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员园地
牵君一发动我真情 梁培先(63)
我一向是个疏于繁文缛节、不大讲究排场和面子之人。大凡遇到亲友间的红白喜事,或在社交场合涉及面子的麻烦事项,我大都采取回避绕行借故躲开的策略,而让家人、同事出面调停招架。我自己对人对己也不过分计较面子,穿着随便,待人以诚,几乎从不与名牌沾边,也不与他人争面子闹纠纷。未料想年近七旬白发满头之后,我与老伴却在接送小孙子上学之际,依旧会遭遇一些让人颇没面子的尴尬:或为孙子作业不齐,或为孙子调皮犯错,而常受到年轻老师的羞辱与训斥,感觉很没面子。
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我处处躲着面子走,绕开面子行,却总也避免不了面子的困扰与尴尬。面子俨然已经成为一种生活常态,甚至成为一种生存学问。于是,我才明白:作为中国人,谁也别想躲开面子的缠绕。加之近日从报刊传媒中连续读到几则官场某些官员耗费成千万甚至上亿巨资,为个人大搞面子工程的报道,更让人气愤难平。于是,我终于产生了想再次说说面子的冲动与愿望。
无论是个人的生活经验,还是从阅读中所获得的历史知识,都在不断地提醒我们,中国似乎是个特别爱面子的国度。有人说“面子主宰中国人的一切”,或许大抵没错。长久以来,民间的确曾经流传过许多关于面子的有趣俗语。“树有皮,人要脸”、“打人不打脸”,说的是作为自尊与自重的面子的重要,完全没面子的人是难以自立于社会的。因而中国古代刑法里,就有在犯人脸上烙上火印的刑律。“打肿脸充胖子”、“死要面子活受罪”,其主旨无非是劝导人们爱面子要有分寸讲实际,过于图虚荣与浮夸,则很可能招致病祸与灾难。“衙门好进脸难看”、家长与上司动辄“摆嘴摆脸”则多半是讲家主与官场主政者为了显示威严,或为了表达不快、不满情绪,甚至成为索取财物的暗示。只要小民赔上笑脸,送上银子,官家和上司的脸色,也便好看多了。而骂人“脸老皮厚”、“脸有城墙厚”则就更是对人的严厉批评了。至于“面子人人有,大小各不同”,则无非说的是,面子与人的地位、辈分恰成正比例:地位愈高、辈分愈大,或是腰包愈凸,面子也便愈大。
显然,即使是稍有点生活常识的人,大约也明白,面子及与之相关的里子的关系,就像是一些商铺里的店面和货物。毫不讲究店面的装潢,便不能吸引人的眼球,从而丧失许多商机;而若无货真价实、价廉物美的货物,即使有再好的店面装潢也不能使生意愈做愈红火。而一代文豪鲁迅先生则这样谈及中国人的面子观:“中国人要‘面子’是好的,可惜的是这‘面子’是‘圆机活法’,善于变化,于是就和‘不要脸’混合起来了。”
面子仿佛就像是个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精灵。它能渗透到各个领域,浸润到中国人的灵魂深处。凡有人群的地方,凡有人际关系和社交的场合,上至王公贵族的聚会,下至黎民百姓的婚礼,从政治、经济领域,到文化风俗层面,均可隐约见到面子的身影,感受到面子大显身手的威力。面子人人都要,只是因人因地而异,各不相同罢了。且不说,达官贵人和亿万富豪为了显摆面子,铺张地花上百万、千万元把父母的丧事、儿女的婚事办得惊天动地令人咋舌,已属常见于报端的寻常之事,就是一贫如洗的老妪和尚在小学就读的孩童,也会在有意无意间流露出怕丢面子的难堪。不消说,贫困的老妪常为躲不过的人情债而发愁,即便正在读小学的孙子之所以缠住我要订那些层出不穷的课外读物,竟也不免是为了面子:“别人都订了,我不订太没面子了!”可见,不同社会地位和不同经济、文化层次的人,其面子观和表现方式,虽不相同,却也是必不可少概莫能外的。
