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2年的邓小平“二次南巡”,如今已成历史。那句“谁反对改革开放,就让谁下台”震聋发聩,至今在发挥着政治影响。虽然时过境迁,但邓小平的改革精神不变。重新了解这一段历史或许会有别样的启示,有益于加深刚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改革议题的理解。
“谁反对改革开放,就让谁下台”
1992年1月17日,邓小平的专列离开北京站时,北京的其他领导人和南方负责接待他的干部只知道,邓小平一行17人,要出门进行“家庭度假”。
1月18日上午,专列抵达武昌火车站。尽管只是“家庭度假”之旅,但像邓小平这样显赫的人物,湖北省委书记关广富和省长郭树言还是早早前往站台,迎接邓小平一家的到来。
邓小平只在站台上停留了20分钟。
两位省级大员事后向媒体披露,邓小平当时说了这样的话:“电视一打开,尽是会议,会议多,文章太长,讲话也太长,而且内容重复……你们要多做少说。……周总理四届人大(1974年)的报告,毛主席指定我负责起草,要求不超过五千字,我完成了任务。……现在文件多如牛毛。”
邓小平的意思是,你们要多做少说。在发了一通脾气后,邓小平说出了“谁反对改革开放,就让谁下台”这句话。
1月19日上午,邓小平在广州做了短暂停留后,与陪同他的广东省级领导一起,开始了对深圳和珠海特区,进行了为期11天的视察。 其实在邓小平真正抵达深圳之前,当地干部早就收到在武汉和长沙与邓小平见过面的干部的详细报告,他们立即意识到,所谓的“家庭度假”非同寻常——其实这是邓小平又一次“低调”的政治视察。
在珠海29层贸易中心的顶层旋转餐厅,邓小平和家人眺望了在建的高楼大厦。和深圳一样,邓小平与群众热情相处。在珠海的一家工厂,有人估计他和上百人握了手;在大街上,保护他的警察不得不限制他走进人群和更多的人握手。
在珠海,邓小平召开了一个会议。会上,他把在武汉说过的话又重复了一次:“谁不改革,谁就下台。”
珠海会议由乔石主持。出席会议的还有国家主席兼军委副主席杨尚昆,和另一名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将军。到会的还有杨尚昆的弟弟、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兼中央军委秘书长杨白冰。
“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按照行程安排,邓小平没有举行记者招待会,但他在深圳的消息一传出,香港记者便蜂拥越过边境前来报道他的南行。
1月22日,邓小平到达深圳3天后,香港的《明报》就报道了他南行的消息和加快开放的意见。该报还说杨尚昆也在深圳陪同邓小平。敏感的香港读者立刻意识到,邓小平的南行并非寻常的家庭外出度假。
香港一些报纸的编辑们在报道邓小平的行程和讲话时忐忑不安,但他们在1月23日同香港电视台一起报道了邓小平来到深圳的消息。很多广东人在香港电视台上看到了邓小平在深圳的画面。由于邓小平在深圳和珠海引起的关注,国内的媒体负责人很难对他的南行佯装不知。2月3日,中央电视台播出了邓小平和杨尚昆与上海领导人参加春节团拜会的消息,但只字未提他去深圳和珠海或推动改革的努力。
同一天,英文的《中国日报》登出一幅杨尚昆和邓小平在深圳拍摄的照片,但并未注明照片日期。《解放日报》的编辑更是发挥所能,没有提邓小平南行,却在头版登出一篇文章,赞扬邓小平解放思想的努力。
2月中旬,在邓小平回到北京的前几天,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公开表示,拥护邓小平进一步改革的呼吁。此后,邓小平南方视察才被公开、全面报道了出来。
从2月20日邓小平离沪回京,到3月6日,《深圳特区报》发表了8篇邓小平南行的系列报道。
2月20日,邓小平回京的前一天,《当代思潮》发表引起注意的文章。文章称主要危险不是来自“左”,而是来自“右”。“信奉自由主义执迷不悟的人,正是打着反‘左’的幌子,反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如不加以反击,结果必然是各种反共思想的大泛滥。”
其实,《当代思潮》的观点源于邓小平。邓小平在南方视察时愤怒批评了北京的保守派,邓小平对随行的当地干部表明了自己的担心,他说,“左”的政策会造成可怕的后果,甚至会葬送社会主义,“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的郑必坚,整理出邓小平特区讲话稿概要。完成后,中央政治局批准把稿子发给了最高层干部。与邓小平的即兴讲话相比,整理后的讲话稿已不那么咄咄逼人,但意思却丝毫不含糊。
2月21日,即邓小平回京当天,《人民日报》发表了根据郑必坚整理的讲话稿撰写的社论,题为《更大胆地进行改革》,但社论仍然未提已被香港媒体大肆报道了一个月的邓小平南行。
