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飘飘,沉甸甸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n3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骑着电驴子,后面坐着老头子。
  第一期工作结束,单位给大家发福利,我这个实习生也领了红包,头儿请员工吃饭,为增进感情,提议可以带家属。
  我的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十年前便把我寄养在赣南的亲戚家。亲戚家主人姓郑,文职退休。
  没有孩子喜欢被留守,离开父母的日子,孤独像漫长绵密的春雨。每个月初,父母准时给我邮寄生活费,打电话嘘寒问暖,分别的日子久了,父母倒显得生分了,而对眼前这位喜欢读书的郑老头,渐渐有了依赖,话也多了起来,一句丫头,一句老头,让彼此变成家人。
  今晚,我带上他去赴宴。
  “老头,坐我的宝马!”拍着新买的电动车调侃着,这是我工作后拥有的第一辆车。
  “安全不?我看我还是坐K2公交吧。”他边说边笨拙地跨上我的“爱玛”,脚规矩地缩在踏板上,双手前后交错扶着坐鞍,孩子般滑稽可爱。
  车技还不算娴熟,我跳上车,心里打鼓——毕竟第一次带人啊!车载着两个人,跟一个人没啥区别。我才想起老头最近逐渐干瘦的身躯。车子轻飘飘向前,穿梭在红旗大道蓊郁的林荫下,又驶向泛着夕阳的赣江。
  晚风得意地吹着行道树,一路清爽,畅通无阻。我叫老头看街道两旁琳琅满目的商店。他没吭声,大概在用眼睛捣鼓街上的人来人往,感慨突兀增多的水泥森林。
  我怂恿他看路旁一个着装时尚的美女,他在后视镜里歪了歪嘴,喃喃地说:“现代社会人太多了,跟《清明上河图》里的人一样多,人穿得也各式各样,美多元化了。而我们的房子建得那么高,那么密,城市和农村都现代化了,要是能多留一些个性和美感就好了。”
  我心里赞同他的想法,他率真好辩,是赣南颇有争论的文艺家,对于老头的“谬论”,我从来都是嘴巴不耐烦,耳朵恭顺听。
  宴席上,他戴上助听器,以家长、老者的身份跟我的同事领导聊天,甚是欢畅。
  末了,下大雨。雨没停,就吵着要回家。人老了如孩子般任性。
  急急告辞,我又启动我的电驴子,拐过广场,到了十字路口。斑马线刚行到一半,一辆皮卡右急转弯冲过来,我的小电驴此刻桀骜不驯,皮卡的灯光像散开的火花直射我的眼睛。在两车就要触碰的时刻,我双脚点地,车头急拐,拉住了“爱玛”,皮卡也紧急刹住车。
  我对着皮卡那个黑色的窗口大吼,愤怒惶恐的声音在雨中迅速发散开来,手脚不受控地颤抖着。
  后面的老头掀开裹着的雨衣,他大概只对急促停车有点诧异,摘了助聽器,从我的肩膀处探过头来,盯着眼前那辆皮卡内把头发抓得凌乱的司机,“啊呀”一声,一阵寒战。顿时,我沉静下来,没有受伤就好。倒车,摆正,继续向前。一路小心翼翼,后面干瘦的老头变得沉甸甸了。
  想来本能的反应多么机智和重要,幸而只是与死神擦肩而过,我的心怦怦直跳,却装作气定神闲地安慰后面的老头。
  想起老头的人生,年过半百才谋一文职,退休后他带着妻子生活在乡间,四季耕读相伴。十年前,他收容我进了草堂。后来他老了,乡间医疗不便才返城。如今我独立生活了,依然离不开这些亲人。
  读中学时,每次周末回来,他都去小镇的街道接站。返校时,他趿拉着鞋甩着沙滩裤送我上公交。叛逆期到来,因跟家人发生语言冲撞躲在朋友家彻夜未归。第二天回来后,两个家庭的大人都在指责我,他什么话都没说,告诉我女孩在外面应该如何保护自己,语言问小心翼翼,生怕伤及一个青春期孩子的敏感与自尊。考上大学后,他总在电话上用他的大嗓门唠叨我,嫌弃我,监督我。毕业在即,他嘴上说不管我的事,私下又四处打听适合我的工作。失恋了,我打通他的电话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从抽噎到号啕大哭,他从头到尾一声不吭任我哭。哭得差不多了,他丢下一句“成长本来就很痛苦,迟早要经历这些事的”就挂了电话,我当即气恼。后来的日子告诉我,有些路是绕不掉的,必须自己承受。
  年岁渐长,老头变得偏激、强势、执拗、糊涂。但要是有人在我面前数落他,我依旧忍不住偏袒他。他尖锐的社会思考,以及岁月和历史留下的率真、博爱、纯洁的赤子之心、悲悯之心,何其可贵。
  少年间,我一直认为老头强大得神乎其神。而如今,他靠强势和执拗维护自己,尤其是十字路口的这一震颤,强大的角色转到我身上——现在,我需要去保护那些曾经给过我爱与呵护的家人了。
  短短的回程变得漫长,我稳稳地载着老头驶过每一个路口,我后座的小老头,他安分地坐着,靠在我渐渐坚实的肩膀上,后座轻飘飘的,我抓紧车把,把它沉甸甸地握在手心。
其他文献
