构成的7字韵文排列,即:发福万海从仕克,友尚成文化朝邦,世
期刊
会员园地  牵君一发动我真情 梁培先(63)  我一向是个疏于繁文缛节、不大讲究排场和面子之人。大凡遇到亲友间的红白喜事,或在社交场合涉及面子的麻烦事项,我大都采取回避绕行借故躲开的策略,而让家人、同事出面调停招架。我自己对人对己也不过分计较面子,穿着随便,待人以诚,几乎从不与名牌沾边,也不与他人争面子闹纠纷。未料想年近七旬白发满头之后,我与老伴却在接送小孙子上学之际,依旧会遭遇一些让人颇没面子的
期刊
序 一   白桦    宋词由宁来电,命我为《宋词诗词集》作序。一诺,并未经意。此前,曾陆续拜读过几首宋兄诗词,偶尔与之亦有唱和。窃以为,能够保留至今之篇什,无外乎闲情吟咏、伤春悲秋、交际酬唱之作。昨日校样寄来,一一展读,大惊!不仅可以视为宋词小传,亦可作为中国近五十年政治史、文化史、戏曲史、知识分子心灵史之珍贵参考资料。第一部《粉黛集》,多为观赏戏曲以及与戏曲表演艺术家们过从中之咏叹。赞梅、誉谭
期刊
人老了,记忆力在不断地减退,可许多久远的事情却越来越清晰。这可能正应验了一个医学上的观点:进入老年以后,人的远期记忆比近期记忆更好一些。这么多难忘的动人场景一幕接一幕,脑海里就像是在放电影、看电视剧。尤其是我亲身经历过的那场东线的战争,那些真真切切的发生在一个十八九岁的女孩子身边的事,更是刻骨铭心。这是艰苦的人生考验,是血的洗礼,是灵与肉的磨砺,但更是我一生中永远无悔的选择。     川江离别情 
期刊
前几天在南京大学听了顾彬先生一个演讲。顾彬是如何进入中国视野的,这自然不必说了,但是,我特别希望这次演讲他不要再提到他的“垃圾论”,结果,他还是舍不得绕过,仿佛不提醒大家“我就是那个‘垃圾论者’顾彬”,大家便不知道他是顾彬似的。看来,“垃圾”已经成为顾彬这个品牌的标签,如同路易·威登包上的LV一样不可省略。于是,就像张爱玲所说的伤员爱恋着自己的伤疤,顾彬爱恋着他的“垃圾论”;就像一个暴发户永远念念
期刊
董健——抗衡    董健老师1936年出生,1962年大学毕业,1987年任教授。先后担任过南京大学副校长,文学院院长。  董老师是硬骨头。  面对权威(权和威),他从不低头,决无媚颜,而且,只要你让他看出小和恶,他就会拍案而起,直面批评,同时白纸黑字,用他那犀利的笔墨剑锋相向。  董老师对教育腐败恨之入骨,在高层领导面前严词痛斥其危害,丝毫没有藏锋露拙。就说这个教授职称吧,老师主攻中国戏剧研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