面子固然人人都有人人都要,却又因人因地而异,并无统一的标准与模式。按照海南岛某少数民族的习俗,举凡家务操持,田间劳作,全由家中女主人包办,男主人整日喝茶抽烟,悠闲得很,且并无半点男子面子之虞,而在内地汉族女子看来,“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男主外,女主内”似乎已属理所当然之事。倘一介男子不能养家糊口,全靠老婆供养着,那便视为很没面子、没用的男人了。除了地域、民族风俗的影响,面子在不同国度里,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即如排队、购票一类寻常景观,在西方国家(如英国),求购者大抵会衣着整齐、井然有序地排队前行,谁要插队拥挤,便会被视为缺乏绅士派头很没面子,而在中国则不然,往往那些蛮横勇猛的插队者,却常为自己有本事有面子而沾沾自喜。
面子虽说无时无处不在,却又难以说得清爽。盖因面子实在是个涉及人生与社会人情世态的多面体,其本义及演变,都呈现出多层次的形态。查之1980年版的《辞海》并未见“面子”词条。再查1996年版《现代汉语》“面子”条目之下,首要的释义便是“物体表面”。就人而言,这“表面”自然首先就是人的“脸面”了。而由“脸面”引申开去,我以为便应当是人的自尊与自重。人要脸面,对于人而言,便意味着最要紧的,正是人的自尊与自重。离开了自尊、自重这一内核,脸面便只剩下一个干巴而无神的空壳与表皮了。作为面子核心的自尊与自重,在当今中国自是值得肯定与张扬的,人们终究忘不了在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尤其是在十年“文革”浩劫中,所发生的种种羞辱人格的惨痛教训。许多人就是不堪面子的羞辱而自杀的。然而,正如从真理多跨出一步即可能变为谬误一样,当过度的自尊自重变为虚荣与浮夸时,面子却可能把人引入泥沼,甚至成为一种公害。
说起由爱面子而引起的虚荣与浮夸,像我这样上了岁数的人,往往不由地就想起了1958年大跃进时红火而艰难的岁月。那时节,国人在十几年内赶英超美、为国增光的狂热口号蛊惑下,工人不做工,农民不种田,学生不上学,全民废寝忘食地参与到大炼钢铁、大跃进的狂热运动中去,结果只能是,钢铁炼不出来,却招来全国大饥馑的灾难,饿死了几千万人,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由面子的喜剧、闹剧开始,最终却以惨重的悲剧结束。作为从那场大饥馑大灾难中挣扎出来的老人,我对虚假、浮夸面子的记忆,实在是太深刻了。以致时过40多年之后,一提起那荒唐而饥馑的年代,大凡上了岁数的老人,都会感到心悸不已。
与有面子、给面子有关或相对应的是,侵害、羞辱他人面子,和借“摆嘴摆脸”让别人看自己的脸色,不给别人面子。如果说,前者大都发生在政治运动中,体现为对他人人格的羞辱与心灵的迫害,那么,“摆嘴摆脸”则多半发生在家人亲友间,或一些存在需求关系的公共单位里。早先,在中国传统的大家庭里,刚进门的小媳妇言语间往往要看老婆婆的脸色行事,如今随着旧式家庭的解体和媳妇经济地位的提升,能够“摆嘴摆脸”,颐指气使的,恐怕就不一定是老婆婆了。当“摆嘴摆脸”局限在家庭里亲友间的时候,充其量也只是表现为个人对亲友在内心存有不快不满的心绪,且又不便明说或不能公然宣泄而已,当“摆嘴摆脸”作为一种社会风气向着一些占据垄断地位的公益性职业(如医疗、教育),甚至向着官场、政界蔓延时,便有可能使一些原本高尚的职业(如医生、教师),原应清廉的官场,逐渐地便与贪欲、腐败沾上了边,形成社会的不良恶习,甚至新的社会公害。
当面子与嘴脸越过家庭与道德的堤岸,向着社会与公德侵害之时,其作用与危害也便愈发彰显出来。诚然,在家庭亲友间和社会领域中,面子与嘴脸以倡导人格和尊严的面目出现时,它显然是维系人际关系的粘合剂,促进社交活动的助推器。有时在有些家庭里,即使为家事闹得面红耳赤不欢而散,倘有人能赔上笑脸,说几句消气软语,顿时家庭冲突便会烟消云散,冰释前嫌。即便是黑道人物之间斗到兵戎相见头破血流时,只要有人舍得放下面子,请上一桌饭,赔个不是,相互间也就可能立马和解,称兄道弟。而在商家竞争,政敌倾轧之时,偶尔也会因一方在面子上得到某种满足,顷刻间便可能峰回路转,化干戈为玉帛了。面子与“嘴脸”的良性作用有时就是这么微妙和有效。
