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版《李太白文集》经眼录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angsss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研究李白的作品,最早版本是由唐代李阳冰编成的《草堂集》十卷,但早已散失,无法看到。至今存世的文本仅有北宋宋敏求增补刻本《李太白文集》三十卷,巴蜀书社曾在1986年据此影印。
  其实,李阳冰所编李白的集子,到了南宋复刻后,国内已没有了,现只存日本静嘉堂。因我亲自读到真本,故可来一谈,其证是我贴上的书影。如今,于国内各大图书馆,已无法找到此书影。
  宋代四川地区曾刊刻大量唐人文集,其内容多源于古本,惜传本不多,故为藏家看重。《中国版刻图录》称,传世蜀本唐集分为十一行本和十二行本两个系统,其十一行蜀本,说是北宋刻本,其实,真实刊刻年代应在南北宋之际。当年刊刻的,历经千余年,既有三十卷的完本,又有二十卷的残本。如《李太白文集》,便是其中的一部典型唐代文集。
  我在静嘉堂所见的《李太白文集》三十卷,共十二册,是个完本。现已成为绝代珍稀之品,因它品相无损。首目一卷,唐李白撰,是北宋末南宋初刊出的本子。
  此宋版,为四大藏书家之一、清末湖州人氏陆心源(1838—1894)所原藏。陆离世后,其皕宋楼中的藏书,于1907年舶于日本,后藏于东京静嘉堂文库。
  由皕宋楼流出的《李太白文集》,其书尺寸为28.0厘米×17.7厘米。序目为李太白文集目录。卷一,首见《草堂集序》,为宣州当涂县令李阳冰所撰。次有前进士魏颢《李翰林集序》,有朝散大夫、行尚书职方员外郎、直史馆、上柱国乐史《李翰林别集序》。
  文集卷三十末,有常山宋敏求题《李太白文集后序》。次有南宋曾巩《后序》。又有信安毛渐校正谨题的《后序》,元丰三年(1197)夏四月所题。文集卷二至二十四,为李白诗歌,卷二十五以下为文。
  《李太白文集》,其版式:左右双边(18厘米×11厘米)有界,每半页十一行,每行二十字,间有二十一字。注文,小字双行二十字。版心白口,单黑鱼尾。清末曾以刻书藏书著称的董康,在其以访书为主要内容的《书舶庸谭》卷八下录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宋蜀刻本,每半叶十一行,大字二十字……”另,我在静嘉堂看到的,有二部复本,一是清康熙年间(1662—1722)复本,一是原中村敬宇之旧藏复本。
  此宋刊本第一卷《草堂集序》页上,有藏书印十五枚,大致可辨认者是王杲、黄丕烈、汪士钟、徐乾学、王文琛、蔡廷桢、钱应庚等藏书大家,他们都藏过此集。另,卷中还有“王杲私印”、“昆山徐氏家藏”、“百宋一廛”、“士礼居”、“金匮蔡氏醉经轩考藏印”、“存斋过目”、“湖州陆氏所藏”、“陆氏伯子”、“十万卷楼”、“归安陆树声叔桐父印”,另刻有“陆心源四十五岁小像戊寅二月某石并刊”。
  如今想来,这些藏书家,拿出钱财,甚或省吃俭用,垫上身家性命,他们是为保存这些文化遗产,也让一代代后人能记下这些传人的名姓,颇值后人崇敬。
  为了能得藏这些中国古籍珍品,那些藏书人所经历的喜悦与伤痛,真可谓“咀嚼苦难嘬,真味久愈在”。
  大藏书家黄丕烈在《百宋一廛书录》中曾说过这样的话:“缪氏得宋本后,特构一楼贮之,楼曰‘太白’。‘今余两迁居矣,居各有楼,亦以此集贮于楼上,名曰太白谪仙人好楼居。’又云︰‘曾欲作考异一卷,而未成,其夹签犹在卷中也,余以一百五十金得之。’”黄当时得意之情,无不跃于字里行间。
