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管理中目标不明、效率较低、无迹可循、步调难统一、管理不够深入等一系列问题,探索视觉传达设计可视化教学管理的方式。结合技术的发展,以及市场和专业的实际需求,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条件建设多方面梳理可视化教学管理策略。全流程的视觉梳理和可视化管理使专业特色突出,专业课程架构更为清晰,实践教学管理规范。全面提升课程管理水平和效率,有利于学生成长为具有“复合型”“技能型”“应用型”特征的全局性设计思维人才。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管理;可视化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过程可视化研究”(2018498);湖北省教育厅2020年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书籍装帧”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教学管理现存问题
反思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日常教学管理,民办院校中的部分学生不擅于自主学习,对综合性课题设计实践有畏难情绪,对课题调研深度不够以结果为导向,缺乏设计创新,学生逻辑整合、知识迁移能力较弱。在周期长的设计应用型课程中学习目标不明,设计过程节点模糊不清,实践教学环节效率较低。
在专业建设上,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下品牌视觉设计和交互视觉设计方向建设不平衡,同类院校专业建设内容同质化;在课程建设中,同步班级较多实践环节步调难以统一。专业课程教师团队协作意识较弱,课程负责人管理不够深入,新老师缺乏系统性教学经验。实践课程设计过程在结课后无迹可循,课程需要推进质量工程和内涵建设;实验室功能单一,校企合作形式不够深入。为推动民办院校视觉传达设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条件建设方面,需要探索智慧型可视化的教学管理方式,使视觉传达设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有的放矢,教学实践过程改革有迹可循,丰富专业发展内涵。
二、可视化教学管理理念
随着全球经济和产业的发展,我国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5G网络技术等新兴产业的应用发展战略,视觉设计的传达与告知的方式、信息的秩序与角度都在发生变化。在一流专业推动需求和当前教学改革的方向指导下,需要突破以往的专门化培养思维嵌套,在课程群联合基础上发展专业联合、学科联合、技术联合、产业联合,以可视化教学管理理念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可视化教学管理理念是以教学管理中的核心要点、内部逻辑为研究对象,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条件建设中的繁杂教学事务信息进行收集、解构、重构,以视觉可视化的形式梳理教学管理过程,使教学与管理互为促进,搭建精准沟通的桥梁。在专业建设上明晰专业特色,建立课程逻辑体系,促進专业一流发展;在课程建设中深耕课程内涵,严控教学过程管理,训练学生逻辑思维和设计能力;在条件建设中依托各级平台资源,拓展专业实践口径,着重培养具有“复合型”“技能型”“应用型”特征的全局性设计思维人才。
三、可视化教学管理策略
(一)可视化专业建设
1.修订人培方案
广泛调研各类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本专业现有专业课程群的特点及方向优势,整合我校本专业传统优势资源,明晰不同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基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定位探寻专业方向下的不同培养目标,以可视化图表梳理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设置,及不同专业方向学生就业去向,从而明晰专业发展特色,建立逻辑清晰的人才培养体系,为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思路(如图1),使培养目标、主干课程及就业去向构成清晰的逻辑线。
2.选择专业方向
我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下设品牌视觉设计和交互视觉设计方向,交互视觉设计方向对00后网络原住民学生更有吸引力,而目前交互方向发展不成熟,师资不足,开设班级有限。如何运用双选制和专业方向讲解平衡好方向选择是工作难点。以大量信息图表详细解读专业方向的特点,提升学生的专业认知,明确不同专业方向特点,而不是凭印象盲目选择方向。通过征集问题考察学生的求职目标、对软件的了解、对交互方向的日常敏感度,通过可视化意向表采集学生意愿,兼顾分方向后的学生工作管理,与辅导员、班主任商议从审核名单、分析选人、讲解结果、事后协调,高效完成专业方向的分配工作。使专业方向的选择和学习目的明确,促使专业不同方向之间的协同发展。
(二)可视化课程建设
