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德育思想探析

来源 :知音励志·社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gao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从孔子开始,先秦儒家就表现出了以德育代替宗教的优良传统,可见孔子德育思想在先秦哲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孔子的德育思想是建立在“仁”、“礼”、“义”的哲学基础之上,是对其哲学思想的延伸和拓展。因此,孔子德育思想的研究对其哲学思想有着深远地影响。
  【关键词】孔子;德育思想;哲学基础;价值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是我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是春秋时期开创大规模私人讲学的先锋,他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将教育普及到了平民中去,也是第一个将毕生精力放在教育事业的人,对我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地影响。同样,也为儒学的产生和发展,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活跃思想局面奠定了基础,“孔子最大的贡献是创造性地奠定了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核心价值观。”
  1 孔子德育思想的哲学基础
  1.1 仁
  “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核心和中心观念,是中国哲学的中心范畴之一。孔子一般不直接说“仁”,需要我们在孔子与弟子的对话中和他弟子的记载中慢慢体会其中之意。第一,仁者爱人。“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据史料记载:孔子的马厩着火,他首先问“伤人乎?不问马”。他不关心身外的财产而是关心人是否受伤,体现了孔子关心下层人民生活,同情百姓的生活状况,这是“仁”的主旨。当然孔子主张的爱是有等差的爱,与墨家的“兼爱”有本质的区别。“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孔子认为“孝、弟”是“泛爱众”的基础,即首先热爱自己的父母,才可以推而广之,孝悌是“仁”的开始,但并不是其全部和根本,“仁是体,孝弟是用”。 第二,仁是人类的本性。《中庸》中记载“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仁是人的本质,是人之为人的根本,人的自然表现就是亲爱亲人。“为仁由己”,孔子强调自我道德的建立,强调修身教养,也就为德育思想的产生提供了理论支撑。第三,忠恕仁之方。忠是尽己之心为以助人,是尽己之心;恕是不以己之所恶施与人,是推己之心。“忠恕之道”是把“仁”付诸实践的方法和途径,是一种宽容精神和沟通理性,强调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大学》中将“忠恕之道”解释为“絜矩之道”就是以自己作为尺度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毋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1.2 礼
  “礼”是一定社会的规范、规则、秩序、标准,用来制约和节制人的行为,调和各种矛盾和冲突,协调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就是“仁”的具体化和形式化。“仁”与“礼”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仁”是内容,“礼”是形式,所以“仁”统率于“礼”,“仁”是“礼”的核心和实质,“礼”是“仁”的表现,是达到最高境界的行为规范。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约束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礼的规范,这是儒家“修身”的基础。《左传》中记载“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信善哉。”“克己复礼”是“仁”的表现和内在要求,因此“礼”就是“仁”的外化和原则。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需要一定礼仪规范来调节,因此孔子的德育思想是“礼”观念的细化和具体,是其重礼执礼的表现,孔子主张“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加强德育教育,强调以“礼”修身从而转化为内在的自我道德,达到圣人境界。
  1.3 义
  “义者,宜也”。孔子认为“义”就是合宜、恰当的,就是事物应该原有的样子。孔子的德育思想是以“仁”为基础,以“礼”为规范,以“义”为内容。“义”是符合“礼”的绝对道德律,是对个人品德的强调。“义”是观念形式的规范,是“仁”观念的具体表现。孔子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义”和“利”是一对不可分割的哲学范畴。“义”思想的提出具有深刻地社会历史背景,孔子生活在春秋“礼崩乐坏”的动荡时期,各国诸侯争霸唯利是图,他认为这样做是离“圣人之道”远矣。孔子希望通过“义利之辨”试图找回人们在物利之争中丧失已久的精神信仰,让整个社会走向仁礼之道,让整个社会走向纲常合理的礼乐轨道。
  2 孔子德育思想的内容
