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涵式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会计学专业教学改革

来源 :大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提高质量、内涵发展”的新阶段后,会计教育必须按照内涵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在要求进行全方位改革,以满足社会需求、应对国际竞争和履行自身使命。目前会计教学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与内涵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河北经贸大学会计学专业在国家专业综合改革中,完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创新人才培养路径,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按照内涵式人才培养模式要求进行了一系列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
  [关键词]内涵发展;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质量;教学改革;专业综合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9-0001-04
  一、内涵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数量和质量是界定教育发展的两个最基本维度。数量衡量的是教育的广度,数量的增长往往依靠资源的投入和资源的耗费,因此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将缺乏可持续性;质量则衡量教育发展的深度,反映了人才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更强调人才的素质和能力特征,是基业长青的基础。在经历了多年扩招、以数量增长为特点的外延式发展之后,我国高等教育已转入以质量为特征的内涵式发展阶段,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原有的教育模式,确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什么人、用什么培养人和怎样培养人的有机统一[1],是由培养目标(包括培养要求)、培养内容(包括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和培养方式(包括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与教学手段等)三大相互关联的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据此,内涵式人才培养模式应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在培养目标上,从过去注重规模扩张向注重质量提升转变,即以提高人才质量为终极目标;二是在教学内容上,从过去注重知识获取向能力塑造转变,即构建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挖掘和发展学生潜能为特征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三是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从授之以“鱼”向授之以“渔”转变,从以“教”为中心的被动学习向以“学”为中心的主动学习转变,即实施课堂内外相结合、学生主体、师生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
  二、会计学专业实施内涵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一)内涵式人才培养模式是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在20世纪末开始的一轮以增加数量为特征的高校扩招中,会计学专业因市场需求大、办学成本低得到了迅速发展,每年毕业生都超过50万人。[2]与此同时,规模、结构和质量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以河北省为例,2015年底,全省共有会计从业人员100万名,其中具有中级职称的有9万名,具有高級职称的有5500名,具有高级职称的会计人员仅占全部会计从业人员的0.5%,高端会计人才匮乏与庞大的求职大军形成强烈反差。会计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学识不广博,难以胜任高层次的财务管理工作,财务部门难以担当起企业价值管理核心的重任,已成为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毕业生最不满意的地方。
  产品质量决定着产品的竞争力,同样,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也决定着这个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社会竞争力。倘若不能及时将人才培养战略调整到“提高质量,内涵发展”的思路上来,不能向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会计人才,那么,会计学专业的社会声誉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会计人员、会计教育的地位将岌岌可危。尤其是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学科交叉日益增强的趋势下,会计职业的生存甚至会受到威胁。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向内涵式培养模式转变。
  (二)内涵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时代赋予会计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作为高招的热门专业,各高校会计学专业大多招收到了分数最高(相对来讲也是素质最优)的学生,但遗憾的是,在毕业时以及毕业多年后,这些曾经最优秀的学生却未能成为最优秀的群体。据美国《财务总监》杂志(CFO magazine)的调查数据显示,在《财富》500强企业中,近20%企业的CEO是由前CFO提拔而来。[3]但在我国,财务人员能够成为CFO的比例不足20%,从CFO成长为CEO的更是凤毛麟角。原因何在?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会计教育存在问题?比如,会计教育是否太功利化了,只注重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学目标是否出现了偏差,过于强调会计的技术性甚至将其作为一门“手艺”,而忽视了对学生职业判断能力和运用会计思维去审视、分析经济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是否未及时跟上环境的变化,不能完全适应年轻一代的思想特征和行为习惯、未能挖掘出学生的潜能?倘若如此,优质的“原材料”经过“加工”却未能成为优质的“产品”,那一定是“产品”的“生产者”——教师和高校的失职。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现代产业的不断升级、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经济增长方式的加快转变等,对会计人才培养质量日益提出更高的要求,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会计师、塑造未来卓越会计人才已成为各国会计专业教育的战略选择。我国会计教育界也必须及时转换教育发展方式,以内涵式人才培养模式谋篇布局,从源头上提升会计人才的质量,完成时代赋予会计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三)内涵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会计教育迎接国际挑战的必然选择
  毋庸置疑,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国际化竞争激烈程度前所未有。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出国留学人数不仅逐年递增,且日益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而会计学专业是我国青年出国留学的热门选择。在经济和教育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以最有效的方式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会计人才已成为我国会计教育界面临的紧迫课题。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国际教育界的竞争威胁,未雨绸缪,创新发展,以内涵式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统领教学改革,不断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正如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黄震教授所言:“在全球优质教育资源和强势文化冲击面前,中国大学必须加快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否则就有沦为世界一流大学教学实验室和辅导教室的风险。”[4]   三、会计教育现状与内涵式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内在要求的差距
