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深沟特大桥主桥吊杆更换与施工监控分析

来源 :山西建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haof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桥梁吊杆更换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高程和内力监控,否则会直接影响施工质量.结合桥梁调查结果,分析确定桥梁主桥吊杆的病害类型和需要更换的吊杆数量,并制定方案采用百分表、精密水准仪和振动频率法开展施工监控.分析吊杆高程监控结果,得出吊杆更换过程中高程变化量和更换后桥面高程偏差均满足设计要求.分析吊杆内力监控结果,得出吊杆更换后左右两侧吊杆索力偏差较小,满足规范要求.
其他文献
针对水电站通风空调系统设备分布范围广、数量多、控制功能各异等特点,采用现地自动控制为主,远程集中监控为辅的控制模式,优化集中控制、集中采集、长距离传输等功能,实现电站现场通风空调系统的集中信号监视和智能预警功能,实现电站现场大风机振动情况和通风空调的可视化管理.
水的渗透破坏是影响浸水路堤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杭兰高速公路某沿河浸水路基填料开展渗透稳定试验,分析该填料的渗透破坏类型和临界水力坡降,判断路基渗流最不利位置处的渗透稳定性.结果表明:该填料的渗透破坏类型为过渡型管涌,临界水力坡降为0.656,在路基渗流最不利位置处的渗流坡降为0.571,大于填料允许水力坡降0.437,即在该处将发生渗流破坏,需采取一定的防排渗措施.
双块式轨枕是无砟轨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轨枕的好坏直接影响铁路的质量,主要根据“贵南铁路(广西段)河池轨枕场”在轨枕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套管下沉实例,结合TB/T 3397—2015 CRTS双块式无砟轨道混凝土轨枕相关质量要求,从预埋套管及模板定位锥的选取、模具的清理、预埋套管安装工艺、混凝土浇筑振捣等多个方面着手,成功解决了双块式轨枕生产过程中造成的套管下沉问题,有效提高了轨枕合格率.
结合现场施工实际情况浇筑试验板块进行低温条件下道面混凝土的蓄热养护试验,探究了蓄热养护在机场道面混凝土低温施工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非严寒天气,道面混凝土蓄热法养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为解决如何快速确定挖方段软弱路基换填深度的工程实际问题,总结了确定路基工作区弯沉不达标处治方案的思路,并基于模量等效的原则,采用HAPDS2011软件进行了计算,得到以传统石屑作为回填材料的不同顶面模量的路基换填深度,结果表明:开挖后路床顶面弯沉值不大于423 mm,则换填不大于30 cm的压实石屑材料即可;开挖后路床顶面弯沉值不大于466 mm,则换填不大于50 cm的压实石屑材料即可;当开挖50 cm后路床顶面弯沉值仍大于466 mm时,考虑厚度较大会增加回填难度及压实效率等问题,宜选择碎石等模量更高
结合交通量OD调查数据,对沈山高速及周边路网进行建模,分析模型产生偏差的原因并进行模型校正,最终得出可靠的路网模型,为沈山高速交通量预测提供基础,为改扩建技术标准的确定提供依据.
为了分析某公路上跨铁路的两种不同的施工方法的优缺点,依据两个上跨铁路施工的桥梁工程对传统架桥机施工技术与转体施工技术进行对比,从对比结果可以看出,转体法施工所需工日以及需要组织的人力都大幅度少于架桥机施工.因此转体法施工技术在减少对营业线运营的影响中有较大的技术优势,其主要表现在:极大的降低了对铁路行车过程中安全性的干扰;极大的减少了对工务车间班组的监管监控工作量;同时可以为既有铁路行车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
结合工程实践,通过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扩建施工现场监控量测,分析地表沉降、围岩变形和支护结构受力的变化趋势,以及施工爆破对既有相邻隧道衬砌结构的影响,判定围岩的稳定性、支护结构的合理性和施工方法的可行性.
某隧道爆破开挖工程采用台阶法爆破施工,基于现场掌子面炮孔布设,在LS-DYNA中建立了掌子面精细化模型,并通过在掌子面布设多排、多孔径减振孔对减振孔的振动控制效果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损伤因子云图,对最优减振孔布设方案的破岩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采用2排15 cm孔径的减振孔布设方案可在保证减振效果的基础上兼顾破岩效果.
为了促进交通发展,实现交通强国目标,用理论分析和三维建模的方法,对风筝式接触网供电飞行客车进行了研究.该飞行列车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乘客舒适度与国内复杂地形等因素,采用额外斜向翼降低迎角以保持飞行稳定,使扩大飞行列车能够适应我国复杂的自然环境.飞行列车对比原有高速交通工具还有节能环保、清洁高效等优势,具有较大的发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