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视角下的语文教学研究——评《语文学习心理学》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l7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语文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大多关注的是教师的“教法”,而对于学生的“学法”的相关研究略显不足.因此,“生本教学观”的提出恰逢其时——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与学才能实现良性的互动.由华东师范大学董蓓菲教授编著的《语文学习心理学》一书,正是基于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应用,以学生的语文学习为主线,探索如何将心理学知识和技巧贯彻于语文的教与学之中,对“生本教学观”下的语文教学革新具有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胡乔木的写作观主要表现在:一是服务人生、服务社会的写作目的观,二是源于生活、贴近时代的写作内容观,三是充分准备、一气呵成、多次修改的写作过程观,四是引人看、看得懂、打动人的写作评价观.他的写作观对当前语文教学仍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语文课程改革提倡高阶思维,针对的是“碎片化”倾向,代之以“情境化思维”,“发掘文本的思想活力”,“唤醒学生的认知体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认知的发展、思维品质的提高”.目标可谓天经地义,问题在于如何落实.关键在于,改变“碎片化”的“情境化”,不是抽象的,而是全面的:首先,经典文本的情境是历史的情境,与学生经验在时间和空间上距离遥远,情境化的首要任务是将之还原出来,缩短心理距离,让学生感觉得到;其次才是学生当下的情境化.“富有层次的教学设计”应该建立在二者结合的基础上.
期刊
单元整体教学是从语文知识传授转向语文素养培育的重要支点.初中语文单元教学中应通过抓准单元知识点,形成结构性问题;规划任务流程,建构整体化教学;研制评价性工具,落地核心素养等教学策略,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到实处.
本文以2021年中考非连续文本试题为例,从已知条件、目标要求与解答路径等方面剖析结构不良试题的命题特点,探索结构不良试题的教学应对策略与路径.
经过梳理近年高考古诗文本的品质,笔者发现命题者倾向于选择特殊的高格调文本的明显特征,以实现考查意义和教育意义.本文所指的高格调文本,是那些情思摇曳、情感错位的诗歌.深刻意识到文本选择的取向,对高考古诗备考中的命题、文本赏读以及学生的素养提升均大有裨益.
古诗词语言精炼,内涵丰富,意境深远,是培育初中学生语文素养和思想情感的重要载体.可是当我们走进学生内心却发现,从小到大上百首的古诗词积累仅限于背默答卷,解读只是碎片化、赏析趋向模式化……初中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味同嚼蜡,更不用说审美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了.
期刊
语文阅读与写作活动能够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精神食粮.通过阅读和写作,学生可以领略到优秀的文化、人类的宝贵智慧和无限的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想真正让学生学习和热爱阅读与写作活动,教师需要借助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和授课方法,激发学生对阅读与写作的学习能动性.
期刊
古代游记散文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文本形式.本文运用理论论证与事实论证相结合的方法,从审美视野的角度探究古代游记散文阅读教学的路径:一是探赏游踪美;二是鉴赏意境美;三是体味情思美;四是品味语言美.
教育改革发展至今,语文教育也无时无刻不在面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往何处去”这三大灵魂拷问.中国的语文教育由来已久,其根源甚至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两千多年来人们对语文教育的思考和探索形成了丰富的智慧宝库,对其进行梳理、总结、批判、吸收,无疑会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对当下的迷茫与困惑提供可贵的思想支撑和经验参考.
期刊
采访当天,关铮从头至脚一身黑色服饰,活脱脱像个摇滚明星,新染的黄发被帽子遮盖住,只剩下几撮碎发散在了外面,显得格外亮眼.rn在此之前,关铮给我的印象大概是,乖顺、冷清、沉默.在微信联络中,他也表示自己“不太能说太多话”.rn我们从简单的寒暄入手,气氛起初透着些许尴尬,但这样的拘谨并未持续太久,话匣子一旦被打开,所谓采访在一瞬里变成好友之间的碎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