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今时代的中学语文教学中,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充分体现语文本身所具有的文字独特性和人文精神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为主动接受式教育。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师学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新课程理论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师生的交往互动是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没有师生、生生的交往互动,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而要实施这一途径,只有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革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树立“以学论教”的教学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构建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在应试教育引导下的现实语文教学,却没有重视其基础性,反而偏离了其本来的方向,从而使语文失去了本身应有的魅力,也得不到学生的重视,尤其是在农村中学中尤为普遍。据此,笔者依据在语文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方法
古人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高中阶段是学生在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所以在应试教育体制的推动下,忽略了语文本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舍本逐末,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陷入了功利性的角逐:一切都围绕高考模式展开,如在讲授课文文本时,教师会在课堂上听写字词,以备高考考字音字形;在讲文学常识时,教师可以把文学常识梳理得很细;一篇优美的文章,按照高考要求,经常会被分解得支离破碎,七零八落,失去了美感。这种做法不可否认学生会得到一些解题方法和枯燥的字词,但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很难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学科定位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教学理念,从语文学科的本身出发,展现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明白语文的工具性,更要学习其身深厚的人文性,提升自己的人格素养。这是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世界一体化的必然需求。
二、学生角色扮演,彰显主体地位
角色扮演在语文教学中是一种较常用的方法。角色扮演是根据教学需要, 运用戏剧表演的方法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 通过对角色的想象、创造、感受、体验、思考与讨论, 真切地感受教学内容, 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在语文教学中,角色扮演对认知、技能、情感等各个领域的融合具有很大的影响,是一种问题情境的课堂再现模式,是一种勿须精心准备的即兴表演。没有必须遵守的模式,没有时间地点的限制,对于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角色扮演有三个很重要的环节:
第一、筹划准备阶段。这个环节包括问题的介绍、问题的引发、问题情节的说明,角色扮演的解释与讨论。同时,学生根据自愿原则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角色选择,可根据文本分组或独自表演。
第二、表演阶段。表演阶段环节需要注意表演的内容要健康,语言要文明,要文明礼貌,演员必须以认真严肃的态度来对待自己所表演的形象,表演者领会文本,了解自己善于扮演的角色。
第三、评价阶段。教师对学生扮演的角色做出评价,在作出评价之时一定要注意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发展自己,同时营造班级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气氛。尽量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到归属感,激发表演兴趣,锻炼语言功底。这样的课堂既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又传授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通过角色扮演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氛围,很明确地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也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增强沟通能力。教师于此就可以作为组织者、设计者和评价者的角色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催生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为主动接受式教育,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加强师生交流,增进情感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以情动人的艺术。”语文教学活动中,师生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是语文教学艺术必不可少的条件。当然,这里所说的情感不仅仅只是提升教师和学生的情感,更为主要的是增进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情感,就某种意义而言,学生是在情感交流中获得知识。
作为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和拥有灵活生动的授课方法,以获取学生的信任。教师只有得到学生的信任和他们建立民主、平等、互信的关系,才能在教学活动中产生共鸣,为授课和交流提供情感基础,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另外,语文教师还要充分地预习和准备,把语文学科的趣味性和知识性有效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观能动性。
四、鼓励合作学习,但不能忽视独立思考
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不能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老师们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
而时下不少教师片面地理解合作学习,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做无用功的甚多。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认识也不很深刻,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个别优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有的把合作讨论当作学生活动的唯一形式,一堂课下来,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收效甚微。有的教师不管在公开课还是平时教学动辄就安排四人小组讨论,不管内容有无讨论的必要,有些甚至一节课讨论到底。也有的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但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看到一两个小组有结果就匆匆收场,完成一次合作。在合作学习中,还经常看到如下场面:1、小组中有一个成员在权威地发言,其他成员洗耳恭听,汇报时当然也是小权威的“高见”。2、小组成员默不作声,自己想自己的。3、小组成员热热闹闹地在发言,但没围绕主题,讨论时气氛热烈,却没解决实际问题。以上种种的合作学习,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质上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师没能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未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我们必须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认真解决这些问题。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同时也是语文这门学科艺术本身发展的必然。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让学生真正适应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敏.“角色扮演式教学”的原理与评价.教育科学,2004(6):28-31.