  然而,按照内涵式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审视我国会计教育的现状,我们发现在某些方面我国与外国还存在较大差距。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高,对学生素质与能力重视不足
  我们从网上随机抽取了全国62所地方财经院校会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发现在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述上,很多院校都强调毕业生应该具备哪些知识、能够从事哪些工作,但是对其应该具备哪些能力、素质却很少提及。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该院校对内涵式发展的理解不到位,还未走出“传递知识”的老路子。同时,部分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高,如片面地将“应用型”定位于对会计基本技能的掌握,而对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缺乏足够的重视。显然,这样的目标定位与内涵式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在要求背道而驰。
  (二)专业划分和课程设置不合理,不利于学生建立起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框架
  许多用人单位反映,会计专业毕业生普遍缺乏大局观、管理思维和战略眼光,与优秀的财务管理者和卓越的领导者存大较大差距。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恐怕在一定程度上与专业划分和课程设置有关。目前我国会计教育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专业划分过细。尤其是财经院校,本身学科门类就少,会计类专业又是热门专业,师生规模较大,因此大多细分为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专业,甚至还有会计电算化、注册会计师等更细的方向。专业划分过细带来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过分强调专业差异和专业课程设置,不仅与其他学科、专业不交融,甚至在会计学科内部也各自为政。如此封闭式、孤立的人才培养模式必然难以培养出学识精通、视野广博的人才。事实上,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这三个专业十分接近,人为割裂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既不符合会计学科自身的规律,也与市场对会计类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不吻合。上述三个专业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具有很大的相通性,大多都是从出纳、会计核算岗位做起,逐步过渡到预算、投融资、财务主管、内部审计,以及财务总监、企业高管等岗位,因此大多数用人单位对上述三个专业的学生几乎一视同仁,并不在意专业差异。同时,用人单位希望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掌握更多的金融、投资、企业运营等方面的知识,与金融、税务、管理等工作更好地交融。然而,在专业划分过细的情况下,受总学分限制,课程设置难以满足上述需求。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陈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时至今日,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沿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法,在这一教学方式下,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其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久而久之就失去了活力和创造力。这或许也是会计专业的学生“入门时优秀、出门后平庸”的一个根源。
  在教学理念上,相当一部分教师过分强调会计的技术性,片面追求学生对会计规则的记忆,以让学生通过会计职业考试作为教学目标,而忽视了启发学生如何认识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更忽略了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如此一来,在学生中逐渐形成了以在会计资格考试中考高分、以掌握技术规则为目标的错误导向,最终得“一粟”而舍“沧海”。
  在实践教学方面,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实践教学方式和内容单一、水平不高。目前高校青年教师大多是博士毕业后直接从教,普遍缺乏会计工作经验,难免会照本宣科、理论脱离实际。还有部分高校和教师对实践教学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将其等同于会计模拟实验,不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导致学生视野狭窄,对现实经济生活中丰富多彩的会计实践关注不足,缺乏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落后,不能顺应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潮流和学生需求
  当今世界,互联网正在颠覆着一个又一个的领域,一个个性化消费、个性化生产的新时代正在到来。在这样一个各行各业都在革命的时代,教育领域当然也不可能幸免。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新型教学模式正在令教育界面临一场颠覆性的革命。以慕课为例,其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让任何有学习愿望的人都能够低成本甚至免费地学习,使授课者与学习者能跨越时空,让知识获取的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95后”学生对此有着浓厚的兴趣。然而,很多教师对这场变革还缺乏足够的认识,相关院校对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整合力度也远远不够。
  四、河北经贸大学内涵式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
  河北经贸大学是河北省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会计学院是河北省重点学科、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本科層面设有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三个专业。在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建设中,会计学院按照内涵式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在要求,认真分析了人才培养中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
  (一)完善人才培养目标,细化人才培养要求
  在向校内外专家尤其是用人单位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学院教师和领导达成了以下共识:在内涵式人才培养模式下,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当定位于着力培养学生未来从事会计及其相关工作的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这些学生应当具有广博的知识、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的态度和精神,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此基础上,从学院和专业两个层面确立了人才培养目标。第一个层面是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该目标定位对学院三个专业的具体人才培养目标起着统领作用,是学院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第二个层面是三个专业的具体人才培养目标,主要作用是突出专业特色,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指引。
