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s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现代思维科学和心理学理论,可知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从分析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及成因出发,探求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途径。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呵护学生的“问题意识”,让“问题意识”培养成为常规,注重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是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问题意识;现状及成因;提问的能力
  
  现代思维科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任何思维过程都是指向某一个具体问题的。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当人们在认识活动中感到自己需要问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时候,人的思维才真正地起动。强烈的问题意识可以促使人们不断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创新思维、创造发明。心理学理论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观点是:科学上很多重大发明与创新,与其说是问题的解决者促成的,不如说是问题的寻求者促成的。爱因斯坦强调:“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解答可能仅仅是数学或实验技能问题,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则要求创造性的想象,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这足以证明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一、 何谓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感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猜测、探究的心理状态。
  
  二、 问题意识的行为表现
  
  (1)好奇心。好奇心是问题的源泉,是问题意识的典型表现。强烈的好奇心将驱使人们对新出现的情况和新发生的变化及时做出反应。进而发现问题,追根寻源,激起探索欲望,促进创新活动。
  (2)怀疑。怀疑是问题意识的另一种重要行为表现。不怀疑不能见真理,只有持批判和怀疑的态度,才能由质疑进而求异,才会有提出问题的欲望和冲动,才能提出新的问题,突破传统观念,大胆创立新说。
  (3)困惑。困惑也是问题意识的一种表现,人们在某一情境中出现的困惑状态,实为一种“愤”“悱”状态,稍加点拨,他就可以提出或解答某一问题。
  (4)探究。这种心理状态使学生积极思索,不断提出问题,另辟蹊径,大胆创新。
  
  三、 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及成因
  
  据报道,在一次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结束后,外国科学家举行了一次面向参赛选手的报告会,并接受选手的提问。外国的参赛选手纷纷举手提问,但中国夺得金牌的选手却始终没有提出任何问题。一位外籍教师在谈到中外学生的差异时说:“中国的孩子非常聪明,为什么在课堂上不踊跃提问呢?”由此可见,我国的中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缺乏问题意识具体表现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学生虽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但没有表现出来,呈潜在的状态。第二类是不能提出问题。学生受教与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上课时思想不集中,思维惰性大,不善思考,不能提出问题,问题意识较少或没有。
  造成我国中学生问题意识缺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我国的学校教育只注重学生“学答”,而不注重学生“学问”是个重要的原因。在课堂上总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考虑的是如何更好地向学生提出问题,而不考虑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提出问题。在课后教师也只是布置一些巩固答题方法的作业,而很少布置能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创新思维的作业。另外,教师偏爱循规蹈矩、能按教师的要求一步一步去做的学生,而对那些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敢于提问和探索的学生不给予应有的保护和鼓励,反而遭到老师的批评和歧视。
  
