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学生品质;学校品质;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39-0032-02
【作者简介】成尚荣,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南京,210000)研究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委员会委员、教材审查委员。
一、品质新海:学校历史上一次新的发轫
品质新海之品质,实为学生提升之品质,即以提升学生品质为己任,又以学生品质推动学校品质的发展。这样聚焦品质,将学校发展与学生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融通起来,最终落实在学生发展之中。
“国家栋梁特质、学术大师潜质、君子情怀气质”,从不同角度、从人的发展的不同维度,点击并揭示高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形成了一个极具内涵、极具张力的结构。这一结构的表述极为简练,而简练恰恰具有更大的解释力。“三质”的内涵暂不讨论,这样的概括就不同一般,正如梅貽琦说的那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成为中国教育的文化理念,成为中国教育人永续的血脉,成为今日之教育的“元气”一样。那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的“三质”完全有可能成为学生的文化基因,并发育为文化胚胎,成为他们的血脉与脊梁。其中一些学生有可能成为学术大师,即使没成为大师,也一定会成为有情怀、有气质的君子,最终成为国家栋梁。这是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构筑起来的人格长城,显现出学校办学、教育、发展之大气:大视野下的大格局,大格局中的大智慧,是大手笔、大文章。怀着这样的“大气”,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走进了学校发展的新阶段,迈上了新台阶,努力攀登学校发展的制高点。“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在学校发展历史上,又一次“发轫”,他会像《楚辞》译注所言,将会神游天地,上下求索,走向光明。也许,屈原这句向帝舜发问后的陈词,正成为当今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的核心追求。所有的学校都需要有这样的“发轫”。
二、培养“三质”学生:探索学校教育中三个主要问题的落地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培养“三质”学生,还有另一深刻意义,那就是他们力图探索解决,并逐步落实学校教育的三个重要问题。
探索的第一个问题: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究竟如何在学校层面得到落实?立德树人是所有教育人共同的根本任务。对此,我们已形成共识,并有强烈的意识。但是,还没有十分明晰落实根本任务的途径和办法,大家都在探索中。可贵的是,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逐步明晰了落实的路径:品质新海、“三质”学生。何以见得?众所周知,立德树人有三大要义: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三质”学生恰是对这三大要义的回应。为谁培养人?为国家,为中华民族复兴。因此,“三质”学生的核心或曰宗旨,就是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材。这里隐含着一个重要命题,即教育当然要促进个人发展,但所有的人都应有自己的祖国,中国的学生当然要为自己的祖国服务,而“国家栋梁”正是最鲜明、最坚定的回答,个人价值要与民族复兴价值联结起来,要用民族复兴价值照耀学生个人发展价值。其次,为祖国服务应当有本领、有学问、有能力,否则一切都是空洞的。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的回答是将来一部分学生要努力成为“学术大师”,而现在就应激发其学术大师的潜能。这里也涉及另一个问题,学校是面向所有学生的教育,但也应为培养精英人才承担责任、做出贡献。再次,为祖国服务,不仅要有学问与本领,还应有情怀、有气质,而情怀、气质往往外化为言行,表现出一种文明的气质、文明的行为,这就是君子气质、君子人格。君子人格彰显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征。“三质”学生培养实际上是学校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积极回应和校本化表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真正在“人”的问题上得到了落实。
