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mlazy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初中语文教学的实用性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语文教学主要以教会学生听、说、读、写为目的,而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作文训练更是一个重要内容,而且在未来也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 作文教学 写作能力 提高方法
  
  作文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是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气质、兴趣、能力、性格等方面特点的综合表现,所以,提高一个人的写作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教师耐心细致地工作。
  教学生写出好作文,我认为首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作文,先做人
  “文如其人”,是什么样的人,有怎样的思想,就会写出怎样的文章。《海燕》是一曲激情澎湃的交响乐,是一首无私无畏的革命者的赞歌,可以想象,这样一篇文章是一个畏缩怕事、目光短浅的人所无法完成的。因此,教师首先要使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来科学地认识世界。在思想品质方面,要发扬我国传统的美德和人伦思想,讲究“仁、义、理、智、信”等,做一个人格品质高尚的人,只有人的内心世界高尚了,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立意高远。所以,要作文,先做人,做一个高素质的人。
  一个高素质的人,首先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消极悲观对生活没有信心的人,怎么会有写作的兴趣呢?只有教会学生热爱生活,才会使其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用热情、用真情去关心社会和他人,关心校园生活,关心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绝不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自由主义者,也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而是会体味到生活的美,会发现芸芸众生的千姿百态,风光无限。这些都可以成为他们作文的内容,又何愁“无从说起、举笔忘言”呢?
  二、创新方法,培养兴趣
  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多方面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兴趣是推动学生作文的不竭动力,这种影响甚至是终身的。学生一旦对作文感兴趣,就会自觉注意周围所发生的一切事物,就会认真写好每一篇作文。
  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可以在教学中进行,渗透于作文教学的方方面面。
  如:精心设计一个能抓住好奇心的题目,或是反映学生内心深处声音的题目,或是刚刚在学生身边发生的能够触动其心灵的题目等。一个引人入胜的题目是一个好作文的开始,学生在写作时就不会感觉无从下手,言之无物,更不会有反感的情绪。学生会在一个平和的氛围中,满怀热情地完成写作。
  教师可以在作文批改上打破传统的做法。如:让学生练习互相批发,由教师指导,或是用投票的方式选出优秀的作文等方法。其实学生在批改、评价其他同学的作文的同时,其自身的能力又何尝不是一种提高呢?而这种做法也必然会使学生乐于接受、积极参与并广泛认同,会在作文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以上两点只是我的浅显认识,只是抛砖引玉罢了。教师完全可以尝试其他教学环节的创新来激发学生的作文热情,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这种创新甚至可以是课堂教学之外的,只要是对学生有益的尝试,何尝不可?
  三、方法指导,必不可少
  虽说“文无定法”,但与其它任何事物一样,写作也有一定的規律可循,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认识到这些基本规律,比如:让学生认识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议论结构的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等,说明方法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等。另外,开头、结尾、对应、过渡、修辞方法等技巧学生必须能恰当、灵活地运用。脱离以上的基本规律方法,学生的写作就无从谈起,学生必然会在作文过程中感到困难重重,所写出来的文章必然或偏、或乱、或无文采可言……
  四、注重积累,“博积厚发”
  古人云:“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时。”作文写得好与不好,当然取决于构思、动笔、修改那一连串的功夫。但每一个环节都取决于平时是否做了充分的积累,可见抓住了积累,就奠定了基础,抓住了关键。
  平时的积累包含多个方面:字、词、句、诗文等语言方面的积累;名人故事、成语典故、笑话寓言、童话神话等材料的积累;对生活和社会的思考、感触,对他人精神思想的评判与吸收等方面的积累,等等。只有注意平时这些语言、材料、文化、生活、情感等方面的积累,写起文章来才会言之有物、内容充实,才会为写出好文章做好准备。
  一个人的生活空间毕竟是有限的,要想更广泛地了解社会,就应多读书。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有计划地阅读一些好书,是非常必要的补充,很有价值。在这里需要提醒一点,并非只读文学作品,而是各方面的书都要涉猎。只有广泛阅读,才能做到人文方面的知识丰富,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也不贫乏,做到了读书破万卷,自然会下笔如有神。
  总之,作文教学不只是要求学生有东西可写,更要追求文章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这就要求教师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发现学生写作中的闪光点,及时鼓励,使之学会欣赏美、发现美,学会思考与表达。“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只有让学生主动去发现美并在作文中呈现出来,这样的写作才更有生命力。
其他文献