  在上述人才培养目标下,从素质、能力和知识三个层面提出了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其中,素质结构要求包括人文与科学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能力结构要求包括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知识结构要求包括学科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见图1)。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上述每个方面均有清晰的描述。
  (二)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在强化通识教育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培养其宽广的视野、大局意识和战略思维,不仅需要不同学科专业之间的交融,也包括同一学科内部不同专业之间的融合。为此,学院一方面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了会计学院学生修读金融、税务、法学第二专业的推荐路径和教学计划;另一方面,自2012级开始实施“按学科类别招生、在学科通识教育基础上由学生自主进行专业分流”的人才培养路径。具体而言就是,学院按“工商管理类(含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专业)”大类招生,前两年实施“宽口径的学科通识教育”,即三个专业的必修课程相同,第五学期开始在专业选修课中分别设置三个专业的特色课程模块和一个相关学科选修课程模块,学生可根据自身的专业兴趣和就业出口从相应课程模块中选修必要的学分,修满规定学分后根据选课情况自行申请相应专业的毕业证书(见图2)。
  上述人才培养路径充分考虑了学院三个专业相似度高的特点,夯实了学生的学科基础;同时,打破人为的专业分流,由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多样化需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2016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9%的学生对这一人才培养路径非常满意。
  (三)整合和优化课程体系,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保障
  首先,要全面整合课程体系。在全校通修课和经济管理类通识课程基础上,学院增加了相关学科选修课,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打通了三个专业的必修课,将其作为学科平台课,以夯实学生的学科基础;精炼了专业选修课,加大课程的信息含量,将一些专题式的课程合并,改革后三个专业的方向选修课由2010年的38门(2011年为28门)减少到了现在的18门。其次,按照新的课程体系全面修订教学大纲。新的教学大纲不仅彻底消除了课程间的重复,而且按照“知识传递→融通应用→拓展创造”的新型梯度教学目标[5]重新明确了每门课程、每一章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将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落到实处。
  (四)改进教学方法,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
  一是实施课程教学范式改革,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课程为抓手,自2013年起推进课程教学范式改革工作。改革中,广大教师通过优化教学过程设计,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例如,通过应用启发式讲授、案例教学、网络课堂在线学习、线下翻转课堂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式学习,彻底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模式,促进了课程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课程教学范式改革尽管让学生感受到了压力和一时的不适,但最终得到了学生的认可,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课程教学范式改革的认可度高达95.8%。
  二是推进案例教学,激发学生潜能。在课堂教学中广泛采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同时,重视案例库建设,出台了案例奖励办法,引导教师带领学生开发具有自主版权的教学案例,在此过程中丰富师生的视野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2014年至2016年,我院先后有2篇案例入选中国管理案例库,2篇入选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MPAcc教学案例库,5篇入选河北经贸大学教学案例库。
  (五)加强在线教学资源建设,搭建师生互动的网络平台
  学校近年来先后启动了“精品资源共享课”和“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项目,会计学院以此为契机,加大在线教学资源建设。学院教师自2011年以来先后有16人次在省、校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和网络课堂大赛中获奖,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被评为河北省首批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课程立项为校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项目,基本建成了由会计学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组成的网络教学资源库。师生借助网络课堂、精品课程网站等平台,共享课程信息和教学资源,增强了师生互动,拓展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六)创新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是“以赛促学”,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会计专业特点,我院自2012年起每年在全校范围内举办财务报告分析大赛,至今已举办五届,累计有 397支团队、2000多名学生参赛,已成為学校重点打造的创新能力培养品牌项目。2014年起,学院联合河北省会计学会和石家庄市其他高校举办“河北省会高校大学生财务报告分析大赛”,已举办三届,其影响扩大到了5所高校。比赛中,学生自由组建团队,自主寻找分析对象,自己从浩瀚的年报中发现问题,自己查阅资料、撰写分析报告并进行展示,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表达能力等均有较大提高。此外,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全国MPAcc案例大赛等综合性赛事,让学生“跳出会计看会计”,用会计的思维去审视企业发展和运作中的问题,培养战略眼光和管理思维。在2015年和2016年的两岸四地大学生会计与商业管理案例竞赛中,我院代表队分别荣获冠亚军。
  二是加大投入,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我院有两家院级实习基地先后被评为校大学生实践基地教育建设项目,一家实践基地被评为河北省省级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以上述项目建设为引领,加大经费投入,拓展实习资源,不断完善行业和区域布局,扩大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在实践基地能够参与会计核算、财务管理、报税、年报审计、专项审计、上市前调查等多种工作,实现对财务和相关工作的全面掌握。同时,邀请实习基地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举办专题讲座和培训,使实践基地更多地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逐步实现由单纯的实习基地向人才培养基地的转型升级。
  五、结语
  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我校会计学专业在此背景下,不断完善人才培养目标及要求,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整合优化课程体系,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及实践,加强在线教学资源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 参 考 文 献 ]
  [1] 陈晓芳,翟长洪,崔伟.中外高校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财会通讯,2008(5):122-124.
