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者之歌

来源 :当代工人·精品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fengyu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8月18日,是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领导和职工最难忘的日子。那天,历经红沿河核电人的艰苦拼搏,国内乃至全世界在建规模最大的核电项目——辽宁红沿河核电站一期工程主体开工。开工前,吴邦国委员长和温家宝总理分别做出重要批示。作为国家“十一五” 期间首个批准开工建设的核电项目,辽宁红沿河核电站被誉为我国核电产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在2008年的全国“两会”上,辽宁红沿河核电站开工与青藏铁路、三峡工程一起被写进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红沿河核电站的殷切希望和嘱托。
  几年过去了,这备受世界瞩目的核电站建设进展如何?那些肩负着核电事业重担的建设者们工作状况如何?让我们一起走进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去解读红沿河核电站的发展轨迹,领略核电建设大军的风采。
  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晓峰(左)与工会主席杨卡林(右)在公司工资专项集体合同书上签字后握手
  一 切 为 了 明 天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记者来到辽宁红沿河核电站采访,映入眼帘的是绿草如茵、树木成行、道路洁净、核岛矗立、海水碧蓝与厂房巍峨的美丽画面。走上综合楼观景台凭栏远望,四座灰色核岛反应堆近在眼前,厂房上红色醒目的标语“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在我心中,质量在我手中”如同常鸣的警钟,时刻警醒着核电建设大军“安全是生命线”。
  回顾红沿河核电站建设和发展,辽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红沿河公司总经理杨晓峰告诉记者,红沿河核电站在开工时曾创下了多个国内“第一”: 我国首个一次批准4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标准化、规模化建设的核电项目;我国自主化程度最高和国产化比例最高的核电项目;我国每千瓦造价最低的百万千瓦级核电项目;东北地区第一个核电站;东北地区有史以来最大的能源建设项目。开工4年多来,红沿河核电一期工程建设进展顺利,项目快速推进,公司建设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按计划,红沿河核电站1号机组将于今年建成发电,到2014年底,四台机组将全面发电,届时年发电量将达到300亿度,相当于大连地区2011年售电量的1.25倍,可满足约1200万个家庭一年的基本用电需求。
  记者了解到,除了提供充足、稳定的电力外,红沿河核电站环境效益明显:与同等功率的火电站相比,红沿河核电站六台机组全部投产后,每年节约燃煤1800万吨,少排二氧化碳约4400万吨,相当于29万公顷森林(小兴安岭森林蓄积量的1/10)1年的吸收量,比大连市现有森林面积增加百分之五十;每年少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硫22万吨,氮氧化物约18万吨。
  同时,在核电站建设期间,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高度重视环境保护。2010年,该公司被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评为松辽流域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先进单位。
  安全和质量是核电发展的生命线,也是核电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高度重视安全与质量管理,始终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 的方针。公司成立伊始,就建立了包含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全风险管理的全面管理体系,在国内核电行业中首家一次通过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个标准一体化认证。
