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 :大众科学·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jie880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全面课程在进行紧张而又深刻的改革。素质教育和高效教育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进行逐渐出现在人们眼前,初中课程是学生进入高中课程学习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阶段。初中历史课程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历史兴趣培養的第一步,然而在实际初中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对历史教学并不过多重视。本文将对初中历史教学改革中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深刻研究,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以望可以促进历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程改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引言:我国教育体系从古至今都存在一种“考试型”教学,这一点与我国古代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深蒂固有很大的联系。“考试型”教学是指教师只讲解应对考试内容的知识,对其他方面知识并不会过多的进行讲解,甚至会完全忽视。而学生在长期的培养下只对考试型科目有所了解,对其他知识方面存在很大的学习空间。此类学生往往可以在学校学习中游刃有余,并且取得较好的成绩,但是当其进入社会就会与其他综合性教育学生有着很大差别。为了应和提高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出现了。
  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高效课堂教育模式就是利用较少的时间达到较高的教学教学,也就是说在单位时间内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较传统教学模式可以提高一定的教学效率,缓解教学时间紧张的教学难题。同时,又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一举多得的教学模式。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亦师亦友,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帮助教师打入学生内部。现今社会的教学环境,传统式教学模式中以师者为天的教学模式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学生对于教师的尊重也逐渐降低。新课改教学模式提示教师要与学生做朋友,从孤独的讲台上走下来,走进学生的群体中,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高效课堂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完美的配合,否则教学模式根本没有改变,还是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老师独自讲解,学生自行体会”。师生关系融洽会帮助学生对教师建立良好的印象,就会喜欢上教师,从而喜欢上该教师讲解的课程,从而培养了学生对初中历史的兴趣。
  2.构建历史课堂学习情境
  任何一种课程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活动中都要重视构建学习情境,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的进入课堂学习中,节约课堂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又能够培养学生高度注意力,间接培养了学生自身学习注意力集中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历史课程讲解的内容都是时代已经走过的路,简单来说,历史讲授的知识是从前的事情、从前的改革、从前的变迁,很多知识需要学生用当时的思想去思考,如果学生一直使用今时的思想去看待历史问题,其根本不能够正确、有效的理解历史问题,甚至会出现很大偏差,对师生双方都无利。所以,历史课程教学教师要在课程开始前构建历史课程学习情境,带动学生的思维,使其从历史当代角度看待问题。
  3.构建问题教学情境
  构建问题教学情境也可以简单说成是构建课堂教学环境,教育者将课堂授课内容通过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去课本中寻找知识,既可以带动学生学习兴趣,又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初中生相对来说还是一群渴望探索,可塑性大的学生,问题式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对于问题探索的兴趣,同时学生通过自己去寻找问题答案,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构建问题教学模式具体在初中课堂中通过怎样的方式的进行,本文将特举一个例子进行说明,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提出课本上有的知识,例如“辛亥革命”的具体时间,然后要求学生去阅读课本,从中寻找答案。学生寻找到答案,又将课本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方便了教师下一步讲解历史课程,又达到了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师生双方都得到好处。高效课堂注重效率和效果,一方面是提高效率,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另一方面是提高效果,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结束语
  历史课程关乎着对学生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历史知识中存在着国家的改革变迁,时代的进步发展、科技与经济的变化等一些重要知识,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而且学生详细的了解历史,有利于培养浓厚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对祖国的责任感。历史课程的学习已经要收到教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专注于学生专业素质培养,对于学生人格素质养成也要高度重视,要培养出具有高素质、高才能的新型社会人才。
  参考文献:
  [1]林尾龙.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关于高效课堂设计[J] .科技信息,2017 (31) .
  [2]胡常海新课标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探[J] .教学研究, 2018 (5) .123-123.
其他文献
在我校开展的暑期学习培训活动中,通过与其他老师的互相交流以及对自身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进行的深度剖析,对教师应该具备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有更加深入的感受。  一、老师应该具备较强的个性素养  对于学生而言,由于在学校的时间相对比较长,与老师接触的时间也比较长,因此,老师的个人素养对学生个人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和现实意义。著名教育家曾经说过,虽然,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是很多教育活动得以开展的依据
期刊
摘 要:在小学时期,数学属于主要的学科之一,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受到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影响,德育教育工作得到了很大的关注与重视,为了增强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教师需要将德育教育与数学教学工作融合到一起,完成既定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任务。本文以小学数学与德育教育融合的有效对策当作核心的研究内容,从下述几个不同方面加以展开论述和分析,从而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总体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教育
期刊
摘 要: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发展带动了高校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本文探讨了基于蓝墨云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优点及其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几点建议,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蓝墨云班课;混合式教学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移动智能设备早已进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现代的教育技术和水平也有了质的飞跃。越来越多的先进科技教学辅助设备被运用到课堂中。各种多媒体设备,电子白板,iPad,手机
期刊
摘 要:我国青少年体质连续30年呈连续下降趋势,虽影响因素很多,但与学校体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联系。本文从小学学校体育开展现状为切入点,查找影响我国小学体育教学开展的相关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希望能为小学体育教学提供理论参考,为我国青少年体质增长贡献微薄力量。  关键词:小学体育;影响因素;对策;探析  自1989年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呈连年下降趋势。这一现状的形成体育教学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期刊
摘 要:从小学体育课堂入手是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让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提升,身为小学体育老师必须对其深入的进行研究。有很多提升有效性教学的方法,笔者在本文中,结合自己的经验,从观念的更新、场地器材的选择等角度为出发点,辅以科学的教学手段,让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老师示范动作的标准和优雅,会让小学生有模仿的冲动,让教学效果有明显的进步。  关键词: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  进入21世纪以来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之时,如果只是单纯地为学生讲解教材知识,却不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亲自体验数学教学,会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比较片面,甚至会出现偏差,如此长期进行下去,将不利于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行为特征,并采用体验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以此提高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能力。本文将结合我的教学心得,对体验式教学在
期刊
摘 要: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一个新教学方向。小学英语教学中需要学习大量的词汇,而这相对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而言,不符合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提高课堂学习氛围。本文主要针对探究式的小学英语教学展开分析,在任务驱动背景下,创造角色任务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创设互动任务,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创设情境任务,帮助学生创新思维,希望对小学英语教学水平
期刊
摘 要:当今时代,我国经济文化力量在极大程度上实现稳步前进,良好的教育在其中起到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部分学生无法正确认识未来发展方向,从而对学习产生较为强烈的抵抗心理。如何能够有效的转变学生学习观念,激发“抵抗型学生”学习动机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将根据该类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激发学习动机可采取的策略展开全方位详细的研究。  关键词:抵抗型;学生;学习动
期刊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阅读教学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因为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分析能力,而且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喜欢质疑、发问,所以初中阶段是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有利阶段。本文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意义、现状、方法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批判性思维;意义;现状;方法  引言:批判性思维是一种遵循逻辑规律、注重理性判断的思维品质,具有反思性
期刊
摘 要:散文阅读的培养,是对学生阅读水平的培养,是对学生文学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缓慢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散文的阅读,应该从词句的本身意味,逐渐向其营造的行文氛围、情感思想深入,其过程应该是学生的感受、体会、理解、共鸣的过程,教师起指导作用,引領学生用心去发现和体会,在这种自然而然的过渡中,接受散文的审美熏陶,接受不同的生活态度,与文中人物的情感产生共鸣,透过作者的情感去体味文中人、事、物的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