夜晚,万籁俱静。一家三口,妻子夜晚常常加班,家中留下一对父子。父亲静坐客厅读书看报,儿子守在自己房间,戴上大耳机,在电脑上兴奋地玩着游戏,父子俩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找到心中的那份乐趣。  每天的日子平静地过去。每晚临睡前,妻子为家里准备明天上班吃的早点,清晨也总是第一个醒来,洗漱、洗衣、做好早餐,匆匆吃了早点,然后出门去上班;第二个起床的是父亲,洗漱完毕,吃着热气腾腾的早点,开着车去离家一个多小时
期刊
一  从成都北站沿成昆铁路向昆明方向前进,便开始向凉山地界靠近。过峨眉站后,不经意间便觉大地厚实起来,车窗外映入眼帘的是蔚蓝天空和高耸入云的群山,颇有几分“一山放过一山拦”的滋味。在群山与河流交界的峡谷地带,可以看到几座黄褐色的低矮房屋,这便真正走进了凉山。  空气中粗犷豪迈的气息凝重起来,俗尘套锁早已忘却,所有的一切都在巨大的原始生命力中存在。我感受到强大自然在向我对话,这是一个涉及宇宙、生命的
期刊
运水哥大我八岁,就住在我家隔壁,我们兄弟俩很是投缘,我从会走路起,就爱跟在他屁股后面转。  幼年丧父的运水哥孤儿寡母,生活艰难,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耕田割稻,撑船捕鱼,烧窑制砖,运水哥是村民眼里数得上的务农能手。少年时光的绵长春雨,带给我和运水哥无限的渔趣。雷雨停歇的次日清晨,地势颇高的田畈纷纷开沟排水,运水哥就带我到那些田里捡鱼。浅浅田沟中,隐隐现出一尾尾菜花鱼黑黑的脊背,令人激动不已。运水哥挽
期刊
狗命贱如斯。跟了我家的狗,命更贱。  岳母安完心脏起搏器一周后,医生宣布她短时间内不宜再独自一人生活。岳母虽极不愿意,也只得敬畏着听从医生的话,随我们进了城。进城前,我们载她回老宅收拾屋子,往返皆匆匆。鸡鸭鹅一次性全处理了,有生命的只剩“桩桩”。乡下,有人惦记狗肉,我们不敢敞放“桩桩”,大门一锁,钥匙交给幺爸,让帮着给它碗剩饭。  最后一次看“桩桩”,是回老家吃一个百日宴。宴后,我们把吃剩的给“桩
期刊
作家陈建功的短篇小说《丹凤眼》,有幸在县城的图书馆再一次读到,这是我这大半生中读到最心仪、最经典的一篇小说。  1981年的秋天,在友人购买的《全国获奖短篇小说集》中初次读到《丹凤眼》,被小说那诙谐、幽默、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故事所吸引,翻来覆去读了好几遍。“都说北京的女人比男的多,可京西的小伙子就是搞不到对象。怎么,他们都没有个模样儿,歪瓜裂枣似的?要不就是不争气……他们是井下挖煤的,是矿工。这就
期刊
2021年2月9日这一天上午,我终于见到了汪学丽。她穿着一袭白衣,从浙江省安吉县妇幼保健院门诊大楼四楼西边的楼梯口闪现在我眼前。  是她,就是她,我一眼认出来了。因为,我记住了汪学丽出征武汉和凯旋归来的新闻照片中的那双眼睛。  我是党员,让我去!  时间还原到2020年1月23日,这是除夕的前日,上午10时的“武汉封城”新闻震惊正准备举家团圆、欢度春节的全国人民。  1月24日,汪学丽所在的安吉县
期刊
前年,女儿小雯考取州府最好的中学,从我的羽翼下被活生生地扯开。  办完入学手续,在小雯送别声里,真切地感受到她的落寞、无奈而又复杂的心情。  记得小雯刚出生时,就像一只小猫咪,鼻梁皱成一撮折,小蒜头鼻上布满小白斑,一张红彤彤、皱巴巴的小脸让我皱起了眉。长大能不能找到婆家?心下如吊着一个来回晃荡的瓶子。  在甘甜的母乳喂养下,小雯如同幼虫般蠕动着的小小身躯,得到生命的给养,慢慢地舒展开了,脸颊消失了
期刊
一  1976年7月28日凌晨,唐山大地震发生时,我正醒着,之前刚刚在瓦罐里撒完尿。撒尿前,我摸到炕沿下的灯绳,用力去拉,钉子串着的缝纫机的线轴清晰地叫了一声,开关的簧片也随着“哒哒”叫了两声,灯没有亮,又拉,灯还是不亮,知道电还没有来,惺忪睡眼中发现屋子里漆黑一片。  奶奶在家的时候,我和奶奶、三哥、四哥睡一盘炕,奶奶睡炕头,其次是我,再次是四哥,三哥睡炕尾。奶奶出门快一个月了,去看她的小姑子—
期刊
毫无征兆,在一个周日的早上,我开始腹痛。  这天,如往常一样起床,洗漱完后,我坐在沙发上准备吃爱人烤的面包。这时,腹痛开始了。我想,或许是饿了,或是岔气,吃完早饭也许就恢复了。然而,饭后疼痛加剧,那是一种肺部以下、腹腔中间位置的疼痛,痛感呈环状,放射到后背。于是,在冬季一个暖阳杲杲的日子,我踩着香樟树黑色的果子,佝偻着走进了医院。  经过问讯、触摸、验血与CT检查,被告知得了急性胰腺炎,需住院治疗
期刊
我家住在吊脚楼,楼上住人,楼下关牲口,楼下的另外一间,是全家人做饭活动间。在靠近卧室的里间那堵墙,父亲就地势挖了一个火塘,在楼上挂了一个铁钩,用来挂铁吊锅做饭,这就是一家人的厨房兼客厅了。  记忆最深的,就是冬天的早晨,我和弟弟妹妹总赖在温暖的被窝里不愿意起床,而父亲总第一个起床,在房屋后边,背一大背篼的板栗叶回来,将火塘烧得旺旺的,把我们的衣服烘热乎了再抱我们起床。那时,作为老大的我,是享受不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