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中医的三个梦想

来源 :荣誉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HHZC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俊来教授是一位誉满杏林的名中医,他将人生中最精华的岁月奉献给了医学界。数十年光阴流过,他的身上自有一种端庄、郑重的气质。流过的时光里,镌刻了他为医学界执着、奉献的医者情怀。如今,已年逾古稀的他仍坚守在医者的岗位上,不知疲倦,无惧辛劳。他的心中有三个愿望,一是用自己的经验培养新一代的中医接班人;二是尽己所能,弘扬中医,将中医发扬光大;三是中西医能够互相尊重,互相团结,互相配合。
  【吴俊来教授,香港俊华中医诊所院长、香港针灸医师学会会长、香港选举委员会委员、香港多间大学医药学院导师、香港注册中医学会首届中医学院院长、南京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全科,曾为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科研处科长、香港东华医院中医师,长期在报刊杂志发表中医学术论文,主编《当代名老中医临证荟萃》,全书共47万字,已由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
  培育英才 传扬中医
  吴俊来教授有三个梦想,排在第一的是:用自身的教师身份,将数十年从医的经验,以及中医的学术研究传递给入行中医界的年轻一代,培养中医界接班人,为中医的传承和绵延贡献力量。他说:“知识不停留,经验不带走,要为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而努力!”
  吴俊来教授回忆初到香港的那段时间,中医并不被香港官方认可,港英政府对于中医的态度是放任自流,随其自生自灭,或是对其压制和打击,中医没有合法的地位,中医师不能开假单,药费不能报销,中医师不能称为“医生”,不准使用医疗仪器,中西医的福利、薪金更不同,“总之一言难尽。”吴俊来教授说。
  中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熏陶,是我国人民长期同疾病斗争的智慧结晶,它具有独特而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它为炎黄子孙繁衍昌盛发挥巨大的作用,它不仅是中华民族一个伟大的宝库,也是世界科技文明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在那个没有激光等先进器材的年代里,中医也能将肾里的结石通过服用中药把结石排出,中医的宝贵经验于世界而言,都是宝贵的知识和财富。“中医将病人治愈,中药的副作用较小,慢慢的,大家对中医的认可性越来越高,找中医看病的人也越来越多。”吴俊来教授说,“中医优势突显,中医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认可,许多国家也承认了中医,中医也有合法的地位,这也影响了香港,促进了香港对中医的认可性。”
  香港回归后,中医的地位得到了较为显着的提升,香港的几所著名大学,如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都相继开设了中医学院,促进了中医在香港的继承和发扬。在港英政府统治时期,因为中医没有合法地位,导致了中医师水平良莠不齐。在香港,中医师主要分为三种,一是内地正规院校毕业的专业人员;二是香港本土通过师傅传徒弟、父传子的方式产生的中医;三是内地的西医,毕业后来港,因英语等因素的限制无法从事西医而选择从业要求较为松懈的中医。后经过管制,香港中医界的整体水平有了改善,然而,在香港仍有两千多未通过考试的表列中医。
  为提升香港中医界的整体水平,香港11个中医团体成立了香港注册中医学会,德高望重的吴俊来教授被推选为首届中医学院院长,香港注册中医学会成立的目标就是团结香港所有注册的中医师,弘扬中医,培育人才,这是香港最大的一个中医学会。学会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为中医师们上课,举行各种学术活动,提高大家的中医水平,其二则是培养年轻的一代,助其获得中医师牌照,争取中医的权益。
