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荣章:茶道艺术家的事业在哪里?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gheng525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茶道艺术家?
  茶道艺术家是以泡茶与茶汤作为媒介,用以表达茶道艺术的茶道艺术工作者。这与画家以线条色彩为媒介表现绘画艺术,音乐家以声音表现音乐,舞蹈家以肢体表现舞蹈艺术是同样的概念。但茶道艺术与绘画、音乐不太一样,它应用的媒介(茶叶与泡茶者)受约于自身的质地与风格,所呈现的茶汤作品与泡茶境界无法超脱茶叶与泡茶者太多。它不像绘画与音乐,虽然绘画颜料与乐器也多少制约了艺术的表现,但它总是单纯的一种媒介任艺术家自由挥洒。但茶道艺术就与舞蹈比较接近,舞蹈的艺术性也是受到舞者自身的体型与性格的左右。
  茶叶制成后,其品质风格都已经定型,茶道艺术家还有什么改变的空间吗?也就是说茶道艺术家还能以它为媒介表达自己的茶道艺术吗?
  还是可以的。同样一泡茶,在不同人的诠释之下也可以创作出许多不同的境界。这个茶的媒介还可以扩大到泡茶的水质、水温、壶质、杯质与泡茶者的心情与能力等各方面,一位有能力的茶道艺术家是会应用这些媒介表现他的茶道艺术。至于茶汤作品产生之前的泡茶过程(含奉茶与品茗)也是茶道艺术的范畴,茶道艺术家藉着泡茶过程、茶具使用与对茶道的感悟,将他想要表现的茶道艺术表达出来。
  茶汤在茶道艺术中属于主角的地位,但是一喝便了,那么短暂,那么难于记录,所以大家的印象中,茶道艺术好像就是泡茶、奉茶、品茗,茶汤并不那么重要,对吗?
  这个看法是不对的。泡茶、奉茶、品茗的动作可以协助茶汤的表现,但并非主体。如果是因为它比较有看头而将它视为茶道艺术的本体,可能大家就会夸张泡茶、奉茶、品茗的动作表现而忽略了茶道艺术是以茶为主体的前题。茶汤呈现的时间虽短暂,但却是茶道艺术最终要呈现的作品。不能因为茶汤无法记录,喝了便无踪影而将它的地位排在泡茶动作之后。
  茶道艺术要在什么场合呈现呢?茶道艺术家的事业在哪里?
  就商场而言,茶道艺术要在有泡茶师为客人泡茶的品茗馆呈现。而品茗馆是行销茶道艺术的地方,也就是说,茶道艺术家的事业在品茗馆。就个人的品茗生活而言,茶道艺术家可以在任何的地方为自己或他人举办茶汤作品欣赏会。
  茶道艺术家一次最多也只能提供茶汤作品给十个八个人享用,是不是难于形成经济效益?
  只要提供的茶汤作品足够精美,消费者是愿意付出代价享用的。小型室内乐也仅为少数人提供欣赏,厨师也可以只是为几个人提供美食,咖啡师也是每次一杯二杯地冲泡着咖啡。
  茶汤作品的提供是每次一种茶还是数种茶?还可以搭配茶食吗?
  茶汤作品的提供可以是每次一种茶,也可以是数种茶。每种茶可以只冲泡一次,也可以冲泡数次,其中还可以佐以茶食。茶道艺术家每次提供茶汤作品时都要设计好茶谱,这其中还要规划好用什么壶具、什么杯子,也要考虑到享用的时间段与时间的长短,还有品饮者对茶的理解度。
  懂得什么是茶道的艺术内涵,能够将茶汤泡得很好,将其作为一件艺术作品提供给人们享用的人,就是茶道艺术家。茶道艺术家有自己的事业,他的茶道事业在自己的工作室或品茗馆,他可以销售他的茶汤作品,他可以将茶道艺术内涵以演讲、展演、著作等方式介绍给人们。
其他文献
春暖花开的时节,春风过境,万物复苏。娇羞的花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浅绿色的芳草地,在微风中很柔很闲地轻轻摇摆。午后的暖阳温柔地撒在身上,让人不由自主地微闭双眼,期待一场美丽的邂逅。  如果能在洁白如玉的瓷杯上用细毛笔描出绽放的花朵,品茗时端起茶杯便犹如把春意收藏在了手边。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蝶恋花·春景  在众多茶具器皿中,花卉图案占据多
期刊
两且说壶  晚清、民国时期,由于中国对外贸易的加强和宜兴紫砂实业家们的大力推动,宜兴紫砂壶迈向了更大的世界舞台。二十世纪80年代后,宜兴紫砂壶开始大量地往港台地区输出,在此期间,港台紫砂壶收藏家为复兴宜兴紫砂艺术而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他们的推广与传播下,宜兴紫砂壶逐步进入复苏、繁荣阶段。  晚清、民国:借博览会传到欧美  晚清至民国时期,随着近代中外经贸往来的增加以及国内商业资本的发展,使宜兴紫砂