[2]郑玉宝 《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的探究和实践》,《西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师学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新课程理论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师生的交往互动是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没有师生、生生的交往互动,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而要实施这一途径,只有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革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树立“以学论教”的教学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构建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在应试教育引导下的现实语文教学,却没有重视其基础性,反而偏离了其本来的方向,从而使语文失去了本身应有的魅力,也得不到学生的重视,尤其是在农村中学中尤为普遍。据此,笔者依据在语文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方法
古人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高中阶段是学生在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所以在应试教育体制的推动下,忽略了语文本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舍本逐末,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陷入了功利性的角逐:一切都围绕高考模式展开,如在讲授课文文本时,教师会在课堂上听写字词,以备高考考字音字形;在讲文学常识时,教师可以把文学常识梳理得很细;一篇优美的文章,按照高考要求,经常会被分解得支离破碎,七零八落,失去了美感。这种做法不可否认学生会得到一些解题方法和枯燥的字词,但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很难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学科定位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教学理念,从语文学科的本身出发,展现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明白语文的工具性,更要学习其身深厚的人文性,提升自己的人格素养。这是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世界一体化的必然需求。
二、学生角色扮演,彰显主体地位
角色扮演在语文教学中是一种较常用的方法。角色扮演是根据教学需要, 运用戏剧表演的方法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 通过对角色的想象、创造、感受、体验、思考与讨论, 真切地感受教学内容, 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在语文教学中,角色扮演对认知、技能、情感等各个领域的融合具有很大的影响,是一种问题情境的课堂再现模式,是一种勿须精心准备的即兴表演。没有必须遵守的模式,没有时间地点的限制,对于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角色扮演有三个很重要的环节:
第一、筹划准备阶段。这个环节包括问题的介绍、问题的引发、问题情节的说明,角色扮演的解释与讨论。同时,学生根据自愿原则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角色选择,可根据文本分组或独自表演。
第二、表演阶段。表演阶段环节需要注意表演的内容要健康,语言要文明,要文明礼貌,演员必须以认真严肃的态度来对待自己所表演的形象,表演者领会文本,了解自己善于扮演的角色。
第三、评价阶段。教师对学生扮演的角色做出评价,在作出评价之时一定要注意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发展自己,同时营造班级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气氛。尽量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到归属感,激发表演兴趣,锻炼语言功底。这样的课堂既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又传授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通过角色扮演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氛围,很明确地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也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增强沟通能力。教师于此就可以作为组织者、设计者和评价者的角色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催生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为主动接受式教育,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加强师生交流,增进情感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以情动人的艺术。”语文教学活动中,师生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是语文教学艺术必不可少的条件。当然,这里所说的情感不仅仅只是提升教师和学生的情感,更为主要的是增进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情感,就某种意义而言,学生是在情感交流中获得知识。
作为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和拥有灵活生动的授课方法,以获取学生的信任。教师只有得到学生的信任和他们建立民主、平等、互信的关系,才能在教学活动中产生共鸣,为授课和交流提供情感基础,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另外,语文教师还要充分地预习和准备,把语文学科的趣味性和知识性有效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观能动性。
四、鼓励合作学习,但不能忽视独立思考
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不能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老师们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实施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
而时下不少教师片面地理解合作学习,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做无用功的甚多。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认识也不很深刻,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这样的合作只是为个别优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有的把合作讨论当作学生活动的唯一形式,一堂课下来,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收效甚微。有的教师不管在公开课还是平时教学动辄就安排四人小组讨论,不管内容有无讨论的必要,有些甚至一节课讨论到底。也有的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但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看到一两个小组有结果就匆匆收场,完成一次合作。在合作学习中,还经常看到如下场面:1、小组中有一个成员在权威地发言,其他成员洗耳恭听,汇报时当然也是小权威的“高见”。2、小组成员默不作声,自己想自己的。3、小组成员热热闹闹地在发言,但没围绕主题,讨论时气氛热烈,却没解决实际问题。以上种种的合作学习,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质上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师没能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未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我们必须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认真解决这些问题。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同时也是语文这门学科艺术本身发展的必然。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让学生真正适应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敏.“角色扮演式教学”的原理与评价.教育科学,2004(6):28-31.
[2]郑玉宝 《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的探究和实践》,《西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