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体育背景下大学生晨练意识培育新模式探析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790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2-000-02
  摘 要 大学生的晨练意识培育既是阳光体育活动开展所倡导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内在需求。针对当前大学生晨练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对晨练效果不佳的原因进行了客观的分析,提出了以提高学生体质为指导思想,成立相关组织并建立保障制度、完善监管、加强指导、加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硬件的投入、发挥社团作用等内容的大学生晨练意识培育新模式的构想。
  关键词 大学生 晨练 机制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决定自2007年开始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掀起阳光体育运动的热潮,形成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的良好风气。探讨大学生晨练意识培育的运行机制、方法和途径,使其“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课题[1]。
  一、阳光体育背景下大学生晨练意识培育的现状审视及价值分析
  (一)现状审视。目前,大学生晨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普遍不高,晨练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这与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提出的阳光体育的精神相差甚远。
  1.因为学校对大学生晨练意识培育的举措较少,力度不够。虽然目前各所高校均制定了相关的大学生晨练的要求和考核办法,但真正执行的力度还不够。体育老师和学生干部轮流值班的管理中存在诸多漏洞,效果欠佳。学校对大学生不参加晨练或晨练效果欠佳并没有有效的管理抓手和监督机制[2]。尽管在学生综合测评和奖学金评定中有所反映,但也只是轻描淡写式的一带而过,并没有实质性的评定标准,还没有形成“坚持晨练、强身健体”的良好氛围[3]。
  2.学校对大学生晨练意识培育重视不够,教育教学中涉及较少。高校侧重于大学生科学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对于大学生晨练意识的培养重视力度不够,尚未形成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晨练的氛围[4]。大多数高校课堂教育中很少针对身体健康发展需要来培育和强化大学生的晨练意识。
  3.部分大学生对参加晨练的认识存在偏差,晨练的自觉性和科学性欠佳。由于受到生活外部条件和作息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有相当部分大学生晚上就寝时间较迟,导致早晨起床时间较迟,没有养成早起锻炼的习惯,或者勉强参加晨练后引起上课精神萎靡不振,影响上课效率[5]。还有相当的部分的大学生晨练者,参加晨练处于一种盲目的、欠科学的、甚至是劳而无功的状态。
  4.客观条件的制约,影响了大学生参加晨练的热情。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不断扩招,学生人数在逐年增多,学校资源匮乏的问题逐渐突显出来。因为受到运动场地和器材的制约,目前很多高校所提出的大学生参加晨练的方式都是单一的跑步。跑步相对比较枯燥乏味,且受天气情况影响较大,导致学生参加的热情不高。
  (二)价值分析。阳光体育背景下提出研究提升大学生晨练意识的主要目的是让大学生通过晨练锻炼身体、提升体质、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通过改变他们对晨练的看法和观点,自觉主动的投身到晨练的行列中去。用健康的体魄、阳光的心态积极加入社会发展的潮流,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活力,真正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1.科学的晨练能够促进人体的健康[6]。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晨”。科学及研究表明科学的晨练可以改善人体健康。主要表现在:能改善大脑机能、扩张冠状动脉、最大限度地改善人体肺的吸氧能力、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可以通过全身性的锻炼提高机体适应自然的能力,提高人体免疫力,可以达到防止疾病的效果[7]。同时晨练还可以培养自信,有助于大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
  2.大学生的成长需要通过晨练来健康体魄。目前我国大学生的身体体能测试结果表明,很多大学生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迫切需要通过系统的、持久的体育锻炼来提升体质。国家为让学生达到“达标争优、强健体魄”的目的,在全国范围内提出的“阳光体育”的号召,这给大学生积极参加晨练等体育锻炼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更加有利于大学生的个人成长和未来发展。
  二、阳光体育背景下大学生晨练意识培育的内涵和原则
  大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8]。大学生晨练意识培育工作是阳光体育背景下的一项系统工程,是由培养者、被培育者、培养方法、培养目标等要素组成。同时它又处于一定的社会大环境和学校小环境中。大学生晨练意识的培养过程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内部结构以及所处的环境和晨练的效果等都将影响到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在阳光体育背景下探讨大学生晨练意识的培养就要深入地研究大学生晨练意识培养的体制、机制、内容、方法,对大学生晨练意识培养的整体布局,充分激发培训者和被培训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协调各方面关心,理顺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各个要素的优势,实现大学生晨练意识培育的最佳效果。
