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在古而新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ld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苏绣工艺在现今时装发展中焕发新的生机,海派改良旗袍与苏绣工艺结合设计创新,运用其传统的技艺特点,借助新兴的材质肌理表现,赋予古老的技艺新的内涵,在传统与现代、时尚元素与科技创新的相互碰撞与融合下,使中国的海派旗袍服饰具有更加生动、强烈的艺术效果,既是对古老的传承,也是对苏绣技艺的创新活化。
  关键词:苏绣;海派旗袍;设计;传承创新
  旗袍本为旗人的服饰,在清末至民国时期得到改良,从原来的宽阔平直到收腰显身,最新的变革改良在20世纪初的上海初现。原本“海派”“京派”是用于文学评论的词汇,后来被用来修饰地域性服装风格,产生了海派旗袍这种说法。作为历史悠久的民族传统之一,苏绣与粤绣、湘绣、蜀绣并称四大名绣,是苏州一带绣品的总称,以其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而闻名海外,具有精、细、雅、洁的外观,面料多为丝、缎、帛、绸、锦、绢等光亮糅合的材质,具有苏州地方特色。苏绣与旗袍携手,将带来怎样的际遇?
  1 苏绣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
  在新时代背景下,苏绣也随着人们的生活需求和审美需求发生变化,由原来单纯的功能性生活用品向装饰性方向转变,并对苏绣的技艺和呈现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进一步推动了传统技艺的发展。特别是摄影技术、西画手法等造型手段的介入,使苏绣在刺绣技艺、绣线品种及色彩上都进行革新,变得越来越细腻丰富。苏绣有斜缠针、散套针、扣针、滚针、施针等针法,平、滑、细、润,其独特的民族艺术特质吸引了大量装饰画及私人订制品方面的客商,在苏州、无锡等地出现大量绣庄及加工工厂,较以往越来越具有规模及竞争力。订单被细分为成品定制、来料加工和局部装饰绣片定制,其中装饰绣片轻巧、灵活、款式多样,多用于家居生活用品、服饰,特别是在海派旗袍服饰上有独特运用。
  2 新时代背景下的海派旗袍
  服装设计利用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使互联网与服装行业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资源配置中的优化与集成作用,大大提升了创新力和生产力,催生一系列网络服装品牌,如裂帛、ARTKA随心手艺等。马艳丽就曾带着结合苏绣元素的改良旗袍高端定制产品亮相国际时装周,惊艳了时尚领域。DIOR品牌原设计师加利亚诺就曾到中国学习刺绣手工艺,寻找灵感,进行网络定制绣片、丝织品、成衣加工等。中国传统元素服饰设计受到更多国际认可和青睐的同时,互联网也在加速中西的融合,缩短彼此的距离。一方面,“互联网+”模式引领服装行业的趋势,加快了传统服装行业向互联网的转型;另一方面又引起了各个民族和地方对文化保护与传承,反映人们对未来发展模式的反思,缺乏原创设计和潮流趋势预测能力的设计作品及产品,必然很快被市场同化甚至淘汰,进一步激化和推动了改革,关于行业的抄袭与借鉴、机器人复制、3D打印等方面的产权问题、原创归属问题等,进一步促使科学立法,本土的传统工艺与技能方面的人才培养项目得到大力扶持。现今的上海依然是旗袍设计发展的领跑者,海派旗袍依靠其国际化的地缘优势和现代化网络科技的发展,具备了天时、地利与人和。
  3 苏绣在海派改良旗袍上的设计表达
  3.1 苏绣在海派旗袍中的运用