以“构建有效课堂”为切入点,对课程建设中的教学目标、专业知识、工作流程、实践成果的可视化,使老师在课程中清晰输入,学生在实践中有效输出。针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核心课程、纯实践课程 (专业考察、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实践设计周)进行改革,完善多元化的课程过程考核体系,把实践过程可视化表现纳入到学生作品整体评价当中。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社会工作岗位、工作方法和流程为导向,老师设计课程教学各环节的可视化框架图,对课程实践环节进行整体规划;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明确角色分工,有序完成各阶段可视化的创新实践,让设计过程节点之间相串联。课程教学团队深耕课程内涵,严控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整体成效,优化教学设计,使教学目标、专业知识、工作进度、实践成果以视觉可视化的直观方式呈现,构建与工作岗位零距离接轨的教学工作流程。如图2为可视化课程建设思路,各环节形成良性循环。
以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书籍设计”课程为例,以视觉可视化方式剖析课程内容,细化阶段任务,图解课程思路,使学生明确课程意义。教学目标可视化使学生从整体了解课程框架、知识脉络、版块关联、作业安排,为理论学习和实践过程做好铺垫(如图3);专业知识可视化则通过采集整合多方参考资料和文献资源,对书籍发展历程、书籍结构、书籍设计过程、书籍设计趋势的图解化,使复杂的知识信息更简明,理论知识的输入更有效,如图4展示出书籍设计结构和书籍设计的发展趋势;工作流程可视化以实际岗位情境中的设计过程为依据,把实践项目进程及核心知识点融入到工作流程中,学生运用系统设计方法(如图5),将书籍设计项目“勒通古镇千户藏寨”选题策划、整体设计、印制出品各环节工作流程可视化,保留设计创作的痕迹,注重书籍编辑设计、编排设计、装帧设计的一体化。将书籍设计构思设定、设计亮点、效果图、文创衍生品等进行适宜线上推广的长图编排,传达设计作品的精髓和思考路径,便于学生作品交流与推广,促进学生作品的商业转化和对口就业。在“停课不停学”的“战疫”时期,线上教学模式从教学的自选动作变成了规定动作,在线上教学改革背景下,可视化课程建设使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过程走向智慧化,可视化课程建设对线上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和推动作用。 (三)可视化条件建设
1.实验室升级
为进一步优化校企合作模式,让双师型教师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有良好的创作、研讨、实战的空间,真正推动本专业实验室升级。以各类可视化设计图表明确了实验室空间布局、工作内容、发展方向及工作室品牌主视觉。以“视觉创研设计工作室”为依托建立动态实效的平台,逐步培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形成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2.校企深度合作
鼓励实验室延伸到企业、课堂延伸到生产一线、教师培养延伸到社会,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以“双师型”教师培养为目标,激励教师进行校企交流和技能培训,提升职业和技术能力。在实践教学中鼓励企业导师和专任教师双师同堂授课,支持国内外设计专家进入“云课堂”,围绕赛事项目、企业项目进学校开展案例式教学,以可视化流程图表和项目报告记录实训过程,推进应用能力培养,满足行业用人需求。
四、可视化教学管理成效
在快速发展的市场、职业环境下,可视化教学管理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条件建设多方面展开,全流程的视觉梳理使专业特色突出,专业方向课程架构更为清晰,实践教学管理趋于规范。可视化教学管理提升了课程内涵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教风学风,拉近了课程教学与行业岗位的距离。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教育技术、教师教学的技能提升,营造了一个超大型的试验场。把新思想、新技术、新方式融合到教育的进程中,以融通思维使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得以提高,成为全局性设计思维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曹著明,宋改敏,贾俊良.基于工作过程的“可视化”教学实践与研究[J].职教论坛,2016(21):82-86.
[2]王玨.将设计调研引入书籍设计教学的探索[J].装饰,2017(11):136-137.
[3]吕敬人.书艺问道——吕敬人书籍设计说[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
[4]李谦升.挖掘数据之美——信息可视化课程在艺术院校中的教学实践[J].装饰,2017(1):112-114.
[5]王纯.过程可视化转向下的视觉传达实践教学设计[J].艺术与设计(理论),2020(3):144-146.