  此说缪氏本,是指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缪曰芑双泉草堂刻本,八册,为李白之诗文合集。此缪曰芑刻本,世称缪本,字画精湛,楮精墨妙,其据宋本翻刻,也为可珍之品。
  当然,如若以宋本与缪本相较,缪氏改易约百余处,有正宋本之误者,也有误改者,然纠缪者居多。如宋本目录有“答族侄赠玉泉仙人峰茶”,缪易“峰”为“掌”;“金陵白杨十家巷”之“家”字易“字”。诗中“飞龙引其一”有句“千旗扬彩红”,改“红”为“虹”;《去妇词》中“不叹君弃妻”,“妻”字易为”妾”;《长相思》中“日色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秋不眠”句,“色尽”改为“欲尽”,“秋不眠”改为“愁不眠”。
  缪曰芑,江苏吴县人,字武子,号笠湖。少负大志,偕兄讲学,刻自淬厉,居常恂恂谨饬,雅不乐以贵公子称。雍正元年进士,选庶吉士,旋授编修。以省亲归,承欢养志,遭母丧,遂不复出。晚年嗜学弥笃。著有《六经要语》、《杜诗心解》、《李集考异》、《白石亭稿》、《半学庵稿》。年七十三卒。《(道光)苏州府志》卷一百一“人物·文苑六”有传。
  黄丕烈(1763—1825),字绍武,号荛圃、荛夫,又号复翁,清江苏吴县人。其平生鲜声色之好,惟喜聚书。闻有宋元精椠,或旧抄善本,不惜多方购置。久之,得宋刻几百种,颜其藏书之所曰“百宋一廛”。
  当然,这宋版书的流转,还得稍提南浔张钧衡先生,其字石铭,号适园主人。适园藏书的特点之一,就是黄丕烈校跋本。适园以收藏黄跋本一百零一部而独占鳌头,比四大藏书家之一的杨氏海源阁还多出两部。因此,张钧衡刊印黄丕烈藏书录的残稿《百宋一廛书录》,也可谓是情有独钟。
  随时推移,这些宋版书最后大都还是流传到了湖州的皕宋楼中。所谓“皕宋”即陆心源收藏了约二百部宋版书。当年陆心源得意之心情,更可见一斑也。只是他至死未能想到,经过了这么多有名藏书家,多处流转,艰难收藏,那些珍宝宋版书,能收藏至他手中,的确不易,可到了他儿子手中就保不住了,其长子陆树藩于1907年将藏书大半售予日本岩崎氏,这是他万万想不到的,也可见世事、家事之多变矣。
  我于静嘉堂文库藏北宋蜀刻本《李太白文集》卷中,经见避宋讳字,有玄、泫、眩、弦、朗、警、惊、镜、竟、境、弘、殷、匡、恒、垣、祯、贞、征、树、让、勖、桓等。而于构、沟等字,则不缺笔,表明南宋首帝高宗赵构的名讳,则不行回避。此亦说明此刊刻时间,当在北宋末南宋之初,一佐證于此。
  《李太白文集》刻印的具体时间难于确定,但大体时间,应是宋高宗绍兴年间的中期,即绍兴十年至二十年(1140—1150)之际。   《李太白文集》版心记下的刻工姓名有吴一、大七、方、旦、民、吴、吕、袁、知等人。
  《李太白文集》现存宋版完本,国内少见。今虽有北京图书馆藏,半页十一行二十字,左右双边,白口。书口下间有刻工名。但于卷十五至二十四,配清康熙五十六年缪曰芑双泉草堂刻本,亦有损完整。现存静嘉堂的《李太白文集》,其版式疏朗,字体遒劲,纸墨精良,集中展现了宋代雕版印刷技术,在研究中国的雕版印刷史和版本目录学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又由于此刻本藏于域外,未受损失,是现存刻本中最接近于作品年代的,因此对于研究唐代文学以及当时的社会情况、政治生活、印刷术史等,颇具价值。
  于此,能看到并仔细阅读宋版完本的《李太白文集》,不能不感谢于静嘉堂增田晴美(她也是一位中国宋版书的研究者)、成泽麻子司库两位女史。
