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

来源 :理论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致力于论证和阐明中学语文教学、审美教育二者的辩证关系,深刻阐述了课堂教学是实施美育的基本途径,分析中学语文教学的认知因素和审美因素,探求审美教育的内涵,充分论述了语文学科审美教育的功能,论述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探寻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以及如何通过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审美教育;课堂教学
  
  审美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近代学者王国维《论教育之宗旨》一文中就有所论述。他认为培养“完全人物”——体育、心育(智育、德育、美育)全面发展的人,必须重视并实施美育,因为“美育者一面使人的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城,一面又为德育和智育手段”[1]。之后蔡元培先生也提出:“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2]的精辟论断。时至现今,审美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及地位仍然是十分重要的。
  
  一、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的必要性
  
  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各类学科中,语文教学是与审美教育联系最直接、密切和广泛的学科。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能力,自觉地把美育引进到教学中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首先,审美教育是一种陶冶情操的教育,其目的是促成人对自然和社会定向的审美关系,提高人的审美观念和趣味,发展人的审美理想和创造美的能力。美育主要是通过审美活动来进行的,而人的审美活动又是具有可感的形象和情感的激发作用的。语文学科是最富有情感的学科,是审美教育的重要阵地,所以语文教学大纲把“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作为教育目的组成部分。语文课本收录了众多的文学作品,这是审美教育的得天独厚的材料。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其次,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在其所选的语文教材中就有所体现,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基本篇目都是文质兼美的、适合教学的典范文章。就其思想内容而言,都适合教学目的所提出的思想教育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从事祖国现代化建设的献身精神,有助于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就其语言文字而言,都是合乎规范的,在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都具有典范性。概括地说,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是很美的,有着丰富的美的因素,最容易激起学生的美感来。因此,语文教材为语文教学中以美育为桥梁传授知识提供了有利条件。中学语文教材所选的篇目中既有表现社会美的,同时也有表现崇高、表现悲壮、表现滑稽、表现优美的。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重视美育,不但有理论依据,而且已为实践所证明。从语文教学的目的来看,这是必要的,而语文教材则为此又提供了可能性。美育在语文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着不可忽视的中介作用。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美育,更应该合理地利用美育为语文教学服务。
  
