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休学、退学、犯罪、轻生的事件时有发生,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高校及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以及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高校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构建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
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十分艰巨而又复杂的工作,它开展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个别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尚未步入正规
个别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滞后,有的高校至今还没有建立心理咨询机构,有的高校虽然设立了心理咨询机构,但没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机构设置也不合理,没有科学规范的心理咨询工作条例,没有专职工作人员,也没有把心理咨询工作所需的经费纳入预算。许多学校仅限于一块牌子、一张桌子、两把椅子的状态,数据收集和档案整理难以做到完整化、有序化和专业化。
2.心理咨询人员严重不足,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目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高校,虽然建立了以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和辅导员为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但专职心理咨询人员的数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且一些兼职教师和辅导员没有正规的、系统的心理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相当一部分教师对现代心理咨询技术懂得较少,在教育和咨询的实践中很难保证取得良好的效果。
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不到位
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试方法,帮助学生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是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但很多高校没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的学校只是作为选修课开设,大多没有列入教学计划,有的只是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纳入思想品德课程中,只作为其中的一个章节,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构建符合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摆在高校面前的重要课题。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构建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1.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工作中的地位
为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工作中的地位,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院)长或主管思想政治工作的党委书记应亲自挂帅,主抓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便在管理工作中做好政治统率和行政保障的作用,营造政策环境,排除工作阻力。同时全校的党政机关部门应积极配合、支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确保心理健康工作的高效运行。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也应加强与学校各级领导和部门的联系,争取得到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关心和支持。只有这样,心理健康教育才能真正有效的开展起来。
2.建设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
针对当前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应在大学生中进行自我意识、健全人格、人际交往、学习、择业、性、恋爱、网络、心理咨询与治疗等方面的教育。为此,必须有针对性的、多层次的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和系列选修课程,还要针对不同年级学生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举办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讲座和报告,使学生系统地了解自身心理发展变化规律,了解和掌握心理卫生的一般知识以及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方法,认识与识别心理异常现象,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高校要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在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以外,还应该将课堂教学与平时的课外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开展课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打破课堂教学在时间、空间、形式上的局限性,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与实践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并通过亲身实践接受教育,有助于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内化。
3.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是一项复杂细致、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求从业人员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已成为现阶段紧迫的任务,也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所在。
加强专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目前,高校多以从事教育学、心理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为主体、以专兼职心理咨询教师为骨干,构成了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主体,这支队伍的素质如何,直接制约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为此,要把对专兼职教师的培训工作列入学校师资培训计划,通过短期或者长期培训,使他们具备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所必备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理论、技术水平。
加强对辅导员、班主任、各科任职教师等人员的培训。政治辅导员、班主任、各科任教师、管理人员等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队伍。他们对学生的情况非常了解,因此,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应采取多种形式定期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培训,使他们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在日常思想教育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同时,要倡导高校每一位教师都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并肩负起教育的责任。
培养学生骨干队伍。在大学生中挑选那些对心理学感兴趣、热爱心理咨询事业、责任心强、乐于助人的学生作为心理咨询员,组建大学生自助性心理健康教育组织。通过心理课、讲座、报告、团体辅导等形式,使他们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共同做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创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校园环境
高校在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时候,除了要加强学科建设和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之外,还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建设。实践表明,外部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主要是校园环境,因此,要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绝对不能忽视对校园环境的建设。
高校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以及学报、报刊、网络等手段,营造积极、健康、高雅的氛围,形成良好的校风,加强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和凝聚作用,提倡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形成健康向上、宽松和谐的环境,使大学生从中得到熏陶和感染,进而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同时,大力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发现自身多方面价值,改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充分发展个性。
5.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系统
高校要构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一定要有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否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能够顺利的开展下去。其实,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而且目前许多学生的心理问题是根植于家庭,显现于学校,加重于社会的。如父母离异、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等因素,都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冲击,极易引起心理问题。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环境,学校应主动做到关心学生成长,积极创造条件及时与家长沟通,全面反馈学生状态,共同商讨学生成长计划,特别是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应加大关注力度,及时与家庭共同采取有效干预措施,这是减少不良事件、科学育人的有效途径。
社会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广泛运用各种传媒向学生宣传心理卫生知识,有关部门要整治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娱乐场所,防止各种不良书籍和音像影音对学生的侵害。社会可以凭借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介向大众定期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内容,以此来减轻心理问题的产生和危害。
参考文献:
[1]翁陶.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其成因浅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
[2]江峰.关于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J].前沿,2007(1).
[3]毕灵敏,彭永利.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对策的几点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06(3).
[4]孔克祥,孔燕,宋怡.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多元立体模式的构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
[5]贾玉霞.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讨.教育探索,2007(8).
