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评价与大学宗旨相悖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bo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旬刊:关于目前的教授分级体系,您怎么看?
  陈学飞:学术界对教授分级制度持支持和反对两种观点。支持教授分级的观点主要从教师聘用角度来论证分级政策制定的现实依据。有些学者认为中国高校教授在评聘制度上存在问题,而教授分级制度的实施是对现有的高校教授制度的完善与补充。各大高校实施分级政策,可以促进教授队伍的认识优化,提升高校竞争力。教授分级制度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可以提高高校在国际间的竞争力。
  《教育》旬刊:支持派持一个怎样的观点?
  陈学飞:教授评级的支持派强调高校运用教授分级政策要以发展的眼光、系统的方法解决分级制度在实际执行中出现的问题;教授分级制是高校现有管理制度的必要补充和完善。高校实施教授分级制有利于深化高校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调动高校教师的积极性、加强教授队伍建设、促进高质量学术成果的产生。实施教授分级制度是高校发展的一大机遇,且这种制度能够体现当代社会已经越来越重视知识型员工的激励管理问题。教授分级制度也被视作高校对于教授们的重视,认为此制度对于培养教学科研骨干、促使精英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育》旬刊:又因为什么样的原因被有的学者反对?
  陈学飞:反对分级政策的学者则认为高校执行分级政策不仅不会对教授群体产生激励作用,反而会对高校教授学术发展造成消极影响。执行结果与教育部制定此项政策的初衷相背离,弊大于利。将教授、副教授们分作六七个档次,相互之间的收入差距高达3倍以上,效果恐怕不仅不能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反而会加剧人们的不公平感和屈辱感。等级的划分也不是越多越好,相反过细的等级设置必然会造成不同等级之司界限的难以划分。
  顾海兵(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曾在其论文屮指出:能干的人不需要贴标签,不能干的人贴了标签也没什么用处。要知道好的制度能使坏人变好人,而坏的制度却使好人变成了坏人。教授分级制度所指对象是已经获得教授层次的高级专门人才。教授分级制的目的是让教授们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试图打破“教授终身制”的软规则。如果利用学校行政力量将教授阶层进行机械分割,则会出现两种形式:一是自己评定自己,也就是教授评定教授,这种做法的错误趋向是重复工作,做无价值的事情;二是没有教授资格的人评定教授,这种做法的结果可能是行政权力被盲目利用,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利益。后一种现象的危害尤其明显,好的政策应该源于群众、适于群众,但是无法得到教授心声支持的政策在这里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种脱节的管理方式是不可取的,教授分级制度可能只会造成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更加不平衡。
  《教育》旬刊:您个人又持一个什么样的观点?
  陈学飞:中国大学的等级化问题与大学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是完全相悖的,以行政主导的学术分级严重制约了我国学术领域的健康发展。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场所,大学的存在正是为了追求精神层面上的人人平等。而大学等级化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中国建设一流大学的步伐。当前中国大学中与学术有关的一切几乎都被人为地划分等级,也括学术系统与非学术系统。
  《教育》旬刊:这个评价体系执行效果如何?
  陈学飞:现行的各种指标、排名、数量要求、等级规定、审批程序和为实施这种管理模式而建立的庞大机构:科研处、校级院级学术和学位委员会、各学科组、职称评定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等内部机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及办公室、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各部科研司局、省级相关机构,显得过度组织化、等级化,学术承受不起如此严密的等级层次。
  教授是一个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教授对于大学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教授的人事制度一向是高校行政工作的重中之重。教授分级制度的决策与实际执行过程中困难重重,分级评判标准不把握,标准比例过于僵化。这么做不仅改变不了教学型教授的处境,还可能极大挫伤科研型教授的创新激情。然而教授分级制度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阻力、饱受各界质疑,甚至引发了同行间内斗、同事关系紧张等不和谐氛围。很多高校即使勉强执行下去,也更多的是流于一种形式,有名无实,并未真正达到教授分级政策制定的初衷和目标,执行的效果并不理想。
其他文献