  二、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
  
  《纲要》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语文课渗透美育有利于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那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实施审美教育,以达到教学的优化呢?语文教材中入选的文章,都是名篇佳作,都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要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美,教师就要在备课时,认真挖掘课文中美的因素,并贯穿到授课中去,引导学生感受美,向学生展示课文中的语言美、意境美、人物形象美,以生动的形象感染学生,使他们得到美的体验,丰富美的情感。笔者认为要从中学语文的教材中着手。
  (一)挖掘教材,阐发美的意境
  现行语文教材中,适于对学生进行审美熏陶的课文很多,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调动学生丰富的内在情感,使他们去真切地感知课文美的所在,就能激发他们的审美愉悦。
  例如,梁衡的《晋祠》,语言优美、流畅、生动,把晋祠悠久的历史文物和优美的自然风景介绍得形神兼备。对这样的课文,在讲清必要的语文知识后,就应以教师动情的朗读,把学生引入优美的情境之中,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随作者畅游晋祠。晋祠的美,在山、在水、在树。巍巍的山如“屏障”,而绵延的山又如“伸开的两臂将晋祠拥在怀中”,形象地写出晋祠依偎在悬瓮山中的情态,读了令人凭添一股喜爱之情。晋祠的水,清柔多姿,“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间碧波闪闪如锦如缎”。阅读这些文字,可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在心中描绘祖国山河的美景。学生在感知河山壮美,产生愉悦的同时,能不对祖国的美好多一层了解,对伟大祖国多一分热爱吗?晋祠美的自然风景,更美在璀璨的历史文化——祖先留下来的有很浓很浓的社会美和艺术美的历史文物。这是美的建筑,美的雕塑。在阅读时,要启发学生有自己美的发现,感知美的所在,受到美的熏陶。晋祠的历史文化,不仅美在大型的古建“三绝”,也美在园中别具匠心的小品造型。读了作者对那造型优美、栩栩如生、神态各异的“圣母”、侍女像,以及历经千年而“鳞甲须髯仍然像要飞动”的木雕飞龙的描述,想象着他们各自生动的神态,在叹服其木料的精良和工艺精巧的同时,能不深深赞佩劳动人民的智慧吗?那园中小品,更是令人拍手叫绝。你看那一挂细流之下,立着一个汉白玉石雕小和尚,光光的脑门,笑眯眯的眼神,双手齐肩托着一个永远也接不满水的石碗。细想这模样,怎能不让人忍俊不禁。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能不油然而生对劳动人民的敬佩,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神往热爱吗?
  (二)有表情的朗读,使唤起学生美感
  美感的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美的直觉性。人们的审美感官,主要是视觉和听觉。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作为语言的艺术,让学生感受美的基本形式应当是有表情地朗读课文。教师通过有表情的朗读,展现文学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人格美;学生凭听觉去感受这些美。成功的朗读,能把学生带进作品所设置的氛围中,使学生深切地去感受,去体验,这样给学生带来的理解是深刻的,记忆是持久的。这种方式特别适宜优美的散文和诗歌。朗读时最好配上音乐。对于那些语言较深的课文仅靠朗读,不易引起美感,应当辅之以语言的描绘。这一点主要适用于古诗和文言文。如教学《卖炭翁》,仅凭诗中的句子,难以体会到卖炭翁烧炭的艰辛,也难以引起学生强烈的同情心。此时就需要老师作必要的描绘:老人家年事已高,两鬓苍苍,弓着腰,早晨天不亮就到山上砍柴,然后一趟趟把柴从山上背到山洞里,一路上不知跌倒几次。洞中烟雾弥漫,老头被熏得脸色灰黄,呛得不住咳嗽……。如能作这样的描述,就能使学生对老人艰辛的劳动有一个深切的感受,唤起学生对老人的同情,进而深刻体会诗歌的主题。
  (三)对作品的分析与品评,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美
  审美的又一特征是情感体验。换言之,就是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去感受它。学生对美的感受,还处在比较低的层次上。因此,在语言教学中必须通过对作品的分析与品评,让学生来感知其中美的因素。如《触龙说赵太后》一文中有“媪之爱燕后也……祝曰:‘必勿使反’”的句子,读到这里,有些同学必然不解,甚至误解,怎么做母亲的还不愿出嫁的女儿回娘家呢?这怎是赵太后对燕后的疼爱呢?这时候老师就须作必要的解释:“反”即“返”,指被休。古代出嫁女子被休回娘家,这是很不光彩的,赵太后是祝告女儿不被休回家。这样引导学生理解品评,学生才真正体会到赵太后对燕后的关心与疼爱。
  (四)启迪思维,启发学生的审美想象,挖掘内在的美
  康德曾经说过,想象力是创造性的。上课时教师可给学生开辟通道,启发思维,展开审美想象。同时,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美的感受,去领悟其中包括的人生意义。如讲授《长江三峡》(见高中语文第一册)一文,教师通过作者对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具体描绘,启发学生展开想象,领悟作者的感受,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祖国山河的无比壮丽,更加热爱祖国。尤其是今天的跨世纪工程—三峡工程建成后,它将以更加崭新的面貌展现在神州大地上。再如杨朔的《荔枝蜜》一文,课文写了荔枝树的茂密,荔枝果的甜香,给人们展现出一幅幅的荔树图。我们在上课时必须善于启发:蜜是从哪里来的?学生就很快地明白,是蜜蜂的辛勤劳动——采花、酿蜜创造出来的。并且引导学生懂得其中所含的意义:文章通过蜜蜂的辛勤酿蜜,赞美劳动人民忘我工作的可贵精神。
  总之,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学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与审美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不能一分为二。我们在整个教学的始终,必须做到合二为一,而要重视思想教育,又要重视审美教育。教师必须把“善”、“美”带到课堂教学中去,陶冶学生的情操,引导学生热爱美、追求美,做“四有”新人,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做到的。
  