[6]严由伟,刘建国,张贤蓉.地方高校心理健康综合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心理辅导,2001.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
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十分艰巨而又复杂的工作,它开展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个别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尚未步入正规
个别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滞后,有的高校至今还没有建立心理咨询机构,有的高校虽然设立了心理咨询机构,但没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机构设置也不合理,没有科学规范的心理咨询工作条例,没有专职工作人员,也没有把心理咨询工作所需的经费纳入预算。许多学校仅限于一块牌子、一张桌子、两把椅子的状态,数据收集和档案整理难以做到完整化、有序化和专业化。
2.心理咨询人员严重不足,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目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高校,虽然建立了以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和辅导员为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但专职心理咨询人员的数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且一些兼职教师和辅导员没有正规的、系统的心理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相当一部分教师对现代心理咨询技术懂得较少,在教育和咨询的实践中很难保证取得良好的效果。
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不到位
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试方法,帮助学生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是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但很多高校没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的学校只是作为选修课开设,大多没有列入教学计划,有的只是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纳入思想品德课程中,只作为其中的一个章节,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构建符合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摆在高校面前的重要课题。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构建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1.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工作中的地位
为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工作中的地位,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院)长或主管思想政治工作的党委书记应亲自挂帅,主抓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便在管理工作中做好政治统率和行政保障的作用,营造政策环境,排除工作阻力。同时全校的党政机关部门应积极配合、支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确保心理健康工作的高效运行。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也应加强与学校各级领导和部门的联系,争取得到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关心和支持。只有这样,心理健康教育才能真正有效的开展起来。
2.建设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
针对当前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应在大学生中进行自我意识、健全人格、人际交往、学习、择业、性、恋爱、网络、心理咨询与治疗等方面的教育。为此,必须有针对性的、多层次的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和系列选修课程,还要针对不同年级学生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举办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讲座和报告,使学生系统地了解自身心理发展变化规律,了解和掌握心理卫生的一般知识以及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方法,认识与识别心理异常现象,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高校要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在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以外,还应该将课堂教学与平时的课外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开展课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打破课堂教学在时间、空间、形式上的局限性,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与实践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并通过亲身实践接受教育,有助于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内化。
3.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是一项复杂细致、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求从业人员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已成为现阶段紧迫的任务,也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所在。
加强专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目前,高校多以从事教育学、心理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为主体、以专兼职心理咨询教师为骨干,构成了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主体,这支队伍的素质如何,直接制约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为此,要把对专兼职教师的培训工作列入学校师资培训计划,通过短期或者长期培训,使他们具备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所必备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理论、技术水平。
加强对辅导员、班主任、各科任职教师等人员的培训。政治辅导员、班主任、各科任教师、管理人员等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队伍。他们对学生的情况非常了解,因此,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应采取多种形式定期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培训,使他们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在日常思想教育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同时,要倡导高校每一位教师都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并肩负起教育的责任。
培养学生骨干队伍。在大学生中挑选那些对心理学感兴趣、热爱心理咨询事业、责任心强、乐于助人的学生作为心理咨询员,组建大学生自助性心理健康教育组织。通过心理课、讲座、报告、团体辅导等形式,使他们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共同做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创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校园环境
高校在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时候,除了要加强学科建设和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之外,还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建设。实践表明,外部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主要是校园环境,因此,要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绝对不能忽视对校园环境的建设。
高校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以及学报、报刊、网络等手段,营造积极、健康、高雅的氛围,形成良好的校风,加强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和凝聚作用,提倡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形成健康向上、宽松和谐的环境,使大学生从中得到熏陶和感染,进而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同时,大力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发现自身多方面价值,改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充分发展个性。
5.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系统
高校要构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一定要有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否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能够顺利的开展下去。其实,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而且目前许多学生的心理问题是根植于家庭,显现于学校,加重于社会的。如父母离异、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等因素,都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冲击,极易引起心理问题。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环境,学校应主动做到关心学生成长,积极创造条件及时与家长沟通,全面反馈学生状态,共同商讨学生成长计划,特别是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应加大关注力度,及时与家庭共同采取有效干预措施,这是减少不良事件、科学育人的有效途径。
社会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广泛运用各种传媒向学生宣传心理卫生知识,有关部门要整治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娱乐场所,防止各种不良书籍和音像影音对学生的侵害。社会可以凭借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介向大众定期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内容,以此来减轻心理问题的产生和危害。
参考文献:
[1]翁陶.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其成因浅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
[2]江峰.关于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J].前沿,2007(1).
[3]毕灵敏,彭永利.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对策的几点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06(3).
[4]孔克祥,孔燕,宋怡.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多元立体模式的构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
[5]贾玉霞.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讨.教育探索,2007(8).
[6]严由伟,刘建国,张贤蓉.地方高校心理健康综合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心理辅导,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