  阳光体育背景下探究大学生晨练意识的培养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刚柔相济的原则。作为晨练意识的被培训者,很多大学生有着良好的家庭背景和富足的生活环境。从小受到父母和祖辈们的呵护,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个性张扬、难于管理。晨练意识的培养首先要坚持刚柔相济的原则,也就是教育关怀与严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要着眼于大学生的特点做好教育和人文关怀,也要严格要求,统一管理。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循序渐进的原则。有研究表明我国的大学生从小受“应试教育”的束缚,沉重的学业占据了体育锻炼的时间。2006年9月,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10个部门联合进行的全国第二次国民体质检测结果显示:中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系连续20年下降。在如此总体状况下进行大学生晨练意识的培养一定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按照学生身体条件的承受能力,循序渐进的安排适当的体育活动,彰显大学生晨练的层次性和科学性。   (三)形式多样的原则。任何体育锻炼如果总是一味的简单的重复,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大众的需求做出相应的改变和创新,那它最终肯定不会被人接纳并逐渐淘汰。培训者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校外部设施等条件,把握学生的发展需求,抓住兴趣点,在锻炼中探讨形式多样的晨练形式,达到晨练的最佳效果。
  (四)因材施教的原则。所谓因材施教,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获得最佳的发展。大学生晨练过程中也会出现身体素质、性格特征、作息时间等不同的个性差异。教师遵循“求大同、存小异”、因材施教的原则可以提升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热情,并能逐渐变被动参加晨练为主动晨练。
  三、阳光体育背景下大学生晨练意识培育的措施
  (一)成立相应组织并建立保障制度
  学校可以成立由专职体育教师、辅导员和教务人员组成的大学生晨练考核领导小组等专门机构,负责与学校教务、学工、后勤等相关部门协调,在排除客观困难的基础上做好大学生晨练的相关制度的制定,并做好管理与考核工作。加大人力和财力,充分调动体育教师、辅导员、和学生干部的积极性,汇聚多方力量认真实施,扎实推进。把大学生晨练意识的培养作为学校的重要的日常工作,保证学生晨练的次数和效果。对于在培育大学生晨练意识工作上做出积极贡献的老师和学生予以一定的绩效或奖励,对于不认真履行职责的师生给予相应的惩罚;遵循刚柔相济的原则,认真做好大学生晨练的引导、监督和管理工作,对于晨练的学生也采取奖勤罚懒的政策,通过有效的奖惩措施给学生适当的压力和动力,为培育大学生晨练意识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提高晨练质量,发挥体育教师的指导作用
  晨练的质量是阳光体育的关键。晨练是体育锻炼的一种方式,是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也是阳光体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体育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勇于担当,克服家庭和自身作息时间等困难,带头起早到学校,教学班级为单位走进学生的队伍进行科学的指导。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两个积极性”。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晨练、科学晨练、提高晨练质量。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给学生晨练进行科学性指导,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前设计晨练方案,及时检测学生的晨练后身体的各项技能指标并及时做好记录,以便利用专业的运动生理理论指导学生晨练,同时也能一并做好学生晨练的考勤工作。
  (三)加大资金投入,保障体育设施配置到位
  开展形式多样的晨练必须要有必要的支撑保障。学校应加大资金投入以保证学生晨练所必备体育设施。同时应加大体能测试的相关设备的投入,以方便教师做好信息采集和数据分析,以便设计最优化晨练方案。
  (四)发挥社团作用,允许学生张扬个性
  阳光体育运动是有物质、行为和精神三个方面的要素构成的。“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这是2004年全国高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叫响的口号。乐观的心态的有利于形成健康的生活理念。晨练对于大学生而言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并不是因为迫于种种规定和条例勉强参加。学校应该充分发挥体育社团的作用,拉动更过体育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自发组织群众性的业余团体。社团活动的个性张扬与简单的跑步晨练形成鲜明的对比,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加入其中,在学校晨练的队伍中增添一道靓丽风景线。
  参考文献:
  [1] 刘菲,周丹.“阳光体育”实施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2.28(2):90-92.