  三、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的作用
  
  (一)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
  视觉、听觉是审美感知的两种主要官能。朱光潜说:“美感起于形象直觉。[3]”文学作品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观点的,语文课的审美教育也源于作品的语言,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语言的剖析,让学生感知语言的形象美、内涵美和思想美。也可以运用朗读,使学生的审美感知的指向隐含于审美对象的美,激发起审美主体心理上的喜、怒、哀、乐的情绪反应,让学生体会到审美的音乐美、语言美、情感美。
  文学作品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中人物或景物的形象美进行剖析,让学生感知美。例如,《风景谈》一开头,出现在我们视野中的是作者为我们描绘的一幅“沙漠驼铃”的画面,望不到边际的沙漠“白茫茫一片”,发着“微微的白光”,突然,地平线上出现了“黑点”,逐渐变成“黑线”,微风送来铃铛“丁当,丁当”的“柔声”,“昂然高步”的驼队排成整齐的方阵,加上那“长方形猩红大旗”与那“苍茫”“寂静”的沙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庄严、妩媚”的感觉。我们可以抓住以上这些词语从色彩、感情、声音及动静变幻去指导学生感知形象,从中欣赏到大自然的阳刚之美,领悟到大自然的粗犷及人们战胜大自然的伟力,进而理解“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的深层内涵。
  (二)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及联想能力
  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将课文的审美因素与学生的审美经验“接轨”。这种“接轨”要求教师在分析课文、阐释问题以及提问时,恰当地融入学生社会生活和课余生活的内容,启发学生进行“勾联”“嫁接”和“回忆和联系”。
  奥地利心理分析学家马赫曾对联想作过这样精辟的论述:“在两种突然同时迸发的意识内容A和B中,一种内容在出现时,也唤起另一种内容。”这种联想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快感,联想的结果是学生的思维超出了作品本身。吟诵李白的不朽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出现在人的脑海里的何止是黄河呢?也许是浩瀚无际的大海,也许是一泻千里的黄果树瀑布,也许是滚滚东去的长江……想象在人们头脑中迭现的是许多波澜的画面,使审美的感受更丰富了。
  一篇课文中的审美因素很多,教学中宜抓住课文中最能反映中心主题的,反复出现或突出表现的主要人、景,抓住凝聚作者思想感情和审美意识焦点的“情结”,诱导学生阐发、品味。所以要充分利用课本提供的“思考练习”,设置想象、联想的阶梯。如《荷塘月色》第二题:“作者是抓住荷塘月色的哪些特点来写的?……并联系写作实际说说如果不这样写,还可以有怎样的写法,效果会怎样。”这是指导和提示作想象和联想操练的,施教者可以根据题目设计出各种有益于想象、联想的训练台阶,使学生得到发生想象和扩展联想的实践锻炼。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及审美理解能力
  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每一篇课文都体现着各自不同的美的内容。有的歌咏伟大,有的歌咏平凡;有的歌颂善良,有的歌颂纯真;有的鞭笞丑恶,有的鞭笞好妄;有的鞭扯落后,有的鞭挞黑暗……这些丰富多采的语文内容无不寄寓了作者的审美情感。这就要求去启发、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了解人的自身,了解人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读苏东坡的意境开阔、场面宏大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要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时间流逝,世事沉浮的怀古之幽情,就必须帮助学生从作品的表层走进作品的深层,把“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联系起来,同苏轼当时被贬黄州不得志的思想情绪联系起来,体会作者对雄姿英发的周瑜建功立业的敬慕,体会作者感慨今昔,由物及人,由人及己,抒发“人生如梦”的心理历程,由此而获得自己的审美感悟。
  当然,以上所谈的审美感知、想象、情感与理解并不是各自独立的、泾渭分明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美的具体性和美感的情感性,决定在培养审美感受能力的时候,必须调动学生的生活和知识积累去进行联想和想象,以丰富审美对象中包含的情感因素,使学生理解美的形象所展示的意义,明确美的情感所蕴含的理性。当感知、想象、情感和理解这些心理要素结合起来,并达到自由协调的状态时,一个审美感受、领悟、体验系统,即审美心理结构也就组合而成了。这时愉快的审美体验也就产生了,在这种状态中,不仅学生的认知和审美能力得到发展,而且学生的人格修养也能得到完善。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所以语文教学大纲把“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定为教学目的之一。因此,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进行美学知识的渗透,就是中学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任务。总之,中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是多方面的,教师应该勤奋学习,努力钻研,更好地利用这个便利条件,既教书,又育人,通过美育,调动学生的心理愉悦因素,用美的形象感染他们,用美的意境陶冶他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自觉地通过对教材中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的分析,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引导他们去发现美、感知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和美学素养,以造就具有敏锐的感受力、丰富的个性、高尚的审美情趣和道德修养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王国维:《王国维文集•论教育之宗旨》第三卷,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年版。
  [2]《蔡元培美学文选》,第174页,北大出版社1983年版。
