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来源 :中国大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84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我国地理信息系统人才需求状况以及专业教育现状的调研分析,结合我校地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教育实际情况,提出了“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板块式教学体系”的教学新模式,并从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板块式教学体系:实践教学
  
  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以及21世纪的前沿技术,已经深入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如何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对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要求,如何将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本科教育与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进行有效衔接和转换,以便更好地解决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就业与个人发展问题,进而全方位推进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整体发展,已成为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学科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
  
  一、地理信息系统人才市场需求
  
   1.地理信息系统人才市场需求现状及趋势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及产业,而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教育是地理信息系统学科建设和产业发展的根基和源泉。在1998年全国普通高校本科504个专业压缩至249个专业的情况下,教育部特别增设了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这一点就足以证明地理信息系统在教育事业和产业发展具有特殊优势和生命力。
  地理信息系统产业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进入起步阶段。随着不断发展,到2008年,我国地理信息系统产业产值已经超过600亿元,从业人员约40万人,从业机构超过1万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人才需求将不断增加,特别是与地理信息系统相关的高端技术研发人才和综合管理人才严重缺乏。相关分析指出,在未来五年的时间里,全球地理信息系统市场有望增长50%,复合年增长率在9,3%左右。随着地理空间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内从事地理信息系统研发的高科技企业的增多,对地理信息系统人才的需求还将增加。
  
  2.地理信息系统人才市场需求中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的情况来看,目前总体就业状况不容乐观。
  曾有人在地理信息系统论坛上对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学生作了两项调查,分别是“毕业前理想的地理信息系统工作”和“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旨在依此分析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及如今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需求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想成为“地理信息系统程序员”的占了绝大多数,从毕业后的就业来看,从事“地理信息系统程序员”的就业人员也是最多的;其次则是从事“地理信息系统相关行业”,这些相关行业主要有地图数据处理、测量、地理信息系统相关软件的使用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教育等。在调查中令人担忧和值得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学人员思考的是,毕业前居然就有9.5%的人选择“早就想离开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了”,毕业后居然有12.8%的人所从事的工作“与地理信息系统一点关系都没有”。由此可见学生的就业状况并不理想,这不仅仅与就业市场及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生的个人素质有关。
  同时,有人也曾做过在对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满意程度调查中,选“有信心”的人占58.7%,选“随机遇”的人占14.3%,选“前途茫茫”的人占27%。这说明大多数毕业生对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前景还很有信心,但同时也有不少人对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前途感到迷茫。
  《2009中国地理信息产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中的相关数据显示,求职者和招聘负责人都一致认为“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动手能力差”是就业难的主要因素之一。
  


  由此可见,我国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很大,但更需要动手能力强或有经验的人才。这也对高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教育提出了挑战,需要高校的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教育适应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市场需求。
  
  二、我国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科技与产业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教育事业也蓬勃发展。目前,我国开设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有近180所高校,加上一些科研机构,全国约有200多个教育单位,在校学生约达4万之众。
  尽管如此,我国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教育还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地理信息系统蓬勃发展的需要,底子薄、问题多是我国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教育的基本现状。在当前开设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高校中,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地理学背景的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另一类则是具有测绘背景的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但由于受到师资的限制,使得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体系过于庞杂,主次关系不明确,难以使学生掌握系统性的专业知识。
  
   2.由于各个高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在确立或调整教学计划时缺乏统一的指导方针与思路,造成教学体系混乱,影响了教学效果。
  