  四、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途径
  
  1.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教师为学生创造有利于问题意识培养的条件
  (1)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建立积极自主的课堂,为学生创造主动“思考”的环境,让学生“愿问”。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宽松的空间,学生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自由思考”。因此,建立“积极自主的课堂”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基础。课堂要建立在学生的情感、动机的需求上,让学生带着“安全的情绪”走进课堂,让课堂有趣味,让学生在课堂中有足够的自信心,给学生一定的自由与权利,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关系。这样的氛围会使学生形成一种自由的、独立的、主动的探索心态,学生心情舒畅了,求知欲旺盛了,思维也活跃、流畅了。这样,学生个体才能感想、敢问、敢说,学生群体才有“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
  (2)呵护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问”。问题意识、另辟蹊径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并不需要培养。当孩子开始学会说话以后,说得最多的就是“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孩子有无穷无尽的问题。当你回答了他的问题,他接下来就是新问题“为什么?”面对孩子的问题我们一定要有耐心、正确引导,呵护孩子的问题意识,否则就会扼杀孩子的问题意识。因此教师面对学生的问题时,无论问题的价值高低,都要加以鼓励表扬,让学生逐步形成敢问、愿问的习惯。有了“问题”习惯,就有了创新的基础。
   (3)积极创造条件,让“问题意识”培养成为常规,让学生“常问”。如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都能意识到对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努力让“问题意识”培养成为教学中的常规,那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就会逐步得到强化,形成良好的问题习惯。
  2.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
   (1)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每次课,都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这些问题怎样来?在课前预习时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提出2~4个自己认为很重要的问题。
  (2)课程中确定有价值的问题: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问题有深有浅,也有很多学生问题相交。在教学中让学生分组交流各自的问题,确定重要的、有价值的问题,教学过程就围绕学生的问题进行。
   (3)带着问题走出课堂:随着课堂的逐步深入,学生课前、课中提出的问题,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解决。是不是就没有问题了呢?课堂的学习应该说解决了一些比较“常规的问题”,其实,文本中还蕴涵着很多更深层次的问题。如果教师不带领学生一起去挖掘,这些问题就得不到发现,学生的问题探究就不会深入。在学习完规定内容后,应该让学生反复思考,与文本再度交流、对话,发现问题。这些有一定深度、广度的问题,并不急于解决,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自己去探究。在适当的时间开展“问题解决”汇报会,让学生来汇报自己解决问题的经过、体会、方法以及解决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吕传汉.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探究[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
  [2]张奠宙.中学数学问题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江西萍乡高等专科学校)
  
  该文基金项目:萍乡高等专科学校科研课题——萍乡初等数学的教学现状与改革方向(08PXKY-20)
其他文献
去年,《求是》第11期发表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温家宝文章指出,当前深化农村改革,应着重抓好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促进农
巴甫洛夫认为:联想是由两个或几个刺激物同时地或连续地发生作用而产生的暂时神经联系。历史复习本身就是在学生脑海里已经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历史知识(即刺激物)的情况下进行的,而如今的高考是对历史知识整体性、系统性的考查。所以,通过联想复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整体知识的记忆能力;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和巩固学生的历史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课文的层次结构以及复杂
When washed pulps is milled and ground to a fine powder, the resulting material may easily be degraded by cellulolytic enzymes. The klason and UV lignin content
香菜又名芫荽,喜冷凉,耐寒性强,既可利用大棚的边角冷凉处栽培或与主栽品种间套作栽培,又可利用小拱棚进行栽培。 1.品种选择:目前,主要栽培品种有京芫荽、莱阳芫荽、山东大
为降低某乘用车型的综合油耗,应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其进行空气动力学仿真分析。仿真发现了影响整车风阻的关键因素,并对其进行优化。结合油泥模车风洞试验对降风阻效果进行
我站由浙江玉环县引进玉环柚,已经栽培4年.4年生树平均株高249 cm,冠幅294~305 cm,干周32.8 cm,分枝多,已形成丰产树冠,平均单株结果14个,最多单株结果33个,单果重1 000~2 515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自主学习的主体,我们的数学课堂应努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来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发展。实践证明,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将数学教学内容与活动体验有机地结合起来,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如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通过开设娃娃商店,从买卖游戏中学会加减法;在中年级找规律、解决问题的策略中结合生活中的实际经验,通过看一看、画一画、想一想,并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利用进行实物操作,比一比
本文通过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压力和遇到的问题,引出了有效教学论,在该理论与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的结合中,阐述了有效教学的追求、过程及组织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以及尝试
高校德育实效性低迷和针对性不强近年来一直困扰着高校德育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尤其是网络的普及让高校德育又出现许多新的特点和难点。本文正是看到这一系列的现象,立足校园,
僵猪生长缓慢,被毛粗乱,皮厚多皱,行动迟钝,精神不振,形成头尖肚大的“铁猪”。对僵猪应早治疗,消除病因,对症治疗。下面介绍几种良方,请一试: 一、适用于寄生虫性的。 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