  [3]朱光潜:《谈美》,金城出版社2006年版。
其他文献
摘要:礼貌原则既有普遍性,又有文化的时代性。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商场售货员的礼貌用语也随之发生变化。本文集中于比较八十年代前后商场售货员的称谓语和交际用语的变化,研究其礼貌原则的变化及造成变化的原因。  关键词:礼貌用语;变化;文化渗透    中国二十世纪下半叶发生的工业化浪潮,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开始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城市社会转变。中国的社会面貌、生
期刊
摘要:当今时代是一个充斥商品的时代,琳琅满目的商品广告吸引着消费者的目光,令消费者目不暇接,整个世界似乎要被铺天盖地的各类商品广告淹没。伴随着现代商品广告的稳步成熟和健康发展,以及现代企业产品的日趋完美与商品的日益丰富,消费者的消费理念也在逐步成熟,不断更新。现代商品广告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展示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我们已经揭开了当今“情趣消费”时代的序幕,一个崭新的“以人为本”的商品广告理念呈现在人们
期刊
摘要:针对当前军队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不断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科学管理意识和法规意识,强化监督检查,通过规范化管理措施,不断提高军队资产规范化管理水平。  关键词:军队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加强军队国有资产规范化管理,是提高后勤保障能力,促进部队全面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部队经常性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部队在国有资产管理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影响和制约了部队后勤全面建设,应当引
期刊
摘要:利用最小二乘法的线性拟合原理,根据实验数据拟合出最佳回归方程,然后由相关系数判断其是否恰当,从而使得数据处理建立在统计理论的基础之上。本文详细介绍了最小二乘法的线性拟合原理和具体处理步骤,并结合一个非线性关系的典型实例给出了非线性拟合的处理思路。  关键词:最小二乘法;线性拟合;非线性拟合    尽管图解法处理数据有其优点,但它是一种粗略的数据处理方法,在作图纸上人工拟合直线时有一定的主观随
期刊
摘要:战略成本控制就是以战略的眼光从成本的源头识别成本驱动因素,对价值链进行成本管理,为战略控制的每一个关键步骤提供战略性成本信息,以利于军队医院竞争优势的形成和核心竞争力的创造。  关键词:医院;战略;成本;控制      “军队医院战略成本控制”顾名思义,是指将军队医院成本管理置身于战略管理的空间,从战略高度对医院及其与之关联的成本行为和成本结构进行分析,从而创造竞争优势,以达到医院有效地适应
期刊
摘要:军队财务预算监控管理存在许多问题,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对于完善军队财务预算,提高其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军队财务;预算;监控管理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军财务预算监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然而现行军队财务预算监控管理还存在许多缺陷,这些缺陷严重影响了财务预算经费的分配和使用效率。现行军队财务预算监控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监控主体缺位  军队财务预算监控主体缺位是指应
期刊
摘要:本文着重阐述了企业生产中最佳无功补偿容量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有功损耗;补偿容量;功率因数    在各企业生产中由于大量使用感应电动机等电感性负载,因而电路的自然功率因数均较低,功率因数太低既增加了电网的能量损耗造成电能的浪费,又降低了配电设备的利用率,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受损。因此为节约电能提高效益,各企业大都采用了无功补偿,以提高电路的功率因数,但各企业通常都按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由旅游资源大国发展成为世界旅游大国。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新世纪要想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旅游强国,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就必须深入分析我国的旅游市场。  关键词:旅游;旅游事业;旅游业;旅游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2006年,三大旅游市场喜获丰收,为国民经济和社
期刊
摘要:本文在对军民两用技术的概念及其战略意义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探讨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军民两用技术的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机遇;军民两用技术;竞争力;创新    新时期对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建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体制上,继续调整改造和优化结构,健全军民互动合作的协调机制,提高产品的研发和制造水平,增强平战转换能力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保持国防科技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期刊
秦始皇削平群雄、统一中国以后,为了维护“万世一系”的统治地位,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于公元前二一三年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搜集、烧毁各诸侯国的历史记载、儒家经典以及诸子百家的著作,造成中国历史上的一场文化大浩劫。一年以后,秦始皇又找借口坑杀了四百六十多名敢于发表意见的儒生。他以为如此一来,愚民政策就达到了目的,他的统治就巩固了。然而,历史是善于嘲弄人的。焚书坑儒仅过了三、四年,也就是公元前二0九年,一场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