   3.由于受到教学硬件限制,学生动手能力训练不足,尤其是创新型教学实践欠缺。
  
  三、“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板块式教学体系”的建设
  
  1.“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板块式教学体系”建设出发点
  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是教育的主要目标。通过对前人的研究结果和国内多所开设有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院校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就业市场的调研,发现当前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本科教育已经不能适应地理信息系统学科和产业发展的需求。
  针对这一现实问题并结合新的教学理念,我校提出了“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板块式教学体系”。并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 根据地理信息系统学科的“变与不变”进行教学改革。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集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绘科学、空间科学和管理科学等为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从而使得地理信息系统学科的知识体系非常庞大,所以不可能在大学四年的教学中教给学生全部相关知识,即使可能也是过时的知识。
  因此,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地理信息系统知识体系,从中找出那些基本理论和基础技术相对不变的知识体系,将其作为教学中相对不变的部分。而对更新较快的知识体系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以适应其变化。
  (2)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在信息社会里,像过去那种“学四年而管用一生”的培养模式是不可行的,人们必须“终身学习”,而大学仅仅是人生不断学习的过程中较为集中的重要阶段。因此地理信息系统人才的培养模式,应在注重基础理论教育的基础上,加强专业素质教育,强调专业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
  (3) 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高校培养的人才最终要面向市场,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力求培养出适应市场需要的人才。针对近几年的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就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状况,结合课程体系优化和教学改革,我们特别强调要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板块式教学体系”建设实践
  以“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板块式教学体系”为出发点来修订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教学计划,进而形成“保持专业主 干课程稳定,并根据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发展动态及市场需求变化适时调整辅助课程”的教学体系改革方案。
  改革的具体方法与措施包括:围绕板块式教学体系结构精简课程,加强主干课程课时,强化教学实践环节:合理安排授课时序,对低年级安排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高年级则根据市场需求动态开设专业选修课和相应的实习课,提升专业技能和创新意识,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和培养。
  在“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板块式教学体系”中,其核心内容是“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板块式课程体系”。整个课程体系又分为“核心课程体系”、“技术支撑课程体系”和“基础理论课程体系”,从而形成了7大专业板块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对独立的结构体系。
  各板块的相互联系及其主干课程如下图和下表所不。
  (1)核心课程体系。由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及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组成。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是学生学习其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应用是训练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是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通过核心课程体系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增强动手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对地理信息系统人才的需求。
  (2)技术支撑课程体系。由“测量、地图、遥感、计算机”四大板块组成,各板块具有特定的教学功能。
  现代测量学板块:“测量”是获取地学空间信息的常规方法,其成果(通常是“点源”数据)是编制地图和构建应用型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数据来源,因此现代测量学板块是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元素。
  现代地图学板块:“地图”是地学空间信息在各种研究介质上的模型化表示,是地理学相关各专业科研成果的最常见的可视化形式,无论现代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如何发展,地图始终是地学数据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遥感技术板块:“遥感”是利用航空、航天测量平台和高科技传感设备对地球表面的空间信息进行远距离摄取的技术,是一种区别于传统测量方法的“无接触式”测量方式。
  计算机技术板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重要支撑,如果没有计算机领域内的可视化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与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持续发展与支持,地理信息系统将成为“无本之木”。
  (3)基础理论课程体系。由“地理学、数学”两大板块组成,各板块的作用、分工及联系如下。
  地理学基础板块:地理学的基本知识与理论是构建应用型地理信息系统的必要前提,而地理信息系统反过来又是解决大多数现代地理学问题的崭新技术。因此,该板块对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提供理论,也提供解决某些地理信息系统问题的方法。
  数学基础板块:数学方法及其模型是计算机运行必需的理论和技术基础,同时也是解决复杂地理学问题的高效途径,地理信息系统的数学课程板块中的“离散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理论可以为地理学建模提供必要的思想方法。
  参考文献:
  [1]3sNews,首届地理信息产业招聘会吸引万名求职者[EB/OL],http://www,3snews,net/html/83/n-25483,html,2009-11-03,
  [2]贾泽露,刘耀林等,从市场需求看我国高校GIS教学改革[n地理空阃信息,2006(4):75-77,
  [3]张岳,GIS专业就业市场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07,
  [4]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2009中国地理信息产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R],3sNews视讯传媒,2009,
  [5]黄杳元,马劲松,高校GIS专业人才培养若干问题的探讨[J],国土资源遥感,2002(3):5-8,
  [6]刘万青,李同升,李天文等,高校GIS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渐进式改革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8(2):13-15,
  [资助项目:陕西省教学改革项目“测量学精品课程建设”;西北大学教学改革项目“测量学精品课程建设、测绘科学技术教学团队建设”]
  
  [责任编辑:余大品]
其他文献
摘要: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社会对公民提出的基本要求,但现有的研究对于职业道德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仍存在较大争议,例如高等院校专业教育是否以及如何影响职业道德的形成,这一问题尚未得到一致结论。本文以高校会计学专业为例,以会计学专业与非会计学专业、在读本科生与在职研究生为调研对象,基于Cohen量表设计实验问卷并进行实验研究,就影响会计师职业道德判断标准的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
期刊
摘要:河南大学深入开展了契合国家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设精神和体现学校实际和特色的“本科教学优质工程”建设,成效显著。本文总结了学校“质量工程”建设的经验。  关键词:质量工程;教学改革;优质工程     河南大学学生人数由1999年的1万余人发展到今天的近4万人,规模扩大了3倍,对学校的硬件建设、师资水平、教学管理、教育质量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我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如何面对新的发展
期刊
摘要:以浙江树人大学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实践为例,提出应用型本科高校应从地方经济的实际情况出发,进一步精准应用型目标定位,架构实用灵活的学科专业结构,构建精干的面向应用型的课程体系,完善柔性化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大胆改革创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机制    就本科高校而言,除传统研究型高校主要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外,相当一部分高校一般都
期刊
摘要:本文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项目教学法的设计与实施进行解读,并以“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为例,探讨怎样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项目任务的设计,项目活动的探究等,以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科研能力。  关键词:建构主叉学习理论;项目教学法;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项目教学法的指导意义    项目教学法,实质上就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探究性学习模式,就是在真实情境中
期刊
摘要: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生是本科生中的优秀人才。在推免生中实施本科阶段过渡到硕士阶段的衔接教育符合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需求。本文以语言学科为例介绍了本硕衔接教育的目标、实践方案,以及实施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和成效。 关键词:本科;硕士;衔接教育   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两个重要阶段,二者既有区别,又紧密相关。读完本科阶段马上攻读硕士的学生有两类。一类是攻读本硕连读
期刊
摘要:使用“教室应答系统”这一技术构建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旨在为学生营造一个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合作探究、勇于创新的良好学习环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得以发展。我们在大学物理课程中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表明它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以及人格培养等方面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教室应答系统;合作学习;人才培养     一、目前课堂教学面临的困难及教室应答
期刊
摘要:创新创业类课程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掌握创新方法,使用创新工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该类课程通过创造性地组织实施教学环节,将体验教学、影视教学、案例教学、研讨教学、模拟教学等多种方法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使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创新;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型人才    在高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把“高校毕
期刊
摘要:提出覆盖农科核心专业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相应的培养平台,优化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完善了课内外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了一批管理制度,并积极推进研究性教学。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该模式特色鲜明,在农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农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农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实践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思想)的指导下,
期刊
摘要: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基础,已经广泛地用于计算机系统的建模和分析。在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统一组织下,作者对离散数学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与教学情况进行了调研,并针对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等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实施方案。本方案的特点是:提供一个分层的、模块化的知识框架,教师可根据科学型、工程型、应用型的不同培养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灵活配置;在教学设计中强化
期刊
由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高等教育出版社及有关高校共同主办,山东大学承办的第六届“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于2010年11月5-7日在济南隆重举行。来自全国300多所高校的500余位计算机专家和教师围绕“创新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