期刊
春暖花开,新茶上市。  宋时,也是开春,龙团初制,诗人曾巩歆享,写下《尝新茶》:  麦粒收来品绝伦,葵花制出花样新。  一杯永日醒双眼,草木英华信有神。  玉叶尖尖,犹带春意摇曳,似一夜暖风款送而来,望之而尘劳轻安。诗人起薪火,置碗盏,一杯即饮。脑目清,心气缓,宁明渐显,一时朗朗净净,帝力于我何有哉。始信,草木之英华,果能助启灵智。  新茶新试,新诗乍涌。古人的茶,真香,其香入诗而不散。  豪迈磊
期刊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大小山峰绵延不断,但又各有各的自身特点。山多名山也多,名山出名荼。从广义上来讲,高山云雾出好茶,而武夷山则是好山好水出好茶。  在上期的文章中,我们主要为读者具体展示了武夷山地貌的相关问题。在这一期报道中,我们将着重针对茶树的生长条件:水分、土壤、光照、气候等问题进行详解。  问:茶树作为一种陆生植物,它的生长自然离不开水,那么茶树在生长过程中对水分有何具体要求?武夷山茶树生
期刊
“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神仙,茶叶当然也不是什么仙药;不过,茶叶却是一种有益人体健康的饮料。”这是福建省安溪县湖上乡珍地村苏蕾老人解释为何如此高龄最常用的一句话。  苏蕾老人的“饮茶史”在该村早已家喻户晓。90岁高龄的她现在一天至少要喝3热水壶的茶。早、中、晚都须先喝茶再吃饭。她说“要是一天没有喝茶,饭就吃不香;身体也会觉得很不舒服;饮茶给我带来许多益处。”她为什么会与茶结下不解之缘呢?  年轻时,
期刊
农历2012年腊月二十八,壬辰年的最后一场雪没有任何约定,在清晨飘落而下。雪下得很大,两个小时后地面就被雪覆盖。从窗户往外看,已经白茫茫一片。如此美景,遂与马嘉菩老师相约,进山到千竹庵去赏雪、品茗、赏梅。  在户县紫峪村的山谷之中,距离山口公路约8公里的路程,千竹庵座就落于河谷对面山坡东麓的半山间。  到达紫峪村村口,雪一直在下,积雪已厚,出于安全考虑,我们将车停在村民家门口,给房主打了招呼以后,
期刊
茶界泰斗张天福老人是我的忘年交,每次从北京回福州,我都会到他家中坐一坐,把一年中的收获、感受和他交流与学习。听说他前段时间身体不大好,有点顾虑,到了他家,发现他的精神状态比我想象的要好。沟通当中,我提到了在北京与卫生部首席专家洪昭光老师聊天中谈到的节俭,洪老师说:1996年张老提出了中国茶礼“俭、清、和、静”,并把“俭”放第一位。但在当时,很多人认为茶叶卖得越贵,经济效益越大,茶叶价格日益上涨,张
期刊
我每一次喝单丛茶时,总会想起外公,虽然这一盏清甘如蜜的茶,与儿时不同,可它的滋味却早在外公立身立行中留下了烙印。  小时候在外婆家,一住2年。外婆的家在广东北部一个叫梅州的地方,那是客家人的原乡。  最深刻的记忆是来自邻界的大埔。单丛茶,香粗味老。细小的杯子,茶色很浓。在小孩子的鼻子里也觉得香。外公外婆阿姨们都喝茶,我常常想单丛茶的古老是否如乡下秀丽的山川一样。心想着哪天可以沿着虬虬蟠蟠的山道上去
期刊
为什么要有品茗馆呢?  首先是因为我们喜欢茶,对如何创作“茶汤作品”有想法、有热忱,需要有片新天地泡茶让大家享用,梦想在这块园地耕耘出属于我们自己的茶法(认识各种茶、茶具、水,然后制定冲泡方法及程序)、茶谱(享用茶时加入吃什么茶食、怎样吃的安排)以及茶道生活(为配合茶法和茶谱而延伸至基本生活的衣食住行要求);其次我们不想只是盲目继承或被捆绑在既有的传统茶业里,即在茶叶、茶具商店或餐饮茶馆工作(无论
期刊
关于“茶马古道”的电影、电视有很多部,不过能让人记住、感觉耳目一新的也就三两部。最近刚刚看完前几年韩国KBS、日本NHK两家大型电视台合拍的纪录片《茶马古道》,内涵丰沛信息量充实,在写实的基础上剧组和马帮一起穿越艰难险阻,经历茶马古道上的马帮及其身后村庄、亲人的生活,像是一次实地考察,让人顿生虔诚的感慨。  《茶马古道》跟田壮壮导演的纪录电影《茶马古道·德拉姆》是两种感觉。外媒眼中的茶马古道,写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