  [2] 何玉润,李晓慧.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美国十所高校会计学教育的实地调研[J].会计研究,2013(4):26-31.
  [3] 斯特凡·斯特恩(Stefan Stern),何黎译.如何从CFO平滑过渡到CEO[EB/OL].FT中文网http://money.jrj.com.cn/2006/09/000001807802.shtml.2006-09-06.
  [4] 樊丽萍,姜澎.慕课,让大学有危机感[N].文汇报,2014-04-07(1).
  [5] 毛洪涛.着力教学创新推进课程教学范式深彻转变[J].中国高等教育,2013(2):34-37.
  [责任编辑:刘凤华]
其他文献
[摘 要]校企合作对于提高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非常重要。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校企合作为例,对协同创新平台的构建、合作教育基地的建设、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锻炼、校企合作的长效性进行初步分析研究,可以为校企合作零距离结合和共赢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协同创新;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产学研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
期刊
[摘 要]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在学校从事教学管理工作,负责教学正常运行,维持教学秩序,其作用不可忽视。目前地方院校教学管理人员工作量大,责任大,晋升难,待遇低,缺少培训,职业倦怠凸显。地方高校应重视教学管理人员的职业状况,探索对策,改善教学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状况。  [关键词]地方院校;教学管理人员;职业倦怠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1
期刊
[摘 要]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选育基地,能够打破传统的实验教学及实践教学活动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这也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让学生积累创业经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选育基地与专业实验室有所不同,也异于校外的实践基地。这种新形式的实践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模拟现实科技创新的发展过程和步骤的实践中,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促进高校和国
期刊
[摘 要]当前高校高端实践环境建设的不足是导致学生综合应用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欠缺的主要原因。高校要加强校企合作高端工程实践环境建设,并进行实践性教学改革,建立适合工程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实践表明,这种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应用与实践,可显著提高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创新和创业就业能力。  [关键词]高端实践环境,实践教学体系,软件工程,应试教育,实践基地  [中图分类号] G642
期刊
[摘 要]针对英国伯明翰大学车辆工程专业,讲述其专业人才培养目的和培养方式,并分析了英国伯明翰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具体的课程设置。英国伯明翰大学车辆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的总体目标是避免知识的碎片化,在教学当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且在课堂教学、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当中与企业保持紧密的联系。研究能为我们车辆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伯明翰大学;车辆工程;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3D打印实践平台是推广3D打印教育的有效途径。3D打印教育模式由教学团队(教师、工程师)、建模软件和3D打印机组成,其共同完成教学、科研和对外服务的任务。校企联合实践平台通过完成教育产品开发、教具设计和社会服务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参与项目,在学与做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创新意识,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校企合作;实践平台;3D打印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根据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的现状,北京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结构方向教师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从毕业设计的选题和过程管理两个方面阐述了当前本科生毕业设计不能高质量完成的原因,提出了学校和企业单位相结合的毕业设计创新实践基地的新型培养模式,并且阐述了毕业设计创新实践基地的新型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新模式的构建及优势。此外为适应新型的培养模式,对学校课程安排、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和审核评判标
期刊
[摘 要]针对企业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目前我国高校在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本科生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机械类专业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的思路有:深化教学改革,完善课程体系;革新教学思维,优化教学方法;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创建国际化办学实践平台。  [关键词]本科教学;国际化视野;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12-0139
期刊
[摘 要]基础教学单位对高校学科建设、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是高校发展的基石。通过总结归纳当前基础教学单位在科研创新方面存在的基本问题,研究这些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可以提出科研创新的激励机制、评价机制、保障机制和监管机制,激发教师的创新热情,实现科研管理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科研创新;激励机制;评价机制;保障机制;监管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较传统理论知识学习为主的课程而言,行政案例分析课程是普通本科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现应用型转型的核心实践课程,其的重点培养是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行政问题的能力。该课程需要教师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功底和熟练驾驭课堂讨论的能力,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否则分析和讨论就会流于形式。但由于学生的参与度、理论知识储备、分析问题和口头表达能力参差不齐等问题,实际教学过程中问题较多、困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