  记得还有一事颇值一记。2006年5月19日下午,两位女史为感谢我们的乡前辈——清末藏书家陆心源一生付出的心血,特优惠远道而来的我们。她们带领我们上静嘉堂书库,观看该库所有的宋版书,真给了我大饱眼福的机缘。在书库中她谈到《李太白文集》:“现在于日本,李白之名气,在读者或藏书家眼中的重要性与崇敬心,已超出了日人曾对唐代的白居易、刘梦得、元稹等人,同时也超出了杜甫、韩愈、柳宗元他们了……”她还向我们述说唐代文学在日本千年来的影响。但今日的李太白在日人心中早不是当年可同日而语了。
  看来时代在变,而他们学唐诗的悠长历史过程,也似在转型。当然,我们不能再提问这日人读唐代诗人的路径是如何变化的,好在严绍璗先生于此问题稍作了些回应。
  增田晴美还能背诵李白的许多诗,如“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苦笑我夸诞,知音安在哉!”……
  她还向我们述说《李太白文集》是何时运到了日本。在桃园天皇宝历八年(1758),中国商船把《李太白集》一部一帙运抵了日本,后又运了《李白诗文集》等,那一部部有关李白的集子,在十八、十九世纪,都由中国的商船运抵到日本,一如中国的《红楼梦》也是在那时从窄浦港运往日本,从而促进了两国文化源远流长的交流。
  那年,我们去静嘉堂,还是米山寅太郎为文库长,但因老库长年高多病,实际司库是增田晴美。米山逝世后,即由增田晴美为库长。但令人不禁惋惜的是,这位好库长几年后也病逝了。当年同样热情接待我们的成泽麻子女史,现为文库长了。
  不知不觉间,我从那么遥远的唐代文学,写到了如今留存于静嘉堂的《李太白文集》,也提到终身为这些千余年宋版书,一代代看守着这些文宝的人和事。试想着,如到了他们的生命结束,会再有另外的文化保护者,再去守护着这些珍稀古籍。
  想着这些书事书话,那么悠长,那么离奇,那么玄思,那么有乡愁,不禁感慨万千……
  最后,我想起穆旦的一句詩,为此文作结:“没人知道历史曾在此走过,留下英灵化入树干而滋生。”
其他文献
新中国成立前,施蛰存是活跃在上海文坛的知名现代派作家、翻译家和杂志编辑,同时也曾在多所学校任教,教师身份是他很长一段时间内安身立命的保障。除施蛰存在文坛驰骋的1930年代,他一直活跃在松江、上海、杭州、昆明、厦门、福建三元、徐州等地的教育岗位上。  据沈建中编《施蛰存年谱初编》,1927年,二十三岁的施蛰存任松江联合中学国文教师,直至1936年施蛰存任杭州行素女子中学教师,这一时期施蛰存基本上都在
在《聊斋志异》的爱情故事中,《香玉》不是很突出,它和《小谢》、《婴宁》、《聂小倩》等比起来,在情节的曲折性上、故事的刺激度上是处于其后的。虽然如此,这篇作品所反映的爱情观和婚姻观,却前卫而丰富,这又不是那些篇什可以相比的。  故事开始于在崂山下清宫攻读的书生黄生的一场艳遇。与许多故事中男主人公主动追求、女主人公被动应对不同,这篇故事中女主人公是主动寻求爱情的:有天黄生倚窗读书,忽见有素衣女郎隐现于
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于1912年4月9—12日对武汉进行了旋风式的访问。其间,一位年仅十岁的书法女神童冯铸献给中山先生一副隶书联:“所作空前绝后,其人长乐永康。”上联歌颂了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下联是对孙先生的衷心祝愿。从字数上讲,上、下联各为六个字,有预祝孙先生及民国的事业“六六大顺”的寓意;一副楹联共十二个字,又可理解为作者乃至黎民百姓对孙先生的十二分虔诚之心。孙中山闻悉该联竟出自少年冯铸