  当下,在中国经济、科技和国际文化的融合下,海派旗袍在时装展销中有巨大的商机。随着市场需求的催生发展,也为苏绣这一传统的民间工艺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从近几年的海派旗袍作品来看,运用苏绣进行创新设计成为主流,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苏绣传统手工艺适应时装发展并推陈出新,植入苏绣设计元素的高端定制旗袍服饰作品新颖独特,极具中华民族特质,以苏绣为代表的刺绣正形成强有力的符号,呈现民族的艺术美。比如鱼尾祥云牡丹旗袍(如图1),面料选用正红色,配以浓重的苏绣,围绕刺绣纹样创新结合辅材水晶Swarovski,点缀在袖口、牡丹花蕊、下摆祥云纹样处,打破了传统纹样刺绣的单一表现形式,突显绣品的浮雕效果。产品推广图片选用苏博贝聿铭的山石背景,在文化与品位上寻求契合,营造苏绣独特的审美韵味。深色鹤舞旗袍(如图2),也是海派旗袍的上品之作,清代丁佩撰写的《雪宦绣谱》中曾以“能巧妙神逸”这樣品评书画的方式,评价刺绣的工艺水平“绣近于文,可以文品之高下衡之,绣通于画,可以画理之浅深评之”“象形唯肖,敷彩能精,指运目营不失矩度。有如作字,则结构严谨,骨肉停匀,有如吟诗,则格局浑成,对仗稳惬。习之既久,此旨自臻”。[1]苏绣以海派旗袍为承载,亦适于审美评价,鹤舞旗袍运用传统吉祥纹样,结合苏绣的立体针法,鹤、山石、树木、花卉均栩栩如生,以绣作画,以画环身,精巧别致,造型生动活泼,用色内敛秀美,整体简洁而不失典雅。
  新型纺织技术助力旗袍的面料革新,实现复杂的装饰纹样对新型电脑印花和提花工艺而言不再是难事。海派改良旗袍多采用更加轻薄、柔软的面料制作,传统纹样的刺绣结合透明、半透明的丝织物面料更显灵动,层次感更强(如图3),甚至有透雕的塑造感觉,旗袍的形制上更加突显人体造型感。在纹样上传承了以往的祥云、瑞兽、植物、花卉、蝴蝶、灵鹊、仙鹤等吉祥图案,同时在图案组合、刺绣手法、色彩配置、面料配置、裁剪打版上进行了创新设计,奢华而不刻板,更加追求自然优雅,凸显女性的柔美与形体曲线特征。旗袍的装饰手法越来越多样,综合运用水晶、皮草、针织、蕾丝、毛呢等材料。海派旗袍的改良在中西合璧的设计文化中,不断地融合出新,不仅在晚礼服、婚宴服饰上进行改革,在网络销售及私人定制方面更是越来越活跃,设计文化与商业营销、购买途径等紧密协作,使海派旗袍向大众化私人定制发展,刺绣纹样、装饰形式及裁剪形制都更加大胆率真、富有活力。
  3.2 苏绣在海派旗袍中的创新表达
  传统苏绣的载体不再仅仅满足于手帕、荷包、条屏、床品、扇子、装饰画、屏风等物品,苏绣技艺在私人定制服饰上得到了大量运用,特别是在海派改良旗袍的创新运用上。旗袍在盘扣、立领、门襟、斜襟、包袖、开衩等处,被细心地设计创新,提花、缎面、刺绣等材质与肌理的表现也更加用心,手法多样。从总的趋势来看,刺绣的设计方法正从原来的平面化走向立体,运用二维、三维结合的形式表现立体效果。苏绣国家级非遗代表传承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大师余福臻的代表作品《白猫戏螳螂》结合了立体构图及透视效果,首创“细,乱针结合绣猫法”,创新表现了双面绣题材,积极实践新型刺绣方法。在服饰前沿,苏绣的技法与创新运用也在推陈出新,结合旗袍面料与造型,手法更加多变、灵活,比如在花色拼接过渡、造型叠加围合等手法上综合构成,根据面料的深浅、透薄、提花的疏密等情况,综合绘制花瓣、花蕊,甚至用渐变色等手法,使色彩更加自然地过渡,用针多变,以针代笔,细腻独特,彰显苏绣在改良旗袍上的立体效果,且注重层次关系,强调构成感,突破传统刺绣纹样的二维视觉风貌,在设计中时常融入“软浮雕”“透雕”等立体概念,充分体现苏绣传统手工艺与材料、科技的完美融合,突出苏绣技艺的艺术价值及独特魅力。我们在苏绣传统技法的良好工艺基础上,结合多种新兴元素进行跨界运用,更加新颖有趣。2018年苏州金鸡湖国际双年展上,荷兰服装设计师Peter Gentenaar用麻、棉、亚麻等进行打浆纤维构成(如图4),卷曲、重塑材质,探索多面本质在服装面料上的雕塑实践。同年台湾运用水墨画元素进行旗袍、礼服等跨界探讨,实践性尝试“信仰转移”展。刺绣技术与多元的时尚元素、新兴科技手段结合重构,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为苏绣技术的生存与发展带来更广阔的思路与见解。   4 “互联网+”时代的苏绣发展路径