  2.1 因材施教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孔子认为:具有中等资质或者道德水平以上的人,可以教给他更高的学问、道理;具有中等以下资质或者道德水平的人,不可以教给他更高的学问或者道理。孔子因材施教的依据是:“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生来就知道许多道理的是智商上等的人;学习然后知道许多道理的是智商次一等的人;经历困境后才知道要学习的人智商再次一等;经历困境后仍然不学习的人智商才是最下等的。孔子根据长年教学的经验第一次提出了人类智商有高低之分,虽然这样的划分方法需要商榷,但是人确实存在智商差距这一观点是十分科学的,也是十分可取的,他看到了不同人之间的差别,他看到了人的不同,可以看出孔子是多层次、多维度理解人的,这是其“仁”的重要内涵。
  2.2 学思结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在学习过程中只读书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思考不读书就会感到疑惑。思考可以消化新学的知识,学习可以避免空想,同时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可见孔子强调学习和思考一起进行的重要性。当然在孔子看来学习比思考更为重要,“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孔子认为离开学习单单思考是一无所获的,必须脚踏实地的学习才有收获,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要以学习为前提,他强调学和思的有机统一。
  2.3 学以致用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孔子认为能把《诗》三百篇背诵下来,却在政治和外交中不能运用,这也算白学了。孔子在教育学生过程中不但注重因材施教,更注重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让学生各有所长。孔子不但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看重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可以看出对于“用”的重视,强调知识与实践的相辅相成,知识离开实践难辨真假,实践离开知识盲目,他的德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了“知行”的相互统一。   3 孔子德育思想的价值
  3.1 对个人品格塑造的价值
  “君子”是孔子对“仁人”提出的更具体的要求,提高道德修养成为“君子”是孔子德育思想的核心内容。人是道德的主体,人格的树立有利于个人价值的实现,孔子的德育思想主要内容是品德修养方面的。“仁”是孔子哲学体系的核心,更是孔子强调为人的标准,他反对损人利己的行为,认为这是不合“礼”,不符合“义”的,这是一种自爱而非爱他人的表现,“仁人”从根本上反映了人类生存的一种互帮互助地生活状态,是社会成员普遍的要求。伴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状态也在发生着转变,由以前的“熟人社会”逐步向“生人社会”转变,熟人的监督作用不断下降,个人失德现象也层出不止如:诚信问题、爱物胜爱人的爱情观等等,一定程度上这些现象反映了一些人的价值观出现偏差。在新时期个人品格的塑造特别强调对孔子德育思想批判的继承,强化“泛爱众”的品格,这是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
  3.2 对教育教学的价值
  3.2.1 有利于教育教学公平的推进
  教育教学公平就是指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教无类”。然而由于东西部经济的差异直接导致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教育呈现不平衡发展,东部的教育资源要高于和优于西部地区,如何推进教育公平是当代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实现东西部教育资源的共享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西部经济得到发展的同时应该加快对文化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使西部不但能够吸引人才更能源源不断地培养有用人才。实现教育教学的公平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发展。
  3.2.2 有利于实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失德、师生矛盾事件被曝光出来,许多人开始反思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问题。在中国儒家经典《论语》中体现了孔子的教师形象,他希望自己的学生“成人”,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孔子说自己“述而不作”,但是在解释典制、思想时,孔子往往应用自己对道德的理解去诠释古代经书,注入新的思想。孔子的弟子传承和学习老师经典的同时,在讲授经书的时候也注入了自己的见解。这样在历代传授经书的过程中,形成了无数注解和诠释,这样才使得中国的儒家文化和儒家哲学的源远流。孔子的德育思想是每位教师都应该学习和创新的教学基础,热爱这个岗位,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以一种博爱的胸怀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热爱和服务于每一个学生,吸取孔子的德育思想有助于教师传统伦理道德的回归和重建。
  参考文献
  [1]郭齐勇.中国哲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2):24.
  [1]郭齐勇.中国哲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2):28.