探索的第二个问题:普通高中究竟怎么摆脱应试教育束缚,办出素质教育的新样态?普通高中有一个绕不开的问题,即应试教育的干扰、伤害、破坏,而且应试教育越来越公开化、“合理化”。其中还有一个悖论:高中面临高考,学生要考大学,而且要考上重点大学、名牌大学,不得不培养学生的应试技能,形成应试素养。因此一个严峻的挑战摆在大家面前:如何破解这一难题,解开这一魔咒。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的回答仍然是鲜明、坚定的。韩校长是这么表达的:“教育如果仅仅关注‘才智、才华’,而忽视了对学生善良、正直、淳朴、担当等美好品质的培养,那成就的只是一个空心的人、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在基础教育重要转型期,新海教育人敏锐地抓住品格提升这一“牛鼻子”,让学校走上素质教育大道。“三质”学生正是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此外,高中仍是基础教育,要重在打好基础。学校重视学生特质的锻造、潜质的激发、气质的熏陶与体验,这些都是基础,都是打好基础的策略、途径和方法。不难看出,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正在构建新基础观、新基础教育观,抓住品格这一“牛鼻子”创生普通高中素质教育的新样态。
探索第三个问题:课程改革走向了深水区,深水区的课改“深”在哪里,又如何向深处漫溯?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也有自己个性化的回答。一是深要深在德育为先。国家栋梁,首要的是社会责任感,要将责任担当摆在国家栋梁特质之首,生命为祖国澎湃的人,才算得上国家栋梁。二是深要深在重点把握。激发学术大师的潜质,重在哪里?重在基础,重在兴趣,重在乐于、善于研究的品质和习惯。而君子的情怀气质,重在何处?重在文明的行为习惯,过文明的生活。三是深要深在学科育人,坚持全科育人。“三质”学生培养不能囿于课堂,但也不能忽略课堂,而只兴奋于课外活动的火热。学科教学是培养“三质”学生的主要阵地。对此,学校有一贯的追求和坚守,而且有严格的要求,形成一些学科育人的法则。所谓生命化语文,所谓新海园慕课,所形成的涵盖文理学科与艺术课程,以及具有新海园特色的课堂教学范式,都是卓有成效的探索。事实证明,学科育人让“三质”学生培养有了扎实的基础。四是深要深在各种平台的搭建。平台即舞台,平台为高台,平台是机会。而这一切都落实在学生社团活动中。值得注意的是,平台不是学校给予的,而是学生参与和建构的,是学生自己创造的。可以认定,“三质”学生既是课改深化的标志,又是推动课改不断深化的动力之一。
三、一个很短的结尾:“三质”学生走向未来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有个“苍梧”文学社,社团成立很早。以“苍梧”二字命名,以云台山为象征,寄寓文学社伴随着旭日不断上升之意,意蕴十分古朴、悠远。而学校也正是以那古老、崇高的苍梧为物象,形成意象,又构成意境。如前文所述,发轫于苍梧,开始新的前行,这样的前行是群体式的,是整个学校的。要知道,发轫于苍梧,连接的、延伸的是“一带一路”。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将走向远方、走向世界,“三质”学生将在新时代、在世界格局中成人、成才,带着苍梧的基因,伴随着那旭日。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39-0032-02
【作者简介】成尚荣,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南京,210000)研究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委员会委员、教材审查委员。
一、品质新海:学校历史上一次新的发轫
品质新海之品质,实为学生提升之品质,即以提升学生品质为己任,又以学生品质推动学校品质的发展。这样聚焦品质,将学校发展与学生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融通起来,最终落实在学生发展之中。
“国家栋梁特质、学术大师潜质、君子情怀气质”,从不同角度、从人的发展的不同维度,点击并揭示高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形成了一个极具内涵、极具张力的结构。这一结构的表述极为简练,而简练恰恰具有更大的解释力。“三质”的内涵暂不讨论,这样的概括就不同一般,正如梅貽琦说的那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成为中国教育的文化理念,成为中国教育人永续的血脉,成为今日之教育的“元气”一样。那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的“三质”完全有可能成为学生的文化基因,并发育为文化胚胎,成为他们的血脉与脊梁。其中一些学生有可能成为学术大师,即使没成为大师,也一定会成为有情怀、有气质的君子,最终成为国家栋梁。这是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构筑起来的人格长城,显现出学校办学、教育、发展之大气:大视野下的大格局,大格局中的大智慧,是大手笔、大文章。怀着这样的“大气”,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走进了学校发展的新阶段,迈上了新台阶,努力攀登学校发展的制高点。“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在学校发展历史上,又一次“发轫”,他会像《楚辞》译注所言,将会神游天地,上下求索,走向光明。也许,屈原这句向帝舜发问后的陈词,正成为当今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的核心追求。所有的学校都需要有这样的“发轫”。
二、培养“三质”学生:探索学校教育中三个主要问题的落地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培养“三质”学生,还有另一深刻意义,那就是他们力图探索解决,并逐步落实学校教育的三个重要问题。