近年来,笔者所在校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学校德育工作,坚定不移地以“德育兴校”战略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抓实创新德育教学方式,以“象棋走进校园”“经典伴我成长”为重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逐步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学生因此形成科学的世界观、高尚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常规管理中加强学科建设  学生从早晨上学到放学,一日的常规是否规范、文明,影响到良好集体的形
我作为班主任,经常有学生来告状:“老师,某某今天没扫地”“某某今天又没去倒垃圾”“某某把我的书弄脏了”“谁又多占了桌子的位置”等等。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于学生来讲,看似很小,若是不处理好,处理不当,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影响。对于这些,我的处理办法是,不管发生怎样的事情,先把事情完成了,再来给我汇报情况。前不久,我在杂志看到一则《吃面和吃亏》的小故事,就请了班上的3位同学分别演了3个角色,表演给全班同学
这几年来,笔者在听课、与老师交流时,感受到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困惑。许多教师在教学时一厢情愿地为学生预设着一条尽快接受知识的“绿色通道”,环环相扣的发问,小心翼翼的求证,总想让课堂教学的进程能按老师所设想的“套路”进行,能一直处于老师的控制之中。在此过程中,学生的问题意识淡漠了,棱角磨平了,个性消弭了;学生变得越来越本分,越来越循规蹈矩。这种急功近利的教学方式,也许能让学生“多、快、
叶武民在7月24日《福建日报》撰文指出:北京大学招生办22日表示,在今年高考志愿填报咨询阶段,北大明确拒绝了少数想索要巨额奖金、进行讨价还价的高考状元;北大要用实际行动,切实坚守教育工作者的良知、责任和诚信,使教育回归本质。  北大拒绝与少数高考状元讨价还价,将相关资金用来资助更多家庭生活困难、积极上进的学生,这值得赞赏。不过,一些名校之所以被讨价还价,也得好好反思自身的因素。不妨说,当年几所著名
那时是战国。  “你做这些,真的不是为了名利吗?”曾有许多人这样质疑他,他都是笑笑,以沉默应答。  他不屑于把自己最忠贞的一面展露给这些世俗之人看,他把干净纯粹全部埋藏在心底那一片净土里。因此,朝堂上的他直言不讳,朝堂下的他被谤以风流。世人皆嘲他,皇上也将他迁到春风不度的边塞。  年岁指间沙,悄无声息流淌进历史的长河之中。而如今,他正伫立在漫天黄沙之中。战角声起,他回首,入眼满是破败江山,荒芜城池
蔡元培曾经说过:“大学是做大学问者的地方,是人格自我完善的地方,不是职业介绍所,不是贩卖证书的机关,更不应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的阶梯。”在探讨这个话题之前首先要说的是:“对于我们每一位研究生来说,走进了一所大学,走进了科研行列,就都该要成为一所大学的一张名片,都该要成为一所大学所承载国家科研工作的核心力量,都该要成为嫁接社会与学校桥梁关系的通讯员。”  修炼出一身真功夫  曾有媒体报道的一则“名校研
北京2010年就开始将会考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分别以等级形式和统一表格记入考生电子档案,提供给高校作为参考。在这种学业水平考试中,高中阶段的全部科目都要考,以作为对整个高中阶段学习的评定,这意味着高考成绩将不再是高招录取的唯一标准。北京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此举是为了让高校全面了解学生的平时成绩、个性发展,具体如何使用会考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由高校自主决定。  北京水平考试特点  有专家指出,不同
青岛大学服装设计专业大三学生贾媛希望以后能从事与自己专业有关的工作。早就大二的时候,她就坚定了读研的信念,已经为考研默默准备了一年多。今年3月初,贾媛知道了2014年研究生全自费新政,她将不得不放弃考研。贾媛说:“一年学费住宿费要将近一万元,比起这笔开销,我宁愿提前就业,多积累几年工作经验。”大学四年已经花了父母不少钱,她不想再从家里拿钱来读书。谈及奖学金、助学金等奖资项目时,贾媛称,如果能拿到奖
面对近年饭圈中的“氪金”“应援”“流量为王”等乱象,2021年3月上旬全国两会期间,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此发表了看法。一些反对追星领域乱象的声音,也赢得了舆论场上不少人的支持。  比如,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审判庭庭长陈海仪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在网络消费借贷案中,在校学生互联网金融借贷案大部分是因粉丝应援等追星行为产生的,涉及直播打赏的案件94%以上的当事人是18岁以下的未
03  张露露  脑瘫女孩张露露今年27岁,是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赵保镇郭凹村人。因为出生时早产导致脑干受损,她不仅无法像普通孩子一样奔跑跳跃、握笔写字,甚至连话都说不清楚。不能像普通孩子一样上学读书,成了张露露的一块心病。为了防止女儿因情绪低落而感到压抑,张露露的父母为她购买了电脑,希望她能借助互联网打发时间。但性格倔强的张露露却不服输,通过网络找到了谋生之路。一开始,张露露喜欢通过网络看小说,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