  随着中医在香港的发展,从事中医的人数与日增多,许多年轻中医,加入到中医的行业,成为中医队伍中一股重要的生力军。吴俊来教授说:“我就是想培养年轻的一代,将中医技术传下去,将中医发扬光大。”他现为香港多所大学医药学院导师,于大学课堂上传道授业解惑,他也常被邀请至各个中医学会讲课,传递自己丰富的医学知识和经验。
  吴俊来教授喜欢旅游,于世界各地开拓眼界,他喜欢看书,于书中涉猎知识,他常参加国际性的中医界学术交流,并多次主持国际中医学术活动,他言:“每个人懂的范围有限,交流可以获取新的东西,增加自己的知识范围,从而提高自己的医学水平。”
  “我已经七十多岁了,社会上的活动,能做就做。”吴俊来教授说。他的话语朴实无华,却将对奉献的不保留,对服务的赤诚彰显无遗。这位医学界的前辈精英,用自己的方式播散着对行业的赤诚和关爱。
  医界精英 播散关爱
  吴俊来教授学术造诣很深,特别是对脾胃病颇有研究,因为人以食为天,天天要进食,所以病从口入,饮食入胃,患脾胃病的人甚多。2012年9月21日,南京中医药大学召开国际中医学术交流大会,共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一千多位专家教授参加,吴俊来教授在大会发言,论述“中医治疗脾胃病”,内容极为丰富,深受大会好评,在大会上,吴俊来教授荣获南京中医药大学聘为客座教授,可谓实至名归。
  吴俊来教授生长于内地,内地较为浓鬰的中医氛围为他入行中医界创造了条件。他毕业于广州医士学校全日制三年本科,对知识的无限渴求,加上进取之心的驱使,他继续求学,后考入广州中医药大学全科。六年的学习时间,让他对中医有了更深入、更系统、更全面的认识。由于成绩优异,吴俊来教授被留校任教,成为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师,开启了教书育人,培育良才的教学生涯。
  “德高为师,学高为范”,吴俊来教授在教书的过程中,教学相长,在广州医学界声名鹊起,年方三十多岁的他便被聘任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科研处科长,并长期在报刊杂志上发表大量中医学术论文,传递专业的医学知识和医学经验,更主编《当代名老中医临证荟萃》这一医学著作,全书共计47万字,收录了90多位当代医术精深的医学家在医学上的经验体会、临床验案、中医治学,堪称医学界的一大珍贵宝藏。
  上世纪八十年代,吴俊来教授从内地来到香港。在中医并不被重视的环境中,他心中对中医的热情从未消减,等待着机会的来临。“苦心人,天不负”,不久,吴俊来教授恰遇香港东华医院招聘中医,那是香港唯一一家招聘中医的公立医院,渴望进入其中的中医师众多,那一次的招聘便有一百多人前来应聘,而医院只录取一人。吴俊来教授可谓“过五关,斩六将”,最终成为这一百多人中唯一的幸运儿。   香港东华医院是香港最早的华人慈善机构,常收纳贫苦垂危的病者,因此,吴俊来教授所接待、治愈的病人大多是低下层人士。医者仁心,为那些贫苦的病人带来了健康的福音。在香港东华医院,他度过了十多个春秋,直到退休。2000年,吴俊来教授在香港上环德辅道中开办了香港俊华中医诊所,提供全科诊疗,悬壶济世,造福病人。“因为每天病人很多,所以我又聘请了一位针灸医师。”吴俊来教授说。
  从内地到香港,他对中医的那份执着之情从未因为环境的截然不同而改变,医者的那颗仁心,在香港这片土地上,继续播散着关爱的福音。
  行医这些年,让吴俊来教授印象深刻的事有许多,其中一位曾被西医诊断为肝癌,并告知最多只有三四个月寿命的病人找到了他,他通过对病人进行中医中药调理,将病人的生命延长至三年多;西医对严重水肿病人的治疗手段常以洗肾为主,中医调理之后,不用洗肾,经服中药延长寿命。此类病例,在吴俊来教授行医的过程中屡见不鲜,他的仁心仁术,为患者减少了痛苦,延长了生命。如今仍坚守在岗位上的吴俊来教授,不知疲倦,无惧辛劳,为患者带来健康的希望。
  中西结合 优势互补
  医者仁心,治愈病人,对于一位医者来说是最自豪、最关心、最在乎的事,无论西医还是中医,均不例外。吴俊来教授虽然离开了东华医院,他仍发扬东华精神治病救人,赠医施药,扶贫救济,所以他的诊所,不收诊金,药费最平,每剂中药不过五十元,他说:“有钱不等于开心,能帮助别人才最开心。”这便是助人为乐,由于吴教授有着一颗善良的心,待人态度和谐,深得市民爱戴,每天病人都排队候诊,更获得香港中药联商会、通济商会、中西区业主联会、乐民社、文汇报、新会商会等诸多社团、单位聘任为医事顾问。
