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活”供在教育的神坛上

来源 :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ly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王君,系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现任教于重庆外国语学校。全国中学语文优秀教师、教改新星,四川省优秀班主任,重庆市骨干教师。多次获得国家级赛课一、二等奖,获得市级一等奖以上表彰40多项。在国家级报刊发表教育教学文章150多篇,近10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著有《青春之语文——语文创新教学探索手记》、《教育与幸福生活》、《王君讲语文》。应邀在新加坡、香港、深圳、北京等地讲学30多场。是多家核心报刊封面人物、头版人物。在全国首倡“青春教育”、“青春语文”的教育教学理念。本刊从2009年第一期起将连载王老师“我的班主任之路”系列文章,以飨读者。
  和大部分班主任一样,一直以来,我兢兢业业地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我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
  直到多年前的一次新房装修。
  那次装修,一位刚从欧洲回来的资深设计师给我上了至关重要的一课。在聊装修时,设计师的一条建议对我触动很大。
  设计师说,王老师你发现没有,现在中国家庭的装修有许多怪现象。比如中国人都喜欢竭尽所能在客厅里装修出一面个性化的气派的电视墙,然后再把一个尽可能豪华的电视机供在这面电视墙下。我说是啊,这有什么问题吗?设计师说,王老师,你是教师,你是否思考过这样的装修习惯暗示着中国人什么样的集体心理呢?
  我很诧异,说没有想过。
  设计师说:中国人很少慎重地思考过家居生活的主题到底应该是什么,也就是说家庭里真正应该“供”着的是什么。现代生活的节奏非常之快。家人好不容易坐到一起,绝不应该仅仅是为了看电视,而更应该是在这个属于家人的公共空间里进行爱和思想的交流(当然看电视也是一种交流,但这绝不应该是家庭交流的主要方式)。客厅里应该营造的是更融洽更和谐的交流氛围,丰富多彩的家庭精神生活应该在客厅里展开。所以,电视机是不应该供在家庭的“神坛”上的。
  设计师告诉我,在西方的许多发达国家,是没有“电视墙”一说的。客厅里边,供起来的不是电视机,而是人。几个舒适的沙发围拢来为家人朋友创造一个最好的交流空间和活动空间。而电视机,是安放在客厅的角落,或者干脆赶出客厅,让它呆在卧室里、厨房里、洗手间里……设计师鼓励我在这次装修中也来个家庭变革:推掉电视墙,重建新生活。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感慨万分:西方的装修理念确实有它人性化的一面啊!
  虽然我最后还是很“顽固”地把客厅的电视机“供”在了家庭的“神坛”上——我无法逃离中国人的精神宿命。但这番关于装修的聊天却让我有着醍醐灌顶之感,它敦促我深度反思一个重要问题:因为穷,中国人把电视机“供”起来了。那么,在教育中,我们是不是也用一面豪华的电视墙“供”着不该供的东西呢?
  教育,乃是中国人所有尴尬中的最大的尴尬啊!有人说,中国的教育,是世界上最功利的教育之一。因为功利,教育的“神坛”上就只可能供着一样东西——分数、排名、升入清华北大的学生个数、夺得中考、高考状元的回数……
  分数才是硬道理!英雄要过美人关,教改要过考试关。不管你说得多么天花乱坠,做得多么惊天动地,但没有高升学率,全是吹空。一线的教育评价本质上只认一个死理:考分!
  在这样的高压下,“中考高考”试题成为了中学实质上的最高层领导。教育目标缩水为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缩水为了教材目标,教材目标缩水为考试目标。分数和排名成为了“电视机”,牢牢地占据了教育客厅的中心位置。于是,“看分数”成为了教育生活的主要内容,甚至全部内容。在为着分数冲锋陷阵的战斗中,教师和学生同时伤残累累惨不忍睹。教育的现状就是这样:考试成绩平庸的学生当然不幸福,而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又有多少是幸福的呢?
  应试的教育,是“无人”的教育,是不谈幸福的教育!
