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各种学习板块,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acxd19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是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的重要方式,是认识自我、认识世界、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要做到根据兴趣自主写作,光靠语文教材中的阅读材料与写作训练,很难达到这一要求。如何做才能达到要求呢?我以为,善于利用各种学习板块,往往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利用电子网络板块,激发阅读兴趣
  著名学者张中行先生阐释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其一,“多读,熟了,笔未着纸,可用的多种表达方式早已蜂拥而至”。其二,“进一步,多读,熟悉各种表达方式,领会不同笔调的短长轻重,融会贯通,还可以推陈出新”。其三,“吸收‘思想’(包括各种知识)”。其四,学“思路”,“多读,熟了,积蓄在两方面增多,既有内容可写,又熟悉如何表达,作文的困难自然就没有了”。我们都知道,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要让学生的作文写得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条路不可不走。而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学生的书面阅读兴趣锐减,电子阅读量逐渐增加。教师如果不与时俱进,还用“挑书”“剪报” “张贴”等老方法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结果是吃力不讨好。
  针对时代特点和学生的关注角度,我在网上开了一个语文学习的博客,其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收集一些对写作有帮助的阅读资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的教育博客设置五个栏目:一是“名家引路”。这栏目专门收集一些容易为学生所模仿的名家之作,例如,陆蠡的散文名篇《囚绿记》等,并把这些经典文章的写法附上,先让学生模仿,再从模仿中走出来。二是“热点评论”。这栏目专门收集近段时间国内外发生的热点新闻和热点评论,阅读这栏目的文章,学生得以关注与思考社会现实,并生发出自己的观点,还能积累写作素材,一举多得。三是“同窗之作”。以前,老师都喜欢将学生优秀作文“贴堂”,一来借以表彰先进,二来供其他同学阅读学习。时至今日,这“贴堂”要改为“帖网”了,因为网络的平台更大,表彰的影响更远,阅读者更多。四是“文化专栏”。这栏目专门收集当地的一些民俗和一些学生比较少接触的文化现象。通过这个专栏的阅读,学生的视野会更宽广一些,学生作文的文化底蕴也会更深厚一些。五是“教师下水”。这栏目主要是选登教师与学生同步作文的范文,以告诉学生,老师不仅能教作文,还会写作文。当然,这个栏目还有其他目的,例如给老师树立威信,增加学生的点击率等。
  二、利用教室内外空间板块,触发灵感思维
  华南师范大学陈妙云教授明确指出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的两个问题:一是考生不愿意花时间阅读与理解材料,把审题异化为“审套”,只关注自己“宿构的文章”;二是考生的思维能力迫切需要提高。而现实生活中,不少师生都认为,语文考试时间有限,考场上很难有写作灵感的闪现,考试作文要得高分,就应该在写作方法上突围,于是,学生把时间都用在积累素材、堆砌语言中去了,更夸张的是,一些考生考前自备了5-10篇的优秀文章,考题下来后,改头换面,自动生成。这样,作文不低分才怪。
  我认为,要解决以上的问题,就要多调动学生的灵感思维。所谓灵感思维是指凭借直觉而进行的快速、顿悟性的思维。它不是一种简单逻辑或非逻辑的单向思维运动,而是逻辑性与非逻辑性相统一的理性思维整体过程。要达到调动学生写作的灵感思维,方法不能局限于“写自己动情与感兴趣的东西”这些了,要应对考场中突如其来的作文题和在短时间里写出一篇高质量的作文等问题,平时的灵感思维训练不可或缺。
  为了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常有触发灵感思维的机会,我在教室内外的空间板块为学生搭建触发灵感思维的平台。例如,在黑板上方特地腾出一板块,每两天在这板块设置一道命题作文或者是话题作文。在每一层楼的楼道口竖立一块小黑板,每两天给学生出示一道材料作文,让学生在学习苦闷时,抑或是无所事事、心有彷徨时触及到这些作文题。也让学生在上下楼梯那心情最放松时触及到这些作文题。虽然说这触及的时间不长,但是有触及就会有思考,有触及学生就会有直觉而进行的快速、顿悟性的思维。而这种长期被触及的思维的方式很容易变成惯性,变成一种思维过程,这也是我们考试作文所迫切需要的。一位读大二的学生对我说:“老师您那无处不在地触发我们写作灵感的方法很有用。以前,我在一楼时被您设计的作文题“电”了一下,到六楼我们教室的时候,我已经完成整篇文章的构思,因为长期被触及,灵感来得特别容易。高考的时候,我只用了5分钟就把整篇文章构思好了。