  2009年秋天,以敬业著称的杨晓峰调至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任总经理。上任伊始,杨晓峰就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他用一个多月时间,深入现场一线调研考察,针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按照预防为主的原则,责成有关部门制定了安全管理“六项制度” 。通过执行“六项制度” 把安全关口前移,坚持“四不放过” 原则,做到了以防为重点。作为核电企业的管理者,总经理杨晓峰瞄准的是国际一流核电水平,他要引领红沿河核电站到世界上去排名,接受最先进水平的考验。
  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是由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中电投核电有限公司、大连市建设投资公司按照45:45:10的股比组建成立的。由两大股东等比例控股的特殊管理模式,在国际核电史上无先例可循。如何管理好这个员工来自四面八方的新成立的核电企业?如何建立一个团结和谐的领导班子?这成了令人关注的重要课题。公司历任党政领导以实际行动给出了最生动的诠释——“同心、同力、同舟”,着眼公司发展大局,锁定建设国际一流核电站的目标。在“三同”精神的指引下,一个团结务实、坚强和谐的领导班子带出了一支作风过硬的职工队伍,使红沿河核电项目在不断的创新中前进,红沿河公司也在践行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路上不断成长。几年来,公司先后荣获全国电力行业优秀企业、大连市文明单位、大连市先进集体、大连五一奖状等称号。
  默 默 的 奉 献
  一支有知识、有能力、讲团结、讲奉献的建设队伍,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肩负着核电事业发展的热血儿女,弘扬“创业、创新、创优” 精神,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使昔日偏僻荒凉的滩涂,变成今日己是世界瞩目的核电基地。为了高质量建好红沿河核电站,早日为国家和人民提供安全、清洁、经济、可靠的电力,这些创造了奇迹的建设者们正在筑牢核安全的基础,苦练基本功,为结出核电站持续安全运营的丰硕果实继续谱写着奉献之歌。
  大连市特等劳动模范、曾在青海高原电力企业工作26年的党委书记、第一副总经理于长亮是红沿河核电建设的开拓者,也是目前公司领导班子中任职资格最长的领导。从公司组建起,他就扎根工程建设第一线,全身心地投入事业,这也让他常常回想起当年在西北建设大型水电站的艰苦日子。虽说20多年过去了,人已过中年,但创业的激情却丝毫不减当年。作为党委书记,他和杨晓峰总经理一起带领班子成员讲团结、讲奉献,树立了良好的领导班子形象,赢得了干部职工一致好评。
  “刘安全”,是人们送给安全质保部安全监督处处长刘玉庆的雅号。也许是工作的辛劳和风雨兼程,使他的相貌远远超过了他的实际年龄。若不是工作人员之前作了介绍,记者怎么也想象不到面前银发的“老者”是1969年出生的中年人。刘玉庆是最早参与红沿河核电公司筹建的员工之一,见证了红沿河核电公司的茁壮成长。作为公司安全监管负责人,他凭着高度的责任感和坚持不懈的毅力,兢兢业业地履行着每项安全监管措施,每天早起晚归奔波于施工现场。为解决一项安全管理的课题,他曾经创下了两天两夜没休息的记录。刘玉庆最内疚的是对不住为支持他工作而放弃自己事业的妻子。他的妻子原是山西一家大型发电企业的团委书记,可谓是才华出众又有事业心的女强人,可为了支持丈夫工作,在小有成就时却忍痛放弃了自己的事业,跟随丈夫来大连当起了“全职太太”。“正因为有妻子的支持,我才能把全部精力用在安全工作上。核安全重于泰山,我必须尽职尽责。”刘玉庆的话语朴实无华,却令人回味。   红沿河公司工会主席杨卡林告诉记者,红沿河公司每个已婚员工的背后,都有一个默默支持他们为核电事业奉献的伟大的爱人。
  因为工作繁忙和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及地理位置等原因,公司职工与爱人、孩子聚少离多。43岁的培训处处长李永权原在大亚湾核电站工作,妻子孩子还在深圳生活,夫妻两地聚少离多不说,女儿准备考大学了,他却因工作忙很少关心,谈到这些他总觉得对妻子和孩子很愧疚。难怪同事们常开玩笑说:“李处长是重视培训别人的孩子,却忽视培养了自己的孩子。”每当听了这话,李永权只是笑一笑,从不作任何解释。因为他心里非常清楚,核电安全重于泰山,红沿河核电公司这个大家比自己的小家更重要,红沿河核电公司员工的技能提高比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提升更迫切。年底一号机组将建成发电,2014年四台机组要全部发电,可想而知培训工作多么重要,提高技能又多么迫切,老李能不忙吗?李永权真的很忙、很累,但为了红沿河核电公司的美好明天,他认为“一切都是值得的”。