每到岁末,伦敦各大媒体依循惯例展开了一系列评选当年十佳音乐会、十佳唱片的排名的活动。2015年,英国媒体普遍评价较高的音乐会包括了伊恩·博斯特里奇(Ian Bostridge)在巴比肯艺术中心的舒伯特《冬之旅》套曲音乐会、英国国家歌剧院制作的瓦格纳歌剧《纽伦堡名歌手》以及西蒙拉·特尔(Simon Rattle)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的《西贝柳斯交响曲全集》等。但是除了这几场少数各大媒体认同的音乐会之外,
妘橦、田田:  爷爷读到了团结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由你们编辑的《道德经》吟诵珍藏读本,很欣慰。你们是有心人。封面简明,没有俗劣的包装,只表明:这是一本书!序一,学童口吻,天真可爱;序二,学者口吻,老成持重,哲思可抵人心。内文设计全为读者想,赵孟頫五千言行楷,八大山人插图,江希张白话解读,白玉蟾注解,雅音吟诵领读,尽善,周到,无藻饰,有书香。  团结出版社出版这本《道德经》吟诵读本,旨在关心人类生
赌,对许多人来说完全不陌生,打个麻将、玩个拖拉机、炒个地皮、拱个猪,既是娱乐也顺带下点本来个输赢,更有甚者在地上捡几颗石子猜多少或猜单双都可定输赢,这些主要是民间的玩法。把赌博叫作博彩则是澳门的创造,澳门立法会于1982年5月通过的《澳门新博彩法》,将“赌博娱乐”正式更名为“幸运博彩”,并严格限定经批给赌牌的娱乐场内经营幸运博彩的方式包括百家乐、廿一点、花旗骰、番摊、十三张、牌九、轮盘、弹子机等共
在我的几种著述中,《喧闹的骡子——留学与中国现代文化》耗费的心血最多,酝酿、斟酌的时间最长,也是自己最得意的一部。在此之前,笔者已有《暧昧的日本人》、《东瀛过客》、《看不透的日本——中国文化精英眼中的日本》三部著作问世。毫无疑问,《骡子》的诞生,与前三者的铺垫是分不开的,尽管它的影响力远不如《暧昧的日本人》那么大。  許多朋友认为:此书的精华主要在留日部分,相比之下,欧美部分显得单薄,“东风”盖过
特殊的时代,总是在特定的意识形态氛围和文化语境中赋予人以特定的精神特质。作为差不多见证了一个世纪时代风云的文学编辑家秦兆阳,其精神特质和编辑活动,无疑具有标本性意义。在编辑学领域耕耘多年的周国清教授以其新著《文学编辑家秦兆阳研究》,力图以秦兆阳作为文学编辑家的精神坐标为切入点,从而探寻编辑活动的发生,为探寻主体精神、社会政治文化语境与编辑活动的内在关联,拓展新的理论生长点,颇具可读性。视角:编辑主
在晚清外交官所写的海外旅行记中,钱锺书最赏识的是《三洲日记》。在《钱锺书手稿集·中文笔记》第十四册(商务印书馆2011年8月第一版)中,他写道:“鞧轩诸记以此最为词条丰蔚,惜行文而未能尽雅,时时有鹦哥娇之恨耳。”“鞧軒”本是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故常作古代使臣的代称。“鹦哥娇”比喻书艺尚未成熟,犹鹦鹉之学人语仅能数句,讨巧而已。  《三洲日记》作者张荫桓(1837—1900),字樵野,号红棉主人
自唐代以来,青楼是科举或仕途失意的文人感情慰藉和精神寄托的场所,那些美丽灵秀、善解人意的歌妓与多才文人之间发生了缠绵委婉、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给文学创作注入了不竭的活力。文人最动人的吟唱往往是写给歌妓的,文人和歌妓的愛情题材作品在唐代以来的文学创作中蔚成大观,从唐传奇、宋词、宋元话本、元杂剧到明清传奇、拟话本,出现了一系列经典名篇,如《李娃传》、《救风尘》、《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卖油郎独占花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