尽管中国人的面子观有消解矛盾、淡化冲突,维系人际关系,促进社交活动的良性作用,但也难以掩盖它的种种弊端和负面影响。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当面子与嘴脸从自尊与自重滑向虚荣与浮夸时,尤其如此。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当面子和嘴脸遭到虚荣与浮夸之风侵蚀时,必是社会奢侈风气高涨之机。不用说,某些入世不深的青少年为了争个人面子,一言不合拔刀相向,最终酿成命案,某些青年为把个人婚礼办得更鲜亮排场、更有面子,而不惜干出偷盗勾当,最终闹出个未入新房先入牢房的悲剧。就是某些富豪人家为了争面子显排场,花销数百万征婚,耗资千万葬父,也就足可令人咋舌,让人深思了。或许,我们不该谴责那些合法致富的奢侈消费者,更值得议论的倒是中国人的消极面子观。
大凡有一定生活阅历的人,大约都懂得,中国人面子观有一条不成文的潜规则:面子人人都可要,嘴脸却不是人人都可随意摆得的。比如,小辈不能给长辈摆嘴脸,下级不能给上司摆嘴脸,医生不宜给病人摆嘴脸,老师不宜给学生与家长摆嘴脸,还有仆人不能给主人摆嘴脸,等等。可在当下物欲喧嚣、金钱第一的社会风气影响下,恰恰发生了一些与此规则相背离的奇观。如医生常对病人与家属摆嘴脸,老师常对学生与家长摆嘴脸。究其缘由,则除了与这些医生、老师的素质有关外,多半或与可恨、可爱的红包不无关系。于是,这奇闻奇观便几乎成了一大公害。
与一些富豪虚荣的奢侈面子观及文教卫生界某些不懂得尊重别人面子,动辄“摆嘴摆脸”的人相比,官场里那些贪官和昏官毕竟要显得更为可怕与可憎。委实,在当下中国,握有实权的官员们的面子,显然要比富豪和某些重点学校的老师、医术高明的医生要大得多了。君不见,他们的面子正与权力相呼应着,横行于官场和社会,足让世人耳热心跳。于是,我们遂常可看到一些昏官,为了面子和升迁,竟然不惜花费纳税人千万、亿万元的血汗钱,建造“豪华衙门”和别墅,搞什么奢华的“亮化工程”,一些贪官为了面子和发财,竟然不顾党纪国法,大肆收取下属和老板们的巨额贿赂,穷凶极恶地贪赃枉法,贪污受贿。据报载,河南一个贫困县(固始县)的一些官员竟放着许多迫在眉睫的民生问题不管不顾,耗资上亿元建造“豪华衙门”,江苏贫困县(灌云县)的一些官员竟花上千万元“打造世界一流亮化工程”。可见,为了自己的面子,这些官员疯狂、昏聩到何等地步了!当然,隐藏在这些官员虚荣、浮夸的面子背后,则是无尽的私利和贪欲。
显然,面子固然要紧,但若以为面子至高无上,神奇无比,值得人们不顾一切超负荷地狂热追求,往往便会出现“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情形,于国于民概莫能外。
关于虚荣与浮夸面子酿成的喜剧、闹剧与悲剧,自然不仅存在于现实的官场之中,也不仅存在于昔日的历史之中。观之如今的文化教育界,尤其是高等学校正在风行一时的“贪大求洋”的扩招之举,和追名逐利之风,又何尝不让人怦然心动、愤慨不已呢。据笔者所知,自从上世纪90年代产业化、市场化引入高等教育界之后,为面子和利益所驱使,我们亲眼目睹了一所所中专升格为大专,原先的大专又迅速蹿升为学院,而原先的学院又升级为大学,且不顾办学条件,许多学院和大学又开办了名目繁多的分院和专业。于是,在当今的高校内陡然间便出现了不少惹人注目的奇观:校舍愈来愈漂亮,教授剽窃造假之风愈演愈烈,用钱买来的硕士帽、博士帽满天飞舞于校园内。一时间,虚荣的面子固然得到最大的满足,一些人的腰包也渐渐凸起来。然而,高校的质量与声誉却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当然,最终背负这沉重代价的,还是学生家长和整个社会。而最直接、最大的受害者,首先便是那些贫困的家庭。