  [2] 徐英微,张辉.蜀道难—析开展“阳光体育”所遭遇的社会阻力[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23(2):78-80.
  [3] 石宏,刘冲.高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湖北体育科技.2012.31(3):338-340.
  [4] 陈彩霞,黄韬.阳光体育在成都高校开展现状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2.2(10):74-75.
  [5] 黄萍婷,杨奇.对普通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再思考[J].阴山学刊.2012.26(1):338-340.
  [6] 陈伟霖.晨练的生理影响及对策[J].体育科学研究.1999.3(4):17-19.
  [7] 刘雪凯.大学生如何晨练[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13.64(2):77-79.
  [8] 张健.对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思考[J].福建体育科技.2011.30(1):36-38.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4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2-000-01  摘 要 排球运动发展到今天已是一项具有规则完备,竞争激烈的奥运项目。排球竞赛的规则与排球运动相伴而生,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制约与促进。为了增强攻守的平衡性以及排球比赛的竞技性和观赏性,引入了“自由人”的概念。并在随着排球运动的不断发展,自由人的规则逐步完善。  关键词 排球运动 规则 自由人  排球规则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2-000-01  摘 要 1995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国篮球实行职业化改革,将联赛推向市场。如今联赛经过了近20载的发展,CBA已然成为在国际上有着重要影响力的篮球联赛之一,也为中国竞技篮球培养出一批又一批起着举足轻重的运动员。CBA职业篮球联赛取得如今的成功和当初的职业化改革不无关系,但是外援的引进对整个CBA的
该文首先阐明了半天然杉阔混交林的更新方式,即人工天然混合更新的历史由来(人工天然混合更新简称人天混更新)、实践与理论基础;然后以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陈大镇林业站进坑山
本文以福建将乐国有林场杉木林为研究对象,研究林地凋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持水性能,采用野外样地调查法、土壤剖面调查法、室内浸水饱和法、土壤物理性质测定实验等方法,揭示不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2-000-01  摘 要 伴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体育教育教学方法进一步的进行了改革,随之而来的也提高了高校篮球的教学方法与训练技术,但是在这一过程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果不能很好的将这些问题解决,那么势必会对我国高校篮球的发展产生严重的阻碍,篮球教学和训练方法也难以得到更好的创新。因此,我们需要对目前的高校篮球
为落实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专项行动要求,促进铅酸蓄电池和再生铅产业规范发展,积极推动体现生产者责任延伸要求的铅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相关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了山西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2-000-02  摘 要 通过对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篮球运动员心理变化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大学生篮球运动员心理因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体力不足,裁判员判罚不合理,观众的影响,赛中的过激行为以及比分的落后等,本文采用系统和科学的训练培养篮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 大学生 篮球 运动员 心理素质  一
中图分类号:G84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2-000-02  摘 要 网球隶属小球并且属于持拍隔网对抗类项目,在持拍隔网对抗类项目中,运动员技、战术特征、体能特征、身体形态特征、心理特征、运动智能等方面共同影响着比赛的结果。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世界男子前十网球运动员进行分析研究,并建立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对亚洲男子网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2-000-03  摘 要 通过对仪陇县业余羽毛球爱好者及羽毛球的走访调查,收集整理羽毛球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造成的原因,发现在体育锻炼中大多数爱好者缺乏专业的运动护理知识,没有专业人员的指导,也没有学习运动损伤的预防知识,只是凭爱好盲目地进行锻炼,这样可能既没有锻炼到身体,反而带来一些身体上的伤害,通常称之为运动损伤。运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2-000-01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最近几年来,关于跆拳道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状况,目的是为了更全面地了解跆拳道运动中主要关节损伤的发生率,弄明白受伤的原因、发生部位、损伤机制,总结出它的损伤发生规律,找出预防方法给跆拳道训练、教学、比赛中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提供理论帮助。  关键词 跆拳道 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