  三、利用笔记本板块,仿评经典文章
  福利国家的理论建构者贝弗里奇说:“独创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对象或设想之间的联系或相似点。”思维科学研究认为:相似块(即人们在学习和实践中积累起来而贮存在大脑中的知识单元)大量存在于客观事物和认识主体的思维活动中,所有的创新都是一个相互套在一起、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综合相似形或更大的体系。在我们所阅读的名篇名作里,也存在我们思维活动的“相似块”,如果我们能巧用这“相似块”来刺激写作,一定能写出好文章。
  每一届学生,我都要求他们准备三本特殊的笔记本。高一用一本,其用途是:每每遇到一些和学生相关经历的美文,我都要求他们写一篇同工异曲的作文,例如,遇到一篇感恩父母的记叙文,我就要求学生找出文章的触动点,进而触发学生再创作,学生写出的文章感动的主题还在,但感动的故事已经不同。高二用一本,其用途是:每周由一名学生用投影展示一篇与所学文章体裁相同、主题相近的名文佳作片段,设置三个与写作技巧、语言文字、构思立意等有关的问题,请学生分析其精彩之处,并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高三用一本,其用途是:设置“每周三论”栏目。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为一论坛小组,每个小组一本笔记本,把从报刊剪下的热点新闻梗概黏贴上去,然后要求学生按网上的论坛形式,进行每个人200字左右的评论。根据学生的实际,为了避免学生把“语文论坛”当成网络转移下来的谩骂工具,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大脑中的“相似块”,我把一些评论家的精彩评论文段也放到热点新闻素材的旁边,标杆的力量很大,不少学生从他人的评论中生发出自己的精彩评论。三年坚持下来,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很大进步。
  责任编辑 黄日暖
其他文献
“老师,您快去教室看看,亮和砚打起来了。”上课铃声刚响,就有几名学生急匆匆地跑进办公室汇报这情况。我急忙跑进教室,一看,亮和砚虽已坐回原位,但各自涨红着脸,怒视着对方,显然气还没消。正当我庆幸此事还没酿成恶果时,低头一看,地上到处都是水,有破碎的塑料杯片、有小石子,还有笔、直尺、书本等,由此可见,刚才的打斗够激烈的。此刻,全班学生的目光都集中在我身上,语文老师也在教室外等候上课,该如何处理这件事呢
李青萍,民国最后一位传奇女画家.她的研究者和收藏家兴起于新世纪之后,第一个对她产生兴趣的高峰期是在她的晚年.在她93岁于湖北荆州逝世之前,人们才渐渐认识到这个偏居一隅
期刊
心里憋屈,愤然出门。抬眼,梧桐树炸裂的皮儿耷拉着,伸手过去,一触即掉,露出了黄色的樹身。没皮的它,干净清爽地挺立着。  一刹那,心里泛起酸楚与无奈:人要像梧桐多好,不开心不痛快了,像树皮结痂脱落,心儿不就又明媚了?其实,我们在潜意识中总不自觉地把过往的苦难堆积在一起,遂难以承受生命之轻。  恶劣的负面情绪,只有结痂、脱落,人才能坦然阳光地面对生活。
期刊
没有林徽因那样傲人的才华,也没有唐瑛那样迷人的身姿.但是,在民国女子的历史上,孙多慈是不得不写的一个人物.出身于书香名门的孙多慈,端庄秀美,颇具艺术气质.父亲孙传瑗(养
期刊
体态丰腴,眼波流转,婉如清扬,两颊笑靥霞光荡漾.rn她是潘素,原名白琴,1915年出生于苏州,为当地名门望族潘世恩的后代.著名收藏家张伯驹先生的夫人,江苏苏州人.早年习花鸟,中
期刊
在老顾眼中,时间不是均匀的一去不回,时间有脾气,有青春和老迈之分,有果断、迟疑与摇摆不定。钱钟书对方鸿渐家中老钟的妙喻,甚得老顾之心:那架每个钟点走慢七分钟的计时器,“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对了,老顾一辈子都在修钟表,在钟表匠用的长臂灯下工作了35年。  就像看電影的人这十年在猛增一样,戴名表的人这几年也在猛增,加上不少钟表鉴赏家醉心于收藏百年前的镶翠嵌钻及珐琅烧
期刊
教学《鹿柴》时,正好在出班级黑板报。为了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我在黑板报上开辟了《诗歌欣赏》栏目,把这首诗歌抄在上面。考虑到王维的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我为这首诗配了一幅插图:连绵起伏的山上长着一棵棵绿树,一抹夕阳的余晖透过树木的枝叶照在山林里的一片青苔上。看着这幅形象逼真、色彩鲜明的图画,我自我感觉还可以,唯一感到有点遗憾的是——诗歌中“人语响”的意境未能表现出来。  第二天上课时,我走进教室,发
胸口的输液管塞进黑色V领衬衣,臃肿的肚子勉强挤进红色半身裙。张小熊和癌症搏斗了4年,放疗10次,化疗70次。她不服气,还要继续。  她想要拍一套写真。曾在绍兴广播电视台做出镜记者的她,已经“好久没穿职业装”。  齐肩的短发掉光了又长,如今只有约5厘米。红色半身裙下,一颗被她称为“定时炸弹”的恶性肿瘤藏在肝脏上。  她靠着“数都数不清”的吊瓶和药丸跟癌细胞争夺生命的空间。放疗不小心照到胃,“就跟一把
期刊
清朝末年,国内政治腐败,国力持续衰落.而西方一些国家因航海运动和工业革命迅速强大,强烈扩张的欲望使得他们对东方这块自古以来最为肥美的地区虎视眈眈.在入侵印度之后,英国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