一个月后的2月28日,中共中央下发了根据邓小平一周前的讲话写成的中央二号文件,在更多的干部中传阅。文件的标题是“关于传达和学习邓小平同志重要讲话的通知”。
直到邓小平“南巡”两个月以后,新华社才报道了邓小平南巡的新闻,并在相关社论中宣布要更大胆地实行改革开放。
而《人民日报》对邓小平二次南巡、视察深圳的详细报道,比新华社发得还晚,一直到3月31日才刊登出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法由来
在新华社、《人民日报》两大媒体全面报道邓不平南巡和讲话精神后,进一步深化改革之势已锐不可挡。
在3月20日全国人大的年度会议上,人大代表中间的政治气氛大体反映着邓小平南行带来的干劲。知识分子和军队干部利用已经变化的气氛,在各自单位向“左”的思想发起了进攻。杨白冰在3月23日宣布,军队要捍卫改革,服务于改革,这是在明确警告那些拖后腿的人。
5月底,党中央印发了旨在贯彻邓小平政策的四号文件。文件宣布开放长江沿岸的5个内陆城市和9个边境城市,并宣布30个省会城市一律享有和经济特区同样的特殊政策。
6月9日,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学员毕业班上发表讲话,题为“深刻领会和全面落实邓小平同志讲话的重要精神,把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搞得更快更好”——全面说明了贯彻邓小平南方视察讲话精神需要做些什么,总结了邓小平自1978年三中全会以来的贡献。江泽民说,要大胆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经验,没有必要讨论改革姓“资”还是姓“社”。江泽民把这些想法概括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6月12日,在作了这次重要讲话3天以后,江泽民这位抱着希望的晚辈领导人去问邓小平,是否同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说法。邓小平说他喜欢江泽民的讲话,又说,“其实深圳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邓小平让江泽民把中央党校的讲话在内部传阅,如果反响好的话,可以作为十四大的主题。
反响果然不错。此后,进一步改革开放成为中共领导人的当务之急。
7月24日,看了为即将召开的十四大准备的文件草稿后,邓小平提出了几个有待思考的问题:农村体制,他本人在中国的发展中的作用,统治制度,国家安全问题。
最后,邓小平审阅并批准了江泽民将在十四大上做的报告。报告的核心内容是他南行时表明的观点:加快改革开放。
“谁反对改革开放,就让谁下台”
1992年1月17日,邓小平的专列离开北京站时,北京的其他领导人和南方负责接待他的干部只知道,邓小平一行17人,要出门进行“家庭度假”。
1月18日上午,专列抵达武昌火车站。尽管只是“家庭度假”之旅,但像邓小平这样显赫的人物,湖北省委书记关广富和省长郭树言还是早早前往站台,迎接邓小平一家的到来。
邓小平只在站台上停留了20分钟。
两位省级大员事后向媒体披露,邓小平当时说了这样的话:“电视一打开,尽是会议,会议多,文章太长,讲话也太长,而且内容重复……你们要多做少说。……周总理四届人大(1974年)的报告,毛主席指定我负责起草,要求不超过五千字,我完成了任务。……现在文件多如牛毛。”
邓小平的意思是,你们要多做少说。在发了一通脾气后,邓小平说出了“谁反对改革开放,就让谁下台”这句话。
1月19日上午,邓小平在广州做了短暂停留后,与陪同他的广东省级领导一起,开始了对深圳和珠海特区,进行了为期11天的视察。 其实在邓小平真正抵达深圳之前,当地干部早就收到在武汉和长沙与邓小平见过面的干部的详细报告,他们立即意识到,所谓的“家庭度假”非同寻常——其实这是邓小平又一次“低调”的政治视察。
在珠海29层贸易中心的顶层旋转餐厅,邓小平和家人眺望了在建的高楼大厦。和深圳一样,邓小平与群众热情相处。在珠海的一家工厂,有人估计他和上百人握了手;在大街上,保护他的警察不得不限制他走进人群和更多的人握手。
在珠海,邓小平召开了一个会议。会上,他把在武汉说过的话又重复了一次:“谁不改革,谁就下台。”
珠海会议由乔石主持。出席会议的还有国家主席兼军委副主席杨尚昆,和另一名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将军。到会的还有杨尚昆的弟弟、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兼中央军委秘书长杨白冰。
“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按照行程安排,邓小平没有举行记者招待会,但他在深圳的消息一传出,香港记者便蜂拥越过边境前来报道他的南行。
1月22日,邓小平到达深圳3天后,香港的《明报》就报道了他南行的消息和加快开放的意见。该报还说杨尚昆也在深圳陪同邓小平。敏感的香港读者立刻意识到,邓小平的南行并非寻常的家庭外出度假。