[6]张建齐,刘丽.基于工作场所的“可视化”教学设计与实践[J].广州城市职业学报,2020(3):12-17.
作者简介:王纯,武汉设计工程学院副教授。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管理;可视化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过程可视化研究”(2018498);湖北省教育厅2020年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书籍装帧”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教学管理现存问题
反思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日常教学管理,民办院校中的部分学生不擅于自主学习,对综合性课题设计实践有畏难情绪,对课题调研深度不够以结果为导向,缺乏设计创新,学生逻辑整合、知识迁移能力较弱。在周期长的设计应用型课程中学习目标不明,设计过程节点模糊不清,实践教学环节效率较低。
在专业建设上,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下品牌视觉设计和交互视觉设计方向建设不平衡,同类院校专业建设内容同质化;在课程建设中,同步班级较多实践环节步调难以统一。专业课程教师团队协作意识较弱,课程负责人管理不够深入,新老师缺乏系统性教学经验。实践课程设计过程在结课后无迹可循,课程需要推进质量工程和内涵建设;实验室功能单一,校企合作形式不够深入。为推动民办院校视觉传达设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条件建设方面,需要探索智慧型可视化的教学管理方式,使视觉传达设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有的放矢,教学实践过程改革有迹可循,丰富专业发展内涵。
二、可视化教学管理理念
随着全球经济和产业的发展,我国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5G网络技术等新兴产业的应用发展战略,视觉设计的传达与告知的方式、信息的秩序与角度都在发生变化。在一流专业推动需求和当前教学改革的方向指导下,需要突破以往的专门化培养思维嵌套,在课程群联合基础上发展专业联合、学科联合、技术联合、产业联合,以可视化教学管理理念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可视化教学管理理念是以教学管理中的核心要点、内部逻辑为研究对象,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条件建设中的繁杂教学事务信息进行收集、解构、重构,以视觉可视化的形式梳理教学管理过程,使教学与管理互为促进,搭建精准沟通的桥梁。在专业建设上明晰专业特色,建立课程逻辑体系,促進专业一流发展;在课程建设中深耕课程内涵,严控教学过程管理,训练学生逻辑思维和设计能力;在条件建设中依托各级平台资源,拓展专业实践口径,着重培养具有“复合型”“技能型”“应用型”特征的全局性设计思维人才。
三、可视化教学管理策略
(一)可视化专业建设
1.修订人培方案
广泛调研各类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本专业现有专业课程群的特点及方向优势,整合我校本专业传统优势资源,明晰不同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基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定位探寻专业方向下的不同培养目标,以可视化图表梳理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设置,及不同专业方向学生就业去向,从而明晰专业发展特色,建立逻辑清晰的人才培养体系,为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思路(如图1),使培养目标、主干课程及就业去向构成清晰的逻辑线。
2.选择专业方向
我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下设品牌视觉设计和交互视觉设计方向,交互视觉设计方向对00后网络原住民学生更有吸引力,而目前交互方向发展不成熟,师资不足,开设班级有限。如何运用双选制和专业方向讲解平衡好方向选择是工作难点。以大量信息图表详细解读专业方向的特点,提升学生的专业认知,明确不同专业方向特点,而不是凭印象盲目选择方向。通过征集问题考察学生的求职目标、对软件的了解、对交互方向的日常敏感度,通过可视化意向表采集学生意愿,兼顾分方向后的学生工作管理,与辅导员、班主任商议从审核名单、分析选人、讲解结果、事后协调,高效完成专业方向的分配工作。使专业方向的选择和学习目的明确,促使专业不同方向之间的协同发展。
(二)可视化课程建设