  吴俊来教授的第三个愿望是中西医互相尊重,互相团结,互相配合。他曾于广州医士学校攻读西医,后考入广州中医药大学,他自身便是中西医学的结合体。吴俊来教授说:“中医西医不应该互相排斥,要互相结合,认可并吸取对方优势的地方。”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中西合璧,创造奇迹。”吴俊来教授说。在他看来,中西医的结合,并非学术之争、领域之争、地位之争,只是在治疗、康复过程中的不同分工而已。中医诊断讲究望闻问切,西医追求先进器材为诊疗手段,“就拿把脉来说,单单把脉可能看得并不十分清楚,借助高科技仪器,如胃镜等,可以看得更清楚。”吴俊来教授说,“而对于癌病,西医的治疗方法有三:手术、化疗、电疗。这三个方法无论是哪种,都会对人的身体产生较大伤害,如头髪脱落,作呕,贫血,肠胃不适等,如果采用中医调理,这些不良反应都能很好地改善,使得西医的副作用减少,让肠胃舒适,缓解疼痛等。”
  他所提倡的中西医结合,精髓在于在掌握西医先进的诊断和治疗基础上,结合我国传统医学的治疗,这样才会源于西医,高于西医;源于中医,高于中医。彼此间取长补短,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保护人们的健康长寿。
  数十年,吴俊来教授的生命为医学而燃烧,他的心为医学而跳动,他将人生中最精华的岁月交给了医学界。数十年光阴流过,流过的时光里,镌刻了吴俊来教授为医界执着一生,奉献一生的医者情怀,年已七十多岁的他,仍未停下奔忙的脚步,正为心中的三个愿望而执着前行。
  热爱家乡 支援家乡建设
  吴俊来教授,是一位爱国爱港的热心人士,在香港经常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公开义诊,赠医施药,义务担任医事顾问。他对祖国,对家乡也无限关爱,他连任四届香港新会县同乡会会长,常带领香港同胞支援家乡建设,亲自赠送善款、粮油、礼物予乡下贫苦大众;他捐款修筑水泥路、运动场;他以个人之力兴建文楼小学图书馆,为新会四中修建一间实验室,家乡的人对他满怀感激。
  他的一片善意如阳光般,照耀在家乡的大地上,付出,与他而言,是收获,也是快乐。
其他文献
邓献伦先生 人称“献叔”,是杰出莞商中的爱乡楷模,在他心底蕴藏着一股爱乡源泉,数十年汩汩而流、绵绵不息。早年,他趁改革开放之际,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及机器,为家乡辟山修路,招商引资。随后,他又急乡亲们之所急,为家乡蓄水发电、修建自来水厂,提供生产生活用水用电之需。如今,他的子女们也投入到了发展东莞经济的洪潮中,引进美国之高档蓝姆酒,开创当地该酒类之先河!不管昔日今时,亦不管是他或下一辈,爱乡的情怀在
期刊
马辉棠先生是一位胸怀广阔,心系香港,敢于承担社会责任的爱国人士。从身为教师到参与《基本法》筹备接待工作,再融入商界后来成为社会服务者。“我是中国人, 香港是我家”,在他内心世界,国家的地位从来不曾改变,他默默耕耘,竭尽所能,默默付出,衷心希望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他说:“我的愿望就是在自己有生之年,无论如何,力所能及,为祖国的统一大业,为香港——祖国的繁荣稳定多作贡献。”  【马辉棠先生,鹰诚国际发
期刊
廖焕辉博士是一位多元角色的企业家,从一名专业的会计师,到强生(香港)有限公司财务董事;从加盟康氏集团,到成为出任康氏集团董事会的第一位华人,带领“远东康氏”发展成为全国出口量最大的一百五十家三资企业之一;从建立小家电王国到今日投资高手,一个个传奇式的变化在他手中,积蓄能量,升华成为现实。他又是一位学者型企业家,为内地的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在引进国外投资及先进管理技术上,付诸了很多心血与努力!  【廖
期刊
