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大学生主体性培育和全面发展的关系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lj4037400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尤显突出。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相辅相成、不断提升的相互促进的过程。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系统动态的过程,实质就是人的主体意识不断凸显和强化、人的主体性不断提升、劳动能力不断提高、社会关系不断丰富、综合素质不断完善的过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就是在大學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努力培育大学生主体性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使大学生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的主力军。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大学生;主体性;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9) 03-0032-02     、
   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体现,是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的重要途径,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2016年12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建设者的重大时代命题,即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求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特征的社会。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是协调统一的过程。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个人的全面发展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个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以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为基础和前提,而个人的全面发展则是社会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标志。人作为物质世界中最复杂的客观存在体,既不能脱离自然界而存在,又是处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之中。“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设想的全面性,而是他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在这里马克思是把人的全面发展看作是与社会实践活动相关联的一个历史过程。当代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社会的飞速进步,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坚实的基础和优越的条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标。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的全方位的提升和进步,包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人格、智力、体力和能力的全面发展,等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和提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理解:其一,人的各种活动及其能力的充分发展;其二,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其三,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其四,人的各种需要——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都得到满足。在此其中,人的独立个性的全面发展,可以包括人的主体性即自主性、人的个性、人的独特性、人的创造性,等等的都得到全面发展。现在人们所从事的一切工作,既是着眼于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是着眼于促进人的各项素质的提升,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的发展过程,实质就是人的主体意识不断强化、人的主体性不断提升、劳动能力不断提高、社会关系不断丰富、综合素质不断完善的过程。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自主自觉的过程,在其发展和实现过程中表现为一定的具体性、过程性和相对性。同时,人的全面发展更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过程,实质就是人的主体意识不断强化、人的主体性认知不断提升、人的劳动能力不断提高、社会关系不断丰富、综合素质不断完善的过程。其中,人的主体性提升和发挥是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人的主体性的培育与发展对人生具有重大意义:它使得人的活动具有自觉性、目的性、意义和价值, 使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主体性使人创造并且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主体性能够赋予人的社会责任感,等等。
   人的全面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动力就在于发挥人的主体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体,人的主体性也就是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和人本身并创造自己历史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能动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马克思认为“人始终是主体”。主体性原本的一个抽象的哲学范畴,人们常常是从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中来理解主体性:主体性是主体——人,在对待客体——认识和实践的对象(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实现改造对象的活动中展现出来的特性,也就是主体对客体的主导地位以及对客体能动地认识和改造的特性,这个特性就是主观能动性。主体性作为人的一种独有的特性,可以理解为人在与一定对象的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主动态度、积极能动的作用和人类向往的支配地位;即是说,人作为主体具有的本质特征,高度集中地体现了人在同客体对象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自我性、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人的主体性作为人的本质属性之一,始终基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贯穿于人的社会关系的全方位、全过程、展示在人的言行主,而且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中具体展示出来的。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教育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人的主体意识的产生、健全,对于人的全面发展极其重要。人的主体性发挥是生存需要和全面发展需要的基础,当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是造就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方法,就是以培养主动学习、勇于开拓创新的学习主体为目的,而且是一种培育和提高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所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尊重大学生的基本需要为起点、以培育和发展大学生的主体性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使命。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关注他们的需求,提携他们的精神品味,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帮助他们构建自己健康、独立、美好的精神家园,这就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之一,其中,培育和发展大学生主体意识、塑造大学生积极独立的人格也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大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培育和发展,对于每一个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大学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渠道,而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责任就是成为实践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战略高地。大学生主体性的培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牢牢掌握时代主题,树立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以大学生的思想需要为出发点,以大学生的发展和完善为目的,根据大学生的特性引发其思想意识的需求,调动和激发其积极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培育大学生健康的、完善的、符合社会主流意识的主体性人格。
   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培育大学生主体性的过程中,必须紧紧把握时代主题,树立促进大学生的思想与时代主流意识一致的观点,以大学生的内在需要为基础,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完善人格为目的,根据大学生的优质特性激发其主动学习的需求,调动和激发其潜能、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努力培育大学生的主体型人格。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成为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精神助推器、精神动力动力系统、灵魂归宿、情感支柱等等诸多方面,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更具有主动性、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并且能够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参与社会活动。大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其创造性发挥的程度如何则决定着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变化和发展,也决定着自己思想品德的提升和发展,更决定着如何融入社会和如何为社会服务。
   同时主体性培育还必须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培养增强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必须充分尊重大学生的原有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使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过程成为引领大学生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引导自我、发展自我、正确评价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这也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工作所在。积极培育和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非常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大学生的自我塑造、思想特点、求知欲望,如此这样大学生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当成自己人生发展的指针和引领方向,进而乐于接受和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才会取得应有的实效性。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的全面发展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社会的进步是人全面发展的必要基础,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全面进步的决定因素;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相辅相成、不断提升的相互促进的过程;人的发展直接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全面发展起来的人也一定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全面发展的人,包括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高尚的道德情操修养、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崇高的理想、健康的体魄等等,只有这样的人,才能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点评“95后”大学生:“现在高校学生大多是“95后”,再过两年,新世纪出生的青少年也将走进高校校园。他们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对当代高校学生,党和人民充分信任、寄予厚望。”年轻的大学生具有更高的素质、更突出的自信、更强烈的表达欲望、更多元化的人生追求,有更宽广的人生视野,同时也应该具有更理性、平和、多元、包容的心态和情感。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整个社会共同的美好愿望。当前中国,实现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更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和目标之一。一方面社会需要依靠全面发展的人的努力,才能实现目标;另一方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也必定把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推进到新的更高的层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具备主体性、力求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必然是优秀的中坚力量,也必定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01).
