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机雷达追梦之旅

来源 :科学中国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警机是空基预警探测体系的信息枢纽和指挥中心,是空中多面手和力量倍增器,是现代空军的重要标志,已成为各国国防竞争的重点领域。2009年10月1日,建国60周年大阅兵上,空警2000预警机承载着国人的期待与自豪带领庞大机群从天安门广场呼啸而过,第一次展示在世人面前,标志着我国几代人的预警机梦想在此刻实现!
  如果说预警机是国防装备领域的一顶皇冠,那么预警雷达便是这顶皇冠上的明珠。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首席专家、第十四研究所首席专家张良是我国预警机雷达领域的主要开拓者,是我国预警机事业的杰出代表。他形象地描述了雷达之于预警机的作用:“预警机通俗地说要具备三大能力:一是眼睛亮,二是耳朵灵,三是嗓门大。耳朵灵指闭着眼睛要能‘听到’环境里的电磁脉动;嗓门大指通过数据链能将预警机的情报传到指挥所以及作战飞机;而最重要的便是眼睛要亮了,这便是预警雷达,它登高望远,可探测并跟踪数百公里范围内的空海目标,形成完整的空情和海情态势,是预警机的核心能力。”
  从跨进预警机之门,到担任型号总师,再到首席专家,张良逐渐成长为预警机雷达领域的领军人才,将全部心血都倾注于这项属于辽阔天空的国防事业。
  走进预警雷达的大门
  1984年填报高考志愿时,张良选择了当时方兴未艾的无线电电子学专业,1988年他从武汉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南京第十四研究所,注定了他从此与雷达结下不解之缘。十四所是我国雷达工业的发源地,技术实力雄厚,60多年来为我国陆、海、空、天研制了大量先进的雷达装备,拥有一批杰出的雷达专家,并先后诞生了张直中、张光义以及贲德三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良虚心向他们学习,在前辈们的悉心指导下,逐步迈进了预警机这扇神秘的大门。“他们让我理解了预警机对于国防的重要意义,并坚定了为此奋斗的信念”。
  1996年张良被推荐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并有幸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保铮教授,保院士是中国雷达权威专家,他学识渊博,桃李满天下。“当时保院士虽年逾古稀,但依旧激情四射,引领并主持着国际前沿学科的研究。他是那么沉迷于科学,乐此不疲、孜孜以求而又诲人不倦。”张良深受保院士求是、求实精神的熏陶,埋下了科学精神的种子,他系统地学习了雷达先进信号处理理论,夯实了日后预警追梦的基础。
  2000年,张良获博士学位,此时,十四所受国家重托正着手自主研制国家“杀手锏”装备——空警2000预警机雷达,年轻的张良被委任为雷达总设计师。
  “总设计师”几个字说起来风光,实际却不好当。8年研制历程,张良已数不清自己面临过多少问题,但对那些“苦难重生”后的喜悦片段,他记忆犹新:他还记得,曾带领团队在微波暗室花了9个月时间完成首套有源相控阵雷达测试任务,而国外同行用18个月尚未走出暗室,当时这出乎很多同行专家的预料,“正是这次成功坚定了我们自己也能搞成预警雷达的信念”;他还记得,在即将装机试飞时,系统突发不稳定状况,他们连续奋战三天三夜,一点又一点隔离,一遍又一遍验证,最终找出症结所在,成功的那一刻无比轻松、开朗。“团队的战斗力和意志也正是通过这样一次又一次的考验锤炼而成”。
  张良说,那8年时光,每一天他都在谋划技术攻关工作,任务期限不可动,他们要做的是顶着千钧的压力守住一个又一个节点。国家不可动摇的意志,十四所的坚强后盾,团队的精诚合作,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对项目的成功都是不可缺少的。谈到团队,他说:“越是到研制后期,反而越是生出无畏无惧的勇气,再大的难题都有信心去解决。”
  2008年,空警2000预警机成功实现交付,填补了国内装备空白,技术水平国际领先。该雷达荣获2008年度国防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张良也由此成长为一位意志坚强、深谋远虑的总设计师,成为我国预警机雷达领域的领军人才。
  布设国防“千里眼”
  2011年,张良被任命担任十四所机载预警领域的首席专家,在更高的平台上向着新的目标开始了新的追梦之旅。
  作为技术负责人,张良主持研制了多型预警机雷达。先后研制成功我国首部机相扫体制预警机雷达、首部舰载警戒雷达,正组织开展新一代舰载预警机雷达的攻关研制工作,推动了我国预警机雷达装备体系化、系列化的发展。
  他长期跟踪国际前沿,坚持新理论、新技术的研究,承担国家“973”、“863”研究任务。主持完成了机载雷达空时自适应处理技术(STAP)系统级演示验证,STAP技术目前已经推广应用,有效提升了多型机载雷达反杂波和反干扰能力;他正带领团队开展认知雷达理论研究,探索通过智能发射和智能处理技术提升雷达性能的途径。
  在被问到作为首席专家,未来预警机雷达如何发展的问题时,他滔滔不绝,“预警雷达的发展应该坚持需求牵引和技术推动相结合的原则。当前,我国周边隐身目标威胁已成现实,战场电磁环境愈加复杂,我们面对的其实是地球上最强大的军事集团,我们的雷达理应领先对手才行;技术上,应该从单平台能力提升和体系协同两方面发展预警雷达装备,最终才能构建我国空基预警探测体系”。在总装和海空军的指导下,十四所所领导高屋建瓴,紧密围绕作战需求,组织制定了预警机雷达长远发展规划。目前,在张良的主持下,规划的实施工作已取得了诸多重要进展,我们期待着预警机雷达之梦将越发绚烂!