香港一些报纸的编辑们在报道邓小平的行程和讲话时忐忑不安,但他们在1月23日同香港电视台一起报道了邓小平来到深圳的消息。很多广东人在香港电视台上看到了邓小平在深圳的画面。由于邓小平在深圳和珠海引起的关注,国内的媒体负责人很难对他的南行佯装不知。2月3日,中央电视台播出了邓小平和杨尚昆与上海领导人参加春节团拜会的消息,但只字未提他去深圳和珠海或推动改革的努力。
同一天,英文的《中国日报》登出一幅杨尚昆和邓小平在深圳拍摄的照片,但并未注明照片日期。《解放日报》的编辑更是发挥所能,没有提邓小平南行,却在头版登出一篇文章,赞扬邓小平解放思想的努力。
2月中旬,在邓小平回到北京的前几天,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公开表示,拥护邓小平进一步改革的呼吁。此后,邓小平南方视察才被公开、全面报道了出来。
从2月20日邓小平离沪回京,到3月6日,《深圳特区报》发表了8篇邓小平南行的系列报道。
2月20日,邓小平回京的前一天,《当代思潮》发表引起注意的文章。文章称主要危险不是来自“左”,而是来自“右”。“信奉自由主义执迷不悟的人,正是打着反‘左’的幌子,反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如不加以反击,结果必然是各种反共思想的大泛滥。”
其实,《当代思潮》的观点源于邓小平。邓小平在南方视察时愤怒批评了北京的保守派,邓小平对随行的当地干部表明了自己的担心,他说,“左”的政策会造成可怕的后果,甚至会葬送社会主义,“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的郑必坚,整理出邓小平特区讲话稿概要。完成后,中央政治局批准把稿子发给了最高层干部。与邓小平的即兴讲话相比,整理后的讲话稿已不那么咄咄逼人,但意思却丝毫不含糊。
2月21日,即邓小平回京当天,《人民日报》发表了根据郑必坚整理的讲话稿撰写的社论,题为《更大胆地进行改革》,但社论仍然未提已被香港媒体大肆报道了一个月的邓小平南行。
一个月后的2月28日,中共中央下发了根据邓小平一周前的讲话写成的中央二号文件,在更多的干部中传阅。文件的标题是“关于传达和学习邓小平同志重要讲话的通知”。
直到邓小平“南巡”两个月以后,新华社才报道了邓小平南巡的新闻,并在相关社论中宣布要更大胆地实行改革开放。
而《人民日报》对邓小平二次南巡、视察深圳的详细报道,比新华社发得还晚,一直到3月31日才刊登出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法由来
在新华社、《人民日报》两大媒体全面报道邓不平南巡和讲话精神后,进一步深化改革之势已锐不可挡。
在3月20日全国人大的年度会议上,人大代表中间的政治气氛大体反映着邓小平南行带来的干劲。知识分子和军队干部利用已经变化的气氛,在各自单位向“左”的思想发起了进攻。杨白冰在3月23日宣布,军队要捍卫改革,服务于改革,这是在明确警告那些拖后腿的人。
5月底,党中央印发了旨在贯彻邓小平政策的四号文件。文件宣布开放长江沿岸的5个内陆城市和9个边境城市,并宣布30个省会城市一律享有和经济特区同样的特殊政策。
6月9日,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学员毕业班上发表讲话,题为“深刻领会和全面落实邓小平同志讲话的重要精神,把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搞得更快更好”——全面说明了贯彻邓小平南方视察讲话精神需要做些什么,总结了邓小平自1978年三中全会以来的贡献。江泽民说,要大胆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经验,没有必要讨论改革姓“资”还是姓“社”。江泽民把这些想法概括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6月12日,在作了这次重要讲话3天以后,江泽民这位抱着希望的晚辈领导人去问邓小平,是否同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说法。邓小平说他喜欢江泽民的讲话,又说,“其实深圳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邓小平让江泽民把中央党校的讲话在内部传阅,如果反响好的话,可以作为十四大的主题。
反响果然不错。此后,进一步改革开放成为中共领导人的当务之急。
7月24日,看了为即将召开的十四大准备的文件草稿后,邓小平提出了几个有待思考的问题:农村体制,他本人在中国的发展中的作用,统治制度,国家安全问题。
最后,邓小平审阅并批准了江泽民将在十四大上做的报告。报告的核心内容是他南行时表明的观点:加快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