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视角下初三学习主题心理课的实践与反思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qiu121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常规学习主题的心理课难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未来视角的切入点可以助力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待当前学习中的不确定性。通过查阅“大纲”、研究已有文献,梳理教学依据,基于学生的现实需求和现有水平设计教学活动;在授课过程中注重激活、共情学生的情绪体验,引导其思考“现在”和“未来”的关系,接纳并积极应对当前的困境。
  〔关键词〕未来视角;初三;学习主题心理课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15-0032-03
  初三作为毕业年级,面临中考,学习主题的心理课有非常多的内容可上,如学习心理指导、考场心理指导、考后心理辅导、学习压力管理等。我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心理课上“谈学习”,有一定的抗拒情绪。从以上常规角度谈学习虽可以适当缓解学生当下的情绪,但效果持续时长有限,治标不治本。尤其初三上学期后半段至中考前,考试较多,成绩起起伏伏,学生身心均处于相对疲累的状态。常规学习主题的内容因被各科老师在各种场合反复讲到,学生已经产生“免疫”,不断陷入无助、迷茫、自我怀疑的状态,对于中考甚至未来产生担忧和恐惧,不确定自己的努力是否会有回报。怎样讲学习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促发其积极行动呢?中考只是个体人生路上的一次考试,可以影响但决定不了人生走向,学生需要看到更远的未来,培养适应社会的素养和能力,而不仅仅局限于学习和中考。
  为此,我设计了心理课“从现在,到未来”,从未来视角谈学习的意义,一方面把学生从当前的纠结中拉出来,站远一些看问题;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应对未来生活不确定性的能力及素养。从初稿到终稿,我不断打磨课堂教学、课程、教学目标等方面的设计与呈现,最终展示了一节非常受学生欢迎的学习主题心理课。
  一、梳理课程的学理依据
  (一)参考“大纲”,未来包含生涯规划
  什么是“未来视角”呢?在这节课中,我通过呈现初三毕业后的几条就业路径及其需要的时间,引出“‘未来’并不遥远”的观点,如:初三—高中—大学(继续深造)—就业;初三—中职类(高职/大专)—就业;初三—五年一贯制—就业。这部分更像是“初中生涯规划”的内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初中学段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培养职业规划意识,树立早期职业发展目标。广东省在 2016 年 5 月颁布《广东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课内容指南》(下文简称《指南》),《指南》明确指出初三年级应该包含升学指导:了解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能够根据自己的特点作出合理的选择。《纲要》和《指南》均将“未来视角”指向为生涯规划和升学指导,这说明本节课的立意是符合“大纲”的精神的,没有偏离大方向。然而,对于初三上学期来说,谈“职业”和“生涯抉择”还为时尚早,学生本就被困于当下的学习,一味地谈论和中考紧密相关的“不远的未来”,仍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教师和家长在教育时,常用“考不上好的高中将来可怎么办”之类的话语,虽是表达担心,却传达了一种“未来恐慌感”,“未来视角”需要进一步细化、深化。
  (二)查阅文献,未来指向生命意义
  我下载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从同行的研究和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寻找“未来视角”的学理依据。芬兰心理学家努尔米(Nurmi)最早提出了描述人们未来思考和行动的广泛概念——未来取向,指的是个体对于未来时间框架的偏好,是个体思考、规划和有意识建构未来生活并赋予其个人意义的过程[1]。著名未来学家丹尼尔·平克在《全新思维》一书中提到,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意义感是概念时代决胜未来的六大能力之一。研究发现,学生关于未来的概念会通过学习动机对他们的学业成就产生积极影响[2],不仅提升学习动力,更增强个体的生命意义感[3]。对于初三学生来说,“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已有了较为明显的分化,他们开始探求人生和学习的意义,但往往不得其法。“未来视角”将学生的学习疲累、考试挫折安放到更大的背景——社会的变化和生活的不确定性中,以激发学生对学习意义的思考。《纲要》中也指出要使“初中生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着重培养应对失败和挫折的能力”。
  二、把握学生的现实需求
  (一)当前的困扰
  初三学生的现状是:学习没有持久的动力,情绪随着成绩起落。考得好,心情好;考差了,心情差。久而久之,考得好也会感到焦虑,担心下次考试无法保持或者退步;考差了心情更差,觉得中考无望,前途渺茫。不少学生的学习动力局限在“下一次考试”,我所在的学校每个月一次大考(月考),学生的所有努力大都是为了下一次考试能考好,如若结果不理想,那就“更加努力”,希望再下次能翻盘。他们常常担心努力没有回报,每天囿于考试考好的期待、考差的恐慌中,学习状态较差。所有的担忧最终指向中考和未来,陷入莫名焦虑。