以“构建有效课堂”为切入点,对课程建设中的教学目标、专业知识、工作流程、实践成果的可视化,使老师在课程中清晰输入,学生在实践中有效输出。针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核心课程、纯实践课程 (专业考察、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实践设计周)进行改革,完善多元化的课程过程考核体系,把实践过程可视化表现纳入到学生作品整体评价当中。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社会工作岗位、工作方法和流程为导向,老师设计课程教学各环节的可视化框架图,对课程实践环节进行整体规划;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明确角色分工,有序完成各阶段可视化的创新实践,让设计过程节点之间相串联。课程教学团队深耕课程内涵,严控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整体成效,优化教学设计,使教学目标、专业知识、工作进度、实践成果以视觉可视化的直观方式呈现,构建与工作岗位零距离接轨的教学工作流程。如图2为可视化课程建设思路,各环节形成良性循环。
以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书籍设计”课程为例,以视觉可视化方式剖析课程内容,细化阶段任务,图解课程思路,使学生明确课程意义。教学目标可视化使学生从整体了解课程框架、知识脉络、版块关联、作业安排,为理论学习和实践过程做好铺垫(如图3);专业知识可视化则通过采集整合多方参考资料和文献资源,对书籍发展历程、书籍结构、书籍设计过程、书籍设计趋势的图解化,使复杂的知识信息更简明,理论知识的输入更有效,如图4展示出书籍设计结构和书籍设计的发展趋势;工作流程可视化以实际岗位情境中的设计过程为依据,把实践项目进程及核心知识点融入到工作流程中,学生运用系统设计方法(如图5),将书籍设计项目“勒通古镇千户藏寨”选题策划、整体设计、印制出品各环节工作流程可视化,保留设计创作的痕迹,注重书籍编辑设计、编排设计、装帧设计的一体化。将书籍设计构思设定、设计亮点、效果图、文创衍生品等进行适宜线上推广的长图编排,传达设计作品的精髓和思考路径,便于学生作品交流与推广,促进学生作品的商业转化和对口就业。在“停课不停学”的“战疫”时期,线上教学模式从教学的自选动作变成了规定动作,在线上教学改革背景下,可视化课程建设使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过程走向智慧化,可视化课程建设对线上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和推动作用。 (三)可视化条件建设
1.实验室升级
为进一步优化校企合作模式,让双师型教师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有良好的创作、研讨、实战的空间,真正推动本专业实验室升级。以各类可视化设计图表明确了实验室空间布局、工作内容、发展方向及工作室品牌主视觉。以“视觉创研设计工作室”为依托建立动态实效的平台,逐步培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形成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2.校企深度合作
鼓励实验室延伸到企业、课堂延伸到生产一线、教师培养延伸到社会,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以“双师型”教师培养为目标,激励教师进行校企交流和技能培训,提升职业和技术能力。在实践教学中鼓励企业导师和专任教师双师同堂授课,支持国内外设计专家进入“云课堂”,围绕赛事项目、企业项目进学校开展案例式教学,以可视化流程图表和项目报告记录实训过程,推进应用能力培养,满足行业用人需求。
四、可视化教学管理成效
在快速发展的市场、职业环境下,可视化教学管理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条件建设多方面展开,全流程的视觉梳理使专业特色突出,专业方向课程架构更为清晰,实践教学管理趋于规范。可视化教学管理提升了课程内涵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教风学风,拉近了课程教学与行业岗位的距离。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教育技术、教师教学的技能提升,营造了一个超大型的试验场。把新思想、新技术、新方式融合到教育的进程中,以融通思维使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得以提高,成为全局性设计思维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曹著明,宋改敏,贾俊良.基于工作过程的“可视化”教学实践与研究[J].职教论坛,2016(21):82-86.
[2]王玨.将设计调研引入书籍设计教学的探索[J].装饰,2017(11):136-137.
[3]吕敬人.书艺问道——吕敬人书籍设计说[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
[4]李谦升.挖掘数据之美——信息可视化课程在艺术院校中的教学实践[J].装饰,2017(1):112-114.
[5]王纯.过程可视化转向下的视觉传达实践教学设计[J].艺术与设计(理论),2020(3):144-146.
[6]张建齐,刘丽.基于工作场所的“可视化”教学设计与实践[J].广州城市职业学报,2020(3):12-17.
作者简介:王纯,武汉设计工程学院副教授。