  改革开放40年来,人们在各个行业和领域里见证了国家的伟大变革,在经济格局、环境条件以及政策推广与扶持方面,为加快发展海派旗袍服装与苏绣传统工艺提供了必需的条件。早在2006年,国务院就将苏绣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国将传统手工艺匠人精神文化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一系列鼓励政策和文件出台,大大促进了对苏绣的整理研究、技艺传承以及人才培养,苏绣技艺在各方面得以被认知和传播,传承创新被重视。文化推广与传播方面,大众传媒以多种形式不遗余力地拉近了旗袍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从以往的画报、画刊、招贴、文学作品、报纸、服装期刊等,延伸到影视剧、互联网平台、品牌发布、T台秀、销售官网等形式,多元的商业美术、明星效应等综合媒体传播更具有大众性和开放性,“旗袍不仅在中国深厚的文化的脉络中,起到了传承历史、衔接现代的作用。旗袍本身也拥有高贵、典雅与性感的双重特征。正是它的这种东方的象征风格和双重的特征,才得到了电影界和时装界大师们的青睐,成为了他们塑造银幕人物形象的主要服饰”。[2]其在极大地满足人们现代化生活对美的需求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提高人们的审美,鼓励对美的追求,推动购买力提升,刺激消费。这样的环境有助于传统手工艺的再生运用,中国文化特色及民族特质也在各种传播中不断加强“文化自觉”,①[3]从政府管理者、设计者到消费者等各方面都形成和而不同的共识。我们的设计师在走向国际化,走出去交流学习,期望用新的形式途径让别人理解我们的不同,而不是被同化,在借鉴融合外来成果的同时保持属于自己的特色,保持本民族的文化特质。
  5 结语
  传统苏绣工艺在现今时装发展上焕发新的生机,海派改良旗袍与苏绣工艺结合进行设计创新,运用其传统的技艺特点,借助新兴的材质肌理表现,赋予古老的技艺新的内涵,在传统与现代、时尚元素与科技创新的相互碰撞与融合下,使中国的海派旗袍服饰具有更加生动、强烈的艺术效果,與时俱进,相辅相成,既是对古老的传承,也是对技艺的创新活化,这必将使旗袍服饰在国际上达到新高度。
  注释:①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不同文化中的人,在对自身文化有“自知之明”的基础上,了解其他文化及其与自身文化的关系,以达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参考文献:
  [1] 丁佩(清).雪宦绣谱[A].黄宾虹,邓实.美术丛书(第二册)[M].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1118.
  [2] 孙玉凤.解析电影人物旗袍服饰的运用[J].电影评介,2008(14):19-20.
  [3] 费孝通.东方文化与21世纪和平[A].行行重行行(续集)[M].北京:群言出版社,1997:287.
  [4] 张浩,郑嵘.旗袍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5] 回顾.中国丝绸纹样史[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0.
  [6] 陈高华,徐吉军.中国服饰通史[M].宁波出版社,2002.