如前所说,中国人似乎特别爱面子。上至皇帝,下至草头百姓,都曾经发生过为了面子而铸成大错的事例。贵为天子的皇帝为了面子,常常错杀了许多犯颜死谏的大臣,制造了许多冤假错案。而鲁莽的毛头小伙子则常常为了面子动辄拔刀相向,酿成人命大祸。这大约已是中国的生活常态。然而,中外的历史常识偏又常常告诉我们,酷爱面子的中国皇帝一与外邦打交道起冲突,偏又会大失面子,临了只好以割地赔款收场。从某种程度上说,晚清的皇帝就是为争面子而与外国人叫板的,到头来却丧权辱国,大大地伤了中国人的面子。直到这时,有些人方才明白,原来天底下还有比面子更有力更重要的东西:强权与实力、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外国侵略者以强权剥夺了中国皇帝的面子,而中国人要维护自尊,挽回面子,则需要建立强大的国力与精神力。舍此,这面子便是虚假的、纸糊的,充其量只能是虚幻的肥皂泡,纸糊的皇冠,既经不起风吹浪打,也不堪一击。
考查各种人的面子观,见识了面子的方方面面之后,我们方才可以说:尊严的面子不可少,虚荣的面子不可多;浮夸的面子害死人,虚假的面子会杀人。难怪有人说:人一旦为面子所累,必将为面子所害,甚至酿成后悔莫及的人间悲剧。在面子问题上,我宁可相信这样的格言:最爱面子的人,未必真有面子;而最有面子的人,必属于从外表到内心都强大的人。如果面子是江河里的一滴水珠,它照样映照出个人的道德修养,国家的强盛衰弱。如果面子是大海里的一粒沙子,它照样能显现出地域的风俗民情,民族的文化风貌。面子创造过喜剧,面子也演绎过闹剧和悲剧。面子曾给人快乐,面子也带给人烦恼与悲伤。对于人类而言,面子虽不可无,面子却也不可多。
牵君一发动我真情 梁培先(63)
我一向是个疏于繁文缛节、不大讲究排场和面子之人。大凡遇到亲友间的红白喜事,或在社交场合涉及面子的麻烦事项,我大都采取回避绕行借故躲开的策略,而让家人、同事出面调停招架。我自己对人对己也不过分计较面子,穿着随便,待人以诚,几乎从不与名牌沾边,也不与他人争面子闹纠纷。未料想年近七旬白发满头之后,我与老伴却在接送小孙子上学之际,依旧会遭遇一些让人颇没面子的尴尬:或为孙子作业不齐,或为孙子调皮犯错,而常受到年轻老师的羞辱与训斥,感觉很没面子。
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我处处躲着面子走,绕开面子行,却总也避免不了面子的困扰与尴尬。面子俨然已经成为一种生活常态,甚至成为一种生存学问。于是,我才明白:作为中国人,谁也别想躲开面子的缠绕。加之近日从报刊传媒中连续读到几则官场某些官员耗费成千万甚至上亿巨资,为个人大搞面子工程的报道,更让人气愤难平。于是,我终于产生了想再次说说面子的冲动与愿望。
无论是个人的生活经验,还是从阅读中所获得的历史知识,都在不断地提醒我们,中国似乎是个特别爱面子的国度。有人说“面子主宰中国人的一切”,或许大抵没错。长久以来,民间的确曾经流传过许多关于面子的有趣俗语。“树有皮,人要脸”、“打人不打脸”,说的是作为自尊与自重的面子的重要,完全没面子的人是难以自立于社会的。因而中国古代刑法里,就有在犯人脸上烙上火印的刑律。“打肿脸充胖子”、“死要面子活受罪”,其主旨无非是劝导人们爱面子要有分寸讲实际,过于图虚荣与浮夸,则很可能招致病祸与灾难。“衙门好进脸难看”、家长与上司动辄“摆嘴摆脸”则多半是讲家主与官场主政者为了显示威严,或为了表达不快、不满情绪,甚至成为索取财物的暗示。只要小民赔上笑脸,送上银子,官家和上司的脸色,也便好看多了。而骂人“脸老皮厚”、“脸有城墙厚”则就更是对人的严厉批评了。至于“面子人人有,大小各不同”,则无非说的是,面子与人的地位、辈分恰成正比例:地位愈高、辈分愈大,或是腰包愈凸,面子也便愈大。