   [4]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十九大报告辅导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6]韩庆祥、亢安毅.马克思开辟的道路[M].//人的全面发展研究.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5.
   [7]韩庆祥.马克思的人学理论 [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
   [8]李婷.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当代解读[J].人民论坛,2017. (责任编辑;张宏玉)
其他文献
摘 要:分析CNKI数据库收集的有关数学核心素养研究的文献,可以了解国内数学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从文献作者来源方面看,这些作者主要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来自高等教育教学机构的理论研究群体,他们的研究多侧重理论研究;第二类是来自地方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理论—实践研究群体,他们的研究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第三类是来自中小学校的实践研究群体,他们的研究大多为实践层面的研究。从研究内容方面看:在国内数学核心
期刊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教育部印发《关于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明确提出了10个“不得”的底线要求,即:不得简单以刊物、头衔、荣誉、资历等判断论文质量,防止“以刊评文”“以刊代評”“以人评文”;不得过分依赖国际数据和期刊,防止国际期刊论文至上;不得为追求国际发表而刻意矮化丑化中国、
期刊
[摘 要] 高校青年教师作为高等教育的生力军,其职业责任感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的发展,更关系着大学生的发展与国家教育事业。笔者通过对H师范学院调查发现,青年教师师爱意识淡薄、教学态度不够严谨、职业行为欠缺规范等因素嚴重影响了学生对教师职业责任感满意度。为此,高校要通过科学利用网络载体,为青年教师职业责任感培育搭建平台;以文化人,为青年教师职业责任感创设环境;充分调动青年教师强化职业责任感的主动性等措
期刊
通过父母与子女订立“借还”契约,及时“断奶”,可以说是父母在孩子走向社会、过渡到成年时的有力一推,以避免孩子早早成为“巨婴”。   据媒体报道,近日,一位复旦大学00后新生“借钱”上大学的事情,引发网友热议。该大学生告诉记者,父亲和他说过,“你18岁以后的钱都是向我借的,以后都要还的”。目前,他已利用暑期挣得部分学杂费,找父母“借”的那部分,他表示以后会“还”给他们。   对此,有网友对这位大
期刊
[摘 要] 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堂课”,有利于帮助大学新生尽快熟悉环境、转变角色、找准定位、明确目标。实践发现,在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中引入朋辈教育模式,积极发挥朋辈的示范引领作用,能够有效提高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这一模式可以在实践中进一步总结改进,并不断完善和优化。   [关键词] 朋辈教育;新生入学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
期刊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尤其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有理想信念的好老师。坚持党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权,引导教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保证教师队伍建设正确的政治方向。二要突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有道德情操的好老师。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
期刊
[摘 要] 高校学生党支部作为高校组织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发挥着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高校学生党支部要按照“七个有力”的标准,积极开展党建工作创新。通过支部党建工作与学生成长成才的中心工作紧密融合,不断提升党支部组织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党支部组织育人的效果。   [关键词] 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 随着地方性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的转变,大学语文课程在提高学生文学审美能力的基础上,也应注重语文的工具性,强化实用写作教学。本文以邵阳学院为例,全面分析地方性本科院校大学语文实用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内容、教师队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生主体等方面提出有效对策。旨在大学语文的课堂上切实为学生的职业能力做准备,提高学生的语文实用素养和技能,培养社会需要、地方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期刊
[摘 要] 非智力因素是直接影响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学困生学科学习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激发英语学困生学习兴趣、优化学科学习的重要途径。依托于英语学困生学习动机、兴趣、意志以及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系统研究,构建富有针对性的英语学科教学与辅导机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优化学科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命题。本文紧密围绕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学困生教学这一特定主题,以非智力因素为切入点,重点阐述和探讨相应的创新教学策略。  
期刊
[摘 要] 劳动经济学教学改革应转变传统的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经济学思维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运用思考-配对-分享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辅之以注重培养学生经济学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运用于劳动经济学的课堂教学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关键词] 劳动经济学;合作学习;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