  所以,作为一个有追求的班主任,我开始重新审问我自己:在你的教育中,你把什么供在你班级建设的神坛上?而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要清楚:学生到学校来到底是干什么的?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我们应该“供”在教育的神坛上的那个最为重要的东西。
  我想,一个深谙教育本质的教师应该有勇气这样回答:学生到学校是来“生活”的,而不仅仅是来学习来考试来升学的。
  所以,让教育回到原点——为学生建设幸福的“生活”,应该是我们教育者为之努力的起点也是最终的目标。
  这一次思考,彻底地改变了我的教育思路。我下定决心:颠覆传统的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为班级建设核心的建班思路,以营造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生活为中心,以阅读、体育锻炼等丰富的课内课外活动为多条思路,实施班级建设生活化、家常化,让教育成为创造、发现、享受幸福生活的艺术。
  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我提倡赋予和归还学生以“人”的权利:给孩子以做“公民”的权利、给孩子以阅读的权利、给孩子以锻炼身体的权利、给孩子以爱的权利、给孩子以评价的权利……
  正是借着这样的思考,我的班主任工作的局面完全打开了。我终于发现我不再只是一个任凭中考高考指挥棒指挥的驯兽师,我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教育者。
  我将在以后的文字中逐一阐释我的探索之所得与所失。
其他文献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综合实践活动目标的开放性、内容的整合型、实施过程的动态性以及评价的多元性,决定了它的实施需要丰富的课程资源予以支持。没有课程资源的支持,这门课程就成了无源之水。智慧的源泉来自生活,情感的体验来自生活,实践能力的培养
期刊
厉复东先生的课程讲座既有咀嚼又有反刍,细致精彩得让人拍案叫绝,但有两个问题,一直萦绕着我:(1)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和拓展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那么多年困扰这么多人?(2)跨省级的研修,那么多专家,那么多一线教师,聚“举国之力”,寻求一个成型的解决办法而不能,为什么?我不相信我们的一线教师集体弱智,我也不相信我们的专家集体失慧。但是,我们不能总用美丽的雪花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吧。  我们总在一
期刊
摘要 加强中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着特殊意义。当前,中国传统文化在某些中学生心目中遭到严重的误解和歪曲,学校及教师,应从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亲近感、责任感和受益感入手,让中学生愿意进入且能够进入传统文化这座“精神家园”。  关键词 中学生 传统文化教育 问题 对策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强调要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教育。十七大之后,教育部、文
期刊
在喧嚣浮躁的时下,我自认还算得上一个“读者”。近半年来,过眼的书也有上10本,唯独这本名为《教育与幸福生活》的书让我捧读再三,且于掩卷之际,陷入沉思,憬然有悟。  书的作者王君是重庆外国语学校35岁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中学语文教改新星,重庆市红岩好班级班主任。我喜欢这本教育专著,不是因为它是一本貌似深刻的理论书籍,而是因为它是一本十分朴素,饱含真情的教育手记;不是因为它传递出多少时髦的教育观念
期刊
[摘要]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是隐性德育的最大特点。而仪式活动是隐性德育实现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对日本现代成人礼的源流、类型和特征进行解读和分析,来探寻仪式中存在的隐性德育。这种隐性德育可分为三个层次:成人角色教育、民族认同感教育和生命·实践教育。  [关键词]仪式 隐性德育 日本现代成人礼    学校教育的主要对象即青少年主体意识增强的同时又有易受暗示性和具有强烈的归属动机等心理特征,因此易接受
期刊
[摘要]学会关心,是教育对青少年必须承担的责任。关心品质的培养,首先要使青少年明确关心是一种关心者与被关心者的互动关系,是一种道德品质;其次,要通过教师的榜样作用、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积极认可学生的关心行动来培养学生的关心品质。  [关键词]青少年关心 关心品质    一、青少年学会关心的必要性    1 “学会关心”:时代的要求  “学会关心”是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我
期刊
学校的德育管理所关注的更多时候是一些具体的琐碎的小事情,甚至是鸡毛蒜皮的事。但学校德育管理却没有“小事情”,只有从宏观着眼,从小事人手,才能奏出学校大德育的和谐乐章。山东省枣庄市中区实验小学在德育管理中专注于做好各种德育“小事情”,专心于校内外一切德育场所的每一个“小角落”,用心于一切德育活动的“小事件”上,细心于一切德育行为的“小环节”中,全方位推进德育工作精细化,不断构建德育管理的新境界。,近
期刊
在我班的《班规》中有一条关于喝水的规定:  在教室只能用自己的水杯喝纯净水,禁止在教室喝饮料和用各种饮料瓶子喝水。  不要小看这条简单的班规,它的诞生还颇费周折。  如今,各式各样的瓶装饮料广受学生欢迎。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发育,而且造成了极大浪费。更让人恼火的是,饮料瓶子的随意摆放抛掷严重影响了教室的整洁。但是直接禁止学生喝饮料显然剥夺了学生的“公民权”。我们该如何引导呢?  刚开始我能够做的
期刊
引言    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高中英语教学要鼓励学生通过积极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等学习方式,形成具有高中生特点的英语学习过程和方法。重体验、重探究、重过程,可以说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特征。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属于自己的体验,让他们
期刊
《思想品德》的教学价值,是指作为教育内容的《思想品德》所讲述的知识和道理,能满足学生这个主体成长的实际需要。  小学升入初中,是学生学习阶段的一个重要转型期。刚踏进中学大门的学生,面对新的学习环境、新的管理方式和新的学习内容,往往会在人际交往、心理健康等方面出现问题,以至影响学业,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好,将会影响学生顺利、健康地成长。因此,从中小学衔接工作的实际需要来说,通过《思想品德》教学让学生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