显然,即使是稍有点生活常识的人,大约也明白,面子及与之相关的里子的关系,就像是一些商铺里的店面和货物。毫不讲究店面的装潢,便不能吸引人的眼球,从而丧失许多商机;而若无货真价实、价廉物美的货物,即使有再好的店面装潢也不能使生意愈做愈红火。而一代文豪鲁迅先生则这样谈及中国人的面子观:“中国人要‘面子’是好的,可惜的是这‘面子’是‘圆机活法’,善于变化,于是就和‘不要脸’混合起来了。”
面子仿佛就像是个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精灵。它能渗透到各个领域,浸润到中国人的灵魂深处。凡有人群的地方,凡有人际关系和社交的场合,上至王公贵族的聚会,下至黎民百姓的婚礼,从政治、经济领域,到文化风俗层面,均可隐约见到面子的身影,感受到面子大显身手的威力。面子人人都要,只是因人因地而异,各不相同罢了。且不说,达官贵人和亿万富豪为了显摆面子,铺张地花上百万、千万元把父母的丧事、儿女的婚事办得惊天动地令人咋舌,已属常见于报端的寻常之事,就是一贫如洗的老妪和尚在小学就读的孩童,也会在有意无意间流露出怕丢面子的难堪。不消说,贫困的老妪常为躲不过的人情债而发愁,即便正在读小学的孙子之所以缠住我要订那些层出不穷的课外读物,竟也不免是为了面子:“别人都订了,我不订太没面子了!”可见,不同社会地位和不同经济、文化层次的人,其面子观和表现方式,虽不相同,却也是必不可少概莫能外的。
面子固然人人都有人人都要,却又因人因地而异,并无统一的标准与模式。按照海南岛某少数民族的习俗,举凡家务操持,田间劳作,全由家中女主人包办,男主人整日喝茶抽烟,悠闲得很,且并无半点男子面子之虞,而在内地汉族女子看来,“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男主外,女主内”似乎已属理所当然之事。倘一介男子不能养家糊口,全靠老婆供养着,那便视为很没面子、没用的男人了。除了地域、民族风俗的影响,面子在不同国度里,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即如排队、购票一类寻常景观,在西方国家(如英国),求购者大抵会衣着整齐、井然有序地排队前行,谁要插队拥挤,便会被视为缺乏绅士派头很没面子,而在中国则不然,往往那些蛮横勇猛的插队者,却常为自己有本事有面子而沾沾自喜。
面子虽说无时无处不在,却又难以说得清爽。盖因面子实在是个涉及人生与社会人情世态的多面体,其本义及演变,都呈现出多层次的形态。查之1980年版的《辞海》并未见“面子”词条。再查1996年版《现代汉语》“面子”条目之下,首要的释义便是“物体表面”。就人而言,这“表面”自然首先就是人的“脸面”了。而由“脸面”引申开去,我以为便应当是人的自尊与自重。人要脸面,对于人而言,便意味着最要紧的,正是人的自尊与自重。离开了自尊、自重这一内核,脸面便只剩下一个干巴而无神的空壳与表皮了。作为面子核心的自尊与自重,在当今中国自是值得肯定与张扬的,人们终究忘不了在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尤其是在十年“文革”浩劫中,所发生的种种羞辱人格的惨痛教训。许多人就是不堪面子的羞辱而自杀的。然而,正如从真理多跨出一步即可能变为谬误一样,当过度的自尊自重变为虚荣与浮夸时,面子却可能把人引入泥沼,甚至成为一种公害。