  (二)未来的“现实”
  学生当下的困扰在未来也会出现,社会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不确定性是生活的常态。让学生将视野拉长变宽,逐步理解“未来也如是,周围同学都如是”。我呈现了一组数据展示社会的变化: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仅2.5年;集团企业平均寿命仅7至8年;2014年至2019年,我国共发布13批次130多个新职业。同时让学生自由分享自己体验到的“变化”。为了更加真切地了解学生的困扰和需求,让学生“写下未来一年内,可能或必然会发生的、但结果可能有好有坏的五件事”。学生写到的共性事件有:中考、能否升入高中、寒假怎么过、和好朋友的关系能否维系、电子产品的使用等。学生在分享这五件事的时候,既是对自己的梳理,也是对班级其他同学的“疗愈”,可发挥团体的动力作用。
  三、考虑学生的现有水平
  教师要清楚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做工作,真正助力学生的成长。未来尚未发生,在学生看来是虚无缥缈的。教师呈现的未来要能基于学生的现有水平而展开,逐步拓宽其视野。同时,未来要能回到学生自身,让学生有属于自己的体验,产生代入感,从“虚无”中“落地”。我最初设计了一个环节“制作我的名片”,名片内容包括工作和岗位,时间设定为二十年后。预设是:学生依照目前的认知写出将来想从事的职业后,引导他们思考有多大可能性实现?几个班的教学下来,我发现每个班只有大概1/4的学生能够写出,写出的工作一般有如下几类:与时代接轨的新兴职业(主播、电竞),家人从事的职业(医生、教师、设计师等),自由职业者,等等。我一开始有些急躁,不停引导学生去写,比如遵从兴趣、暂不考虑其他因素等,但学生依然写不出。评课时,同行们指出学生写不出恰恰说明他们对于未来是模糊的,远远超出了学生的现有水平。“制作名片”的目的本是让学生能够思考自己的未来,但当前的活动不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学生没有代入感,甚至可能因为写不出而自我否定。
其他文献
本文对Mo-Mn-Si-Ti高合金耐磨钢成分进行了合理化配比,获得两种新型特种耐磨钢(以下简称SY01、SY02),该耐磨钢经过调质、淬火、退火等热处理过程,表现出不同的金相组织和机械
如今,我国大学生已经成为社会的核心人才,增强大学生尤其是高职学生的宪法意识,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从分析高职学生宪法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入手,明确
我们知道,生成于中华文明而以“华夷一体”为终极指向的中国华夷思想或华夷秩序观,虽然有其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作为一种世界秩序观和政治文化理念,其为东亚文明的发展和前近
本文介绍了某整流变压器异常案例,现场试验和使用油色谱法对变压器进行了检测,对整流变压器运行期间轻瓦斯保护动作情况、解体检查情况以及故障原因进行了阐述分析,为变压器
随着信息媒介的日新月异,手机等移动终端备受青睐,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共享与透明机制,使得媒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音频、视频、文字等多种传播形式可以共同服务于同一个对象,传
在金融科技时代,传统金融行业的信用环境、业务模式等面临着重构,金融行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而经济类院校金融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方式上存在着诸如课
目前,部分高中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出现"高比率、高工作量"的兼职情况,主要原因是岗位职责不明确。只有明确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的岗位职责,配齐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
〔摘要〕青少年与同伴进行共同反刍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影响抑郁症状,包括传染同伴抑郁症状、诱导双方过度安慰寻求及引发青少年独自反刍。青少年共同反刍可以影响抑郁癥状的三个方面,分别是性别差异、患病风险及严重程度。未来研究可以从纵向追踪、线上共同反刍和干预等方面入手,研究共同反刍对青少年抑郁症状影响的时间效应,考察线上共同反刍的危害,并进一步结合正念干预手段对青少年进行干预训练。  〔关键词〕共同反刍;青少
从前,有个月亮国。月亮国的日历不是用数字来标记的,每个日子都有一个名称。这个名称和月亮在早晨大树下说出的第一句话相关。此刻,月亮看到正在长大的孩子内心浮动着各种颜
〔摘要〕探讨父亲和母亲的教养方式对流动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以及自我控制双系统(冲动系统和控制系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805名流动青少年(平均年龄14.44岁,女生331人)报告了教养方式、自我控制双系统、网络成瘾行为的情况。分析表明:流动青少年网络成瘾在性别和年级上差异显著。父亲关怀能负向预测流动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父亲自主和母亲过度保护能正向预测流动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自我控制双系统在教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