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赞胶-海藻酸钠可食用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

来源 :食品工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c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究三赞胶(Sanxan,SAN)与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的协同作用及复合膜的性能,将三赞胶与海藻酸钠以不同质量比复配,以甘油为增塑剂制备复合膜,测定其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透光性、溶解性和水蒸气透过率,对复合膜进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微观结构表征.结果表明:SAN/SA(5:5)的复合膜拉伸强度最高,与SAN/SA(4:6)的复合膜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比例的复合膜(P<0.05);当SAN/SA为6:4时,复合膜的柔韧性显著提高(P<0.05),水蒸气透过率和溶解性最低;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明复合膜的耐热性提高,红外光谱分析表明SAN与SA分子间发生氢键的相互作用,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和协同作用,微观结构显示复合膜的网络结构排列更规整,膜面的孔隙变小.综上,三赞胶与海藻酸钠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其复配后的SAN/SA复合膜性能显著提高;三赞胶作为新批准应用于食品领域的天然高分子,其应用前景广阔.
其他文献
为给芒果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芒果核为原料,研究桂七、贵妃、台农、金煌芒、玉芒和象牙芒六个品种中的多酚和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玉芒芒果核多酚和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4.31和1.07 mg/g,金煌芒、台农、桂七、象牙芒、贵妃芒果核中的多酚含量分别为4.20、4.10、3.96、3.86、3.82 mg/g,其黄酮含量分别为0.95、0.88、0.92、0.96、0.75 mg/g;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发现,玉芒芒果核羟基自由基(·OH)清除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最强,为90
目的:探究添加辅助能量物质导致环磷酸腺苷(cAMP)发酵后期产物合成停滞的原因,针对性解除限制因素,进一步提高产物产量。方法:在7 L发酵罐上进行添加辅助能量物质的发酵实验,对发酵动力学参数、细胞活性、能量代谢水平以及活性氧(ROS)含量等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进行了耦合添加谷胱甘肽和辅助能量物质的发酵实验。结果:单独添加柠檬酸钠、丙酮酸钠批次的产物合成和菌体生长速率在发酵前期均明显高于对照,约30 h后快速下降,降至低于对照批次的低水平;菌体活性、ATP/AMP以及电子呼吸链活性在发酵36 h后也剧烈下
以绿豆为原料制备富含益生菌绿豆粉,对其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验证了该制备工艺条件对不同杂豆的适用性,探索了不同杂豆粉的货架期.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从8个影响绿豆粉发酵的因素中筛选出浸泡温度、均质压力、进口温度3个显著因素.采用Box-Behnken设计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浸泡温度50℃,均质压力200 Bar和进口温度115℃.该条件下绿豆粉中发酵乳杆菌活力的试验值为2.39×108 CFU/g,与理论值2.46×108 CFU/g相比,两者相差不显著.另外,通过考察该条件对红豆、鹰嘴豆
以鲢鱼与鳕鱼为主要原料,选择外源添加物马铃薯淀粉、谷氨酰胺转氨酶(Glutamine transaminase,TGase)以及蛋清蛋白的添加量为单因素,以复合鱼糜凝胶强度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优化复合鱼糜凝胶性能,并用质构性能分析和扫描电镜对最优复合鱼糜凝胶性能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鲢鱼-鳕鱼复合鱼糜在马铃薯淀粉添加量为16%,谷氨酰胺转氨酶(TGase)添加量为0.4%,蛋清蛋白添加量为6.0%,复合鱼糜凝胶强度最大.根据此配方(优化工艺组)所得复合鱼糜质构特性参数中的咀嚼性、粘
采用微波-超声波协同渗糖法加工无糖益生菌猕猴桃脯,在单因素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试验优化猕猴桃脯加工工艺,建立回归数字模型.结果表明无糖益生菌猕猴桃脯最佳工艺条件为:木糖醇添加量28%、赋形剂复合添加量0.16%、微波35 min-超声1.25 h,所得产品总糖含量与感官评价的综合得分为61.93.营养品质分析表明微波-超声协同渗糖除大大提高渗糖效果之外,还可减少Vc的损失,其维持了新鲜猕猴桃Vc的86%,并使游离氨基酸、总酚及类黄酮含量分别增加了52%、38%、56%.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显
目的:从发酵食品、乳制品和婴儿粪便中筛选具有拮抗幽门螺旋杆菌活性且益生特性良好的乳酸菌。方法:从175份样品中筛选获得39株具有良好遗传稳定性的疑似乳酸菌株,采用体外抑菌圈法和尿素酶活性试验筛选出能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生长的9株菌,并对其中活性最强的菌株GQ1702和D1进行16S rDNA鉴定。然后,进一步评价其耐酸、耐胆盐、抗生素耐药性、抑菌性能、表面疏水性及自凝集性等益生特性。结果:筛选得到两株拮抗幽门螺旋杆菌的乳酸菌:瑞士乳杆菌GQ1702(Lactobacillus helveticus GQ170
采用葡萄和桑葚为原料,探讨葡萄桑葚经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酿制复合果醋的最优发酵工艺。以乙醇浓度,发酵温度,pH及醋酸菌接种量进行单因素实验,以产酸量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葡萄桑葚复合果醋发酵工艺。结果表明:葡萄桑葚复合果醋发酵最优工艺条件为初始乙醇浓度7.4%,pH5.0,接种量9.8%,温度32℃,在此条件下,果醋产酸量最大为5.38 g/100 mL。同时运用电子鼻技术对葡萄桑葚复合果醋不同发酵时期即果醋未进行酒精发酵前的果汁时期、醋酸发酵时期和发酵完成时期进行检测,结合主成分分析(PDA),负荷
为深入分析不同乳酸乳球菌在发酵乳中的风味贡献和特征香气成分,对多种商业乳酸菌发酵剂中分离得到21株乳酸乳球菌,进行单菌株发酵.根据感官评价结果进行香型分析,之后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仪(gas chromatograph-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测定了发酵乳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并利用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进行风味物质的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单菌株发酵乳可划分为奶香味、奶油味、酪香味三个香型.GC-IMS共鉴定出25种化合物,其中醇类9种、酮类8种、醛类3种、羧酸1
以黄精渣为原料,采用响应面优化酶法提取黄精渣不溶性膳食纤维(HIDF)。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料液比、木瓜蛋白酶浓度、木瓜蛋白酶酶解时间、α-淀粉酶浓度、α-淀粉酶酶解时间五种因素对HIDF得率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Box-Behnken)优化提取工艺参数;最后进行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分析(FTIR)和X射线衍射(XRD)观察以及功能性质测定。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0 g/mL,木瓜蛋白酶浓度0.13%,木瓜蛋白酶酶解时间1.9 h,α-淀粉酶浓度0.29%,α-淀粉酶酶解时间2 h,
研究了超声辅助双水相法提取枇杷花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以总黄酮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提取工艺;通过测定H2O2损伤、·OH清除率和总还原力,评价其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为:超声时间45 min,枇杷花质量分数0.2%,硫酸铵质量分数18%,PEG400质量分数28%,在此工艺得到枇杷花总黄酮的得率为26.96%.提取得到的黄酮抗过氧化氢损伤能力较好,其羟基自由基半数清除浓度(IC50)值为0.297 mg/mL,优于Vc,表明枇杷花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