  作者简介
  史超群(1990-),女,河北省沧州市人。现为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4级中国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作者单位
  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陕西省咸阳市 712000
其他文献
摘 要 民办高中的学生大部分来自留守孩子,由于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因素,导致他们在行为习惯,学习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使他们成为后进生。学校要生存发展必须提高教学质量,但后进生的存在必然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转化后进生给老师的教育教学带来一定的挑战。  【关键词】民办高中英语;后进生;转化  目前,民办高中的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孩子,他们中少数同学任性,蛮狠,骄纵,课堂顶撞老师,不认真学习、不遵守学校
期刊
摘 要 高职院校能否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学生主体。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存在自卑、厌学以及主观能动性较差等一系列心理问题。所以,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如何解决高职院校学生当前面临的心理问题,并且针对这些心理问题提出有效的改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问题;培养策略  1 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的主要学习心理问题  1.1 学习动机不当  学习动机不当主要包含了学习动机
期刊
摘 要 本文对ESA教学模式在中职英语口语教学实践中运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探析该理论在培养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提高中职英语口语课教学的有效性方面的可行性。  【关键词】ESA教学理论;投入;学习;运用;口语教学  近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国际国内竞争的新格局进一步提高了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以此来应对新的市场变化和需求。因此,作为衡量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的标准之一的英语口语技能亟待提高。《
期刊
摘 要 《生物统计学与试验设计》是农林类高等院校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课。由于该课程理论深奥、公式复杂,导致学生们学习兴趣低下,教学效果很差。本文主要分析了学生们学习兴趣地下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点看法。  【关键词】生物统计学与试验设计;学习兴趣;枯燥;解决办法  生物统计学是数理统计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农林类的生物统计学主要是研究与农业相关的生物现象,解释自然规律,并指导生产实践。如果试
期刊
摘 要 综合素养与实践能力是衡量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标志,中等职业学校肩负着把学生培养成社会各行业所需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重任,而生源差、素质低是中职学校存在的普遍现象,素质教育迫在眉睫,书法特长课在育德、启智、审美、健体四个方面起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书法;素质教育;中职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宗旨就是把学生培养成社会各行业所需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一直以来,综合素养与实践能力都是衡量高
期刊
摘 要 平面设计专业人才是当前各行各业都极度需求的人才类型,无论是广告行业,还是室内设计行业,乃至是展厅展览行业,或者是产品营销行业,都需要平面设计人员的参与。尤其在当前互联网商业活动越来越频繁的背景下,对于平面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当前中职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影响到中职平面设计专业人才素质的提升,由此文章本着中职计算机课程改革的目标,以平面设计专业为例,探究如何引
期刊
摘 要 基于非正式的制度安排的维度导向,执政党可以通过包容性、合作性、民主性的价值理念或意识形态从而发挥其深入的、科学的、有效的引领作用,进而构建广州社会组织形成有效协同参与社会治理的美好图景。  【关键词】执政党;社会;治理  1 包容性引领  包容其蕴意为容纳,出自《汉书·五行志下》:“上不宽大包容臣下,则不能居圣位。”广州社会组织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风口,社会治理问题日渐彰显,而恰在其时,民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随着独生子女充斥职业院校学生群体,成为职业院校学生的主力军,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德育教育没有跟上,致使部分学生综合素质低下,他们处于人生的青春期阶段,思想认识比较单纯,对是非曲直和好坏的认知存在模糊,缺乏一定的判别能力,遇到问题易冲动、欠思考,处理事情全凭义气,容易酿成不良后果。另外和学生的交流可以感知,职业院校所以会出现 “学困生”和“问题生”,究其根源是独生子女家庭溺爱、留守儿童
期刊
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他们知识丰富、信念坚定、富有青春活力,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是传承、发展党和国家事业的骨干力量。但是,大学生党员中也存在着信念动摇、思想不坚定的人,党中央为了维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为了提升大学生党员理念信念,全体党员范围内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活动。文章以落实"两学一做"教育活动对提升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的重要性研究为方向,提出了相应的见解
期刊
摘 要 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赢得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的根本保障。十八大报告在党建的主线中首次增加了“纯洁性建设”这个关键词,明确提出“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标志着我们党把“纯洁性建设”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宁乡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截止2014年年底,我县共有66700名党员,其中农村党员有37980名,可以说5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