说起由爱面子而引起的虚荣与浮夸,像我这样上了岁数的人,往往不由地就想起了1958年大跃进时红火而艰难的岁月。那时节,国人在十几年内赶英超美、为国增光的狂热口号蛊惑下,工人不做工,农民不种田,学生不上学,全民废寝忘食地参与到大炼钢铁、大跃进的狂热运动中去,结果只能是,钢铁炼不出来,却招来全国大饥馑的灾难,饿死了几千万人,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由面子的喜剧、闹剧开始,最终却以惨重的悲剧结束。作为从那场大饥馑大灾难中挣扎出来的老人,我对虚假、浮夸面子的记忆,实在是太深刻了。以致时过40多年之后,一提起那荒唐而饥馑的年代,大凡上了岁数的老人,都会感到心悸不已。
与有面子、给面子有关或相对应的是,侵害、羞辱他人面子,和借“摆嘴摆脸”让别人看自己的脸色,不给别人面子。如果说,前者大都发生在政治运动中,体现为对他人人格的羞辱与心灵的迫害,那么,“摆嘴摆脸”则多半发生在家人亲友间,或一些存在需求关系的公共单位里。早先,在中国传统的大家庭里,刚进门的小媳妇言语间往往要看老婆婆的脸色行事,如今随着旧式家庭的解体和媳妇经济地位的提升,能够“摆嘴摆脸”,颐指气使的,恐怕就不一定是老婆婆了。当“摆嘴摆脸”局限在家庭里亲友间的时候,充其量也只是表现为个人对亲友在内心存有不快不满的心绪,且又不便明说或不能公然宣泄而已,当“摆嘴摆脸”作为一种社会风气向着一些占据垄断地位的公益性职业(如医疗、教育),甚至向着官场、政界蔓延时,便有可能使一些原本高尚的职业(如医生、教师),原应清廉的官场,逐渐地便与贪欲、腐败沾上了边,形成社会的不良恶习,甚至新的社会公害。
当面子与嘴脸越过家庭与道德的堤岸,向着社会与公德侵害之时,其作用与危害也便愈发彰显出来。诚然,在家庭亲友间和社会领域中,面子与嘴脸以倡导人格和尊严的面目出现时,它显然是维系人际关系的粘合剂,促进社交活动的助推器。有时在有些家庭里,即使为家事闹得面红耳赤不欢而散,倘有人能赔上笑脸,说几句消气软语,顿时家庭冲突便会烟消云散,冰释前嫌。即便是黑道人物之间斗到兵戎相见头破血流时,只要有人舍得放下面子,请上一桌饭,赔个不是,相互间也就可能立马和解,称兄道弟。而在商家竞争,政敌倾轧之时,偶尔也会因一方在面子上得到某种满足,顷刻间便可能峰回路转,化干戈为玉帛了。面子与“嘴脸”的良性作用有时就是这么微妙和有效。
尽管中国人的面子观有消解矛盾、淡化冲突,维系人际关系,促进社交活动的良性作用,但也难以掩盖它的种种弊端和负面影响。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当面子与嘴脸从自尊与自重滑向虚荣与浮夸时,尤其如此。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当面子和嘴脸遭到虚荣与浮夸之风侵蚀时,必是社会奢侈风气高涨之机。不用说,某些入世不深的青少年为了争个人面子,一言不合拔刀相向,最终酿成命案,某些青年为把个人婚礼办得更鲜亮排场、更有面子,而不惜干出偷盗勾当,最终闹出个未入新房先入牢房的悲剧。就是某些富豪人家为了争面子显排场,花销数百万征婚,耗资千万葬父,也就足可令人咋舌,让人深思了。或许,我们不该谴责那些合法致富的奢侈消费者,更值得议论的倒是中国人的消极面子观。
大凡有一定生活阅历的人,大约都懂得,中国人面子观有一条不成文的潜规则:面子人人都可要,嘴脸却不是人人都可随意摆得的。比如,小辈不能给长辈摆嘴脸,下级不能给上司摆嘴脸,医生不宜给病人摆嘴脸,老师不宜给学生与家长摆嘴脸,还有仆人不能给主人摆嘴脸,等等。可在当下物欲喧嚣、金钱第一的社会风气影响下,恰恰发生了一些与此规则相背离的奇观。如医生常对病人与家属摆嘴脸,老师常对学生与家长摆嘴脸。究其缘由,则除了与这些医生、老师的素质有关外,多半或与可恨、可爱的红包不无关系。于是,这奇闻奇观便几乎成了一大公害。