探索的第一个问题: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究竟如何在学校层面得到落实?立德树人是所有教育人共同的根本任务。对此,我们已形成共识,并有强烈的意识。但是,还没有十分明晰落实根本任务的途径和办法,大家都在探索中。可贵的是,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逐步明晰了落实的路径:品质新海、“三质”学生。何以见得?众所周知,立德树人有三大要义: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三质”学生恰是对这三大要义的回应。为谁培养人?为国家,为中华民族复兴。因此,“三质”学生的核心或曰宗旨,就是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材。这里隐含着一个重要命题,即教育当然要促进个人发展,但所有的人都应有自己的祖国,中国的学生当然要为自己的祖国服务,而“国家栋梁”正是最鲜明、最坚定的回答,个人价值要与民族复兴价值联结起来,要用民族复兴价值照耀学生个人发展价值。其次,为祖国服务应当有本领、有学问、有能力,否则一切都是空洞的。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的回答是将来一部分学生要努力成为“学术大师”,而现在就应激发其学术大师的潜能。这里也涉及另一个问题,学校是面向所有学生的教育,但也应为培养精英人才承担责任、做出贡献。再次,为祖国服务,不仅要有学问与本领,还应有情怀、有气质,而情怀、气质往往外化为言行,表现出一种文明的气质、文明的行为,这就是君子气质、君子人格。君子人格彰显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征。“三质”学生培养实际上是学校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积极回应和校本化表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真正在“人”的问题上得到了落实。
探索的第二个问题:普通高中究竟怎么摆脱应试教育束缚,办出素质教育的新样态?普通高中有一个绕不开的问题,即应试教育的干扰、伤害、破坏,而且应试教育越来越公开化、“合理化”。其中还有一个悖论:高中面临高考,学生要考大学,而且要考上重点大学、名牌大学,不得不培养学生的应试技能,形成应试素养。因此一个严峻的挑战摆在大家面前:如何破解这一难题,解开这一魔咒。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的回答仍然是鲜明、坚定的。韩校长是这么表达的:“教育如果仅仅关注‘才智、才华’,而忽视了对学生善良、正直、淳朴、担当等美好品质的培养,那成就的只是一个空心的人、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在基础教育重要转型期,新海教育人敏锐地抓住品格提升这一“牛鼻子”,让学校走上素质教育大道。“三质”学生正是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此外,高中仍是基础教育,要重在打好基础。学校重视学生特质的锻造、潜质的激发、气质的熏陶与体验,这些都是基础,都是打好基础的策略、途径和方法。不难看出,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正在构建新基础观、新基础教育观,抓住品格这一“牛鼻子”创生普通高中素质教育的新样态。
探索第三个问题:课程改革走向了深水区,深水区的课改“深”在哪里,又如何向深处漫溯?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也有自己个性化的回答。一是深要深在德育为先。国家栋梁,首要的是社会责任感,要将责任担当摆在国家栋梁特质之首,生命为祖国澎湃的人,才算得上国家栋梁。二是深要深在重点把握。激发学术大师的潜质,重在哪里?重在基础,重在兴趣,重在乐于、善于研究的品质和习惯。而君子的情怀气质,重在何处?重在文明的行为习惯,过文明的生活。三是深要深在学科育人,坚持全科育人。“三质”学生培养不能囿于课堂,但也不能忽略课堂,而只兴奋于课外活动的火热。学科教学是培养“三质”学生的主要阵地。对此,学校有一贯的追求和坚守,而且有严格的要求,形成一些学科育人的法则。所谓生命化语文,所谓新海园慕课,所形成的涵盖文理学科与艺术课程,以及具有新海园特色的课堂教学范式,都是卓有成效的探索。事实证明,学科育人让“三质”学生培养有了扎实的基础。四是深要深在各种平台的搭建。平台即舞台,平台为高台,平台是机会。而这一切都落实在学生社团活动中。值得注意的是,平台不是学校给予的,而是学生参与和建构的,是学生自己创造的。可以认定,“三质”学生既是课改深化的标志,又是推动课改不断深化的动力之一。
三、一个很短的结尾:“三质”学生走向未来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有个“苍梧”文学社,社团成立很早。以“苍梧”二字命名,以云台山为象征,寄寓文学社伴随着旭日不断上升之意,意蕴十分古朴、悠远。而学校也正是以那古老、崇高的苍梧为物象,形成意象,又构成意境。如前文所述,发轫于苍梧,开始新的前行,这样的前行是群体式的,是整个学校的。要知道,发轫于苍梧,连接的、延伸的是“一带一路”。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将走向远方、走向世界,“三质”学生将在新时代、在世界格局中成人、成才,带着苍梧的基因,伴随着那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