  “过去我们是半年一聚的夫妻,现在我们是周末一见的夫妻。”土建管理处副处长董磊如是说。董磊毕业于武汉水力电力大学,原在中核集团核工业第四研究设计院工作,当年筹建红沿河核电站时,他通过社会招聘来到这里,义无反顾地投入到红沿河创业大军的行列。创业初期,董磊的孩子和妻子远在内蒙古,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上。白天一头扎在工程现场,晚上就一个人躲在宿舍看图纸,半年才能回一次家与妻儿团聚。现在,虽说妻子和孩儿来到大连并在城里安了家,但因工作单位远在百公里之外的现场且工程进入关键阶段,现也只能周末才能回一次家。
  “虽离别妻儿,但想到能为红沿河的发展贡献力量,心中就充满了奋斗的激情。”董磊说。
  袁淑玲,培训处年轻的模拟机维护工程师。这位蒙古族的女孩身材虽小,名声却非常响亮。自2005年8月参加工作以来,先后被公司派往日本和加拿大以及上海、深圳、北京、武汉等地培训和工作,直至2010年9月才回到大连。无论在哪里,她都能通过自身努力和不断付出,赢得师傅及外商的认可和好评。袁淑玲英语水平十分过硬,但在去日本三菱公司培训之前,日语却是一窃不通,更别说五十音图,到日本九个月之后,她竟通过了日语二级考试,达到日语本科毕业生的水平,连日语老师都惊讶她的学习效率。而又有谁知道,九个月来,她每天都学习到凌晨。在加拿大做模拟机单系统和测试期间,袁淑玲一方面担任翻译,同时还参与系统逻辑确认、功能验证等专业技术工作,逐渐成为安全级自动控制系统测试的骨干。核电站模拟机维护是操纵员培训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所有系统全仿真核岛主控室,对于一个女孩子而言,整天与成百上千个设备和系统打交道想象中应是一件枯燥的事,但在袁淑玲看来却其乐无穷。她从没有拿自己当“小女子”看,和同样是理工科毕业的小伙子们一起摸爬滚打,让她更加感受到巾帼不让须眉的自豪感。回到公司后,她将自己所学应用于实际工作,成为刻苦钻研和爱岗敬业的典范,曾多次被评为公司优秀员工,并当选大连市“王亮式知识型员工”。
  核电站反应堆操纵员是核电站的核心人才。红沿河核电站的反应堆操纵员均毕业于国内重点院校,在操纵员培训过程中,他们要完成100多门课程的学习,并且通过国家核安全主管部门组织的笔试、口试、实操考核,最后通过反应堆操纵员考试,整个过程需要4-5年。采访己取得操纵员资格的运行处副处长郭新刚时,他刚从核岛工作现场赶回办公室。在研究生毕业时,同学动员他继续读博士,他认为学习太累就参加了工作,没想到考反应堆操纵员资格比考取博士还难,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并且考试要求极严,绝非常人所能想象。在几年的培训中,他要对核电站数千个系统和各种设备参数烂熟于心,以确保精准操作,实现核电机组稳定、高效、安全运行。
  “不光反应堆操纵员肩负着保障公众安全和机组高效稳定运行的责任,我的每个同事都怀揣这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郭新刚说。
  结束采访,走在红沿河核电公司厂区宽阔的道路上,呼吸着海边清新的空气,眼望着矗立的四座核岛,心里产生一种强烈的自豪感。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勇于奉献的红沿河人的共同努力和奋斗,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其他文献
于乃富是我省教育界改革开放浪潮中脱颖而出的一位青年领导干部,自当选政协委员以来,积极主动参政议政,树立了一位政协委员的良好形象。他勤奋、乐业、正直,用爱心浇灌教育事业、用责任心来履行政协委员的神圣职责。任大石桥市第三高级中学(以下简称三高中)校长以来,他带领三高中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教学实践,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从一个教育者的角度为政协工作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书写了个人成长、事业成功的美丽篇章。  
期刊
工作中,他紧密结合监管工作,以改革、发展、稳定为中心,不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使监区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他大力加强管教工作,夯实管教工作基础,制定了《管教工作规范》、《教育改造工作实施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强了干警直接管理,打击牢头狱霸,认真落实大搜查、大排查、大检查等有效措施,堵塞监管漏洞,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加强对减刑、假释和保外就医的监督管理,举行减刑
期刊
1992年大学毕业后,刘玉梅一直从事妇产科专业。在院领导和专家的关心指导下,她迅速掌握了妇产科疾病诊治,1996年提前晋为主治医师。1997年受院长嘱托为做大做强妇婴医院妇产科,她去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妇产科进修。当时因孩子刚满8个月,母亲又患有严重的高血压、心脏病,多少人劝她说等孩子大些再去,但想到医院的发展、领导的信任,她流着泪给孩子断了奶,毅然离开家人,开始了再次的求学历程。进修期间,因