王惠贞女士的身份众多,是全国政协委员、企业家、社团领袖、社会活动家,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女中豪傑。她聪慧能干,做事雷厉风行。特别是对於九龙社团联会的贡献功不可没,她领导该会发展成为全港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爱国爱港社团之一;她高瞻远瞩,胸怀广阔,身负高度责任感及使命感,为香港、为国家出谋划策,在促进香港与国家的繁华、和谐进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赢得了广泛讚誉!  秉持爱国爱港,专注地区服务  2012
期刊
《荣誉杂志》入编稿:  【本刊讯】曾宪梓载人航天基金会2012年度颁奖大会8月11日在香港举行,神舟九号任务飞行乘组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获颁特别贡献奖。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牛红光、中央人民政府驻港联络办公室副主任林武、曾宪梓载人航天基金会名誉理事长曾宪梓向三位航天员颁发了荣誉证书。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访港代表团成员以及香港各界人士近200人出席了颁奖大会。  基金会理事长
期刊
香港亚洲电视日前举行2012感动香港年度人物颁奖礼,曾宪梓等人士以爱心奉献、服务社会、自强不息的事蹟和精神,荣获感动香港年度人物。获得2012感动香港年度人物分别是:  鲜鱼行学校校长梁纪昌  他不单是一位尽心尽责的校长,更是学生们心目中和蔼可亲的“校园里的爸爸”,他出钱在学校设立了食物银行,解决他们生活上的燃眉之急。  香港企业家曾宪梓  他多年来先後成立教育基金、载人航天基金及体育基金,推动国
期刊
【本刊综合报道】金色旋风席捲香江!伦敦奥运会国家金牌运动员代表团8月24日中午抵达香港国际机场,金牌运动员在国旗、区旗、花环的簇拥中走下飞机,开始了为期3天的访港之旅。代表团团长、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在机场表示,在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的成绩中,包含着广大香港同胞的心血和贡献。此次来港,就是感谢香港同胞、就是回报香港同胞,和香港同胞一起分享中华儿女的荣誉,共享奥运会的欢乐。  刘鹏率领七十人的代表团抵
期刊
赖妍彤女士,一位闻名于香港、内地乃至整个东南亚的男性科女医生,一位具有开拓精神、“惊世骇俗”的现代新女性。曾经,她只是内地一位普通的内科医生,为了生存和心中的美好愿望,她顶着怀疑和观望,受着咒骂和攻击、破坏,冒着非议和风险,依着毅力、努力和智力,完成了美丽的蜕变,成为了男性科学领域的一朵奇葩。她像一枝梅,凌寒留香,灿烂灼人;她如一枝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  【赖妍彤博士,香港利民男科诊疗院院
期刊
让自己的心和屋苑充满爱  王瑞云女士对她服务的地方满怀感情,她爱宏景花园,她爱这里的居民,她柔软的内心所升腾起的对居民的关爱,让人如沐春风一般。她用细緻、亲力亲为地将宏景花园打理得井井有条,让这里被一片和谐舒适的气氛笼罩。当这里的居民倍添归属感,令他们能够安居乐业,便是她最大的满足和骄傲。  王瑞云女士的事业人生是以打工开始的。1968年,她从製衣出口行业起步,直到1981年,她开始从商製衣配额。
期刊
【本刊综合报道】维港两岸紫荆花开,英雄来访香江沸腾。应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的邀请,“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代表团於8月10日抵港,开展了为期的四天访问。本次代表团共约40多人,包括团长牛红光、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及刘洋,以及负责这次载人航天工程的各主要系统指挥和设计师。  梁振英对代表团访港表示热烈欢迎,並感谢中央人民政府为此所作的安排。他说:“‘神舟九号’顺利完成任务,开创中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