  [7] 高明春.锦绣文章:中国传统织绣纹样[M].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
  [8] 许才国.高级定制服装概论[M].东华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汤海英(1980—),女,江苏沭阳人,三级美术师,淮阴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讲师,淮安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江苏省雕塑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学改革是高校教学质量得以进步的动力,本文针对笔者就职高校现状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从教学大纲的内容出发,以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式为研究对象,进行全面分析及印证。最终结合教学对象的研究结果,以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为出发点,提出了相应改革内容,旨在提高“工业设计史”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工业设计;设计史论;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教学是本科高校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培育人才的重要工
期刊
摘 要: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在使用和建设地铁,地铁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代表了一座城市的内涵和时尚潮流文化,并且逐渐成为一座城市最时尚的生活标志,而打造更适宜的特色地铁文化也成为我们当下城市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现有地铁公共艺术文化的分析研究,可以使地铁文化更有延续性、服务性和标识性,从而建设出更漂亮、更人性化、更便捷的城市交通枢纽——地铁。  关键词:地铁公共艺术文化;分析研究;建设  
期刊
摘 要:本文是基于立体裁剪省道转移为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的初探,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要求以及立裁课程特点,主要从课前内容分解和教学资源设计,课堂教学组织设计,课后教学评价来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探讨翻转课堂教学运用于立体裁剪课程的可行性。  关键词:立体裁剪;翻转课堂;省道转移;教学模式;应用  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埃里克·马祖尔(Eric Mazur)曾提出学习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知识的传递,二是知识
期刊
摘 要:校园导向系统中的导向本体是导向界面信息的媒介。本文以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为例,以融合校园文化建设与艺术化、个性化设计为立足点,通过对校园文化元素的提取、演变进行实践探究,结合色彩、材质、灯光等方面的设计,探讨校园导向主体在校园环境中的协调统一。  关键词:校园导向;本体设计;艺术性  有人说,导向系统好比空间环境的珍珠项链,把建筑的功能和角落用导向标识串联起来。导向系统与环境空间中其他装置
期刊
摘 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与魂,如何传承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当今文化遗产研究的重点。笔者走访湖南省昆剧团和桂阳湘剧团,对湘昆的起源、发展、视觉艺术等进行调查研究,提炼其视觉艺术进行艺术创作研究。本文分别从湘昆视觉艺术创作的价值和意义、艺术特色、创作构思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湘昆;视觉艺术;衍生品  湘昆作为2006年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是被誉为“百戏之祖”“世界人类口
期刊
摘 要:定格动画的制作特色就在于动画的材料材质表现以及动作经由摆拍捕捉后的效果,偶的动作流畅度取决于偶的制作工艺。百余年来,艺术家对偶的制作材料的选择不断发生变化,这一方面取决于创作者的表现主题,另一方面也受新技术新材料的影响。偶的制作与拍摄也从纯手工制作与拍摄向半自动操控到程序驱动化发展。科技与艺术的发展交织在一起,为艺术表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对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也使作品呈现出新的风貌,这从定
期刊
摘 要:影视表演作为表演艺术的一个门类,从起初的舞台艺术的衍生到现在独立成为系统,并成为大众娱乐艺术的重要创作环节,影视镜头语境下的表演成为演员的必修功课。在影视镜头语境下本色表演成为基本表演理论的重要部分,本色表演成为成功塑造人物形象的基础,在激发演员的创造力、提升观众的认可度和扩大演员的发展空间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本色表演;表演理论;影视理论;人物塑造  影视表演作为表演艺术的一个门
期刊
摘 要:校园导向系统中的信息界面是基于导向本体的信息传播介质。本文以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为例,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立足点,通过对信息界面的分类、分层级以及对校园文化元素的提取与设计进行实践研究,结合造型、图形、文字、标识等方面的设计,探讨校园导向信息界面设计的表现方法。  关键词:校园导向;信息设计;界面设计  导向系统设计中,绝大部分信息从导向设计的本体传达给使用者的过程,是通过导向标识的信息和界面
期刊
摘 要:近些年来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技术迅速发展,应用领域也逐渐扩大,从商业领域到教育领域都能看到它的身影。随着VR技术的成熟和开发成本的降低,国内许多高校都拥有了VR全景校园展示,但是这些VR全景校园大多数仅仅停留在校园风景展示和校区楼宇导视层面,功能单一、同质化严重、辨识度不足。本套VR全景校园互动系统为长春广播电视大学专属制定系统,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学校的特点和个性
期刊
摘 要:“全域旅游”作为旅游行业的核心概念提出已经两年有余,作为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徐州市贾汪区,依托自身的地域特色,积极响应国家发展全域旅游的政策,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新模式,同时也为全国类似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全域旅游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贾汪模式”。本文就“贾汪模式”作简单探析,吸取建设中的经验,以便深入贯彻发展“全域旅游”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全域旅游;地域特色;贾汪模式  1 全域旅游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