期刊
他是科学发展观的践行者,因地制宜,探索出适合自己村子发展的新路子,使一个以养蚕为主要经济来原的贫穷小山村成了远近闻名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他是一名廉洁奉公的党的好干部,以身作则,打造了一个高效廉洁的村级班子……  在三家堡村,养蚕一直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上世纪90年代,村里超过70%的农民拥有自己的蚕场。但随着蚕农越来越多,周围的森林资源不断遭到破坏。三家堡村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主动放弃了从事多年的养
期刊
艺术简历  张鹏,1961年生于沈阳,先后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学士)、中央美术学院(硕士)、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并且多次到欧洲、澳洲、俄罗斯、非洲、亚洲等国进行学者访问和考察学习。  现为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景观造型艺术委员会副主席、教育部高校艺术类设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教育艺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基础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全国艺术专业学
期刊
成立于1994年12月的大连市公安局巡警支队大连女子骑警大队,是全国公安机关成立最早的一支骑警队伍,享有“华夏警花第一骑” 美誉。女子骑警大队现有民警57人,平均年龄27岁,共有英纯血警马100匹,主要担负繁华场所路段的巡逻、礼仪警卫、礼仪展示等多项任务。按照“最高标准、最佳形象、最严要求、最硬作风” 的要术,大队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全力打造精品骑警队伍,经过6代“骑警人” 的拼搏进取,女骑警己经成
期刊
某企业工会代表全体职工与企业签订了集体合同。集体合同规定;职工工作时间为每日 8 小时,每周 40 小时,职工工资每月不低于 750 元。该合同经劳动行政部门审查备案,无异议。合同生效后,该企业招聘苏诚海为技术工人,未签订劳动合同,口头约定:工作时间为每日 10 小时,每周 50 小时,工资每月 1500 元。两个月后,苏诚海向企业负责人提出要按照集体合同的规定缩短劳动时间。企业负责人认为,苏诚海
期刊
阜新开发区环卫站清扫十二班是一个以女职工为主体的巾帼集体,她们以提高环境卫生服务质量为重点,坚持“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 的奉献精神,不怕脏、不怕累,团结合作高质量的完成各项任务,连续三年被区环卫站评为优秀先进班组,今年三月荣获“辽宁省五一 巾帼先进集体”称号。  这个巾帼女子清扫班成立于2009年,是阜新开发区环卫站负责保洁任务的专业队伍,现有成员14人,其中女清扫工12人,男清扫工2人。她们
期刊
26 岁的胡忠应聘到某运输公司当装卸工。公司没有为胡忠办理劳动用工手续,双方也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半年后,胡忠在装卸货物时,被货物砸伤脚趾,遂要求公司为其支付医疗费并给予工伤待遇。公司以胡忠不是公司正式员工为由拒绝他的请求。胡忠不服,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经仲裁认定;公司虽然未与胡忠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但是公司招用胡忠为装卸工从事货物装卸,自招用以来,双方一直保持着事实劳动关系。由于双方
期刊
信访稳定工作是企业倾听民声、体察民情、了解民意、汲取民智、接受监督的重要途径;是改进企业领导工作作风、促进廉政勤政的重要渠道;是维护企业稳定、促进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随着经济结构多样化、社会阶层多样化、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多样化,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呈现多元交织、错综复杂的局面,社会进入了“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并存的阶段。这一特点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能否做到企业与员工、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