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三大新的课程理念。其中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也是新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
生物 科学素养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三大新的课程理念。其中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也是新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那么,如何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培养高中生生物的科学素养呢?
一、培养高中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意义
(一)对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整合与运用
新课程标准制定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價值观三维教学目标,而课程标准同时也对科学素养进行了界定,主要就是能使学生以后在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要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和相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对生物科学素养的界定以及所包含的内容上不难可以看出,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科学素养的提高必须以三维目标的实现为基础,而科学素养的提高是三维目标得以检验的有效手段,因此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过程就是对三维教学目标的一个系统的科学化的整合和具体运用过程,通过这一途径对于有效实现三维目标具有现实的推动作用。
(二)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利于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
生物科学知识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连,通过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可以使学生从现实的生活当中体验到科学的重要性,意识到只有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了才能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用科学的行为来对待周围的事物,用科学的思维约束自己的行为,当他们能够认认真真地对待这一切并能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时,自身的科学素质也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而科学素质的提高对于我们国家建立和谐社会以及执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以及国家精神文明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策略
1、提高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开展实验的能力,锻炼抗挫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重视实验教学、培养探究创新实践能力是新课标的最大特点之一。设计实验和实施实验的关键是创新,包括实验方法设计、对照实验的确定、实验器材选择、实验数据收集等方面的创新。教师对此应逐步引导,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尝试、总结。
①通过验证实验培养操作技能。
科学技能是构成科学素养的另一个基础要素。新课标对此有明确要求,实验操作能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和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技能,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学中,采用开放实验室、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形式,加强实验操作,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从操作的角度培养学生的科学技能。并严格要求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科学观察、记录、完成实验报告,通过分析和解释实验中产生的现象或数据,得出符合实际的科学结论。
②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是科学精神的灵魂,是构成科学素养的重要因素。在实验教学中,要善于创造“科学研究”的气氛,激励学生大胆按照“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得出结论”的程序开展探究学习。也可以通过使验证性实验转变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在学习设计、动手操作、尝试分析中体验“科学研究”的滋味。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生物学实验方法,能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现象,还能在探索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③培养抗挫折能力。自己开展实验,自行设计实验,是培养抗挫折能力的绝好途径。在实验的成功和失败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教训与痛苦,培养抗挫折能力,形成良好的品质。
2、加强科学方法训练,培养科学思维方法
科学方法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也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工具。在生物学教学中,学习和应用科学方法对于学生学习知识和能力培养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高中生物课的一个基本的要求是,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是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和概括出来的,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科学家们从来不满足于接受现成的结论,而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研究生物学问题的一般步骤是:观察→问题→假设→推论→实验→分析与结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这种潜在因素,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和训练。如通过“生物的遗传”的学习,结合遗传的物质基础及遗传规律的发现过程的认识,使学生充分领会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从而加深对遗传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另外,掌握正确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分析和概括能力,是科学素养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应尽力在教材内容中为学生寻找供他们进行思考和概括的材料,引导他们通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形式的训练,培养分析和概括能力。如讲述光合作用的过程时,可通过有关实验,经过分析和比较,概括出反应的大体过程、反应条件和场所、原料和产物等。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指导,加强分析和概括等能力的训练,这是科学素养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3、渗透生物前沿知识,充实学生的科学知识
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生物与物理、化学、资源、能源等众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生物已成为高科技发展的强大支柱。在高科技蓬勃发展的今天,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面临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渗透生物前沿知识,使课堂教学具有时代气息。通过课堂教学中的不断渗透,让学生了解现代科技的新成果、新进展、新成就及新问题,加强学生对现代生物知识的了解及价值的培养,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科技知识,又能拓展学生的智力空间和思维广度。
生物 科学素养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三大新的课程理念。其中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也是新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那么,如何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培养高中生生物的科学素养呢?
一、培养高中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意义
(一)对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整合与运用
新课程标准制定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價值观三维教学目标,而课程标准同时也对科学素养进行了界定,主要就是能使学生以后在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要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和相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对生物科学素养的界定以及所包含的内容上不难可以看出,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科学素养的提高必须以三维目标的实现为基础,而科学素养的提高是三维目标得以检验的有效手段,因此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过程就是对三维教学目标的一个系统的科学化的整合和具体运用过程,通过这一途径对于有效实现三维目标具有现实的推动作用。
(二)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利于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
生物科学知识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连,通过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可以使学生从现实的生活当中体验到科学的重要性,意识到只有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了才能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用科学的行为来对待周围的事物,用科学的思维约束自己的行为,当他们能够认认真真地对待这一切并能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时,自身的科学素质也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而科学素质的提高对于我们国家建立和谐社会以及执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以及国家精神文明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策略
1、提高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开展实验的能力,锻炼抗挫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重视实验教学、培养探究创新实践能力是新课标的最大特点之一。设计实验和实施实验的关键是创新,包括实验方法设计、对照实验的确定、实验器材选择、实验数据收集等方面的创新。教师对此应逐步引导,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尝试、总结。
①通过验证实验培养操作技能。
科学技能是构成科学素养的另一个基础要素。新课标对此有明确要求,实验操作能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和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技能,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学中,采用开放实验室、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形式,加强实验操作,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从操作的角度培养学生的科学技能。并严格要求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科学观察、记录、完成实验报告,通过分析和解释实验中产生的现象或数据,得出符合实际的科学结论。
②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是科学精神的灵魂,是构成科学素养的重要因素。在实验教学中,要善于创造“科学研究”的气氛,激励学生大胆按照“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得出结论”的程序开展探究学习。也可以通过使验证性实验转变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在学习设计、动手操作、尝试分析中体验“科学研究”的滋味。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生物学实验方法,能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现象,还能在探索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③培养抗挫折能力。自己开展实验,自行设计实验,是培养抗挫折能力的绝好途径。在实验的成功和失败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教训与痛苦,培养抗挫折能力,形成良好的品质。
2、加强科学方法训练,培养科学思维方法
科学方法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也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工具。在生物学教学中,学习和应用科学方法对于学生学习知识和能力培养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高中生物课的一个基本的要求是,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是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和概括出来的,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科学家们从来不满足于接受现成的结论,而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研究生物学问题的一般步骤是:观察→问题→假设→推论→实验→分析与结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这种潜在因素,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和训练。如通过“生物的遗传”的学习,结合遗传的物质基础及遗传规律的发现过程的认识,使学生充分领会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从而加深对遗传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另外,掌握正确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分析和概括能力,是科学素养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应尽力在教材内容中为学生寻找供他们进行思考和概括的材料,引导他们通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形式的训练,培养分析和概括能力。如讲述光合作用的过程时,可通过有关实验,经过分析和比较,概括出反应的大体过程、反应条件和场所、原料和产物等。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指导,加强分析和概括等能力的训练,这是科学素养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3、渗透生物前沿知识,充实学生的科学知识
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生物与物理、化学、资源、能源等众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生物已成为高科技发展的强大支柱。在高科技蓬勃发展的今天,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面临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渗透生物前沿知识,使课堂教学具有时代气息。通过课堂教学中的不断渗透,让学生了解现代科技的新成果、新进展、新成就及新问题,加强学生对现代生物知识的了解及价值的培养,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科技知识,又能拓展学生的智力空间和思维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