岩溶山区的水土保持工作要围绕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来进行,要保证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居民全面发展,把解决农村生产生活问题、生态健康问题等放到第一位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为遵循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低年级语文老师们通常会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生动浅显的教学语言,在轻松活泼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习。单纯的学生,浅显的教材,简单的知识,久而久之,一些低年级的语文老师也变得“肤浅”起来,经常有人因为对成语典故缺乏了解而出错,或者因为文史功底不深而陷入被学生“问倒”的尴尬境地。  例如某位老师在教学苏教版第四册语文《练习六
阅读是阅读主体对阅读材料进行认知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需要人的各种心理因素积极参与的复杂过程。阅读的认知领域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阅读材料的认知;二是对自身阅读过程的认知。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兩个方面的发展。其中对自己阅读过程的认知就是元认知能力在阅读中的体现,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元认知能力对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自学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1.调整阅读心态  情绪对阅读效果的影响是不言
摘 要: 在现代教育中,阅读能力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也是现代人都需要拥有的基本素质之一。语文课作为初中教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正是培养和提高初中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场所。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应受到语文教师的关注。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阅读能力 基本素质    听、说、读、写等能力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的实践能力,也是我国教育改革中一直坚持培养的基本的个人能力。语文教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学应该让爱和自主成为语文课堂的润滑油。在授课过程中采用适当的方法,可以让课堂事半功倍:用讨论—讲解的授课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营造与培养学生自主创造精神相一致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让课堂成为学生思想的舞台。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中,用关注和爱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发挥他们的潜力,培养真正有思想的学生,让新课程改革的成果能最终在教学中达到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 语文教
阅读,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阅读,让博学和睿智拯救我们;阅读,让历史和时间记住我们——的确,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成长。吕叔湘先生说:“学习的成果百分之七十得益于课外阅读。”古今中外的名人、学者都得益于对书籍的大量阅读。小学阶段是人生的启蒙阶段,学生如一株刚破土而出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以使自己茁壮成长,而这甘露的获得,除了依靠老师在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更多的要依靠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去采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呢?  一、尝试性阅读,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是儿童的天性,而传统的师问生答的、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却扼杀了儿童的这一天性,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所以,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改变过去那种由教师确定目标,引导学生达标的牵引式的教学模式,放手让学生先进行尝试性阅读
一、文本诵读——“一折青山一扇屏”  叶圣陶曾说:“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入境”就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去,使学生由一个旁观者变为一个当局者,去亲近人物,去“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和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在这种情境下,有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  如我在教学《夹竹桃》一文时,预设通过“抓住关键语句、丰富词语内涵、回环训练朗读”
《走进新课程》告诉我们,现代学习方式就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自主探究、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自主探究、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其相对应的教学方式。现代学习方式不是特指某一具体的方式或几种方式的总和,从本质上讲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具有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和问题性这五个本质特性。如何创造性地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中的《九寨沟》是一篇文辞优美、重墨浓情的文章。作者以生动的笔触,饱蘸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这么美的课文,我当然希望在上课时也带给孩子们深切的美的体验,让他们在课堂上真切地感知美,深深地享受美,尽情地表达美。在一次次的执教过程中,我努力实践着。正是在这种慢慢琢磨中,我越来越发现用心去“语文教学”是一件很美的事。  一、充分而切实的对话能让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