与一些富豪虚荣的奢侈面子观及文教卫生界某些不懂得尊重别人面子,动辄“摆嘴摆脸”的人相比,官场里那些贪官和昏官毕竟要显得更为可怕与可憎。委实,在当下中国,握有实权的官员们的面子,显然要比富豪和某些重点学校的老师、医术高明的医生要大得多了。君不见,他们的面子正与权力相呼应着,横行于官场和社会,足让世人耳热心跳。于是,我们遂常可看到一些昏官,为了面子和升迁,竟然不惜花费纳税人千万、亿万元的血汗钱,建造“豪华衙门”和别墅,搞什么奢华的“亮化工程”,一些贪官为了面子和发财,竟然不顾党纪国法,大肆收取下属和老板们的巨额贿赂,穷凶极恶地贪赃枉法,贪污受贿。据报载,河南一个贫困县(固始县)的一些官员竟放着许多迫在眉睫的民生问题不管不顾,耗资上亿元建造“豪华衙门”,江苏贫困县(灌云县)的一些官员竟花上千万元“打造世界一流亮化工程”。可见,为了自己的面子,这些官员疯狂、昏聩到何等地步了!当然,隐藏在这些官员虚荣、浮夸的面子背后,则是无尽的私利和贪欲。
显然,面子固然要紧,但若以为面子至高无上,神奇无比,值得人们不顾一切超负荷地狂热追求,往往便会出现“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情形,于国于民概莫能外。
关于虚荣与浮夸面子酿成的喜剧、闹剧与悲剧,自然不仅存在于现实的官场之中,也不仅存在于昔日的历史之中。观之如今的文化教育界,尤其是高等学校正在风行一时的“贪大求洋”的扩招之举,和追名逐利之风,又何尝不让人怦然心动、愤慨不已呢。据笔者所知,自从上世纪90年代产业化、市场化引入高等教育界之后,为面子和利益所驱使,我们亲眼目睹了一所所中专升格为大专,原先的大专又迅速蹿升为学院,而原先的学院又升级为大学,且不顾办学条件,许多学院和大学又开办了名目繁多的分院和专业。于是,在当今的高校内陡然间便出现了不少惹人注目的奇观:校舍愈来愈漂亮,教授剽窃造假之风愈演愈烈,用钱买来的硕士帽、博士帽满天飞舞于校园内。一时间,虚荣的面子固然得到最大的满足,一些人的腰包也渐渐凸起来。然而,高校的质量与声誉却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当然,最终背负这沉重代价的,还是学生家长和整个社会。而最直接、最大的受害者,首先便是那些贫困的家庭。
如前所说,中国人似乎特别爱面子。上至皇帝,下至草头百姓,都曾经发生过为了面子而铸成大错的事例。贵为天子的皇帝为了面子,常常错杀了许多犯颜死谏的大臣,制造了许多冤假错案。而鲁莽的毛头小伙子则常常为了面子动辄拔刀相向,酿成人命大祸。这大约已是中国的生活常态。然而,中外的历史常识偏又常常告诉我们,酷爱面子的中国皇帝一与外邦打交道起冲突,偏又会大失面子,临了只好以割地赔款收场。从某种程度上说,晚清的皇帝就是为争面子而与外国人叫板的,到头来却丧权辱国,大大地伤了中国人的面子。直到这时,有些人方才明白,原来天底下还有比面子更有力更重要的东西:强权与实力、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外国侵略者以强权剥夺了中国皇帝的面子,而中国人要维护自尊,挽回面子,则需要建立强大的国力与精神力。舍此,这面子便是虚假的、纸糊的,充其量只能是虚幻的肥皂泡,纸糊的皇冠,既经不起风吹浪打,也不堪一击。
考查各种人的面子观,见识了面子的方方面面之后,我们方才可以说:尊严的面子不可少,虚荣的面子不可多;浮夸的面子害死人,虚假的面子会杀人。难怪有人说:人一旦为面子所累,必将为面子所害,甚至酿成后悔莫及的人间悲剧。在面子问题上,我宁可相信这样的格言:最爱面子的人,未必真有面子;而最有面子的人,必属于从外表到内心都强大的人。如果面子是江河里的一滴水珠,它照样映照出个人的道德修养,国家的强盛衰弱。如果面子是大海里的一粒沙子,它照样能显现出地域的风俗民情,民族的文化风貌。面子创造过喜剧,面子也演绎过闹剧和悲剧。面子曾给人快乐,面子也带给人烦恼与悲伤。对于人类而言,面子虽不可无,面子却也不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