  自踏入预警机之门,张良经历过苦苦追寻的孤寂、一筹莫展的无奈、泰山压顶的境地、柳暗花明的喜悦,形成了他坚韧自信的性格,也孕育出了他科研的智慧。谈话中,张良的话题总是离不开国防建设的需求,离不开对预警机雷达技术的追求。他说,国家安全离不开预警机雷达这双空中“千里眼”,让这双眼睛看得更远、更精准,为此他已付出了26个春秋。而他说,为了这份事业,哪怕奋斗毕生也将乐此不疲、矢志不渝。
其他文献
图书简介:  童话作家林世仁的常销书,收录了十一个现代创作童话。优雅、纯净、幽默,融合新时代的观点,笔法独到,构思奇特。清澈如水晶的光泽,呈现童趣,又折射出多角度的哲学命题。  再见小童  精灵学校四年一度的学习之旅就要开始了。  一大早,小精灵们就围着学科喷泉排排坐好。闪闪烁烁的水珠在喷泉里上上下下地涌动,逗引得小精灵们个个睁大了眼睛。他们都知道,这些不同颜色的水珠代表不同的学科,待会儿钟声一响
七月初的珠海,天空很蓝,没有一丝雾霾。走在路上,明明还算凉爽,停下脚步,却轻易感觉到身上的汗有如水珠般滚落。  不到珠海,久居北方的人想象不到那是怎样的一种热。你畏惧它,又想去看清遮在这热浪后的,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城市。  我们就是在这小小的纠结中,期待与彭育才博士的会面。在这个山水相间的城市里,他与我们一样,都是异乡人。可与我们不同的是,他不是过客。决定在这方土地上拼搏的那一刻起,这里,就是他事业
内蒙古大草原,鲜碧如画,一望无际,天高云淡,小溪潺潺,牛羊成群。那片辽阔的土地自古就孕育了无数神奇的传说和美丽的梦想。就是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武晓东纵横驰骋,自由追逐着事业与自己的梦想。从满头青丝到两鬓斑白,三十多年岁月中,他将自己的青春、智慧与热情都挥洒在了这片土地上。终于,在足迹踏遍了内蒙古无数草原和荒漠之后,他终在动物学、动物生态学和草原啮齿动物生态与草地保护的教学与科研上
写在前面  一个生命,就是一本书。  十九年前,结束了在日本的博士后研究,放弃国外优厚工作条件回来报效祖国的国际型水环境专家——王晓昌,他的人生故事,就是一本对青年学子成长影响巨大的好书!是一盏能点燃人心的灯、一本能改变人世界观的好书!  在他光荣当选本届《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的时候,将本文再版一次,将一个优秀的生命再做一番解读,为的是给更多人以启迪。  —— 本刊编辑部  初春的富士山,积雪携带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医学也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纳米技术的引进将给生物医学领域带来一场深刻的革命,在研究和治疗人类重大疾病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就是一位纳米生物医学领域的科研之星——张峰教授。  作为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副院长,张峰教授向记者介绍说,纳米生物医学是利用纳米技术解决生物医学问题的交叉研究学科。近年来,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纳米生物医学,张峰在开发新型细胞
21世纪,水资源危机已成为世界各国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1977年,联合国水事会议就发出警告:“石油危机以后的下一个危机就是水的危机。”全球无数科学家为之心忧,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张静也是其中之一。2008年5月,张静作为海外引进优秀人才回国,开始了在水资源方面的研究与探索。  农业灌溉:滴“水”不漏  用水结构中,农业用水占社会总用水量比例最大。继以色列高效的农业灌溉技术极大地弥补了其先天不足的水资
刺 青  跟朋友喝咖啡聊天。她刚与某个女演员见过面,说到这女孩的刺青,形容给我听,怎么整条右手臂刺着一株藤蔓,蔓须曲折缠绕,最长的一根须蔓,一直蜿蜒到手背,仿佛血管静脉着了色伏贴在手背的皮肤上。  朋友形容得很美,我从她的言语衍生我的想象,而不知道为什么想象到的是藤蔓的凋萎。现在,年轻的丰实饱满的手臂刺上的刺青,等到二三十年后,或许皮肤变得松弛干燥,那蔓延的藤蔓,依旧停留在皮肤上,停留在或许骨节增
水生蔬菜是浙江省的传统特色蔬菜产业,新世纪以来,随着各级对水生蔬菜产业的重视,不断加大投入,使其得到了跨越式发展。特别是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牵头组织科研、推广、生产单位和企业组建的水生蔬菜科研团队,在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浙江省水生蔬菜产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浙江省水生蔬菜产业的大发展,与一个人深深地联系在一起,他就是金华市农科院院长郑寨生研究员
姜会林,长春理工大学原任校长,现任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兵工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光学学会常务理事。在光学系统设计、光电动态测试、空间激光通信技术等领域卓有建树。现已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50余项,正在主持总装备部和国家“863”等课题6项。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8项。获授权发明专利22项,发表学术论文21 5篇,出版
在奇妙的无机化学海洋里,他求知探索,耕耘收获;在传道授业解惑中,他因材施教,传递正能量。他说他要做教学与科研的守望者。  ——2012年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授予刘伟生院长颁奖词  作为教师,他诲人不倦,以爱播种,以心耕耘,先后指导毕业硕士生15届、博士生12届,为化学化工行业培养了数以百计的高水平专业人才;作为学者,他矢志科研,以学为基,以勤为力,在稀土功能配合物和稀土发光材料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