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知识经济时代需要一大批适应社会发展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迫切任务。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1、唤起创新意识——使学生想创造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数学课堂教学中首先应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之想创造。
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唤起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认为,疑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思想也就应运而生。质疑提问是创新的开始。例如,教学"乘法估算"时,例题21×48可以看作20×50进行估算,一位学生质疑提问:"48看作50后,21×50也可以口算,为什么一定要两个数都看作整十数呢?"问题的提出,引起学生争论,最后在质疑提问中得出了估算根据需要只要方法合理、方便都行。
产生疑问,引起思考,是需要学习的开始。疑问萌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同学们跃跃欲试,开始了新知识的探求,探求的开始正是创造意识唤起之时,创新正是从这里起步。
2、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敢创造
创新精神是指敏锐地把握机会,敢于付之探索行为的精神状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之敢创造,首先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建立平等、友好、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教学中的一条重要原则。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师生之间的接触、碰撞和融通。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新知兴趣、积极主动地去追求人类的最高财富——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学生敢创造,同时迸发出创造思想的火花。其次是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学生创造的学习环境。教学中巧妙的构思、精心的设问是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例如在讲《圆的周长计算》一课时,我首先请同学们用说具分别测量出大圆、中圆、小圆的周长。当学生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时,提出"圆形水池能立起来滚动吗?"迫使学生不得不另僻蹊径,想出了"绳测"的方法。这时一次设疑,将一个白色小球系在绳子的一端,在空中旋转,提出"这个圆的周长还能用绳子绕一圈吗?"实践证明了"滚动"和"绳测"的方法均有局限性。能不能探索出计算圆周长的普遍规律呢?又一次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创造的欲望。学生们认真操作、观察、思考、实践,终于发现了"圆周长总是比它的直径3倍多一些"的规律。层层设疑的提问,不断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科学而深刻的提问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把金钥匙。
3 、提高创新能力——使学生会创造
创新能力是一种能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创新能力,使学生会创新,一是要注重学生观察力。学生从小具有强烈的接触物体探究物体的本能与需要,这种本能与需要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种需要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有新的发现。二是注重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一切创新的活动都从创新性的想象开始。三是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只有亲自动手实践,才能使创新思维的结果物质化,同时可以看到自己创造成果,体验创新的快乐,进一步引发创新探究的意识。比如,把一个长方形硬纸平均分成15个小正方形,试把它们剪成3份,每份有5个小正方形,折成3个没盖的正方体纸盒。学生发挥想象力剪、折,一次不成功,再来一次,几经挫折,终于成功。空间想象力的发挥为创造思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四是为学生提供一题多解,多向思维的材料,激发学生创造性。"某修路队计划修一条长1600米的公路,前5天修了全长的20%,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公路还要多少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列出了算式:
4、体验创新快乐--使学生爱创造
苏霍姆林斯基曾言:"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是思维智力上的感受和情感色彩,儿童的思维是同他的感受和情感分不开的。教学和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充满情感,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能力极其重要的土壤。"创新能力要有一定的知识和智慧作基础,但是不可抵估情感对知识、智慧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设计这样的环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造成果。同学们用不同的画面在百格图中表示50%,风格各异。教室四周贴满了同学们的作品,师生共同欣赏着、品味着、评论着。我满腔热情地去赞扬同学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竭尽全力地去肯定同学们的一切努力,去保护和激励同学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我用自己对学生良好的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同学们在40分钟的课堂活动中常常体验着参与的快乐,思维的兴趣,创造的愉悦。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初步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为培养出更多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打好基础,我们教师要将创新的教材、创新的教法与创新的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
1、唤起创新意识——使学生想创造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数学课堂教学中首先应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之想创造。
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唤起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认为,疑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思想也就应运而生。质疑提问是创新的开始。例如,教学"乘法估算"时,例题21×48可以看作20×50进行估算,一位学生质疑提问:"48看作50后,21×50也可以口算,为什么一定要两个数都看作整十数呢?"问题的提出,引起学生争论,最后在质疑提问中得出了估算根据需要只要方法合理、方便都行。
产生疑问,引起思考,是需要学习的开始。疑问萌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同学们跃跃欲试,开始了新知识的探求,探求的开始正是创造意识唤起之时,创新正是从这里起步。
2、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敢创造
创新精神是指敏锐地把握机会,敢于付之探索行为的精神状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之敢创造,首先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建立平等、友好、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教学中的一条重要原则。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师生之间的接触、碰撞和融通。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新知兴趣、积极主动地去追求人类的最高财富——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学生敢创造,同时迸发出创造思想的火花。其次是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学生创造的学习环境。教学中巧妙的构思、精心的设问是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例如在讲《圆的周长计算》一课时,我首先请同学们用说具分别测量出大圆、中圆、小圆的周长。当学生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时,提出"圆形水池能立起来滚动吗?"迫使学生不得不另僻蹊径,想出了"绳测"的方法。这时一次设疑,将一个白色小球系在绳子的一端,在空中旋转,提出"这个圆的周长还能用绳子绕一圈吗?"实践证明了"滚动"和"绳测"的方法均有局限性。能不能探索出计算圆周长的普遍规律呢?又一次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创造的欲望。学生们认真操作、观察、思考、实践,终于发现了"圆周长总是比它的直径3倍多一些"的规律。层层设疑的提问,不断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科学而深刻的提问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把金钥匙。
3 、提高创新能力——使学生会创造
创新能力是一种能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创新能力,使学生会创新,一是要注重学生观察力。学生从小具有强烈的接触物体探究物体的本能与需要,这种本能与需要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种需要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有新的发现。二是注重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一切创新的活动都从创新性的想象开始。三是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只有亲自动手实践,才能使创新思维的结果物质化,同时可以看到自己创造成果,体验创新的快乐,进一步引发创新探究的意识。比如,把一个长方形硬纸平均分成15个小正方形,试把它们剪成3份,每份有5个小正方形,折成3个没盖的正方体纸盒。学生发挥想象力剪、折,一次不成功,再来一次,几经挫折,终于成功。空间想象力的发挥为创造思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四是为学生提供一题多解,多向思维的材料,激发学生创造性。"某修路队计划修一条长1600米的公路,前5天修了全长的20%,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公路还要多少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列出了算式:
4、体验创新快乐--使学生爱创造
苏霍姆林斯基曾言:"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是思维智力上的感受和情感色彩,儿童的思维是同他的感受和情感分不开的。教学和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充满情感,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能力极其重要的土壤。"创新能力要有一定的知识和智慧作基础,但是不可抵估情感对知识、智慧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设计这样的环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造成果。同学们用不同的画面在百格图中表示50%,风格各异。教室四周贴满了同学们的作品,师生共同欣赏着、品味着、评论着。我满腔热情地去赞扬同学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竭尽全力地去肯定同学们的一切努力,去保护和激励同学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我用自己对学生良好的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同学们在40分钟的课堂活动中常常体验着参与的快乐,思维的兴趣,创造的愉悦。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初步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为培养出更多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打好基础,我们教师要将创新的教材、创新的教法与创新的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